摇尾涂中文言文注释,摇尾涂中是什么生肖

tamoadmin 成语典故 2024-07-06 0
  1. 摇尾涂中——涂是什么
  2. 摇尾涂中是什么意思?摇尾涂中成语造句和典故
  3. 庄子钓于濮水文言文停顿
  4. 文言文<<庄子两则>>庄子钓于濮水...............翻译
  5. 文言文阅读颜师鲁
  6. 关于钓鱼文言文
  7. 糊涂的涂子成语

摆尾摇头 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

扶摇直上 扶摇:迅猛盘旋而上的旋风。形容上升很快或指仕途得志

拔地摇山 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

摇尾涂中文言文注释,摇尾涂中是什么生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不可动摇 形容极其坚定、牢固。

大摇大摆 走路时身子摇摇摆摆。形容自以为了不起的傲慢神态。

地动山摇 地震发生时大地颤动,山河摇摆。亦形容声势浩大或斗争激烈。

东摇西摆 形容走路不稳。比喻容易动摇、不坚定。

风雨飘摇 飘摇:飘荡。在风雨中飘荡不定。比喻局势动荡不安,很不稳定。

扶摇万里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暴风从下而上盘旋很高,风势急且大。

倾摇懈弛 心绪不宁,精神懈怠。

山摇地动 山和地都在动摇。形容声势或力量的巨大。

神摇意夺 神:精神;意:心意;摇、夺:形容不能自持。神情为某件事物所吸引,不能自持。

天摇地动 形容威力或声势极大。

摇尾求食 老虎被关进笼圈里,向人摇尾巴求取食物。比喻人的地位降低,向人乞求。

摇旗呐喊 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大声喊杀助威。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

摇摇欲坠 摇摇:摇动,摇晃;坠:落下。形容十分危险,很快就要掉下来,或不稳固,很快就要垮台。

摇尾乞怜 狗摇着尾巴向主人乞求爱怜。比喻装出一副可怜相向人讨好。

摇头摆尾 原形容鱼悠然自在的样子。现用来形容人摇头晃脑、轻浮得意的样子。

摇唇鼓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摇头晃脑 晃:摇动。脑袋摇来摇去。形容自己感觉很有乐趣或自己认为很不差的样子。

摇手触禁 摇:动;触:触犯。摇一下手就触犯禁令。比喻法令繁琐苛刻。

摇身一变 旧时神怪***中描写有神通的人能用法术一晃身子就改变自己本来的模样。现用来形容人不讲道义原则,一下子来个大改变。

摇笔即来 不用多思索,一动笔就写出来了。形容写文章快。

招摇撞骗 撞骗:寻机骗人。***借名义,进行蒙骗欺诈。

中心摇摇 中心:心中;摇摇:心神不安。形容心神恍惚,难以自持。

胆战心摇 同“胆战心惊”。

风雨漂摇 见“风雨飘摇”。

风雨摇摆 在风雨中飘荡不安,比喻局势动荡不安

鼓唇摇舌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

鼓舌摇唇 同“鼓唇摇舌”。

撼地摇天 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

魂摇魄乱 神魂颠倒,不能自持。

目眩神摇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旁摇阴煽 到处暗中煽动。

魄荡魂摇 形容受外界***、诱惑而精神不能集中。

神魂摇荡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神摇目夺 形容心神荡漾,目光被吸引。

心荡神摇 谓神魂颠倒,不能自持。亦谓情思被外物吸引而飘飘然。

心旌摇摇 心神不定,情思起伏,就像旌旗随风飘摇一样。

摇唇鼓喙 犹言摇唇鼓舌。

摇鹅毛扇 传说诸葛亮常手执羽扇指挥作战,后世舞台上出现的一些军师也多执羽扇。因以“摇鹅毛扇”比喻出谋画策。

摇头摆脑 脑袋摇来摇去。形容骄傲自得或自得其乐的样子。亦以形容读书吟诵的姿态。

摇头稾脑 脑袋摇来摇去。多形容自得其乐、自以为是的样子。

摇头幌脑 见“摇头稾脑”。

摇头叹息 形容感慨或难过的表情

摇头麰尾 见“摇头摆尾”。

摇尾涂中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

摇席破坐 见“摇席破座”。

摇席破座 谓在饮宴中中途离席。

摇摇摆摆 ①行走不稳貌。②坦然自得貌。③形容主意不定。

摇羽毛扇 见“摇鹅毛扇”。

摇嘴掉舌 犹摇唇鼓舌。

招摇过市 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风举云摇 〖解释〗凭借风云飞腾而上。亦比喻飞黄腾达。

过市招摇 〖解释〗市:闹市,指人多的地方;招摇:张扬炫耀。指在公开场合大摇大摆显示声势,引人注意。

海沸山摇 〖解释〗比喻声势或力量极大。同“海沸山裂”。

心旌摇曳 〖解释〗旌:旗子;摇曳:摆动。指心神不安,就象旌旗随风飘荡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摇摆不定

摇尾涂中——涂是什么

1.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 陈仲举礼贤文言文阅读答案

原文:陈仲举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登车揽辔,有澄清天下之志。为豫章太守,至,便问徐孺子所在,欲先看之。主薄白:“群情欲府君先入廨。”陈曰:“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吾之礼贤,有何不可!”

陈仲举的言谈是读书人的榜样,行为是世间的规范。

他为官上任,就有革新政治的志向。他出任豫章太守时,一到任,就打听徐孺子在哪儿,想先去拜访他。主簿禀告说:“大家的意思是希望您先到官俯去。”他说:“周武王得到天下后,垫席都没坐暖,先去贤人商容的住处去表示敬意,我礼敬贤人,不先进官属,有什么不可以的呢?”

陈仲举是积极投身于民间低层去礼贤的人 这是陈太守的不等闲

3.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4. 课外文言文阅读及答案,庞德字令明

庞德字令明,南安狟道人也。

少为郡吏州从事、、、、、、又赐子会等四人爵关内侯,邑各百户。会勇烈有父风,官至中尉将军,封列侯。

注译:庞德传庞德字令明,南安郡糩道人。年轻时曾担任郡吏、州从事。

初平年间,跟随马腾攻击反叛的羌人、氐人,屡次立功,逐渐升到校尉。建安年间,曹操在黎阳征讨袁谭、袁尚。

袁谭派郭援、高干等人在河东郡抢掠,曹操命钟繇率关中众将讨伐他们。庞德随马腾的儿子马超在平阳抵御郭援、高干,庞德担任先锋,进攻郭援、高干,大获全胜,亲自斩了郭援。

被任命为中郎将,封都亭侯。后来张白骑在弘农郡谋反,庞德再次随马腾征剿,在两座崤山之间大破敌军。

每次出战,庞德总是攻陷敌阵,打退敌人,在马腾军中最为勇猛。后来马腾担任卫尉,庞德留在马超部下。

曹操在渭南打败马超,庞德随马超逃入汉阳郡,据守冀城。后来又跟马超跑到汉中,投奔了张鲁。

曹操平定汉中,庞德随部队投降了。曹操早就听说庞德骁勇,任命他为立义将军,封他为关门亭侯,食邑三百户。

侯音、卫开等人占据宛城叛变,庞德率领部下与曹仁夺取了宛城,斩了侯音、卫开,便往南驻扎在樊城,讨伐关羽。樊城的众将因为庞德的哥哥在汉中蜀军里,对他产生怀疑。

庞德常常说:“我蒙受国家恩惠,要为国尽义捐躯。我要亲自攻打关羽,今后我不杀关羽,关羽就该杀了我。”

后来他亲自同关羽交战,射中关羽前额。那时庞德总骑白马,关羽的士兵称他为白马将军,都很怕他。

曹仁让庞德在樊城北边十里的地方屯扎,碰上连着下了十几天大雨,汉水泛滥,樊城平地水深五六丈,庞德同众将上堤躲水,关羽乘船进攻,四面包围用弓箭射堤上。庞德披甲持弓,箭无虚发。

将军董衡、部属将领董超等人想投降,庞德都处死了他们。从清晨一直战到过午,关羽攻击更急,箭用完了,就靠近肉搏。

庞德对督将成何说:“我听说良将不怕死,不苟且偷生,烈士不毁大节来求活命。今天就是我死的日子。”

更愤怒地投入战斗,胆气也越来越壮,但势越来越大,将士们都投降了。庞德同部下一名将领、两名伍长弯弓搭箭,乘小船要回曹仁营中。

因为水大船翻了,弓箭遗失,庞德一人抱着船沉到水中,被关羽俘获。庞德站立不跪,关羽对他说:“您哥哥在汉中,我想用您为将军,为什么不早投降呢?”庞德骂关羽说:“你小子,什么叫投降!魏王率领雄兵百万,威振天下。

你们的刘备不过是个庸才,岂能和魏王对敌!我宁肯做国家的鬼,也不当贼人的将。”于是被关羽所杀。

曹操听说后很悲痛,为他的死而流泪,封他两个儿子为列侯。曹丕即王位,派使者到庞德陵墓送去谥号

下诏说:“从前先轸为国捐躯,王雏绝食而死,丧身殉节,前代人都赞美他们。庞德果敢刚毅,赴难立名,当时人们就称赞他,他的大义在当时就很崇高,寡人怀念他,赠他壮侯的谥号。”

又赐给他儿子庞会等四人关内侯的爵位,各食邑一百户。庞会勇猛刚烈有他父亲的风格,官作到中尉将军,封为列侯。

5. 范元琰遇盗 文言文阅读

原文:范元琰,字伯蛙,吴郡钱唐人也。祖悦之,太学博士征,不至。父灵瑜,居父忧,以毁卒。元琰时童孺,哀慕尽礼,亲党异之。及长好学,博通经史,兼精佛义。然性谦敬,不以所长骄人。家贫,唯以园蔬为业。尝出行,见人盗其菜,元琰遽退走,母问其故,具以实答。母问盗者为谁,答曰:“向所以退,畏其愧耻。今启其名,愿不泄也。”于是母子秘之。或有涉沟盗其笋者,元琰因伐木为桥以渡之。自是盗者大惭,一乡无复窃。

译文:范元琰,字伯珪,南朝时吴郡钱塘人。元琰年轻时非常好学,博通经史,精研佛学,但是其为人很谦逊,从没有以自己的所长而看不起别人。元琰家中很贫困,仅靠种菜维持生活。有一次,元琰从家中出来,发现有人正在偷他家的***。元琰急忙退回了家中。母亲问他原因,元琰把刚才看到的事情告诉了母亲。母亲问偷菜的人是谁,元琰说:“我之所以退回来,就是怕偷菜的那个人感到羞耻,我告诉您他的名字,希望您不要泄露给他人啊!”母子两人从此严守这个秘密.元琰家的菜园外有一条水沟,有人从水沟中渡水过来偷他家的竹笋。元琰于是特意伐木,在水沟上架了座桥,让偷竹笋的人不必渡水而过。偷竹笋的人为此非常惭愧,从此这一带居然都没有了偷盗之人。

遽:急忙 故:缘故 具:详细 启:说出

文中范元琰对待盗者的做法 赞同是因为范元琰不计较盗贼的德行,用善举使他们认识到自我的丑恶,心中惭愧,从而改过自新;不因人之恶而恶,此君子善人之道! 不赞同是因为范元琰的这种做法有点像《悲惨世界》中的冉阿让在主教的掩护下偷走主教家里的银烛台。所谓以德感人

6. “杨守随,字维真,鄞人,侍郎守陈从弟也

4.C 5.B 6.D

7.(1)中官李兴擅自砍伐皇陵的树木被判决死罪,李兴让家人用四十万两银子行贿请求变更对他的判决。杨守随坚持原判,案件不能缓解。(关键词“论”、第一个“狱”、“解”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

(2)刘瑾心中的怨恨仍然没有消除。正德三年四月以复审案件存在过失定罪,逮捕杨守随送入京城关进监狱,并且罚米一千石输往边塞。(关键词“憾”“坐”“覆谳”的翻译各1分,大意2分)杨守随,字维贞,浙江鄞县人,他是侍郎杨守陈的弟弟。成化二年,考中进士,被授予御史的官职。杨守随巡视漕运,查核大同军饷,巡行按察江西,所到的地方都因其风***而被人敬畏。成化六年,上疏陈述六件事,(皇帝)当时没有***纳。太常少卿孙广安母丧期间被起用任职,杨守随与给事中李和等人连续上奏章议论这件事,于是朝廷命令孙广安继续在家守孝。成化八年冬,朝廷议论因四方遭受灾害,决定停止派遣刷卷御史。会昌侯孙继宗请求同时停止在京的刷卷御史,杨守随说:“孙继宗等人任意做坏事,担心自己的罪行被揭露,想借这个机会逃脱。”皇帝没有追查孙继宗的罪行,而刷卷御史也依然派遣如故。山东遭逢饥荒,朝廷议论决定官吏缴纳银两免除考绩。杨守随极言这种做法不可取,皇帝就废除了这项制度。杨守随被提拔为应天府丞,没有上任,因为母亲去世而回家守丧。守丧期满没有空缺的官职,等候委任而照常处理事物。当初,李孜省被授予太常寺丞,因为杨守随向皇帝上书而被改任上林监副,李孜省因此对杨守随心怀怨恨。这个时候就在皇帝面前诬陷杨守随,皇帝下旨斥责杨守随不能等候委任,将之调为南宁知府。弘治初年,杨守随又被召见担任应天府尹,调查南京守备中官蒋琮的罪行。蒋琮唆使他的党羽郭镛弹劾杨守随审查给事方向案不公平,杨守随被贬谪为广西右参政。过了一段时间,杨守随被提拔为按察使。弘治八年,又被召见担任南京右佥都御史。杨守随担任两京大理卿。九年期满,又升为工部尚书,仍然掌管大理寺。刑部案件送到大理寺复审的多被加刑,主事官员认为这样是不对的。杨守随说:“从永乐年间开始,大理寺已经设立刑具。刑部囚犯大多未审得实情,怎么能不重新审判呢?”中官李兴擅自砍伐皇陵的树木被判决死罪,李兴让家人用四十万两银子行贿请求变更对他的判决。杨守随坚持原判,案件不能缓解。朝廷大臣争论余盐,皇帝下旨问:“是什么大事?”杨守随告诉韩文说:“确实有比这件事更大的事情。”韩文于是与九卿一起向皇帝上书指责“八党”。韩文等人已经被逐出朝廷,杨守随很气愤,独自上奏章极力评论这件事,奏疏给皇帝以后,皇帝仍不省察。刘瑾一伙特别痛恨杨守随,于是下旨让杨守随辞去官职。杨守随离去以后,李兴于是凭借皇帝的圣旨而免除死罪。刘瑾心中的怨恨仍然没有消除。正德三年四月以复审案件存在过失定罪,逮捕杨守随送入京城关进监狱,并且罚米一千石输往边塞。过了一年,杨守随又因为包庇乡亲重刑案件被关押,除去名籍,追回撤销皇帝授官的诏令,又罚米二百石。杨守随的家顿时破产。刘瑾被杀以后,杨守随才恢复官职。又过了十年,杨守随去世,时年八十五岁。赠太子少保,谥号康简。

7. 文言文阅读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陈登云的全文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 *** ,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8. 文言文阅读翻译:赵云字子龙,常山

赵云字子龙,常山真定人。

原来是跟随公孙瓒的,公孙瓒派刘备去救田楷,抵挡袁绍的军队,赵云就跟随刘备,成为刘备手下主管骑兵的武将。当刘备在当阳长阪抛弃妻子和儿子向南逃跑的时候,赵云怀抱年少的孩子,就是后主刘禅,保护着甘夫人,就是后主的母亲,都免于被害,被提升为牙门将军。

刘备入蜀,赵云留在荆州。 刘备从葭萌关回头攻击刘璋,召诸葛亮过去。

诸葛亮率领赵云和张飞等人都沿着长江西进,平定各个郡县。到了江州,单独派遣赵从外水上江阳,与诸葛亮在成都会师。

成都平定后,任命赵云为翊军将军。建兴元年,被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封为永昌亭侯,升为镇东将军。

建兴五年,赵云跟随诸葛亮驻军汉中。第二年,诸葛亮发兵,宣称由斜谷道进军,曹真派大军前去抵挡。

诸葛亮命令赵云和邓芝去抵抗曹真,而自己去攻击祁山。赵云、邓芝的军队比较弱而敌人军队强大,在箕谷之战中失利,于是收回军队***取固守的做法,没有导致彻底的失败。

军队撤退后,赵云被贬为镇军将军。 建兴七年,赵云去世,追谥为顺平侯。

先前,刘备当皇帝的时候,只有***被谥。后主刘禅的时候,因为诸葛亮的功绩和德行天下第一,蒋琬、费祎担负整个国家的重任,也得到谥号。

陈祗得到了皇帝的恩宠,得到了特殊的荣誉,夏侯霸从魏国投降而来,所以也得到了谥号。于是关羽、张飞、马超、庞统、黄忠和赵云也被追谥,当时的人议论起来都认为这是莫大的荣誉。

赵云的儿子赵统继承了爵位,官职到达了虎贲中郎将,督行领军。二儿子赵广,被任命为牙门将,跟随姜维到沓中,在战场上战死。

9. 文言文阅读

小题1:秦 王 坚 / 自 河 东 还

小题1:⑴做、担任 ⑵祸害 ⑶集市

小题1:我到现在才知道天下有法律了!(答到大意即可)

小题1:强德恃强横暴,抢夺别人的财物,掳掠他人的子女,成为百姓的祸害。

小题1:朝廷震栗,奸猾屏气,路不拾遗。

小题1:嫉恶如仇,执法如山,雷厉风行等。

小题1:本题考查句子的朗读停顿。划分句子的朗读停顿一般坚持结构与意思原则即可。

小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义即可,有时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小题1: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的能力。要求具有落实重点词语的能力,不能遗漏,同时要与上下文连贯,有时还要补出省略的主语,同时要抓住其中的关键字。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的内容来分析王猛严惩强德的原因即可。(2分,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小题1: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结合文章王猛严惩违法官员的描写来分析即可。(2分,答到一处给1分,答到两处即给满分)

小题1: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评价要扣住人物性格特点等,只要符合题意,语句通顺即可。

10. 牟子才字荐叟文言文阅读

牟子才,字荐叟,井研人。

八世祖允良生期岁,淳化间盗起,举家歼焉,惟一姑未笄,以瓮覆之,得免。子才少从其父客陈咸,咸张乐大宴,子才闭户读书若不闻,见者咸异之。

学于魏了翁、杨子谟、虞刚简,又从李方子,方子,朱熹门人也。嘉定十六年举进士,对策诋丞相史弥远,调嘉定府洪雅县尉,监成都府榷茶司卖引所,辟四川提举茶马司准备差遣,使者魏泌众人遇之,子才拂衣竟去,泌以书币谢,不受。

改辟总领四川财赋所干办公事。诏李心传即成都修《四朝会要》,辟兼检阅文字。

制置司遣之文州,视王宣军饷,邓艾缒兵处也。道遇宣曰:“敌且压境,宣已退矣,君毋庸往。”

子才不可,遂至州视军庆而还。甫出境,文州陷。

辟知成都府温江县事,未上,连丁内外艰。时成都已破,遂尽室东下。

免丧,心传方修《中兴四朝国史》,请子才自助,擢史馆检阅。入对,首言大臣不公不和六事,次陈备边三策。

理宗顾问甚悉,将下殿,复召与语。翼日,帝谕宰相曰:“人才如此,可峻擢之。”

左丞相李宗勉拟秘书郎,右丞相史嵩之怨子才言己,遽曰:“姑迁校勘。”俄宗勉卒,嵩之独相,亟请外,通判吉州,转通判衢州。

日食,诏求言,上封事万言,极陈时政得失,且乞蚤定立太子。入为国子监主簿兼史馆校勘,逾年,迁太常博士。

郑清之再相,子才两上封事,言今日有徽、钦时十证,又请为济王立后,以回***。校书郎徐霖言谏议大夫郑寀、临安府尹赵与TP,不报,出关。

子才言:“陛下行霖言则霖留,不然则不留也。二人之中,寀尤 *** ,请先罢之。”

寀去。至若嵩之谋复相,清之误引嵩之之党别之杰共政,皆历历为上言之。

作书以孔光、张禹切责清之,清之复书愧谢。谒告还安吉州寓舍,迁秘书郎,屡辞,主管崇道观。

逾年,迁著作佐郎,又辞。清之卒之明日,诏子才还朝,迁著作郎;左丞相谢方叔、右丞相吴潜交书道上意,趣行益急,乃至。

兼崇政殿说书,子才随事奏陈,举朝诵子才奏疏,皆曰:“有德之言也。”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兼权礼部郎官。

时修《四朝史》,乃复兼史馆检讨。信州守徐谓礼奉行经界苛急,又以脊杖比校催科,饥民啸聚为乱。

子才言于上,立罢经界,谪谓礼。浙东、福建九郡同日大水,子才言:“今日纳私谒,溺近习,劳土木,庇小人,失人心,五者皆蹈宣和之失。

苟不恐惧修省,臣恐宣和京城之水将至矣。燮理阴阳,大臣之事,宜谕大臣息乖争以召和气,除壅蔽以通下情。

今遣使访问水灾,德至渥也,愿出内帑振之。”又言:“君子难聚而易散,今聚者将散,其几有十。”

又言:“谥以劝惩,当出自朝廷,毋待其家自请。” 左司徐霖言谏议大夫叶大有,帝大怒,逐霖,给事中赵汝腾缴之,徙它官。

汝腾即出关,子才上疏留之,大有遂劾汝腾。子才上疏讼汝腾诬及大有之欺,未几,罢大有言职。

故事,早讲讲读官皆在,晚讲惟说书一员,宰相惧子才言己,并晚讲于早,自是不得独对矣。迁军器少监。

御史萧泰来劾高斯得、徐霖,右司李伯玉言泰来所劾不当,上切责伯玉,降两官,罢。子才言:“陛下更化,召用诸贤,今汝腾、斯得、霖相继劾去,伯玉又重获罪,善人尽矣。”

除兼侍立修注官,力辞。行都大火,子才应诏上封事,言甚切直,兼直舍人院。

会泰来亦迁起居郎,耻与泰来同列,七疏力辞,上为出泰来,而子才亦请去不已,曰:“泰来既去,臣岂得独留。”上不允。

又言:“蜀当以嘉、渝、夔三城为要,欲保夔则巴、蓬之间不可无屯以控扼之,欲保渝则利、阆之间不可无屯以遏截之,欲守嘉则潼、遂之间不可无屯以掎角之,屯必万人而后可。”升兼侍讲。

御史徐经孙劾府尹厉文翁,不报,出关,子才奏留之。文翁改知绍兴府,又缴其命。

伯玉降官已逾年,舍人院不敢行词,子才曰:“故事,文书行不过百刻。”即为书行,以为叙复地。

帝曰:“谪词皆褒语,可更之。”子才不奉诏,丞相又道帝意,子才曰:“腕可断,词不可改。

丞相欲改则自改之。”乃已。

淮东制置使贾似道以海州之捷,子才草奖谕诏,第述军容之盛,不言其功,且语多戒敕,似道不乐。又言:“全蜀盛时,官军七八万人,通忠义为十四万,今官军不过五万而已,宜招新军三万,并抚慰田、杨二家,使岁以兵来助。

如此则蜀犹可保,不则不出三年,蜀必亡矣。”汤汉、黄蜕召试学士院,子才发策,蜕誉嵩之,罢蜕正字去。

迁起居郎,言:“外郡以进奉易富贵,左右以土木蛊上心,小人以哗竞朋比陷君子,此天灾所以数见也。” 明堂礼成,帝将幸西太乙宫款谢,实欲游西湖尔,子才力谏止。

皇子冠,面谕作乐章,礼部言:“古者适子一醮无乐,庶子三醮有乐,用乐非是。”子才言:“嫡庶之分,特以所立之地不同,非适专用醴,庶专用醮也。

乐章乃学士院故事,况面谕臣,不敢不作。”诏从之。

又言:“首蜀尾吴,几二万里。今两淮惟贾似道、荆蜀惟李曾伯二人而已,可为寒心。”

谓:“宜于合肥别立淮西制置司、江淮别立荆湖制置司,且于涟、楚、光、黄、均、房、巴、阆、绵、剑要害之郡,或筑城、或增戍以守之。”似道闻之,怒曰:“是欲削吾地也。”

正月望,召妓入禁中,子才言:“此皆董宋臣辈坏陛下素履。”权。

摇尾涂中是什么意思?摇尾涂中成语造句和典故

刚才玩成语接龙游戏,遇到这个陌生的成语,用万能的度娘查了一下,也没有明确的答案,于是钻研起来,写出来跟爱好者分享。

它最初出自《庄子·外篇》《秋水》篇里的《庄子与楚臣》 :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曳”即摇曳的意思。所以,后来人们把“曳尾涂中”,也写作“摇尾涂中”,虽然意思一样,但逊色了不少,这样一改显得太老土了,跟本没有“曳尾涂中”这么优美。

在这篇原文中,当时庄子在濮水钓鱼,谈到了龟,而龟的生活习性,恰恰生活在浅滩浅涂,也产卵于沙滩。依据语境,“涂”明显是“滩涂” “涂滩”“沙丘”的意思,即河水冲刷遗留下来的浅沙滩。涂,从水,可见,最原始的意思应当就是“涂滩”之意,后来才慢慢演化到 “糊涂”“涂画”“涂写”“涂料”等等意思。

庄子钓于濮水文言文停顿

成语名称: 摇尾涂中 yáo wěi tú zhōng

欢迎您访问本页,本页的主要内容为解释成语摇尾涂中的出处和来源,以及回答摇尾涂中的意思是什么,其中包含英语翻译和造句,同时提供了百度百科和SOSO百科的链接地址,为您全方位的诠释摇尾涂中成语。如果本页找不到内容,在页尾点击回百度搜索。

[成语解释]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见《庄子·秋水》。曳尾,犹

百科解释如下:

摇尾涂中 (yáo wěi tú zhōng)

解释 :比喻自由自在地生活。曳尾,犹摇尾。

  出处 :战国时,楚王派大夫去请庄子做官,庄子对楚大夫说:听说楚国有神龟,死去已三千年,现在把它用匣子装起来藏在庙堂之上。你看此龟是留下骨头让人珍藏好呢,还是活着曳尾于泥涂中好?大夫说:当然是活着曳尾于涂中好。庄子说:那末我将曳尾于涂中。

  示例 :晋·葛洪《抱朴子·勤求》:“老子以长生久视为业,而庄周贵于~,不为被网之龟,被绣之牛。”

  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书面语。

百度百科地址:baike.baidu***/view/128818.htm

SOSO百科地址:baike.soso***/v16439080.htm

百度搜索:《 点击此处 》

文言文<<庄子两则>>庄子钓于濮水...............翻译

庄子钓于濮水文言文停顿

1.《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和翻译《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感:言简意赅,读之让人精神爽快。

但庄子以其大才,却不愿劳心造福于一方,是否有点自私。虽说官场肮脏、龌龊甚多,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其后世不是有包公吗。

2.庄子钓于濮水的译文和注释原发布者:博爱平凡

《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

原文

庄子钓于濮(p)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i)矣!”

庄子庄子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

字词注译

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

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

6.顾:回头看。

7.以:用。

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

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

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

12.宁:宁愿。

13.贵:显示尊贵。

3.庄子钓于濮水的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4.庄子钓于濮水译文《庄子钓于濮水》①

《庄子》

庄周战国哲学家

原文:

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②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③尾于涂中乎?”

二大夫曰:“宁其生而曳尾涂(tú)④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先前往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用国内的事务使您劳累啊!”

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时已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拖着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将要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生活。”

注释:

①节选自《庄子·秋水》。庄子(约公元前369~公元前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哲学家。濮水,水名,在今河南省濮阳县。

②使:派。

③曳:拖。

④涂(tú):泥。

意义:表现了庄子鄙弃富贵权势,坚持不受束缚,逍遥自在生活的高尚品质,表现了他对人格独立,精神自由的追求

庄子简介:

庄子是道家代表人物,他说过这样一句话"道之真以治身",就是说,道真正有价值的地方是用来养身的.在这篇文章中,集中体现了庄子这一思想:庄子拒绝到楚国做***,宁可像一只乌龟拖着尾巴在泥浆中活着.也不愿让***厚禄来束缚自己,让凡俗政务使自己身心疲惫,这种处世行为与庄子顺乎自然修身养性的思想是格格不入的。周一生贫困,他身居陋巷,向人借粮,自织草鞋穿粗衣和破鞋子,甘愿闲居独处。他继承并发扬了老子思想,和老子同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世称老庄。庄子认为世间一切事物并无本质区别,无论大小、贵贱、寿夭、生死、

善恶、得失、荣辱都是相对的。庄子思想比较复杂,基本上属于主观唯心主义;主张

保身、全生、养亲、尽年。庄子的思辨的哲学智慧常常令人神往。代表作《庄子》,

现存33篇。《庄子》散文是战国中最重要的散文成果之一。它的文章写得汪洋恣肆,

不拘绳墨,变化无端,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和浓郁的诗意。

参考资料:

/view/1223902

5.庄子钓于濮水的译文和注释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博爱平凡《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含注释原文庄子钓于濮(p)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i)矣!”庄子庄子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注释字词注译1.濮水:水名,在今河南濮阳。2.使:派,派遣。

3.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

4.往先焉:指先前往表达心意。焉:兼有“于之”的意思,到那里。

5.愿以境内累(li)矣!:希望把国内政事托付于你,劳累你了。6.顾:回头看。

7.以:用。8.境内:四境之内,即指国内的政务。

9.累:使……劳累。10.巾:覆盖用的丝麻织品。

这里名词用作动词,用锦缎包裹。11.笥:一种盛放物品的竹器。

名词用作动词,用竹匣装。12.宁:宁愿。

13.贵:显示尊贵。

6.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后面两小题小题1: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荀而藏之庙堂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小题2:设喻和对比。不愿被名利(官位、权利也行)束缚而富贵,宁愿自由自在而卑贱。

小题1:

试题分析:明辨句读,要综合运用古汉语字词句及古代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常识,因而断句能力高低,成了阅读文言文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依总分、据修辞、对称、反复、辨句式。本题要注意对话“曰”、文言虚词“矣”、“者”对称句“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小题2:

试题分析:庄子是借叙述一个神龟故事,通过暗示、类比,来委婉的说明自己不愿被名利束缚,愿自由自在生活的意愿,因此运用了设喻、类比的表现手法。

7.《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和翻译1、原文:庄子钓于濮(pú)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lèi)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sì)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tú)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2、译文:庄子在濮水钓鱼,楚王派两位大夫前往表达心意,(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希望能用全境(的政务)来劳烦您。”庄子拿着鱼竿不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的时候已经有三千岁了,国王用锦缎将它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

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为了留下骨骸而显示尊贵呢?还是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呢?”两位大夫说:“宁愿活在烂泥里拖着尾巴爬行。”庄子说:“你们回去吧!我宁愿(像龟一样)在烂泥里拖着尾巴(活着)。”

扩展资料:

庄子,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一说安徽蒙城)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

形成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赏析:第一层:写楚王派大夫请庄子出仕。

第二层:庄子拒绝出仕。通过对庄子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刻画庄子向往自由,超然物外,不为世俗所羁,视名利为浮云的思想表现出其机敏善辩,超凡脱俗,珍爱生命,珍爱自由,不为名利所动,不屑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形象。

参考链接:庄子钓于濮水百度百科。

8.文言文<>庄子钓于濮水《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感:言简意赅,读之让人精神爽快。

但庄子以其大才,却不愿劳心造福于一方,是否有点自私。虽说官场肮脏、龌龊甚多,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

其后世不是有包公吗。

9.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及翻译、相关小题《庄子钓于濮水》原文: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小题1、词语解释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庄子持竿不顾(.)2、句子翻译愿以境内累矣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钓于濮水之时面临着双重诱惑”3、有人说,。

句中的“双重诱惑”你是怎样理解的?4、关于课文的理解,下列说***确的()A.庄子拿乌龟的选择来打比方,说明他鄙弃富贵权势,追求人格的独立,精神的自由,品行的高洁。B.“庄子钓于濮水”是中国文人拒绝权势媒聘,坚决不合作的典范,表现了中国文人威武不能屈的道德情操。

C.庄子的行为是荒唐的,偏激的。D.庄子是一个其貌不扬但有大智慧、强内力、且能与时俱进的人。

答案1.派;回头看。2.(也就是请庄子去作官的含蓄说法)宁愿拖着尾巴在泥中爬行愿把国事相累于先生。

;(低微卑贱)地活着。3.一种是自由的、清闲自在的生活;一种是执掌重权、享受“威福”的生活;4.A1.有人;停止,栖息。

2.庄子来见您,想取代您的相位;你现在想用你梁国的相位来吓我吗?3.鹓;于鸱;鹓非非练实不食,腐鼠这样的东西它是不屑于吃的;于鸱却拿腐鼠当作宝贝,还担心别人来抢夺。4.不为世俗功名所累,向往自由,志趣高洁。

文言文阅读颜师鲁

《庄子钓于濮水》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感: 言简意赅,读之让人精神爽快。但庄子以其大才,却不愿劳心造福于一方,是 否有点自私。虽说官场肮脏、龌龊甚多,但所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其后世不是有 包公吗。

关于钓鱼文言文

1. 文言文扩展阅读《曳尾涂中》的答案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锦缎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 文言文阅读 《 窦威》

抱歉,网上没有阅读题。我从旧唐书里面找到了窦威传,手打翻译出来,希望能够有所参考。

窦威,字文蔚,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从父兄也。父炽,隋太傅。威家世勋贵,诸昆弟并尚武艺,而威耽玩文史,介然自守。诸兄哂之,谓为"书痴"。隋内史令李德林举秀异,射策甲科,拜秘书郎。秩满当迁,而固守不调,在秘书十余岁,其学业益广。时诸兄并以军功致仕通显,交结豪贵,宾客盈门,而威职掌闲散。诸兄更谓威曰:"昔孔子积学成圣,犹狼狈当时,栖迟若此,汝效此道,复欲何求?名位不达,固其宜矣。"威笑而不答。久之,蜀王秀辟为记室,以秀行事多不法,称疾还田里。及秀废黜,府僚多获罪,唯威以先见保全。大业四年,累迁内史舍人,以数陈得失忤旨,转考功郎中,后坐事免,归京师。高祖入关,召补大丞相府司录参军。时军旅草创,五礼旷坠。威既博物,多识旧仪,朝章国典,皆其所定,禅代文翰多参预焉。高祖常谓裴寂曰:"叔孙通不能加也。"武德元年,拜内史令。威奏议雍容,多引古为谕,高祖甚亲重之,或引入卧内,常为膝席。又尝谓曰:"昔周朝有八柱国之贵,吾与公家咸登此职。今我已为天子,公为内史令,本同末异,乃不平矣。"威谢曰:"臣家昔在汉朝,再为外戚,至于后魏,三处外家,陛下隆兴,复出皇后。臣又阶缘戚里,位忝凤池,自惟叨滥,晓夕兢惧。"高祖笑曰:"比见关东人与崔、卢为婚,犹自矜伐,公代为帝戚,不亦贵乎!"及寝疾,高祖自往临问。寻卒,家无余财,遗令薄葬。谥曰靖,赠同州刺史,追封延安郡公。葬日,诏太子及百官并出临送。有文集十卷。

翻译:窦威,字文蔚,是扶风平陆人,太穆皇后继父的哥哥。父亲 窦炽,曾经是隋朝的太傅。 窦威一家累世都有功勋,他几位兄弟崇尚武艺,但是窦威喜欢文学和历史,他为人耿直,恪守本心。兄弟们都笑他,说他是"书痴"。隋朝内史令李德林科举考试大捷,射箭和策略都是第一名,做了秘书郎。官期满了准备迁调,但是他一直留任,在秘书一共干了十来年,他的学业也有所进步。当时窦威的兄弟们都通过军功当了大官,交结了达官显贵,宾客充满了他们一家,然而窦威的官清闲。兄弟们更加笑话他说:"以前孔子读书做了圣人,在当时依旧很狼狈,你学他,又是想干嘛呢?官位不大,很正常啊。"窦威笑笑不回答。都来蜀王秀贬为记室,因为秀做事不守法,他借生病的理由辞官回乡。到了秀被贬后,一同的官员大多获罪,只有窦威有先见之明得以保全自己。大业(年号)四年,多次升官做了内史舍人,因为进谏触犯皇帝,迁调到了考功郎中,后来又因为某些事情没有办,他又回到了京城。唐高祖进了虎牢关,召集、补全大丞相府司录参军。当时战事连连,规章制度都破坏了。窦威知识渊博,知道以前的规章制度,他就重新指定了这些,禅代文翰也大多参与其中。唐高祖多次对裴寂说:"叔孙通这个人没有比他更好的了。"武德(年号)元年,做了内史令。威窦上奏时仪表端庄,引经据典,唐高祖很欣赏他,有时带他到卧室,经常坐着聊。皇帝又曾经说:"以前周朝有八位国家栋梁,我与你家就差不多。现在我已经是天子,你是内史令,根本上是一样的,只是等级不同。"窦威谢皇上,说:"我家在汉朝时,是皇帝的亲家,到了后魏,三次做了皇帝亲家,陛下您德高望重,再比和皇后一家。我们又快要是亲家,官位这么高,早晚都很恐惧啊。"唐高祖笑笑着说:"想关东人和崔、卢为结婚,攀上了达官贵族,自己发达了,就开始骄傲,你代代都是皇帝的亲家,不也特别的显赫吗!"到了窦威重病时,唐高祖亲自去看望。不久窦威就死了,他家没有多少钱,他的遗言也是简单的办个葬礼。朝廷谥号他作为靖,追赠他是同州刺史,追封他为延安郡公。下葬那天,皇帝诏令太子和文武百官一起出去送行。他有文集十卷。

3. 王复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王复,字初阳,固安人。正统七年(1442)考中进士。授予刑科给事中。声音洪亮,容貌壮美,善于陈述自己的想法上奏。提升为通政参议。也先侵犯京师,邀约大臣出去迎接上皇。众人不敢前去,王复请求出行。于是升迁为右通政,代理礼部侍郎,与中书舍人赵荣偕同前往。敌人露出刀刃夹道威胁他们,王复等人不为此而恐惧。返回后仍担任通政事务,再升迁为通政使。

成化元年(1465),延绥总兵官房能上奏追赶袭击河套部众,皇帝降旨奖励犒劳。王复认为七百里奔赴作战不恰当,并担心因企求意外成功而挑起争端,请敕令告诫晓谕,皇帝认为他说得对。晋升为尚书。

锦衣千户陈珏,本来是画工。到去世时,侄子陈锡请求继承百户。王复说:“世袭虽然是先帝的命令,然而不是战功,应不许可。”于是停止。

毛里孩侵扰边境,皇帝命令王复出京巡视陕西的边疆守备。从延绥到甘肃,观察地势,进言说:“延绥东起黄河岸边,西至定边营,萦绕二千多里。险要关口全在内地,而境外并无屏障,只凭墩堡来防守。军队反而驻扎在里面,老百姓却居住在外面。敌人一旦入境,官军还没有行动,老百姓已经被掠夺完了。再加上西南抵达庆阳,相隔五百多里,烽火不能连接,寇贼到了,老百姓还不知道。请迁移府谷、响水等十九个堡垒,置于接近边疆的重要之地。而从安边营至庆阳,从定边营至环州,每二十里筑墩台一个,共计三十四个。随着地势修建壕沟和城墙,以求声息相闻,易于防守抵御。”奏章呈上去后,皇帝都听从了他的建议。

改派王复到工部。王复严格遵守法令制度,声名超过在兵部。当时中官请求修筑皇城西北面的回廊,王复提议放缓这件事。给事中高斐也说灾害频繁,不宜役使万人作无益的事情。皇帝都不许可。中官率领腾骧四卫军的,请求发给棉上衣和鞋裤。王复坚持不许可,说:“朝廷制造这些东西,本来是给出征的士兵,使得即日出发,不用烦劳去缝制。京军则每年供给冬衣的布和棉花,这是已成的制度,怎能改变?”大应法王割实巴去世,中官请求建寺造塔。王复说:“大慈法王都只建了塔,没有建造寺庙。现在不应该创立这个制度。”于是只是命令建塔,还是派遣四千名士兵供其役使。

王复喜欢古籍爱好学习,遵守廉洁约束的准则,跟人相交没有城府,当官识大体,在工部任职十二年,碰上灾害变异,谏官说他衰老,王复请求退休。皇帝不许。过了两个月,谏官又弹劾王复。皇帝于是传旨,命令他辞官归乡。死后,被赠予太子太保,谧号庄简。

4. 文言文阅读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

陈登云的全文翻译:

陈登云,字从龙,唐山人。万历五年(1577)进士,授职鄢陵知县。政绩最好,升为御史。出按辽东,上疏陈明安定边境的十条对策,又请求加速建立首功的赏赐制度。后改为山西巡抚。

回到京城,恰好朝廷大臣正在争论立储君的事。陈登云认为朝议迟迟不能决定,是贵妃家人暗中捣鬼。万历十六年(1588)六月因发生灾害上疏弹劾贵妃父亲郑承宪,说:“郑承宪包藏祸心,觊觎储君。天天与宦官往来,商量对策,而且广泛交结山人、术士、道士、和尚之流。当初陛下重惩科场冒名顶替之人,郑承宪的妻子每每扬言事情是自己揭发的,用来恐吓勋贵,以巧言惑动朝廷人士。不但惠安遭到他们算计,即使中宫与太后家也谨慎避开他们的锋芒。陛下统治国家已很久了,这是惠政的结果,而郑承宪每次对人说,认为是不立太子的结果。干扰盛典,蓄谋已久,以后有什么事他干不出来呢?如果不振奋朝纲,以大义决断,否则即使日日不上朝不奏乐,穿白衣,停止刑罚,恐怕皇天也不答应,天变是不可抗拒的。”疏上,贵妃、郑承宪都发了脾气,同仁也以为陈登云危险,但皇上把奏疏留下了。

很久以后,他又上疏弹劾吏部尚书陆***、四川提学副使冯时可、应天巡抚李涞、顺天巡抚王致祥、礼部侍郎韩世能、尚书罗万化、南京太仆卿徐用检。朝廷的大官都很怕他。当时,正好考选科道,陈登云因而上疏说:“近来御史官,壬午以前害怕*威,刚正的变温柔了;壬午以后拘于情面,正直的变为谄媚。其间难道没有刚正的人吗,但不胜被攻击倾轧,没有安身的地方。二十年来,以正直提升为京官的只有一、二个人。背着皇上,培植党羽,摇尾乞怜,像所谓‘七豺’、‘八狗’,御史占了一半。台谏是为天下主持是非的,而使人践踏到这种地步,怎能希望他不顾情面,正直地处理事情,为国除掉奸人、消灭败类呢!与其因误用而贬退,不如谨慎地考察人选。”因而条陈数件事献给皇上。

出任河南巡按。那年发生大饥荒,人相互吞食。副使崔应麟看见百姓吃湖中的雁屎,便包来给陈登云看,陈登云便送到朝廷。皇上立即派遣寺丞钟化民分发库银赈恤百姓。陈登云三次巡视地方,执政严厉,按规定应当提升为京官,屡次被宫中扣住不下发,于是他称病归家。不久之后就死了。

5. 殷云霁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译文

明武宗正德年间,殷云霁(寿张人,字近夫)任清江知县。县民朱铠死于文庙西边廊下,不知道凶手是谁,但有一封匿名信,说:“杀死朱铠的是某人。”某人和朱铠有旧仇,大家都认为很可能是他。殷云霁说:“这是真凶嫁祸他人,要误导我们的调查。朱铠左邻右舍谁和他亲近?”都回答说:“姚姓属吏。”殷云霁就将所有属吏聚集于公堂说:“我需要一个字写得好的人,各呈上你们的字。”属吏之中,姚明的字最像匿名信的笔迹,殷云霁就问他:“为什么杀朱铠?”姚明大惊,只好招认说:“朱铠将到苏州做生意,我因贪图他的财物,所以杀他。”

注释

①缓治:延缓破案。

②狎:亲近。

6. 文言文阅读,范正辞治饶州

范正辞,太平兴国(查下来好象是宋朝的一个年号,例如:太平兴国二年)中期的人,因为饶州有很多没有处理的诉讼,他被派往那里做知州(知州:官职)。

他到达后连夜全部判定、解决案件,当地的官吏因淹狱(长期搁置的案件而使囚犯长期困于狱中)被停职的有63个人。范正辞命令料州的官兵把这些人送到京城去(看意思好像是充军),有一个叫王兴的人,因为留恋故乡,害怕去京城,范正辞就故意弄伤他的脚,用严正的命令杀了他(也就是杀一儆百啦)。

王兴的妻子上诉,宋太宗召见范正辞,让他在大堂上解释这件事,范正辞义正严词的说:“东南的几个郡富饶殷实、繁荣昌盛,人心比较容易浮动,王兴竟敢闹事,煽动民心。如果这样的情况失去控制,那么我将没有处理犯罪的空间了。”

皇帝赞赏他的果敢决断,特意给他调职,让他去江南做转运副使(转运副使:官职)。饶州有个州民叫甘绍的,被盗贼群抓去,州里抓住他们14个人,屈打成招被判***要被杀死了。

范正辞按部就班,循循善诱的询问他们,14个人都哭了。范正辞查下来此案件并非真实情况,命令把他们几个迁移到其他地方问讯。

后来有人举报告诉他盗贼的所在地,范正辞悄悄召集军队想乘其不备逮捕他们(掩捕:乘其不备而逮捕) 。盗贼发觉了他的动向逃走了,范正辞立即一个人骑马追出城郊20里追到他们。

盗贼操控弓剑、拿着槊(武器名)逼向范正辞,范正辞大叫一声,用鞭子抽打他,打中盗贼的2只眼睛,他仆倒在地,其余的盗贼渡江分散逃走了。被他用鞭子打伤的人还有气息,在他的身旁发现他遗弃的赃物,按照他的罪状让他伏法,被冤枉的14人都得到释放。

这是我乡里的事,郡里的人大多不知道这件事。

7. 文言文阅读训练答案“蔡佑,字承先,其先陈留”

《周书·卷二十七·列传十九》节选

蔡佑字承先,其先陈留圉人也。曾祖绍为夏州镇将,徙居高平,因家焉。祖护,魏景明初,为陈留郡守。父袭,名著西州。正光中,万俟丑奴寇乱关中,袭乃背贼,弃妻子,归洛阳。拜齐安郡守。及魏孝武西迁,仍在关东。后始拔难西归,赐爵平舒县伯,除岐、夏二州刺史,卒。赠原州刺史。

佑性聪敏,有行检。袭之背贼东归也,佑年十四,事母以孝闻。及长,有膂力,便骑射。太祖在原州,召为帐下亲信。太祖迁夏州,以佑为都督。

及侯莫陈悦害贺拔岳,诸将遣使迎太祖。将赴,夏州首望弥姐元进等阴有异计。太祖微知之,先与佑议执元进。佑曰: “狼子野心,会当反噬,今若执缚,不如杀之。”太祖曰:“汝大决也。”于是召元进等入计事。太祖曰:“陇贼逆乱,与诸人戮力讨之。观诸人辈似有不同者 。”太祖微以此言动之,因目佑。佑即出外,衣甲持刀直入,瞋目叱诸人曰 :“与人朝谋夕异,岂是人也!蔡佑今日必斩奸人之头 。”因按剑临之。举座皆叩头曰 :“愿有简择 。”佑乃叱元进而斩之,并其党并伏诛。 一坐皆战栗,不敢仰视。于是与诸将结盟,同心诛悦。太祖以此知重之。乃谓佑曰:“吾今以尔为子,尔其父事我。”后从讨悦,破之。

又从迎魏孝武于潼关。以前后功,封苌乡县伯,邑五百户。大统初,加宁朔将军、羽林监,寻持节、员外散骑常侍,进爵为侯,增邑一千一百户。从太祖擒窦泰,复弘农,战沙苑,皆有功,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

又从太祖战于河桥,佑乃下马步斗,手杀数人。左右劝乘马以备急卒。佑怒曰 :“丞相养我如子,今日岂以性命为念!” 遂率左右十余人,齐声大呼,杀伤甚多。敌以其无继,遂围之十余重,谓佑曰 :“观君似是勇士,但弛甲来降,岂虑无富贵耶。”佑骂之曰:“死卒!吾今取头,自当封公,何***贼之官号也。”乃弯弓持满,四面拒之。东魏人弗敢逼,乃募厚甲长刀者,直进取佑。去佑可三十步,左右劝射之,佑曰 :“吾曹性命,在一矢耳,岂虚发哉 。”敌人渐进,可十步,佑乃射之,正中其面,应弦而倒,便以矛刺杀之。因此,战数合,唯失一人。敌乃稍却。佑徐引退。是战也,我军不利。太祖已还。佑至弘农,夜中与太祖相会。太祖见佑至,字之曰 :“承先,尔来,吾无忧矣 。”太祖心惊,不得寝,枕佑股上,乃安。以功进爵为公,增邑三百户,授京兆郡守。

九年,东魏〔北〕豫州刺史高仲密举州来附。太祖率军援之,与齐神武遇,战于邙山。佑时着明光铁铠,所向无前。敌人咸曰“此是铁猛兽也 ”,皆遽避之。俄授青州刺史,转原州刺史,加帅都督,寻除大都督。十三年,遭父忧,请终丧纪。弗许。迁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加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赐姓大利稽氏,进爵怀宁郡公。

魏恭帝二年,中领军。六官建,授兵部中大夫。江陵初附,诸蛮骚动,诏佑与大将军豆卢宁讨平之。三年,拜大将军,给后部鼓吹。以前后功,增邑并前四千户,别封一子县伯。太祖不豫,佑与晋公护、贺兰祥等侍疾。及太祖崩,佑悲慕不已,遂得气疾。

孝闵帝践阼,拜少保。佑与尉迟纲俱掌禁兵,递直殿省。时帝信任司会李植等,谋害晋公护,佑每泣谏,帝不听。寻而帝废。世宗即位,拜小司马,少保如故。帝之为公子也,与佑特相友昵,至是礼遇弥隆。御膳每有异味,辄辍以赐佑;群臣朝宴,每被别留,或至昏夜,列炬鸣笳,送佑还宅。佑以过蒙礼遇,常辞疾避之。至于婚姻,尤不愿交于势要。寻以本官权镇原州。顷之,授(宣)〔宜〕州刺史,未之部,因先气疾动,卒于原州。时年五十四。

佑少有大志,与乡人李穆,布衣齐名。尝相谓曰:“大丈夫当建立功名,以取富贵,安能久处贫贱邪!”言讫,各大笑。穆即申公也。后皆如其言。及从征伐,常溃围陷阵,为士卒先。军还之日,诸将争功,佑终无所竞 。太祖(乃)〔每〕叹之,尝谓诸将曰 :“承先口不言勋,孤当代其论叙。”其见知如此。性节俭,所得禄皆散与宗族,身死之日,家无余财。赠使持节、柱国大将军、大都督、五州诸军事、原州刺史 。谥曰庄。子正嗣。官至使持节、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

佑弟泽,颇好学,有干能。起家魏广平王参军、丞相府兼记室,加宣(武)〔威〕将军、给事中。从尉迟迥平蜀,授帅都督,赐爵安弥县男。稍迁司辂下大夫、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澧州刺史。在州受赂,总管代王达以其功臣子弟,密奏贳之。后为(邙)州刺史,不从司马消难,被害。

是这个吧?原题在哪儿?我很乐意为您解答问题!

8. 文言文阅读张瑰,字祖逸

张瑰,字祖逸,吴郡吴人也。

祖裕,宋金紫光禄大夫。父永,右光禄大夫。

晓音律,宋孝武问永以太极殿前钟声嘶,永答"钟有铜滓"。乃扣钟求其处,凿而去之,声遂清越。

瑰解褐江夏王太尉行参军,署外兵,随府转为太傅五官,为义恭所遇。迁太子舍人,中书郎,骠骑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

初,永拒桂阳贼于白下,溃散,阮佃夫等欲加罪,太祖固申明之,瑰由此感恩自结。转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

遭父丧,还吴持服。 升明元年,刘秉有异图,弟遐为吴郡,潜相影响。

因沈攸之事起,聚众三千人,治攻具。太祖密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令瑰取遐。

诸张世有豪气,瑰宅中常有父时旧部曲数百。遐召瑰,瑰伪受旨,与叔恕领兵十八人入郡,与防郡队主强弩将军郭罗云进中斋取遐,遐逾窗而走,瑰部曲顾宪子手斩之,郡内莫敢动者。

献捷,太祖以告领军张冲,冲曰:"瑰以百口一掷,出手得卢矣。"即授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瑰义成县侯,邑千户。

太祖故以嘉名锡之。除冠军将军、东海东莞二郡太守,不拜。

建元元年,增邑二百户。寻改封平都。

迁侍中,加领步兵校尉。二年,迁都官尚书,领校尉如故。

出为征虏将军、吴兴太守。三年,乌程令顾昌玄有罪,瑰坐不纠,免官。

明年,为度支尚书。 世祖即位,为冠军将军、鄱阳王北中郎长史、襄阳相、行雍州府州事,随府转征虏长史。

四年,仍为持节、督雍梁南北秦四州郢州之竟陵司州之随郡军事、辅国将军、雍州刺史,寻领宁蛮校尉。还为左民尚书,领右军将军,迁冠军将军、大司马长史。

十年,转太常。自陈衰疾,愿从闲养。

明年,转散骑常侍、光禄大夫。顷之,上欲复用瑰,乃以为后将军、南东海太守,秩中二千石,行南徐州府州事,又行河东王国事。

到官,复称疾,还为散骑常侍、光禄大夫。 郁林即位,加金章紫绶。

隆昌元年,给亲信二十人。郁林废,朝臣到宫门参承高宗,瑰托脚疾不至。

海陵立,加右将军。高宗疑外蕃起兵,以瑰镇石头,督众军事。

瑰见朝廷多难,遂恒卧疾。建武元年,转给事中、光禄大夫,亲信如故。

月加给钱二万。二年,虏盛,诏瑰以本官***节督广陵诸军事、行南兖州事,虏退乃还。

瑰居室豪富,伎妾盈房,有子十余人,常云"其中要应有好者"。建武末,屡启高宗还吴,见许。

***自乐。或有讥瑰衰暮畜伎,瑰曰:"我少好音律,老而方解。

平生嗜欲,无复一存,唯未能遣此处耳。" 高宗疾甚,防疑大司马王敬则,以瑰素著干略,授平东将军、吴郡太守,以为之备。

及敬则反,瑰遣将吏三千人迎拒于松江,闻敬则军鼓声,一时散走,瑰弃郡逃民间。事平,瑰复还郡,为有司所奏,免官削爵。

永元初,为光禄大夫。寻加前将军,金章紫绶。

三年,义师下,东昏***瑰节,戍石头。义师至新亭,瑰弃城走还宫。

梁初复为光禄。天监四年卒。

译文,张瑰字祖逸,是吴郡吴县人。祖父张裕曾任宋的金紫光禄大夫。

父亲张永,官至右光 禄大夫。通晓音律,宋孝武帝曾问张永太极殿前钟声音为什么有嘶声,张永回答说:“铸 钟时有铜滓掺入了。

"于是扣钟找铜滓所在,凿去铜滓,钟声于是清越起来。张瑰最初任 官为江夏王太尉行参军,代理掌管外兵,又随府为太傅五官,很受刘义恭的知遇。

调任太 子舍人,中书郎,骠骑从事中郎,司徒右长史。当初,张永曾在白下领军抵抗过桂阳叛军,溃散,阮佃夫等要加罪张永,太祖f萧道成)反复为他申辩,张瑰从此感恩太祖主动来结 好关系。

转任通直散骑常侍,骁骑将军。 。

升明元年(477),刘秉起异心,当时其弟刘遐主管吴郡,兄弟暗中勾结响应。又趁着 沈攸之***,聚众三千人,并打造攻城器具。

太祖秘密派遣殿中将军卞白龙传命张瑰,让 他捉拿刘遐。张氏家族世代有豪气,张瑰家中经常有其父旧部将士数百人。

刘遐来召张瑰,张瑰便***装接受了刘遐的安排,然后与其叔张恕率领十八名士兵进入郡中,和驻防郡里的 部队主将强驽将军郭罗云进入斋中捉拿刘遐,刘遐跳窗逃跑,被张瑰的部将顾宪子亲手斩 了,郡内没有人敢动。捷报传来,太祖把这件事告诉了领军张冲,张冲说:“张瑰只要用 百十人,一出手便成功了。”

随即授张瑰辅国将军、吴郡太守,封张瑰为义成县侯,食邑 千户。太祖特别赐给他这个美名。

后来朝廷授予张瑰冠军将军,东海、东莞二郡太守,他没接受。建元元年(479),又 增加食邑二百户o . 郁林王(萧昭业)即位后,加张瑰金章紫绶。

郁林王被废后,朝臣都到宫门参拜高宗,张瑰借口脚病没有去。海陵王即位后,加封他为右将军。

高宗怀疑外地蕃镇会起兵,便让 张瑰镇守石头,督众军事。张瑰见朝廷多难,遂长期卧病不起。

建武元年(494),张瑰转 任给事中、光禄大夫,皇上对他仍旧亲密信任。每月增加钱二万。

张瑰居室豪富,满房伎妾,有十多个儿子,他经常说:“其中总应该有好的。"建武末 年,张瑰多次请求高宗让他回到吴中家里去,被批准。

***自乐,有人讥刺说他衰暮之年 还蓄养伎乐,张瑰说:“我从少年时就喜欢音律,年老了才弄通。平时的爱好现在没有一 点了,只有这一项还没能丢掉。”

天监四年(505)去世。 。

赞语:忠武匡正佐助皇业,真可称是文武名实兼备。在朝廷可以讲析。

9. 李文定报德文言文阅读答案

(二十二) 李文定报德

李文定公家甚贫,同巷李生,每推财以济之。公感其意,拜为兄。寻举进士第一,李生遣人奉书通殷勤①,公口谢之而已,不答。书生惭,谓公挟贵忘旧,遂不复相闻。

后十年,公为左相,因而奏李生昔日周恤②之义,愿授一官,以报其德。诏授左班殿直。公制袍笏,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公与叙旧好,且谢曰:“昔日周旋③,极不敢忘,幸被误恩④,乃获所愿。”

众然后服公性度弘远⑤,非狭中浅见之人所能度。

[注释]①通殷勤:叙述恳切深厚的友谊。②周恤:照顾,接济。③周旋:交往,交际。这儿引申为照顾,接济。④幸被误恩:幸好被皇上错误地施与恩情,(得到皇上的信任和重用)。这是自谦的说法。⑤性度弘远:性情气度弘大长远。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谓公挟贵忘旧 ( )

(2)极不敢忘 ( )

2. 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的画线句。

致书州将,令送生至公所

3. 李文定在考中进士后,为什么对李生的“通殷勤”,只是“口谢之而已”?

4.李文定是一个怎样的人?

参考答案

1、(1)老朋友,故人(2)非常

2、(李文定)写信给州府官员,让他们(派人)护送李生到自己的处所

3、因为当时无法用行动来报答李生的恩德

4、知恩图报,气度弘大

糊涂的涂子成语

1. 庄子关于钓鱼争辩文言文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

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

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

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2. 钓鱼记 (文言文)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分别坐在石头两旁。)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

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眨眼。),

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敢记。

翻译: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

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

别这么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

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

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应该记下来。

要翻译哪些字

3. 请问”钓鱼“古文怎么说

“钓鱼”的古文说法与现代文一样是“钓鱼”,也可以单说“钓”。

与钓鱼相关的古文:

《钓鱼记》

作者:林昉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译文: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

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改变,鱼(自然)就逃离,哪里还会有收获呢?”

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我感叹道:“这句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就应该记下来。

扩展资料

古人钓鱼的装备:

1、鱼钩

鱼钩,在没有金属冶炼技术之前,最早出现的鱼钩叫做鱼卡,是由几节木头或者骨头进行打磨,然后用各种材料做成的线捆绑而成,裹上一大块饵料放进水中,当大鱼将其吞入时,拉动鱼线使骨头或者树枝卡住鱼嘴,只能钓起体型较大的鱼类

后来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出现了石质鱼钩,这也是第一次出现与现代鱼钩形状结构类似的鱼钩。再后来冶炼技术出现人类进入青铜时代,社会文明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人们发现可以通过弯曲金属制作鱼钩,钩者,曲金也,以曲金取鱼谓之钓。

2、鱼线

鱼线,钓鱼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在最早的时候,古人用树皮树茎揉搓制线,但是因为很粗无法用于钓鱼。

随着人们开始种植农作物,棉线开始出现,柔软细腻的特性,让古人把它运用到了钓鱼之中,慢慢的人们开始养蚕缫丝丝绸出现,古人开始使用蚕丝作为鱼线,在化纤材料没有出现之前,蚕丝一直是作为鱼线的最佳选择之一。

4. 与钓鱼相关的古诗词或者古文有哪些

古文:

《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分别坐在石头两旁。)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眨眼。),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敢记。

翻译:

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应该记下来。

古诗:

唐·胡令能《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江雪

千山鸟飞绝

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

独钓寒江雪

5. 说钓 文言文的全文翻译

我在村中居住,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

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了解其中的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天气晴朗,蓝天绿水,波光泛然。

我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置挂好饵料的鱼钩等候。

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不久,浮子没有一点儿动静,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它仍旧没有动静。

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一动不动得和先前一样。大概过了一会儿,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

我说:“这是想偷吃鱼食的小鱼,大鱼就要来了。”又过了一会儿,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

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站起身等候着,聚精会神,希望可以得到它。

有时,才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

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

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

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我有时在某个地方钓到条稍大的鱼,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未曾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

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由此可以看出些道理来。

我也曾在合适的时候考试求取功名,(那情形)与我现在这样钓鱼有什么区别呢?刚开始去有司衙署考试,就象看到了别人垂钓,就前住观瞧,蹲视一样;那些久试不中的,便如同钓了许久却无鱼上钩,那些有幸蒙学官赏识,乡试中举的人,就象钓了条小鱼;如果受吏部认可,朝廷点了天官,就是钓着了大鱼。我是那种学钓不久的人,还没有这般的境界。

但是大的欲望之上还有更大的,得到之后还有想得到的呀。那些能钓到大鱼的人(做大官的人)必须要煞费精神心存侥幸,忍受忙碌劳累,终尽一生也没有满意的时候,直到老死也不知罢休啊。

想跟我现在那样到了日落而归,因一无所得而博取老婆孩子一笑,怎么可以呢?钓鱼,是一件舒适的事情,是归隐的人喜欢做的事,它的情趣或许很像追求功名。但不必放那么多的得失心在上面,因为这不值得让人牵心挂肚,患得患失。

我只是求得鱼而已,别无他求,这应该可以吧。原文如下:余村居无事,喜钓游。

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

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

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

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

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

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

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吏于天官,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

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

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文中有几句话:“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是作者借钓鱼阐发的议论,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他看透了世态,明白了得失,也明晓了得到与失去都不会给人带来满意。因为失去了就想得到,得到后更想得到,终身都要劳神与忍受艰辛,到死都不会停止,只能不满意地度完一生。

而这样的道理仍有太多世人不知。文章表明,作者的隐退是源于他早已看透世事,也体现了作者的智慧所在。

创作背景:吴敏树(1805—1873),字本深,巴陵铜木半 湖(今岳阳县友爱乡)人,因有书斋建于故里南屏山,遂自号南屏,学者称南屏先生。他自幼才智超群,见者惊叹以为非常人。

8岁入塾,拜乡儒秦石畲为师,受读《五经》、《四书》、《左传》、《国语》、《战国策》及《史记》、《汉书》等传记史书。秦石畲通晓古今,推崇秦汉以来的古诗文,认为“俗师教。

6. 钓鱼记,文言文

1、二叟:叟(sǒu ) 目不瞬:瞬(shùn ) 奚其获:奚(xī ) 旨哉:旨(zhǐ )

2、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

(1)予尝步自横溪(尝:曾经 ) (2)何得失之异耶(耶:呢 )

(3)故易取也(故:所以 ) (4)子意乎鱼(意:想到 )

3、老人聚精会神,忘记自己的存在了。启示我们:人不能只专注于名利,要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子意乎鱼(子:敬辞,您 )

奚其获(奚:怎么,哪里 )

二叟:叟(老人 )

2文中有一个通加字是(亡,通“无”,没有 )

7. 庄子关于钓鱼争辩文言文

《》 原文: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

此 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曰:“宁生而曳尾涂中。” 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译文: 庄子在濮河钓鱼,楚国国王派两位大夫前去请他(做官),(他们对庄子)说:“想将国内的事务劳累您啊!”庄子拿着鱼竿没有回头看(他们),说:“我听说楚国有(一只)神龟,死了已有三千年了,国王用包好放在竹匣中珍藏在宗庙的堂上。这只(神)龟,(它是)宁愿死去留下骨头让人们珍藏呢,还是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呢?” 两个大夫说:“情愿活着在烂泥里摇尾巴。”

庄子说:“请回吧!我要在烂泥里摇尾巴。”。

8. 文言文(说钓)全文意思

说 钓

(清)吴敏树

余村居无事,喜钓游。钓之道未善也,亦知其趣焉。当初夏、中秋之月,蚤食后出门,而望见村中塘水,晴碧泛然,疾理钓丝,持篮而往。至乎塘岸,择水草空处投食其中,饵钓而下之,蹲而视其浮子,思其动而掣之,则得大鱼焉。无何,浮子寂然,则徐牵引之,仍自寂然;已而手倦足疲,倚竿于岸,游目而视之,其寂然者如故。盖逾时始得一动,动而掣之则无有。余曰:“是小鱼之窃食者也,鱼将至矣。”又逾时动者稍异,掣之得鲫,长可四五寸许。余曰:“鱼至矣,大者可得矣!”起立而伺之,注意以取之,间乃一得,率如前之鱼,无有大者。日方午,腹饥思食甚,余忍而不归以钓。见村人之田者,皆毕食以出,乃收竿持鱼以归。归而妻子劳问有鱼乎?余示以蓝而一相笑也。乃饭后仍出,更诣别塘求钓处,逮暮乃归,其得鱼与午前比。或一日得鱼稍大者某所,必数数往焉,卒未尝多得,且或无一得者。余疑钧之不善,问之常钓家,率如是。

嘻!此可以观矣。吾尝试求科第官禄于时矣,与吾之此钓有以异乎哉?其始之就试有司[1]也,是望而往,蹲而视焉者也;其数试而不遇也,是久未得鱼者也;其幸而获于学官、乡举[2]也,是得鱼之小者也;若其进于礼部[3],吏于天官[4],是得鱼之大,吾方数数钓而又未能有之者也。然而大之上有大焉,得之后有得焉,劳神侥幸之门,忍苦风尘之路,终身无满意时,老死而不知休止,求如此之日暮归来而博妻孥之一笑,岂可得耶?夫钓,适事也,隐者之所游也,其趣或类于求得。终焉少系于人之心者,不足可欲故也。吾将唯鱼之求,而无他钓焉,其可哉?

注释:

[1]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故官吏及相应的的衙门称有司。

[2]科举:初试指县试、府试,俗称考秀才,由府学教授、州学学正、县学教谕(合称“学官”)主持。乡举:秀才(诸生)参加乡试(省级考试),得中取为举人。

[3]礼部:主管教育的部。举人进京会试,由礼部主持。考试中式,再经殿试,即成进士。

[4]天官:吏部列六部之首,后世因以“天官”为吏部的通称。吏部掌全国官吏之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

吴敏树(1805--1873),清代散文家。字本深,号南屏,湖南巴陵(今岳阳)人。道光举人,官浏阳县教谕。其文风接近桐城派。所著有《柈湖文录》、《柈湖诗录》等。

译文

我住在乡村平日赋闲,喜欢钓鱼游泳。我对钓鱼的门道并不精通,但也颇得其乐趣。每逢初夏中秋时节,吃过早饭后,出门即可望见村中池塘,蓝天绿水,波光泛然,赶紧理好钓竿鱼线,带着提篮就出发了。到水塘边,找个水草很少的地方,投点鱼食下去吸引鱼儿游来,随后放下挂了饵料的鱼钩等候。蹲在一旁细观浮子,等到浮子动作起来,急提竿,就能得到大鱼了。但不知为何,浮子一点不动,我慢慢的牵引鱼线,但仍不动。等到手脚都累了,把钓竿固定在岸边,我从旁四下观察,浮子仍然是一动不动。大概有一小时之后,那浮子才开始动了一动,提竿一看又没有鱼上钩。我想,应该是有鱼在刺探饵料,很快会有鱼来上钩的了。又等了一个多小时,浮子又动了,跟前次浮子的动态不太一样,提竿钓到了一条鲫鱼,有四五寸长。我又想,既然有鱼来了,很快能钓到大鱼了吧。我起身等着,聚精会神,一有动静就能立刻提起钓竿,有时能钓上一条,但始终跟第一条差不多,没有出现大鱼。已经到中午了,肚子都饿了。我很想回去吃饭,但都忍着不回去继续钓鱼,直到村里人吃完午饭到田头来,我才收竿,拎了鱼回家。到家后,妻儿都问,有无钓到鱼。我则拿篮子给他们看,一笑以对。午饭后,我仍然出去钓鱼,还去了别的池塘找钓鱼佳处。一直到天黑了才回家,收获也就跟上午差不多。有时某天能钓到条稍大的鱼,我必定几次都还去该处钓鱼,但通常不见得能再钓到更多的鱼了,有时甚至一条都没有。我常怀疑是我的钓鱼技巧不熟稔,请教了经常钓鱼有经验的人,他们说也有类似的情况。

9. 古文《钓鱼记》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分别坐在石头两旁。)

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无所获也。

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眨眼。),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

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敢记。 翻译: 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看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特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

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这么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

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应该记下来。 尝:曾经; 耶:句末语气词,表示疑问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吗"或"呢"; 故:所以; 意: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相当与现代汉语总的"你"或"您". 甲老汉的经验是他钓鱼是全神贯注,使鱼忘记了他,以为他不做在那里 启示是做事情定要全身心地投入,这样才可能有成功的可能~~ 好久没做古文了,见笑哈。

10. 二叟钓鱼 的文言文 译文

原文

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

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亡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敢记。

译文

我曾经独自漫步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巨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一连钓到几条鱼。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

注释

有二叟分石而钓:老人 其甲得鱼至多:非常 逝:逃离 乙如其教:按照 尝:曾经 竟:终日 投:扔下 方:当 瞬:眼珠转动 逝:跑,逃跑 奚:怎么

意:在意 乎:是 道:规律 旨:味美,这里引申为赞美

分石:各自蹲在一块石头上

哲理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冷静、沉着,不可轻浮、躁动和急于求成,要用一颗平常心来对待事物,强求的结果只能是一无所获。即使无法做到气定神闲、举重若轻,起码也要专心致志,这是能做好事情的前提条件。同时也启示我们只有掌握科学规律,讲究方法,才能取得成效。

五里雾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哀梨蒸食 将哀梨蒸着吃。比喻不识货。糊里糊涂地糟蹋好东西。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轻诋》:“桓南郡每见人不快,辄嗔曰:‘君得哀家梨,当复不蒸食不?’”

惝恍迷离 惝恍:也作:“惝况”,失意的样子。迷离:模糊不清。指茫然若失而模糊不清的样子。

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八十六回:“你信我奶奶倒三颠四的,小大姐扶持你老人家一场,瞒上不瞒下,你老人家拿出箱子来,拣上色的与他两套。”

颠颠倒倒 ①指神思迷糊错乱。②指事情不顺或言行无条理,不可置信。

出处:《朱子全书》卷六:“向时有一截学者贪多务得,要读《周礼》、诸史、本朝典故,一向尽要理会,得许多没紧要底工夫,少刻,自己都恁自地颠颠倒倒,没顿放处。”《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七:“彼此夙缘,颠颠倒倒,皆非偶然也。”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昏昏沉沉 形容人神志不清的样子。

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三折:“准备着被儿枕儿,则索昏昏沉沉的睡。”

昏头搭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

出处:清·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一个新年里,弄得昏头搭脑,没些清楚。”

昏头打脑 形容头脑昏沉,糊里糊涂。同“昏头搭脑”。

出处:老舍《骆驼祥子》九:“祥子几乎没有力量迈出大门坎去。昏头打脑的,脚还在门坎内,借着街上的灯光,已看见了刘姑娘。”

浑浑沌沌 混杂、不分明的样子,也指糊涂无知的样子,形容迷糊,不清醒

出处:先秦·孙武《孙子·势》:“纷纷纭纭,斗乱而不可乱也;浑浑沌沌,形圆而不可败也。”

浑浑噩噩 浑浑:深厚的样子;噩噩:严肃的样子。原意是浑厚而严正。现形容糊里糊涂,愚昧无知

出处:汉·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商书灏灏尔,周书噩噩尔。”

浑然无知 形容糊里糊涂,什么都不知道。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九十九回:“那贼浑然不知,不言不语。”

魂不守舍 舍:住宅,比喻人的躯壳。灵魂离开了躯壳。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

出处:《三国志·管辂传》裴松之注引《辂别传》:“何之视侯,则魂不守宅,血不华色,精爽烟浮,容若槁木,谓之鬼幽。”

魂不守宅 指人之将死。也形容精神恍惚。“魂不守舍”。

混混沌沌 迷糊不清的样子,模糊一片,不分明。

出处: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53回:“仍然不知稼穑艰难,混混沌沌的过日子。”

混混噩噩 无知无识,糊里糊涂。

出处:孙中山《建国方略·知行总论》:“三代以前,人类混混噩噩,不识不知,行之而不知其道。”

精神恍忽 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处:《文选·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精神恍惚 恍忽:糊里糊涂的样子。形容神思不定或神志不清。

出处: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怳忽,若有所喜。”

蒙头转向 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

出处: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懵懵懂懂 糊里糊涂,什么也不知道。

出处: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八回:“呆子懵懵懂懂的,托着钵盂,拑着钉钯,与沙僧径直回来。”

迷离恍惚 迷离:模糊,不分明;惝恍:不真切,不清楚。形容模糊而难以分辨清楚。

出处: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三》:“惟留二百余金,恰足两月余酒食费,一定迷离惝恍,如梦乍回。”

认奴作郎 指颠三倒四,糊里糊涂。

出处:《景德传灯录·良价禅师》:“师曰:‘城中不颠倒,因什么认奴作郎?’”

如痴如梦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出处:明·李贽《焚书·答周二鲁》:“遇真正儒者,如痴如梦,翻令见疑。”

如堕烟海 堕:落。好象掉在茫茫无边的烟雾里。比喻迷失方向,找不到头绪,抓不住要领。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

如堕烟雾 形容茫然不得要领或认不清方向。

出处:语本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王仲祖、刘真长造殷中军谈,谈竟俱载去。刘谓王曰:‘渊源真可!’王曰:‘卿故堕其云雾中。’”殷中军指殷浩,字渊源。

如梦如醉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同“如醉如梦”。

出处:叶圣陶《母》:“‘我如梦如醉的离开了他。”伊揩着眼泪,继续说。”

如醉如梦 形容处于不清醒、迷糊状态中。

出处:宋·朱熹《答吕子约》:“恭兄文字状子已投之当路,如醉如梦,面前事尚不能管得,何可望以等。”

神魂颠倒 神魂:精神,神志。精神恍惚,颠三倒四,失去常态。

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六:“小娘们多有爱他的,奉得神魂颠倒,连家里也不思想。”

神魂摇荡 形容心神恍惚,难以把握。亦作“神摇魂荡”、“神魂荡扬”、“神魂飘荡”。

神经错乱 ①指***。②指精神和思虑迷糊不清,失去常态。

神迷意夺 指精神迷乱,情思恍惚。

神情恍惚 神志不清,心神不定。

神思恍惚 神思:精神,心绪;恍惚:神智不清。指心神不定,精神不集中。

出处:元·杨显之《潇湘雨》第四折:“一者是心中不足,二者是神思恍惚,恰合眼父子相逢,正数说当年间阻,忽然的好梦惊回。”

失魂荡魄 形容心意烦乱,精神恍惚。

出处: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严蕊]乃是个绝色的女子。一应琴棋书画,歌舞管弦之类,无所不通……所以人见了的,没一个不失魂荡魄在他身上。”

失魂落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失魂丧魄 ①形容心烦意乱,精神恍惚。②形容极度惊恐不安。

出处:元·刘唐卿《降桑》第二折:“您孩儿为母不安,这些时衣不解带,寝食俱发,忧凄不止,行坐之间,犹如失魂丧魄。”

亡魂失魄 魂、魄:旧指人身中离开形体能存在的精神为魂,依附形体而显现的精神为魄。形容惊慌忧虑、心神不定、行动失常的样子。

出处:元·无名氏《看钱奴》第二折:“饿的我肚里饥失魂丧魄,冻的我身上冷无颜落色。”

五里雾中 比喻模糊恍惚、不明真相的境界。

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雾里看花 原形容年老视力差,看东西模糊,后也比喻看事情不真切。

出处:唐·杜甫《小寒食舟中作》诗:“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心神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唐·无名氏《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心绪恍惚 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形容精神不集中或神志不清楚。

出处:战国·楚·宋玉《神女赋》:“精神恍惚,若有所喜。”唐·王洙《东阳夜怪录》:“自虚心神恍惚,未敢遽前扪撄。”

行尸走骨 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同“行尸走肉”。

行尸走肉 行尸:可以走动的尸体;走肉:会走动而没有灵魂的躯壳。比喻不动脑筋,不起作用,糊里糊涂过日子的人。

出处:晋·王嘉《拾遗记》卷六:“夫人好学,虽死若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隐隐约约 指看起来或听起来模糊,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十回:“只见山坡旁隐隐约约,倒象撺出一箭,直向大虫面上射去。”

影影绰绰 模模糊糊,不真切。

出处:明·兰陵笑笑生《词话》第六十二回:“我不知怎的,但没人在房里,心里只害怕,恰似影影绰绰,有人在眼前一般。”

云天雾地 比喻不明事理,糊里糊涂。

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三:“田里功夫,他比你爸爸还强一色。就是有点面胡,吃了酒,尤其是有点云天雾地。”

晕头转向 晕:头发昏;转向:辨不清方向。头脑发晕,辨不清方向。形容糊里糊涂或惊惶失措。

出处: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三部五十:“巧珠奶奶听得晕头转向。完全出乎她的意料之外,儿子居然变了,而且变得这么快!”

醉生梦死 象喝醉酒和做梦那样,昏昏沉沉,糊里糊涂地过日子。

出处:宋·朱熹《小学》卷五引程灏曰:“虽高才明智,胶于见闻,醉生梦死,不自觉也。”

醉死梦生 像在醉梦中那样昏昏沉沉度日。形容生活目的不明确,糊里糊涂。

出处:郭沫若《前茅·哀时古调》:“陈涉、吴广起田间,农民之中今在否?一笔,全勾,醉死梦生俦!”

如堕五里雾中 好象掉在一片大雾里。比喻陷入迷离恍惚、莫名其妙的境地。

出处:《后汉书·张楷传》:“性好道术,能作五里雾。”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昏昏:模糊,糊涂;昭昭:明白。指自己还糊里糊涂,却要去教别人明白事理。

出处:《孟子·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