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都是男的吗_梨园***的称号属于哪个朝代

tamoadmin 成语俗语 2024-07-04 0
  1. 梨园弟子的来历
  2. 梨园指什么
  3. 戏曲演员为何被称"梨园子弟"?
  4. “梨园”何时建立?它是什么性质的场所?
  5. 为什么把唱戏的称为梨园弟子呢?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6. 戏曲艺人,为何又被称为“梨园子弟”?

唐玄宗酷爱戏曲,曾经筛选了三百个乐工***,在梨园亲自***。于是后人便用?梨园子弟?来称呼戏曲艺人。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细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那么为什么要这样称呼呢?下面就来说说戏曲艺人为什么又叫梨园子弟。

详细内容 01

戏曲艺人被称为?梨园子弟?是从唐玄宗时期开始的。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从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唐玄宗李隆基是个多才多艺的皇帝,不但懂音律,打得一手好羯鼓,还是个戏曲行家。他曾经挑选了300名乐工***,置于梨园中亲自***。如果乐工弹奏有破音走调的,唐玄宗一听就能听出来。据说,当时的梨园只是皇宫之中的一个果树园,场地空旷,花蝶飞舞。乐工弹奏,宫女翩然起舞,人景合一。可以说,梨园既是人间仙境,也是培训演员的基地。所以,后人便以?梨园子弟?来称呼这些乐工***。因此唐玄宗也被称为了戏曲的祖师爷。

梨园弟子都是男的吗_梨园弟子的称号属于哪个朝代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2

随之衍生而来的,还有?梨园行?戏班子;?梨园世家?戏曲家庭;?梨园界?戏曲界等。?梨园***?虽然泛指戏曲演员,但是,他们在梨园中的分工却是很细的。按照类别分,梨园子弟分为乐部和舞部。其中,乐部又分为坐部和立部。所谓的坐部,指的是一些资历高、技艺好的演员,因他们可以坐在堂上表演而得名。与之相对,立部则是只能站在台下弹奏的乐手。根据各自扮演角色,所在声部的不同,立部又细分为男部、女部和小部(儿童)。舞部则根据舞蹈的形式划分为文舞和健舞。据唐代***墓室壁画显示,这一时期的宫廷曲艺,已经达到了极为繁盛的程度。

梨园***的来历

梨园由来

溯自唐明皇选曲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子弟”。宫女数百亦为梨园***,居宜春北院。斯为梨园发轫之始。

为什么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

戏曲界俗称梨园行,演员称梨园子弟。要问缘由,得从过去戏班供奉的祖师爷唐明皇,也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谈起。据史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人,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梨园在当时长安禁苑中,公元714年设“梨园亭”供乐工演奏乐曲,宫女习舞演唱,有会昌殿为玄宗亲自按乐之所。当时还设有宫内梨园法部、梨花园、太常系统的梨园别教院、洛阳梨园新院等,所以乐工多出梨园。梨园,实际为我国第一座国立戏曲学校,梨园,也就成了后世演艺界的代称。因玄宗善用羯鼓指挥乐队,后戏曲仍以司鼓板为乐队指挥,尊称打鼓佬,位于舞台九龙口,并供奉玄宗为戏曲界祖师,所属同行为梨园***,延续至今。

————————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梨园子弟分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即金钲)等,音量宏大;小部为儿童演出队。此外,还设有舞部,他又分为文舞和健舞。像这样庞大的编剧,男女兼有的***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出现在一千多年前,不能不说是世界罕见的。

梨园究竟在什么地方呢?由于时间久远,现已找不出一确切的地址。有人认为,梨园在今西安市东的临潼县骊山秀岭峡;有的人认为,在今西安市城东南隅曲江池附近,汉武帝所造的宜苑地址近旁的春临村一带,,这里植梨树百株;有的人认为梨园在今西安城东北,唐大明宫东侧附近,三华里的午门村;有的人认为在“禁苑”之中或近旁,今(西安迤逦之北,渭河以南一带);还有人为在今西安城北5华里许的未央区、大白羊村村西等等说法,但不管梨园在什么地方,他确实是培养和训练艺人的场所。 教坊是与梨园相近似的组织,以排演歌舞、百戏为主。唐高祖李渊时设教坊于禁内。由于唐代的经济繁荣,加上唐玄宗对音乐、舞蹈的喜好,豢养了乐工数万人,其规模就现在来看,也是相当庞大的,***二年(714年)玄宗将原来隶属于太常寺的倡优中的音乐人才划出来,专门设立了“左右教坊,以教俗乐”。左右教坊的责任不同,大致右多善舞者,左多善歌者

梨园指什么

“梨园***”最早不是指戏曲演员,而是指乐器演员。

《旧唐书·礼乐志》上有这样一段记载:唐玄宗李隆基喜欢音乐,精通音律,尤其欣赏清雅的“法典”,于是,他就挑选300名乐工在皇宫里梨园中专门教他们演奏“法典”,李隆基亲临指导,称这些乐工为“皇帝梨园***”,这就是“梨园***”一词的由来。

后来,人们就把乐工通称为“梨园***”,如刘禹锡的诗句“梨园***请词来,琼枝未识魂空断”中的“梨园***”就指的是一般的乐工。

随着时代的发展“,梨园***”的词义也逐渐转移,元末明初著名剧作家高则诚在他的“琵琶记”中有一段开场白:“今日梨园***,唱演琵琶记”。可知当时这一词已经不是指演奏乐器的乐工而指戏曲演员了。

梨园的由来

中国对戏曲界有另一种称呼,叫做“梨园”。

此称谓的来历有这样一个故事:历史上唐朝(公元618—公元907)时期的一个皇帝——唐明皇(唐玄宗),他酷爱音乐、舞蹈、戏曲等艺术。他在宫里养了上千个歌伎、舞伎。皇宫的禁苑里有一个很大的园子遍植梨树百余棵,名叫“梨园”,但是这并不是单纯的果园。

梨园里有宫殿、酒亭、球场等豪华设施,是供皇室和达官贵人们的场所。唐明皇就将这些人都集中在“梨园”里,练习歌舞、戏曲,以备宫中开宴会时来表演助兴,也供唐明皇平日之用。他还亲自担任了“梨园”的崔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

这个“梨园”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培训演员的地方。除了请专门的人士来教习,还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为他们编撰节目,像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都为梨园编写过节目。

这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戏于一体的练习场所。因此,在“梨园”这个地方培训过表演行当的都叫“梨园行”。在这里学习过的都叫“梨园***”。

戏曲演员为何被称"梨园子弟"?

梨园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

一、梨园具体解释

梨园,原是古代对戏曲班子的别称。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称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梨园,中国唐代训练乐工的机构。

《新唐书》载:“玄宗既知音律,又酷爱法曲,选坐部伎子弟三百,教于梨园。声有误者,帝必觉而正之,号皇帝梨园***。”可知为玄宗时宫廷所设。梨园的主要职责是训练乐器演奏人员,与专司礼乐的太常寺和充任串演歌舞散乐的内外教坊鼎足而三。后世遂将戏曲界习称为梨园界或梨园行,戏曲演员称为梨园***。

二、子弟分类

梨园子弟分为坐部、立部、小部和男部、女部。坐部一般是优秀演员,乐工坐在堂上演奏,舞者大抵为3至12人,舞姿文雅,用丝竹细乐伴奏;立部是一般演员,乐工立在堂下演奏,舞者60人至80人不等,舞姿雄壮威武,伴奏的乐器有鼓和锣(即金钲)等,音量宏大;小部为儿童演出队。

此外,还设有舞部,他又分为文舞和健舞。像这样庞大的编剧,男女兼有的***音乐、舞蹈、戏曲学院,出现在一千多年前,不能不说是世界罕见的。教坊的演员有男有女,女演员居多,像其中的,就都是女歌舞演员。中有不少演员是,从《教坊记》中就可了解们的一些生活情况。

三、梨园义地

"梨园义地"解放前被称之为"戏子坟",这些茔地都建在外城,如崇文区的"安庆义园"、"春台义园";宣武区的"潜山义园"、"安苏义园"和"梨园义地"等。著名徽班艺人高朗亭、安徽安庆人,曾掌"三庆班"多年,自1790年(乾隆五十五年)随三庆徽班进京演出后,在京赢得很高声誉,为徽班雄踞北京剧坛开了先声。

随之徽剧在京迅速发展,相继又出现了"四喜"、"和春"、"春台"、"嵩祝"、"三合"、"金钰"、"重庆"等戏班。各个徽班都各有所长,如三庆班的本戏多、四喜班的昆曲好、和春班的武戏优、春台班的儿童演员多,故有"三庆的轴子"、"四喜的曲子"、"和春的把子"、"春台的娃子"之赞誉,时称"四大徽班"。

“梨园”何时建立?它是什么性质的场所?

梨园

“梨园”

我国人民在习惯上称戏班、剧团为“梨园”戏曲演员为“梨园子弟”,把几代人从事戏曲艺术的家庭称为“梨园世家”,戏剧界称为“梨园界”等等。

梨园,原是唐代都城长安的一个地名,因唐代玄宗李隆基在此地教演艺人,后来就与戏曲艺术联系在一起,成为艺术组织和艺人的代名词。“梨园”的来历在清乾隆时的进士孙星衍与嘉庆九年(1804年)所撰写的《吴郡老郎庙之记》中载;“……余往来京师,见有老郎庙(:指玄宗)之神。相传唐玄宗时,庚令公之子名光者,雅善(霓裳羽衣舞),赐姓李氏,恩养宫中教其子弟。光性嗜梨,故遍值梨树,因名曰梨园。后代奉以为乐之祖师。……”

现代人李尤白撰写的《梨园考论》中,考证了梨园的来历。唐中宗(705-710年)时,梨园只不过是***禁苑中与枣园、桑园、桃园、樱桃园并存的一个果木园。果木园中设有离宫别殿、酒亭球场等,是供帝后、皇戚、贵臣宴饮游乐的场所。后来经唐玄宗李隆基的大力倡导,梨园的性质起了变化,有一个单纯的果木园圃,逐渐成为唐代的一座“梨园子弟”演习歌舞戏曲的梨园,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座集音乐、舞蹈、戏曲的综合性“艺术学院”。李隆基自己担任了梨园的崔公(或称崖公),相当于现在的校长(或院长)。崔公以下有编辑和乐营将(又称魁伶)两套人马。李隆基为梨园搞过创作,还经常指令当时的翰林学士或有名的文人编撰节目,如诗人贺知章、李白等都曾为梨园编写过上演的节目。李隆基、雷海青、公孙大娘等人都担任过乐营将的职务。他们不仅是才艺极高的著名艺人,又是诲人不倦的导师。诗人杜甫在他的《观公孙大娘***舞剑器行》一诗中,咏叹公孙大娘的舞姿豪迈奔放,“如羿社九日落,矫如群帝骖龙翔;来如雷霆收震怒,罢如江海凝青光。”并在这首诗的序言中说过,有一位书法家名张旭,自从看了公孙大娘的剑器舞,他的草书有了很大的长进。唐玄宗李隆基依靠这些杰出的创作人员和导演,造就了一大批表演艺术家。 唐玄宗时期(712-756年),也就是所谓的“***盛世”封建经济和文化的发展,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不仅造就了一批中外闻名的文学家和诗人,在舞蹈和音乐等艺术领域里也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在中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梨园”,就产生在唐代这块沃土之中。

“梨园行”、“梨园世家”、“梨园***”

唐朝唐明皇(唐玄宗)建立的“梨园”,这个“梨园”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培训演员的地方。除了请专门的人士来教习,还请当时有名的文人雅士为他们编撰节目,象唐朝著名的诗人李白、贺知章等人都为梨园编写过节目。这里成了历史上有名的集歌、舞、戏于一体的练习场所。因此,在“梨园”这个地方培训过表演行当的都叫“梨园行”。在这里学习过的都叫“梨园***”。

京剧界追根溯源就到了“梨园”这个地方,于是,就用了“梨园”的名称,世代相传,称戏曲界叫“梨园界”,这一行业叫“梨园行”。戏曲演员们为“梨园***”,而有几代人从事这个事业的家庭为“梨园世家”。

过去戏曲界大都是世代相传,子承父业。这样世世代代的传了下来。因为老祖宗曾是“梨园行”的艺人,因此,这个家族就被称其为“梨园世家” 。

比如京剧界最负盛名的梅兰芳先生的家庭——梅家。第一代梅巧玲是唱旦角的,第二代梅竹芬也是唱旦角,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为琴师,到了第三代梅兰芳更是旦角里的名角,梅兰芳的儿子梅葆玖、女儿梅葆钥,前者唱旦角、后者唱老生。 再举一例:梨园界有名的谭家。第一代谭志道是老旦,第二代谭鑫培唱老生,第三代谭小培唱老生,第四代谭富英也是唱老生,而第五代谭元寿则是文武老生,第六代谭孝增又是唱老生的。

象这样的例子在京剧界数不胜数,这些都是有名的“梨园世家”,***们自然也都是“梨园***”了。

为什么把唱戏的称为梨园***呢?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

梨园是唐玄宗李隆基在***年间(713~741)为自己设立的内廷乐舞机构,因为它设置于禁苑内的梨园而得名。梨园分男、女两部,男部三百人住在梨园,女部数百人住在蓬莱宫旁边的宜春北院。这些人员都是从坐部伎和宫女中严格挑选出来的优秀乐舞人才,统由指派的中官梨园使主管,人称“皇帝梨园***”。白居易《长恨歌》一诗中有“梨园***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之句,便是指这批人。玄宗所创作的作品常常交由梨园演奏,并且经常亲自指导排练。此外,宫外还有梨园别教院约一千人,隶属长安太常寺;洛阳太常寺也有梨园新院一千五百人,都是“散乐”机构,他们的演技水平相对较低,其中优秀人才可以选人教坊坐部伎。

“安史之乱”以后,代宗于大历十四年(779)解散梨园,其中部分人留在太常寺。***时期著名的宫廷乐师李龟年,在“安史之乱”以后也流落江南,在逢年过节及喜庆日子时,才为人弹唱几段,在坐众人无不为之落泪。杜甫《江南逢李龟年》一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后人称戏曲表演场所为“梨园”,艺人为“梨园***”,戏曲行业为“梨园行”,戏曲表演世家为“梨园世家”,都溯源于此。

戏曲艺人,为何又被称为“梨园子弟”?

因为当时李隆基极力倡导歌舞戏剧等相关活动,当时专门选了精通歌舞和器乐的数百名人员,在梨园进行培训,所以后来戏曲界就把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叫做梨园行,人们就把戏曲界戏称为梨园界,同样的戏曲演员也就为了梨园***。而这个称呼就是从唐代李隆基时期开始的。

这是因为当时明朝的皇帝李隆基非常喜爱歌舞戏剧,但是那个时候的歌舞又不同于现在的京剧,当时的歌舞主要就是用来取悦皇帝,所以一般歌舞都需要有美人跳舞,需要有旋律和节奏相伴,而这些最后都会在宫廷上面呈现出来,而任何形式的节目都需要事先的排练,在当时唐朝,远离深宫的地方有一个广植梨树的果园。

所以李隆基就选了那个地方作为排练的场所,再加上李隆基其实也是个对音乐很有造诣的人,他经同音律并且懂得八音,历史上的羯鼓就是他创造的。所以他算是当时排练歌舞的总指挥。后来京剧用羯鼓指挥调度,其实就是沿袭的唐代李隆基的做法。

在很久以前戏曲界一直都是代代相传的,就像古代的帝王一样是子承父业,因为自己的老祖宗都是梨园行的艺人,所以说整个家族就被称为梨园世家,而现今最著名的梅兰芳先生就是京剧界最富盛名的梨园世家,他们第1代梅巧玲是唱旦角儿的,第2代梅竹芳跟第一代也是一样,而梅兰芳的伯父梅雨田,当了京剧里面的琴师。一直到梅兰芳甚至梅兰芳的儿女,都是京剧里的一员。

而我国最早的戏曲演员就是优孟,他的表演里面含有了许多后代戏剧的因素,相当于是戏剧艺术的萌芽,他对后面的戏剧艺术发展起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同样的,李隆基也算是为中国的歌舞剧的推动发展做了巨大的贡献,如果不是他当时极力发展歌舞,可能现今我们也不会有京剧这个国粹。

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史无前例的“***盛世”,也酿成了持续八年的“安史之乱”。抛开政治上的得失不说,他是一位极具音乐天赋、造诣颇高的资深乐人,被后世戏曲艺人尊为梨园祖师,吹拉弹唱无一不精。 

李隆基自幼精通音律,他的祖母武则天登基典礼时,李隆基只有6岁就登台表演。他男扮女装表演了一曲叫作《长命女》的歌舞,技惊四座,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来音乐素有雅俗之分。雅乐一般是用在国家祭祀、宗庙、朝会等隆重的庆典活动中,发挥一定的政治功能。而俗乐则主要是供人欣赏的。雅俗之辩自古有之,孔子就重视雅乐,而贬斥俗乐。

唐玄宗即位后,觉得俗乐比雅乐更富有艺术性,不应该依附于政治性的雅乐之下,于是下令在太常寺之外,单独设立了管理和教授俗乐的教坊——梨园。这就是为什么今天的戏曲艺人入行之前先要拜唐玄宗,而且都被称为梨园***的原因。 

唐玄宗曾亲自挑选数百名乐工和歌女,组建了一个歌舞艺术团,并且亲自担任团长。在管理朝政之余,唐玄宗还要亲自教大家唱歌跳舞,非常尽职尽责。

乐工的培养要从小抓起,唐玄宗深谙这一点,所以他非常重视少年乐师的培养,亲自挑选了30名15岁以下的儿童,手把手地教他们学习声乐和表演。可以这样说,在培养和教育乐工的事业上,唐玄宗做出了突出的成就和贡献。 

唐玄宗比较喜欢慷慨激昂的胡乐,因此大力提倡胡部新声,使得中国传统的音乐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引人入胜。唐玄宗对音乐非常敏感,据说当三百名乐工齐奏时,但凡有一人走调,他马上就能听出来。

他不但能歌善舞,还擅长作曲,作有《霓裳羽衣曲》,《小破阵乐》,《春光好》,《秋风高》等百余首乐曲。有一次唐玄宗东巡洛阳,驻跸上阳宫。长夜漫漫无心睡眠,他便起身披衣而坐,独赏月光,突发灵感,即兴创作了一首曲子,当即就自己吹奏,自娱自乐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