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谁说的,屡战不败的意思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7-04 0
  1. 曾国藩想弹劾李次青,幕僚想什么方法救李次青?
  2. 曾国藩的一封问题奏折,更换了什么词语,让咸丰转怒为喜?
  3. 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意思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4. 屡战屡败的典故

屡败屡战

一、释义

表示有恒心,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不气馁,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精神.,表现的是一个人的执着与不屈。

屡战屡败屡败屡战是谁说的,屡战不败的意思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二、原文

闻诸先辈云:平江李次青元度本书生,不知兵。曾国藩令其将兵作战,屡战屡败。国藩大怒,拟奏文劾之,有“屡战屡败”语。曾幕中有为李缓颊者,倒为“屡败屡战”,意便大异。元度乃得免罪。

三、译文

曾经听那些先辈说过,平江人李次青字元度本来是一个书生,根本不知道领兵作战。曾国藩命令他领兵作战,每打一次仗便败一次。曾国藩很生气,准备写奏折弹劾他,在他的奏折上便有“屡战屡败”这样的词语。后来曾国藩的幕僚中有人为李元度求情,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意思便变得大为不同。于是元度因此才被免罪。

曾国藩想弹劾李次青,幕僚想什么方法救李次青?

问题一:屡战屡败 屡败屡战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

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

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

僚建议他供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

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

翡翠a货玉石加盟批发网-福圣真玉

问题二: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意思? 屡战屡败 ( lǚ zhàn lǜ bài )

解 释 屡:多次。多次打仗多次失败。

屡败屡战 ( lǚ bài lǜ zhàn )

解 释

屡:多次。意为多次打仗失败还继续坚持作战。

问题三:"屡战屡败"和"屡败屡战"的意思相同吗? 这两个词完全不一样。屡战屡败是每一次打仗都失败,屡败屡战是每次打败仗但还是坚持作顶。后句比起前句来,要多了一份一往无前的决心。要不是曾国藩的幕僚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老曾的脑袋早就被慈禧个砍下来了。

问题四:屡败屡战 屡战屡败两词有什么根本上的区别 屡败屡战:是褒义词,表示多次失败后仍然不放弃,继续挑战,越挫越勇.有锲而不舍的意思,比喻有勇气.屡战屡败:是贬义词.表示多次打仗多次失败.比喻没有正确的方法,或没有好运气.

问题五:屡败屡战的意思是什么? 通俗的说就是虽然每次作战都失败,仍然坚持战斗,屡就是每次,次次的意思

问题六:屡败屡战的意思跟屡战屡败的意思各是什么? 前者褒义,就像跌倒了再爬起来,坚持不懈,后者带点贬义,每次做事都以失败告终

问题七:屡败屡战是什么意思 屡败屡战

拼音:lǚ bài lǜ zhàn

解释:意为多次打仗失败还继续坚持作战。表示有恒心,即使失败也不灰心,不气馁,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的精神.

曾国藩的一封问题奏折,更换了什么词语,让咸丰转怒为喜?

幕僚把“屡战屡败”改成了“屡败屡战”,两个字的顺序变了,包含的意思也就截然相反了,屡战屡败,是不懂打仗,挫伤士气;屡败屡战,则是百折不挠,意志顽强。

?

一、曾国藩弹劾李次青

曾国藩手下有位名叫李次青的下属,表现得很活跃,主动请战。

曾国藩对他也不是很熟悉,平日里听他谈论战略战术,感觉这人战术素养还挺高的,就同意派他带领先头部队发起进攻。

李次青是书生,虽然读过一些兵书,说起理论来也是头头是道,但真要打起仗来,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他根本没有实战经验,很快就被起义军打得落花流水。回到军营,他还很不服气,说:“这次上了他们的当,我已经总结了教训,下次保证能打败他们。”

?

曾国藩于是又给他一队人马,让他继续和起义军作战。没多久,他又败下阵来。就这样,李次青败了一次又一次。

到后来,曾国藩实在受不了了,叫来幕僚:“拟了一份奏折,你抄送一份,明天派快马送往京城。”幕僚答应了,拿着奏折回了自己的营帐。

二、幕僚救李次青

回到营帐幕僚打开奏折一看,顿时吓了一跳,上面写着:“李次青屡战屡败,有损朝廷威望。臣请将之诛杀,以鼓舞我军士气。”里面列举了李次青贻误战机、损兵折将的十大罪状。事情也凑巧,这个幕僚和李次青是小时候的同学,看到这里,他知道李次青这条小命难保了。

有没有什么法子能救他呢?幕僚急得来回踱步,把奏折藏起来,肯定不行;告诉李次青让他逃命,也不可行。怎么办,怎么办呢?

当他把目光再次投向奏折,看到“屡战屡败”四个字时,有了主意。他提笔在奏折上改了两笔,然后封起来,安静地睡了。过了不久,曾国藩亲自带队剿灭了起义军。朝廷下诏嘉奖的时候,竟然还特意提到了李次青,说他忠肝义胆,勇气可嘉。

曾国藩把“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意思是不是就完全不一样了

因为在给皇帝的奏折之中,将两个字的顺序改了一下,令咸丰转怒为喜。而且让曾国藩名垂千古。这两个字就是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因为屡战屡败给人的感觉是很消极,也就是以后的结果都是失败的,但是屡败屡战就是有一种越挫越勇的精神在里面不怕困难。

在清朝咸丰年间清***和太平军是有过一段时间的斗争的。不管是八旗军还是绿迎军,都被太平军打的节节败退,而且湖南湖北也落在了太平军的手里。这样一来咸丰帝就想让曾国藩去带兵出征。但是曾国藩却回复皇帝说士兵才刚刚募集,没有什么战斗力,先想训练一段时间。

这么一来咸丰就派了之前嘲笑过曾国藩的提督和钦差带领军队去征战,但是结果也是一样的,被太平军打得落花流水,所以皇帝就只能在催促曾国藩让他尽快的出战。曾国藩也知道自己不能再拖了,所以他是带领了两万多人去和太平军交手。这一次他准备得很充分,但是在计谋上面却疏忽了让太平军埋伏了湘军。过了一年,中国繁再次和太平军交手,虽然说是做了很多的准备,但是太平军的气势实在是太猛了还是将曾国藩打败了。

虽然说这么多次的败仗,但是曾国藩自己心里面还想继续去带兵出征的,但是他又怕咸丰不再相信自己,所以他就写了一封奏折想要给皇帝。他就将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一开始咸丰读到这份奏折的时候也是生气的,但是他经过一番思考之后,他感受到了其中的一些内涵。他也被曾国藩感动了。所以继续重用了曾国藩后来消除了太平军的主力取得胜利。

屡战屡败的典故

是的,曾国藩中国近代史上的一个特别的人物。号称:“立功、立德、立言”第一人。意即:一生中对国家有功,对民族有道德表率作用,对自身的信仰有新的思想见解贡献。

这句话是在他和太平天国作战初期,由于初次带兵,他又是一介书生,屡次败于老对手太平天国的翼王石达开,甚至在洞庭湖曾经想透水自尽后有感而写。

“屡战屡败”突出的是一个“败”字,说明战者无能,次次战败,让人产生对其能力的极大不信任。

“屡败屡战”突出的是一个“战”字,说明战者勇猛,次次战败,但是次次卷土重来不肯认输。

昔日刘邦和项羽楚汉争雄,刘邦只是在垓下之役才赢的关键一战,其屡败屡战终成大统为世人所称道!后世的***,一败长沙、再败瑞金、败湘赣,丢延安失皖苏,但屡败屡战,东北一役扭转乾坤,铸造共和也是这一精神的完美体现。

我想这可能就是所有成功者必然拥有的优秀品质吧

清朝的曾国藩曾多次率领湘军同太平军打仗,可总是打一仗败一仗,特

别是在鄱阳湖口一役中,连自己的老命也险些送掉.他不得不上疏皇上表示

自责之意.在上疏书里,其中有一句是"臣屡战屡败,请求处罚."有个幕

僚建议他把"屡战屡败"改为"屡败屡战".这一改,果然成效显著,皇上

不仅没有责备他屡打败仗,反而还表扬了他.

"屡战屡败"强调每次战斗都失败,成了常败将军;"屡败屡战"却强调自己对皇上的忠心和作战的勇气,虽败犹荣.

黄兴一生指挥的战役无数,但没有一次胜仗。武昌首义之前,他在两广地区策划指挥过很多次的武装,全都失败了。其中最出名的当数广州的黄花岗起义,72位革命志士壮烈牺牲,黄兴左手也断两根指头,结果是失败;后来武昌革命一举成功,黄兴受之命回国主持大局,到武汉出任战时总司令,几仗下来,被人家北洋军打败,直接导致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再后来,袁世凯称帝,举兵造反,二次革命,军事上仍以黄兴为负责人,结果仍被北洋军打败,最后,黄兴不得不流亡美国。可以这么说,黄兴一生身经百战,但未打过胜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