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是最大的自私_无私是最大的自私这句话成立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30 0
  1. 一个华为伙食故事,暴露了管理的底层逻辑
  2. 自私才是最大的无私
  3. 我们都是很自私的,那些大公无私的人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4. 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委屈求全

意思是说当你无私的时候得到的东西会更多,让你的人生变得更加丰富。无私的定义有很多,当一个人能够以无私为目标的时候,说明这个人的境界很高,无私更让一个人变得更加优秀,眼界更加广阔,不易自身为目标,而是以国家为目标,从小范围思考上升到大范围思考,这就是大私的境界。当一个人以无私为目标,就说明这是一个大私的人。

而我所理解的?无私为大私?,是一种虚无缥缈的东西,这个东西比较抽象,却可以从这个的道德品行,看出一个人的无私或自私,当你无私的时候你得到的东西会越多,而当你自私的时候,就限制了自己获得的东西,只以自己的取舍为目标,那这个社会就会变得很糟糕。而无私就是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有为了别人或社会着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无私为大私?。

无私为大私?这句话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其中用?天长地久?更好地解释了?无私为大私?。生活当中我们常见的无私之人寥寥无几而每个人所做的工作就是属于无私的,或许你个人觉得自己工作是为了赚钱,殊不知你的工作同样也造福了很多人,只是许多人没有这种无私的意识,只看到了眼前的利益,而没有看到长远的利益。

希望有更多人懂得?无私为大私?的道理,当你无私的时候,你将会得到更多,但不要误解无私的意思,无私并不代表自私,自私只会限制你得到了东西。通俗的解释可理解为当你付出的越多,你的收获也会越来越多,这就是一个人无私的意义,同时也体现了崇高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种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精神。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_无私是最大的自私这句话成立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一个华为伙食故事,暴露了管理的底层逻辑

人性最大的特点就是自私与无私。

自私的人生出的是不好的心,做不好的事情。

无私的人生出的是好的心,做的是好的事情。

自私的心—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暴食、等等。

任何犯罪的动机都来自于人性的自私,我们常常说要控制情绪,修炼内心,其实修炼的是人性。

无私的心—爱心、同情心、怜悯之心、感恩之心、责任感、善良、勤劳、勇敢 、宽容、等等。

自私的人喜欢嫉妒别人,陷害别人。

无私的人喜欢别人过的好,喜欢帮助别人。

人性最大的恶是自私,最大的善是无私。

无私的人是聪明的,因为活的潇洒又快乐。

自私的人是愚蠢的,因为活的痛苦狭隘又阴暗。

无私的人内心是干净、纯净透明的。

自私的人内心是混浊、肮脏、龌龊不堪的。

可是,人最重要的,就是一个人的灵魂,它的洁白、干净、纯洁与高尚!

自私才是最大的无私

据华为人讲述,有一段时间,华为的海外员工舍不得吃。

因为公司的伙食补贴都是直接打到工资里,大家想多攒点钱回来买房子,没有把这笔补贴用来改善伙食。

事情终于传到了任正非耳朵里,他立即责令人力***部门整改,结果这个伙食补贴政策变成了:“无论员工吃多少,公司补一半;吃的多就补的多,吃的少就补的少”。

因此,曾有人笑谈,华为很多员工生怕吃亏,都吃成了“脂肪肝”。

时间一久,公司的领导们发现,员工吃饱了饭不想家了,干的活更多了。年底一结算,发现新的政策反而使公司的收益增加。

这个故事简要地说明了一个管理学上的道理: 只有在理解了利益、人性和效率后,管理者制定的制度和机制才能打动人心。

华为认为,如果一个管理者不懂人的心理,是做不好管理的。

华为鼓励管理者,制度和机制出来了以后要问问:这个机制和制度打动了员工的内心没有?如果没有,那这个制度和机制将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摆设。

在华为,“效率、人性、利益”始终是其管理之魂。

自然界的法则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但就是这种残酷使得各个物种必须保持强健性,以不断适应环境,获得生存机会。

企业的逻辑也是这样,企业也可以视为自然界的一个小系统。

作为 社会 的器官, 企业是一个效率性的组织,而不是一个公平性和***性的组织。

***和 社会 强调以人为本,保护弱势群体,而企业则是以奋斗者为本。 社会 系统和企业系统的这种不同,正好形成了互补和互相支撑。

现在清华、北大几乎没有农村的孩子,因为城市和农村的教育水平差距太大了,农村的孩子要考上清华、北大非常困难。

对于这种情形,***会通过相应的名额和指标去帮扶农村学生。这说明 社会 本身是不公平的,但是***的责任是纠正这个不公平。

人生下来是不公平的,但是 企业的职责不是追求公平,而是追求效率

企业如果追求公平是容易出问题的。这也是企业和***的 社会 分工、各司其职。

华为***一般,且认为***与价值创造没有必然的关系。创造才有回报。这就是华为的管理逻辑。

华为手机初期做得不好,但公司没有动员内部员工购买华为手机,因为这样手机事业部的日子很好过,改进就慢了。

只有这种市场机制,才会倒逼着企业的每个环节进行改进。

华为内部的芯片如果想提供给其他的业务部门,需要和外面的供应商一起参加招投标,这也是一种市场压力传递的机制。

企业靠效率满足利益和人性

真正的效率不是省钱,而是增长 。增长的企业才能留住人才,人才发展的本质其实是事业的发展。

能干的人基本不忠诚,忠诚的人基本不能干,这是人性。 留人不能靠忠诚,而要靠组织效率

人性是自私的。——这是常识,只是大家不愿意堂而皇之地说出来。

华为就是把自己的价值构筑在“人性是自私的”这个***设上,因为这个***设是成立的。

如果华为把价值构筑在“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个***设上,是无法动员人的。

利益是众多毫无关联的人,能够走到同一个平台上来的主要原因。

无私是最大的自私,因为无私的人不是真的无私,只是自私的“格局”比较高。他们的自私可能体现在“精神”或者“权力”的层面。

说白了,讲天下为公的人,都是因为他的私人利益已经得到了满足。

90年代,华为员工的工资也就是几千元一个月,当任正非问他们想买什么车时,有人说买捷达,有人说买宝马。

任正非听后就说,想买宝马的这个小子有出息,可以做干部,因为他的利益格局很大。

一个人舍得花钱,说明他对自己的未来是有期许的。一个舍不得花钱的人,他未来的格局就很小,让他来带队伍,不可能创造大的价值

于是很多人就开始想象自己人生中的“宝马”,干活更有劲了。这就是人性使然,一切从自己的私利出发。

在华为看来,好的管理制度一定要能让大家都捞到好处。如果让大家捞不到好处,这个制度百分之百是失败的。

人性化管理就是承认: 最大的人性就是人的自私性,管理者的使命就是满足人的自私性。

在这个原则下建立的制度才是有效的,才能真正激发组织活力。有了这个前提***设,利己和利他的关系就清晰了。

利己和利他未必是一个矛盾体。一个真正大公的人,是因为他的境界比较高,看见了更高的利益。

当这个更高的利益实现了,他的私利肯定是有保证的,否则这个组织肯定会出问题。

华为的员工都是这样的理念:把企业做好了之后,每个人的利益才有了保障。

“用人”和“疑人”,是很多管理者热衷于研讨的问题。华为承认人性是自私的,是首先利己的。

那么,人的利他行为是要存疑的,用人的时候应该是“用人要疑,疑人要用”。

在普世价值观里面,特别是大学教授讲得比较多的是“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这个规则在企业里面是错的,与“人性自私”这个***设是背离的。

华为承认了“不信任”和“怀疑”的前提,然后同时授权和进行制度约束,从而使每个人都可以做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该有的权力,华为每个人都会有,都可以用,但是又不逾矩,因为外面有一个很强大的监督体系。

全球各地的人性都是一样的,所有的文化都是构筑在人性的基础上,只不过是文化的表现形式有差异而已。

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在全球都是普世的。

但是在具体的一些制度、规范层面要因地制宜,与当地的文化环境相匹配。

如果一根筋地把总部的文化理念全部照搬到国外,肯定会招致失败。

价值创造、价值评价、价值分配就是利益机制。要像打通我们身上的任督二脉一样,把利益的链条打通。

这三个价值内容到底哪个最重要呢?目标永远要对准价值创造,做蛋糕***蛋糕重要,分蛋糕也是为了把蛋糕做大。

不少企业家有些成绩了,就会陷入保守。曾经有个老板两年做到了20个亿,说不知道怎么分钱了。

顾问告诉他,两年做到20亿,说明市场空间很大,说明发展很快,重点应该放在怎么做蛋糕上面,而不是怎么分钱。

华为认为,企业“抢粮食”是最重要的,尽量少搞精细化的管理。

企业只要能“打到粮食”,内部有时候混乱一点没什么关系,优秀的企业都会有点乱。只要有利益保障,没人会担心乱。

汶川地震期间,很多华为员工奋不顾身去抢修通讯设备。有人就问,华为怎么教育员工“学习雷锋”的?

最常见的错误答案是,华为从新员工开始就非常重视企业文化建设,以奋斗者为本,所以他们的血液里面流淌着奋斗的基因……

真相是,人性都是偷懒和怕死的,现在没人能被教育得违背人性。其实他们冲锋,也是为了自己在华为的美好前途。

华为给员工的价值分配有两个维度,纵坐标是业绩贡献,横坐标是使命感。

业绩贡献好,带来更多的奖金,贡献越大奖金更多。

横坐标的使命感如何衡量?

汶川地震冲锋了就是使命感强,不冲锋就是使命感弱。

使命感强的人,才有资格升职和配股。使命感弱的人升职和配股都没戏,在华为公司升职就意味着发财。

“富贵险中求”,基于利益的计算导向了员工的冲锋。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小计算器在算,管理者计算清楚员工的利益,才能驱动员工干活。

不会计算员工利益的主管,是带不好团队的。主管不是计算员工的利益,就是算计员工。凡是算计员工的,最后都被员工算计了,员工都是聪明人。

管理者还有一个责任,要引导员工看到更大的利益,因为每个人看利益的方式是不一样的,员工格局小,看到的利益就比较小。要帮助员工看到更大的机会,实现更大的利益。

管理者驱动下属工作,不要讲大道理,不要讲情怀,只要让他做的事情与他的个人利益保持一致,自然水到渠成

作者:乔诺咨询

-end-

我们都是很自私的,那些大公无私的人与我们有哪些不同?

有人问我,

“你每天都亲自吃海参吗?”

“这不是应该的嘛!”

扒拉手指数了下,

海参我也亲自吃了三十年有余,

亲自卖了十年有余,

然而,

能在我不天天吆喝的时候依然坚持买海参的都是每天亲自吃海参的“同类”。

自己不舍得吃而买给自己在乎的人吃的,

买着买着就跑偏了[偷笑]

所以,自私才是最大的无私!

自己不吃的产品怎么可以随便卖给你[愉快]

谁让咱卖的是有灵魂的海参呢[耶]

今日,脑子里突然蹦出来“自私才是最大的无私”,随及发了个朋友圈配了如上的文字,有点意犹未尽,来再唠叨唠叨。

心理学有句话,“成长是个伪命题”,后来听同学讲“教养(素质)也是个伪命题”,是呀,你只有自己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你所呈现出的才是最真实的自己!自己真实,自己舒心,与你相处的人才能收到你的真实与舒心,反之亦然。“我愿意”与“我应该愿意”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回归到我的主业是卖海参,我的客户主动吃海参和因为海参有营养才吃海参,这完全是两种不同状态的呈现。

为什么会发这样的感慨呢?

最近,频繁地有人问我“海参怎样吃才好吃”?这在我看来不是一个正式问题,然而,最近频繁被问起,所以,有点小小的感悟。

海参,恐龙同时代的产物,恐龙灭绝这么久,海参还越来越被大众认可,海参的价值可想而知。

对于海参怎么吃,我有点自己的看法。

海参,其实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味道,而且,适应性特别强,海参可以与任何菜品“联合出品”,只要是你喜欢的菜式即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此原理类比用在海参上也是可以的,把握好这一原则,海参怎么吃都好吃。想要吸收海参的精华,首先得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吃,然后身体自然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吸收海参的营养,然后再给我们所在乎的人海参的时候加入我们自己的亲身体验,你说,亲人还有不认可的道理吗?基于这样的原因,以“自私才是最大的无私”作为本篇小小感悟的标题。

所谓自私,体现在自己先品尝,先经历,先洞察,先体验美好,而后无私,体现在经历过后的真正发自内心的真实“大气”(行为作用与反作用)。

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委屈求全

有多大能力 就掌控多大的局面 能把局面掌控好 就是能在公、私之间做好平衡。你一个平头老百姓 过好自己的日子、理顺亲朋关系都费劲 却整天满口国家、理想、主义 总想要更大的局面 野心膨胀 结果必然导致忽略自己、家庭 过度付出 左支右绌 狼狈不堪。再伟大的人 也要关照自己的需求、情绪、亲人、朋友 大公无私是不存在的 能力够的话 大公少私是能做得到的。

一味地宣传“大公无私”,鼓励“见义勇为”和“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是扭曲的价值观,一个连自己都不爱的人,怎么去爱别人、爱社会呢?反过来,只有当帮助别人成为自己的需求,而是实实在在的需求时,公益,慈善,爱才真正具备了推动的基础,而不是作秀。自私是利己,所以理性的说,希望周围的人都利他,才能实现利己者的利益最大化。如果人们都明着自私,那么自私者之间就会开始内卷,大家的利益都变小了,自私获利难度也增大了。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这本书让我受益良多,让我了解了人性的底层逻辑,一下子清楚了人性,我借用里面的一些知识点来回答题主的问题,以下是原文:情商低的人喜欢指责别人,喜欢改变别人,喜欢对别人提要求,所以说很多人老喜欢去要求别人,要求自己的对象、要求自己、身边的人,要求自己的朋友和父母,这都是典型的低情商的表现。而情商高的人是沉默着离开或者默默去做事,去解决问题。情商低的人老是跟人吵架,跟人针锋相对,就是喜欢吵喜欢闹。心里面有一口恶气不出不痛快,这个就是情商低的人。

情商低的人喜欢抱怨,喜欢说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工作不好,同事不好,环境不好,社会不好,本质上是自己无能。本质上是自己气量狭小。本质上是自己心里有疾病。情商高的人,他明白这个社会是有各有各的道理,每个人各有各的修养没有必要去统一别人,所以君子是求同存异,小人追求的是大家都一样。所以人性本自私,他不喜欢自私的本质还是希望追求大家都一样,作为高情商的人,看透这个世界的人,早已看透一切!允许这个世界不同人的存在,千人千面,千人千心!

自私、势力、眼光、德、智、勇

大道行者太空思维的九字理念,

看懂了,必定成功!

自私:什么是自私?自私就是把自尊、自重、自爱、自信、自立、自强、自警、自醒…等一切属于自我美好的东西、放到自己的灵魂深处。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

要求别人按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自私比黄金还金贵。所以,你必须自私,自私的极致是无私。孔子说,“己立立人,己达达人。”不自私就没有“结果”,没有“结果”你再多的良善还不是一张空头支票?所以,你有必要来一次重生的自私。

从人性的角度来讲:成功者就是要学会“自私”,要把一切自我美好的东西放在我们的灵魂深处。是人都有私心,都会注重自己的利益,这是最原始的东西。每个人的付出都是需要得到回报的,这也是人之常情。但是如何获得回报?很简单:“给予所有得到一切”。

所以人与人之间以彼此谦让为基础,不仅每个人的利益不会受损,双方在互帮互助、互利共赢中还能使彼此获得更大的利益。请谨记:最大的“自私”是无私!是“天下为公”。前提是要做好,把一切美好的东西放在自己的灵魂深处,既:“自尊、自重、自立、自强、自信、自爱、自警、自醒”。否则一切都是无用之功!

所以只有真正做到了“自私”才能够掌控自己。才能为自己泛滥如河的私欲筑起一道堤坝,并且牢记,势必要固若金汤、滴水不漏。否则你留存了一点私欲,就如同在堤坝上豁开了一道口子,很容易就造成大坝的决堤。因为这时你整颗心都还是欲望主导的,只是潜伏了下来。所以克己修身,是来不得半点妥协滴!唯有本心呈现,才能清明、放松和自在。

我常常观察周围人们的状况,许多人常常烦恼、忧愁、发脾气、心绪不宁、痛苦、焦虑、不满、忌妒、怨恨、生气、愁眉不展、怨声载道,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顺眼,消极、负面、悲观等等,我们一直在抱怨生活的不公平,抱怨爱情的不公平,但是你想没想过,为什么你去抱怨,因为有了你的抱怨才让这个社会充满了抱怨!其根本原因是没有学会真正的“自私”。

你为什么生气?因为你没有学会“自私”啊!你为什么忌妒、愤恨、怨气冲天?因为你没有学会“自私”啊!你为什么总抱怨别人?为什么总说他人坏话?为什么要道是非说闲话,因为你没有学会“自私”啊!

不要经常因生活中的一些细小过失而后悔,如果事事追悔,恐怕一个人一辈子都会生活在数不清的悔恨之中。如果错已铸成,且又无法弥补,要当机立断:吸取教训,以后不要再犯。这种很干脆的自我警醒,比放在心里悔恨更有用。你要学会真正的“自私”,最大的自私是无私。

也就是说,在传统的生活程序中,每一个人只能向生命的下界转化,在新的生活程序中,你必须改变传统思维朝着太空思维一步步走去。因为要改变固有的传统思维和意识,改变在旧程序形成的习性,还需要不断更新和努力建设自己的心灵花园。那就是观察你自己,深入探索你自己,然后加以超越。否则,不是自行淘汰出局,就是被程序淘汰出局。

所以说,当一个人把一切属于自我美好的东西、统统放到了自己的灵魂深处时,才真正做到了无私,也就是最大的自私。因为这个时候,无私带来自私能够产生的效益,想要什么基本都可以如愿。

现代社会是大数据智能时代,“共享”慢慢成为趋势,比如说数据,你不共享出去,怎么使用?怎么产生效益?现代社会是一个“抱团”的社会,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一个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会分享的人,单打独斗很难有成就,更不要说获得幸福。

私心本就是人的本性谁敢说自己没有私心?一切都是人的自以为是的言论罢了!没有私心,就如同没有自己的想法一样。为什么这么做,追根究底还是要为了自己。自己没有理由,去做也不会做得很好。自己没有动力,因为自己不知道自己究竟为了什么去做。

没有自私的心,怎么能够顺着自己的想法去选择,没有选择又怎么能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步呢?“自利利他”,你自己先成就自己,你自己的戒定慧、闻思修,你自己的知行合一才是最重要的。真正自私的人是做到了人们所期望的无私。

正如德鲁克所言:“如果一段交往不能给你带来丝毫利益,就会被本能地抛弃。”最大的利益是“人生圆满”,你总要习惯在告别中找到真正的自我。所以,当你还不能从容地生活,说明你为自己考虑的还是太少,说明你遭受的苦难还不够多。请记住是你掌控生活,你不能让别人的生活控制了你。越在乎别人感受的人越容易活得憋屈,越舍不得花钱的人越容易过苦日子。自私的根源恰恰在于对自己缺乏爱意。不喜欢自己、不接受自己的人总是处在恒久的、关切自己的焦虑之中。

人天生就会趋利避害的呀,这难道不是人的本能吗?谁有病啊,会选择对自己不利的事做。我们更应该学会的是自私,以自己为中心,照顾自己的情绪,走自己想走的路,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做最真实的自己,不委曲求全,不做无谓的牺牲。

个人好了,社会就好了。我们每个人做好自己,就是为整个和谐社会做贡献了。因此,我们有必要从本质上去理解自私,这样才能摆脱传统偏见给我们造成的纠结与束缚,活得更幸福,也就更自由。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因为自己的利己之心而感到愧疚,一个人的私心,原本是你的天然权利,天赋神权的基础。自私也并非不道德的行为,因为我们只有在为自己努力的时候,才会拥有强大的动力,这种动力会激发我们所有的潜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并且获得真正的幸福感和满足感。一个连自己都照顾不好的人,怎么可能更好地服务与社会,服务与人民呢?

势力:趋利避害,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

如果说自私是自我保护最有效的方法,那么势力(趋利避害),也是生而为人的一种本能。

势利,按字面解释是形势对己有利。聪明人做事注意用势,而愚蠢的人却只知用力。用势可以四两拨动千斤,用力却如与千斤之力相抗衡,难上加难。所谓“英雄造时势”,只有在善于用势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然后再跟随着事物发展中不断出现的矛盾变化而随机应变,顺势制订应对之策,如此才能成就事业。

世上任何事物都存在着矛盾的两面性,在内外力共同作用下,矛盾的转化有时非常迅速,有时又很不明显。而矛盾虽在,皆以利为;矛盾之在,皆可利用;矛盾相转,因势行策。

那好比我们人类是蚂蚁,生活在蚁洞中,绝不会知道森林、大海、山峰、地球、***、宇宙,但偏有几只蚂蚁,知道了这些,明白有更大的规则在运行一切。于是扬长避短,借势而为,充分发挥我之长处,避开我之短处。才能趋利避害,获致成功!

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万物生灵皆有其赖以生存的优势,同时也必定有其相对的劣势存在。不要拿鸡蛋去碰石头,而要拿石头去碰鸡蛋。所以,只有掌握趋利避害的原则,谨守原则,方能转祸为福,弃逆从顺,以最小的付出得到最大的回报。从而保护和扩大自己的利益,成就自身价值,以一定之规笑对风云突变。

纵观古今,趋利避害、扬长避短成就伟业的事例比比皆是。如,春秋时期,孙膑用下等马对上等马,中等马对下等马,上等马对中等马的方式帮助田忌获胜;抗战时期,******放弃了走苏联红军“城市包围农村”的老路,毅然决定发挥自身优势“以农村包围城市”,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所以,

一个智者,

他的目标不是追求完美,

而是尽其可能地避免不幸。

趋利避害,不仅是人的本能,也是各种生物的本能。趋利使生物习得更强的生存能力,避害使得个体的生命得到延续,进而保证了物种的延续,其中的优胜者在大自然的优胜劣汰中生存下来,并促使物种不断向高级进化。

连花朵都喜欢追随着太阳,一天内不知疲倦地转动N多次方向。

人们会依附、追随、仰望能量巨大的强者,希望得到庇佑和好处,这是人类千万年进化来的智慧。

趋利避害是本能,放大痛苦是无能。势利之势者,非自有之势,实为借势之势。墨子认为人的本性是趋利避害的。墨子说,“我为天之所欲,天亦为我所欲。然则我何欲何恶?我欲福禄而恶祸祟。”墨子一语道破了人性的趋利避害原则。

故《大取》又言,“利之中取大,非不得已也;害之中取小,不得已也。所未有而取焉,是利之中取大也;于所既有而弃焉,是害之中取小也。”

这是说,在没有压力或危险的情况下,人是趋向于利之中取大利;当有外界压力或危险出现时,***衡利弊,弃大害取小害或弃大利取小利。而后者是不得已为之,本质上是“人之所执”——“取利也”。

眼光:站得高,看的远,看清事物的本质。

人都有眼睛但是未必都有眼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方能看清事物的本质。重点是站在哪里高?绝大多数人认为,站在楼顶上,站在山上…这无可厚非,如果你从100层楼往下看,全是美景。如果从2楼往下看,也许全是垃圾。人若没有高度,看到的全是问题若没有格局,看到的都将会是鸡毛蒜皮的事!站在高处,整座城市不过就是几座楼房,飞机上从云端俯瞰城市,城市也就变成了盆景。

但这还不是最好的眼光。从伟大事业的角度讲,你还是停留在传统思维,要想成就伟业就必须站在太空上看地球的问题,也就是形成太空思维。这一点做不到的话,告诉你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把自己交给一位巨人,与巨人合二为一完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从巨人的角度看问题,达成行思维。如此而已!

大道至简:“道”本来就是现成的。可悲催的是,我们一直都在跟自己玩头脑游戏,总是向外求,向知识里面去找,这样反而被自己所知道的那点可怜的知识,给硬生生的挡在在门外了。

不想干,也不愿意去想,安于现状、与世无争、每天做着美梦,温水煮青蛙,这种人是舒服死的…

观天下就如观远山,不能单靠眼睛,要用直觉,要用心。直面新生事物,一定是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否则明明是好东西,却愣是硬生生说成是一个坏东西,结果耽误了自己,又伤害了别人。最后你不得不承认:你一生最大的失败不是跌倒,而是从来没有去改变自己!

说白了人生就如棋子,置于盒中永远都是死棋,只有完全把自己置于局中,你才会生动起来,爆发出无限潜力。也只有融入局中,你才会突破世俗的禁锢,以磅礴之势,去创造不可能!记住:梦想是不用解释的,一旦呈现就足以引爆整个世界!

否极泰来,物极必反,谋大事者必要布大局,对于人生这盘棋来说,我们首先要学习的不是技巧,而是布局。“人都是被逼出来的”。我们每一个人都具备了无限的潜能,只是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

所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当你走到压力山大的时候,不要焦燥,没关系,因为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小考验。你要调整好心态,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时势造英雄、穷则思变。这样你所面对的压力将会变成巨大的动力,倒逼着你走向成功。

大格局,即以大视角切入人生,力求站得更高、看得更远、做得更大。大格局决定着事情发展的方向,掌控了大格局,也就掌控了局势。

在人与人的对弈中,舍卒保车、飞象跳马等种种棋招就如人生中的每一次博弈,棋局的赢家往往是那些有着先予后取的度量、统筹全局的高度、运筹帷幄而决胜千里的方略与气势的棋手。

所以成功本身并不是很难,真正难的是你不愿改变,却还妄想着成功。人生在世,若想获得自己想要的一切,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回过头来可能你就成功了。很多时候,只要理想坚定,行动果决,即便行囊简单,也能抵达人生的远方”。

人活一生,需要很多能力。但所有的能力,终将汇聚于一点:——勘破表象,洞见事物本质的能力。简而言之,把复杂问题简单化就是事物的本质。把事情看得越单纯,就越接近真相,也就越接近真理。

因此,抓住复杂现象背后单纯的本质,这样一种思考方式极为重要。花一秒钟就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事物本质的人,注定是截然不同的命运。关键是你是否跳出自己的怪圈,用联系的、发展的眼光,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坚决问题…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只有回到自己的心,打掉自己的情绪,消灭立场,去掉偏执与偏见,从智慧的全维视角,再来看这个世界,就会看到大千纷纷,会看到万古千秋,就这样一步步的,接近于事物本身。

如孔老夫子那样抽丝剥茧,扒开绝对与固执,扒开自以为是,最终见到的,是我们那颗完美的、始终呈现着希望、未来与快乐的初心。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原本是为了认清世界,认识自己,但迷失途中带来困惑,让我们沉陷于欲念之海。就从现在开始,走出痛,走出伤,走出怨,走出忧,那与日月光华般的智慧同在的,才是真正的我们自己。

德:放下面子,心胸宽广,以德报怨。

“以德报怨”可以扭转乾坤,创造奇迹。

道生成了万物,但不占有万物;替万物做了所有的事情,但不以此要求回报;帮助万物成长,但又不主宰万物。这就是最高深的“德”啊!

在这里,最有说服力的证明应该是大地。大地生养了所有的动物植物,给它们养分食物,帮它们成长,但大地占有它们了么?从来不占有!大地是最好的道的例子啊!所以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以德报怨”从来就不是为了便宜对方,而是为了放过自己。所以,以德报怨,可以让你的生命更有意义,更加快乐,你才得到最后的胜利。

想着宽恕他、祝福他、甚至去帮助他,然后去爱你的敌人,你会放下心中所有的苦,会得到真正的自由,能够以德报怨,以善报恶,以爱报恨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才是最后的赢家。

有人会问,都以德报怨了,那恶人谁来惩治,正义谁来伸张?一靠法律,二靠因果。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恶人自有天收。再说了,都以德报怨了,自然就扭转了这种恶恶怨怨的不良循环,那还有恶人吗?这是老子交给我们的人生道理。

如何解除矛盾、化解怨愤?老子主张“以德报怨”,老子认为,对待怨愤的的最好方法是以德报怨,这也是老子之善的最高境界。

从道的层面来看,以德报怨即是道的体现,乃为大善。从社会个人的角度看,以德报怨思想的重点在于为善去恶,而不是无限度地容忍或者放纵邪恶。所以,化解怨恨最好的方法是压根就不结怨,好事不求回报,坏事不去算账,自然就没有任何结怨的可能了。

所以“抱怨以德”,这是人生的一***宝。如果谁能学会“抱怨以德”的这种态度,而且你真的能去做的话,我觉得这个人的人生很快就会改变的。

事上修心,心上了事。我们应该学会感恩,更应学会感怨。这是人生的辩证法。感怨需要的是宽广博大的胸怀,海纳百川的气度。

感激斥责你的人,因为他触动了你的愚钝;感激绊倒你的人,因为他强化了你的双腿;感激遗弃你的人,因为他教会了你的自立;感激鞭笞你的人,因为他激发了你的斗志;感激欺骗你的人。因为他擦亮了你的双眼;感激伤害你的人,因为他磨练了你的意志。

以德报怨,宽恕的是别人,放过的是自己。仇恨会蒙蔽发现幸福的眼睛,恶永远无法战胜善!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就对你哭。我们可以让自己的世界净化,可以把糟粕过滤。所以,我只传播正能量。

智:付出是最大的智慧。

老子说,众人都光辉炫目,唯独我好像迷迷糊糊;众人都活得明明白白,唯独我好像浑浑噩噩。世人仿佛都很灵巧,有自己的本领,同时又在发挥自己的作用,只有我愚昧笨拙仿佛一无是处。

郑板桥也有过一句感慨:“聪明难,糊涂亦难,由聪明转糊涂更难,所以难得糊涂。”人活一世,不能太聪明,太聪明的人往往就容易炫耀自己的聪明,他们习惯性的自以为是,为人骄傲,做事独断。往往自恃聪明,喜欢追名逐利,往往得到一时的利益,却最终聪明反被聪明误,机关算尽,甚至搭上自己的性命,而那些看似木讷的人,却往往能够在大事上立定立场,不容易误入歧途,在小事上也能多听取别人的意见,看似愚笨,其实却是智慧。

所以,大智若愚:明明自己是块肉,就要做一根稻草!不要太把自己当回事觉得自己有多少价值。做好一根稻草,只要跟大闸蟹合二为一就行了。我们做的就是不要考虑回报,只需要给予别人爱就可以了!因为我们是被成功的,是被高高在上的(悟到得到)。

自己明明是一颗小草,愣是硬充一颗大葱也就罢了,怎么可能和大树一比高下呢!《道德经》里讲: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看似木讷质朴,甚至愚笨的,其实才真正得了人间的大智慧。

“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愚笨的人知道自己没有先天的优势,所以他们往往不会卖弄聪明,也不会投机取巧,他们一口一口吃饭,一步一步走路,遇到问题就用力钻研,直至攻克为止。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必将困于人生最大的陷阱。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水是天下最柔软的东西,但是却能够击穿最坚硬的岩石,这就是柔弱可以战胜刚强。柔,就是不要硬挺,要懂得弯腰。一味的刚强没有好处,必要的时候,人要懂得示之以弱。柔,是谦卑。

因此,有道的圣人遇事谦退无争,反而能在众人之中领先;将自己置于度外,反而能保全自身生存。这不正是因为他无私吗?所以能成就他的自身。一个人只有谦虚处下,才能收获更多的知识和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完善自己,获得最后的成功。

勇:敢担当,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才有结果。

学习领航者系列重要讲话,我们发现,“担当”是一个高频词。“敢于担当责任,勇于直面矛盾”“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掷地有声的“金句”,汇成一句话,就是一以贯之的执政理念——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

大事难事看担当,小事琐事看修养。面对难题,你是一推了事还是迎难而上?出现问题,你是逃避责任还是勇于担当?

敢担当的人有机会,会担当的人有地位。在我们的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责任,缺少的是把责任放在心上;也从来不缺少担当,缺少的是将担当付诸于行动。担当的首义在于为自己的责任担当,不再找借口,不再逃避。

担当这个词说是很好说,但真正能做到的人,百不存一,不要问自己是不是一个有担当的人,直接问自己为什么不肯担当自己的人生,你在怕什么,是想不劳而获而不肯付出代价,还是自我价值太低,害怕别人不肯承认自己?不管你的情结是什么,往前走,告诉自己,担当是很累很辛苦,同时越累越辛苦,越能够推动自己的成长。

心缺自尊,言行必卑贱;心缺敬畏,言行必随便;心缺诚实,言行必虚妄;心缺涵养,言行必粗陋;心缺智慧,言行必愚痴;心缺良善,言行必恶毒;心缺美德,言行必低下。

人的言行就是自己的一面镜子,映射出的是自己的灵魂。言必行,行必果;知行合一,才有结果。真君子,当有“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把直面问题、破解难题的担当压在肩头。这种舍我其谁的勇气,才称得上当之无愧的勇。

担当不是一种负担,是对人能力的一种考验。如果你有维护世界和平的本领,就不要宅在家里休闲;如果你可以帮别人达成心愿,那你就不要仅仅停留在让自己成功;如果你会创造更多新的东西,那就不要躺在原有的功劳簿上。

因为,担当是一种胸怀,是一种可以升华自己的力量,只有释放这种力量,才会让人发光发热,从而照亮人类共有的社会。

最后就以领航者提出的八个担当作为共勉吧!

矢志不渝的民族担当、

无私奉献的为民担当、

坚定不移的改革担当、

恪尽职守的职责担当、

互惠共赢的大国担当、

强军兴军的治军担当、

敢抓敢管的治党担当、

做好干部的为官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