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_累累若丧家之狗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7 0
  1. 《孔子世家》(司马迁)文言文翻译
  2. 丧家犬是谁
  3. 丧家之犬的意思
  4. 如何理解郑人说的“丧家狗”
  5. 累累若丧家之犬读音
  6. 丧家之狗的意思

出自《楚辞》,意思是:孔子离开故国四处流浪,去其他国家游说传教,每天惶惶度日像丧家之犬,没有结束的一天。

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是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他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倡导仁、义、礼、智、信。鲁定公十四年(公元前496年),孔子带领***离开鲁国开始周游列国,该段记载的正是孔子周游列国时发生的事情。

《楚辞》是刘向乃编辑成集,东汉王逸作章句。原收战国楚人屈原 、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辞赋共十六篇,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

累累若丧家之狗,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_累累若丧家之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扩展资料:

本文节选自《楚辞》,《楚辞》经历了屈原的作品始创、屈后仿作、汉初搜集、至刘向辑录等历程,成书时间应在公元前26年至公元前6年间。刘向《楚辞》原书早亡,后人只能间接通过被认为保留最完整的东汉王逸《楚辞章句》(原书亦佚)、宋洪兴祖《楚辞补注》追溯、揣测原貌。

《楚辞》对整个中国文化系统具有不同寻常的意义,特别是文学方面,它开创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诗篇,因此后世称此种文体为“楚辞体”、骚体。 而四大体裁诗歌、***、散文、戏剧皆不同程度存在其身影。

对《楚辞》及其研究史作研究的学科,今称为“楚辞学”,其上迄汉代,宋代大兴,近现代更成为中国古典文化殿堂之显学,16世纪之后,更流入欧洲。至19世纪,楚辞引起欧美各国广泛关注,各种语言的译文、研究著作大量出现,在国际汉学界,楚辞一直是研究的热点之一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楚辞

《孔子世家》(司马迁)文言文翻译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李零《丧家狗》卷首语

孔子适郑,与***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顶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在《论语》之中我蛮喜欢这一段。尤其是孔先生欣然说“然也”之时。他是认同的。一个人在没有被神化之前,是可爱的。他遇到的问题并不比我们少。至少,孔先生没有把自己类比为尧舜一类的人,即便是一条丧家犬又如何呢?

历史的玩笑就是这样,孔先生可以开自己的玩笑感怀自己的无奈。却不能阻止后世之人对他的升华。孔先生也曾说过不语怪力乱神,却不能阻止后世奉他为圣。这一点怪不得他。

只是让“丧家之犬”背负了太多。本来为人,奈何做犬。

也许只有庄子提前预见到了这一点。所以庄子始终坚持“曳牛尾于途中”的乐趣。即便是尘土满面,形容枯槁,时不时的有菜色之忧。曳牛尾的乐趣不是当事人是不会体会的。

这是人生价值观的分野,也是生活乐趣的分野。同时还是历史的分野。这是孔子和庄子决定没有想到的问题。***定孔先生和庄先生从时光穿越而来目睹一切。想必定是一脸错愕,无言转身。

这些道理放在基于人的层面考虑就合理了。人不会成为神,人只会造神。所谓凭空而来和空穴来风是人的本事。既然宇宙天地是从无到有,从虚空到现实。那么神可以从无到有。

山川河岳,草木禽兽皆可赋予意义和形象。人,又何尝不可呢?

每每读到这句丧家之犬时,我常常会觉得这句话才是《论语》中最实在的一句话。别人评价,自己嘿然认领,不再反驳与争辩。孔先生大概能知道自己将面临什么样的命运。尤其是孔先生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孔先生也算是正心诚意之人。在七十岁时才说自己可以随心所欲了,因为那时已经知道生命的边界随时抵达,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需要量力而为。我想这也和孔先生晚年读《易》时“韦编三绝”有关。

想必孔先生适郑时也渐入暮年。那时也应该耳顺。所以听到这丧家之犬的比拟也会欣欣然。套用现代语言的演绎就是这是一个人与自己人生的和解。就像一个人努力抵抗着这个世界到精疲力尽,会交代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可以被打败。

孔先生的丧家之犬的容貌只能借助这句话来想象。不过丧家之犬也有生存的勇气。甚至表现的更为强劲一些。活,不是能轻易能放弃的。就是如丧家之犬惶惶不可终日,只有活着的丧家之犬才会有被形容的权利。

让我们想像一下,就像想象一个普通人凄慌的窘迫一样。而是是一位身材高大之人立于城门之外的墙根下,衣衫或许有些褴褛,足履之上覆满了尘土,双手叉在袖筒中,面容上有些焦虑之色,似乎在等人,也似乎是无路可去的样子。在城墙根下踌躇徘徊,唯有身形气质还显得此人有些故事。其他的就再无是处了。

以上是我们眼中观测到的孔先生。我们唯一不可知的是孔先生如何观测自己呢?在这个问题上,孔先生对自己的判断与外界对他的判断趋于一致:累累若丧家之犬。

这句话再衍生一下就会变为我们通用的语言:天下之大,何处是我容身之处呢?如何分析语言,不要忽略语境和指向的界定。对于一只丧家之犬而言,寻个安身之所可能是最迫切和最现实的选择,而且越快越好。毕竟放逐在野,一切都不可控制。

我们分析了郑人所见及所感,也分析了孔先生的自我认同。可还是不要放过了一只丧家之犬会怎么想的议题。这三者放在一起。孔先生立于城门墙根之下的场景才会完整与饱满。

奔走各处而成为一只“丧家之犬”的境遇不知在不在孔先生的人生判断中。不过对于“欣然”二字的出现,我想这些可能也是随遇而安的表现。一个人的伟大,不在于能自嘲,运用现在的语言来说,还需要能自黑。这一点,孔先生做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喜欢这一段的原因了。

非常可惜的是,自那以后,孔先生再想自黑已经没有机会与可能了。后世之人也绝不容许有这样的事发生。孔先生就再也不是孔先生了。

孔先生绝对不会说自己会开启一个时代,甚至是一段历史。一个丧家之犬是没有那么大的野心。我更愿意亲近这个状若丧家之犬的先生,至少,在那个时间里,他与我并没有太多分别。我也有可能与他一同立于城门墙根之下,在果腹之余聊以无聊度日,对身边的人说着闲言与碎语。

“你看,那个人,好像一条!”

当然,那个人事后才知道。

获取授权

丧家犬是谁

作者或出处:司马迁

古文《孔子世家》原文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防叔生伯夏,伯夏生叔梁纥。纥与颜氏女野合而生孔子,祷于尼丘得孔子。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

丘生而叔梁纥死,葬于防山。防山在鲁东,由是孔子疑其父墓处,母讳之也。孔子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孔子母死,乃殡五父之衢,盖其慎也。陬人挽父之母诲孔子父墓,然后往合葬于防焉。

孔子要绖,季氏飨士,孔子与往。阳虎绌曰:"季氏飨士,非敢飨子也。"孔子由是退。

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已而去鲁,斥乎齐,逐乎宋﹑卫,困于陈蔡之闲,于是反鲁。孔子长九尺有六寸,人皆谓之"长人"而异之。鲁复善待,由是反鲁。

鲁南宫敬叔言鲁君曰:"请与孔子适周。"鲁君与之一乘车,两马,一竖子俱,适周问礼,盖见老子云。辞去,而老子送之曰:"吾闻富贵者送人以财,仁人者送人以言。吾不能富贵,窃仁人之号,送子以言,曰:'聪明深察而近于死者,好议人者也。博辩广大危其身者,发人之恶者也。为人子者毋以有己,为人臣者毋以有己。'"孔子自周反于鲁,***稍益进焉。

孔子年三十五,而季平子与郈昭伯以□鸡故得罪鲁昭公,昭公率师击平子,平子与孟氏﹑叔孙氏三家共攻昭公,昭公师败,奔于齐,齐处昭公干侯。其后顷之,鲁乱。孔子适齐,为高昭子家臣,欲以通乎景公。与齐太师语乐,闻《韶》音,学之,三月不知肉味,齐人称之。

景公问政孔子,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岂得而食诸!"他日又复问政于孔子,孔子曰:"政在节财。"景公说,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崇丧遂哀,破产厚葬,不可以为俗;游说乞贷,不可以为国。自大贤之息,周室既衰,礼乐缺有间。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异日,景公止孔子曰:"奉子以季氏,吾不能。"以季孟之间待之。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孔子年四十二,鲁昭公卒于干侯,定公立。定公立五年,夏,季平子卒,桓子嗣立。桓子嬖臣曰仲梁怀,与阳虎有隙。阳虎欲逐怀,公山不狃止之。其秋,怀益骄,阳虎执怀。桓子怒,阳虎因囚桓子,与盟而醳之。阳虎由此益轻季氏。季氏亦僭于公室,陪臣执国政,是以鲁自大夫以下皆僭离于正道。故孔子不仕,退而修诗书礼乐,***弥众,至自远方,莫不受业焉。

定公八年,公山不狃不得意于季氏,因阳虎为乱,欲废三桓之适,更立其庶孽阳虎素所善者,遂执季桓子。桓子诈之,得脱。定公九年,阳虎不胜,奔于齐。是时孔子年五十。

公山不狃以费畔季氏,使人召孔子。孔子循道弥久,温温无所试,莫能己用,曰:"盖周文武起丰、镐而王,今费虽小,傥庶几乎!"欲往。子路不说,止孔子。孔子曰:"夫召我者,岂徒哉?如用我,其为东周乎!"然亦卒不行。

其后定公以孔子为中都宰,一年,四方皆则之。由中都宰为司空,由司空为大司寇。

定公十年春,及齐平。夏,齐大夫黎鉏言于景公曰:"鲁用孔丘,其势危齐。"乃使使告鲁为好会,会于夹谷。鲁定公且以乘车好往。孔子摄相事,曰:"臣闻有文事者必有武备,有武事者必有文备。古者诸侯出疆,必具官以从。请具左、右司马。"定公曰:"诺。"具左右司马。会齐侯夹谷,为坛位,土阶三等,以会遇之礼相见,揖让而登。献酬之礼毕,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四方之乐。"景公曰:"诺。"于是旍、旄、羽、袚、矛、戟、剑、拨鼓噪而至。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举袂而言曰:"吾两君为好会,夷狄之乐何为于此!***有司!"有司却之,不去,则左右视晏子与景公。景公心怍,麾而去之。有顷,齐有司趋而进曰:"请奏宫中之乐。"景公曰:"诺。"优倡侏儒为戏而前。孔子趋而进,历阶而登,不尽一等,曰:"匹夫而营惑诸侯者罪当诛!***有司!"有司加法焉,手足异处。景公惧而动,知义不若,归而大恐,告其群臣曰:"鲁以君子之道辅其君,而子独以夷狄之道教寡人,使得罪于鲁君,为之奈何?"有司进对曰:"君子有过则谢以质,小人有过则谢以文。君若悼之,则谢以质。"于是齐侯乃归所侵鲁之郓、汶阳、龟阴之田以谢过。

定公十三年夏,孔子言于定公曰:"臣无藏甲,大夫毋百雉之城。"使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于是叔孙氏先堕郈。季氏将堕费,公山不狃、叔孙辄率费人袭鲁。公与三子入于季氏之宫,登武子之台。费人攻之,弗克,入及公侧。孔子命申句须、乐颀下伐之,费人北。国人追之,败诸姑蔑。二子奔齐,遂堕费。将堕成,公敛处父谓孟孙曰:"堕成,齐人必至于北门。且成,孟氏之保障,无成是无孟氏也。我将弗堕。"十二月,公围成,弗克。

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有喜色。门人曰:"闻君子祸至不惧,福至不喜。"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乐其以贵下人'乎?"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粥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遗;四方之客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

齐人闻而惧,曰:"孔子为政必霸,霸则吾地近焉,我之为先并矣。盍致地焉?"黎鉏曰:"请先尝沮之;沮之而不可则致地,庸迟乎!"于是选齐国中女子好者八十人,皆衣文衣而舞康乐,文马三十驷,遗鲁君。陈女乐文马于鲁城南高门外,季桓子微服往观再三,将受,乃语鲁君为周道游,往观终日,怠于政事。子路曰:"夫子可以行矣。"孔子曰:"鲁今且郊,如致膰乎大夫,则吾犹可以止。"桓子卒受齐女乐,三日不听政;郊,又不致膰俎于大夫。孔子遂行,宿乎屯。而师己送,曰:"夫子则非罪。"孔子曰:"吾歌可夫?"歌曰:"彼妇之口,可以出走;彼妇之谒,可以死败。盖优哉游哉,维以卒岁!"师己反,桓子曰:"孔子亦何言?"师己以实告。桓子喟然叹曰:"夫子罪我以群婢故也夫!"

孔子遂适卫,主于子路妻兄颜浊邹家。卫灵公问孔子:"居鲁得禄几何?"对曰:"奉粟六万。"卫人亦致粟六万。居顷之,或谮孔子于卫灵公。灵公使公孙余***一出一入。孔子恐获罪焉,居十月,去卫。

将适陈,过匡,颜刻为仆,以其策指之曰:"昔吾入此,由彼缺也。"匡人闻之,以为鲁之阳虎。阳虎尝暴匡人,匡人于是遂止孔子。孔子状类阳虎,拘焉五日,颜渊后,子曰:"吾以汝为死矣。"颜渊曰:"子在,回何敢死!"匡人拘孔子益急,***惧。孔子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者不得与于斯文也。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孔子使从者为宁武子臣于卫,然后得去。

去即过蒲。月余,反乎卫,主蘧伯玉家。灵公夫人有南子者,使人谓孔子曰:"四方之君子不辱欲与寡君为兄弟者,必见寡小君。寡小君愿见。"孔子辞谢,不得已而见之。夫人在絺帷中。孔子入门,北面稽首。夫人自帷中再拜,环佩玉声璆然。孔子曰:"吾乡为弗见,见之礼答焉。"子路不说。孔子矢之曰:"予所不者,天厌之!天厌之!"居卫月余,灵公与夫人同车,宦者雍渠参乘,出,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巿过之。孔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于是丑之,去卫,过曹。是岁,鲁定公卒。

孔子去曹适宋,与***习礼大树下。宋司马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曰:"可以速矣。"孔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孔子适郑,与***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遂至陈,主于司城贞子家。有隼集于陈廷而死,楛矢贯之,石砮,矢长尺有咫。陈愍公使使问仲尼。仲尼曰:"隼来远矣,此肃慎之矢也。昔武王克商,信道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贿来贡,使无忘职业。于是肃慎贡楛矢、石砮,长尺有咫。先王欲昭其令德,以肃慎矢分大姬,配虞胡公而封诸陈。分同姓以珍玉,展亲;分异姓以远职,使无忘服。故分陈以肃慎矢。"试求之故府,果得之。

孔子居陈三岁,会晋楚争强,更伐陈,及吴侵陈,陈常被寇。孔子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进取不忘其初。"于是孔子去陈。

过蒲,会公叔氏以蒲畔,蒲人止孔子。***有公良孺者,以私车五乘从孔子。其为人长贤,有勇力,谓曰:"吾昔从夫子遇难于匡,今又遇难于此,命也已。吾与夫子再罹难,宁斗而死。"斗甚疾。蒲人惧,谓孔子曰:"苟毋适卫,吾出子。"与之盟,出孔子东门。孔子遂适卫。子贡曰:"盟可负邪?"孔子曰:"要盟也,神不听。"

卫灵公闻孔子来,喜,郊迎。问曰:"蒲可伐乎?"对曰:"可。"灵公曰:"吾大夫以为不可。今蒲,卫之所以待晋、楚也,以卫伐之,无乃不可乎?"孔子曰:"其男子有死之志,妇人有保西河之志。吾所伐者不过四五人。"灵公曰:"善。"然不伐蒲。

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喟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孔子行。

佛肸为中牟宰。赵简子攻范﹑中行,伐中牟。佛肸畔,使人召孔子。孔子欲往。子路曰:"由闻诸夫子,'其身亲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今佛肸亲以中牟畔,子欲往,如之何?"孔子曰:"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淄。我岂匏瓜也哉,焉能系而不食?"

孔子击磬。有荷蒉而过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硁硁乎,莫己知也夫而已矣!"

孔子学鼓琴师襄子,十日不进。师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习其曲矣,未得其数也。"有间,曰:"已习其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志也。"有间,曰:"已习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为人也。"有间,曰:"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远志焉。"曰:"丘得其为人,黯然而黑,几然而长,眼如望羊,如王四国,非文王其谁能为此也!"师襄子辟席再拜,曰:"师盖云《文王操》也。"

孔子既不得用于卫,将西见赵简子。至于河而闻窦鸣犊﹑舜华之死也,临河而叹曰:"美哉水,洋洋乎!丘之不济此,命也夫!"子贡趋而进曰:"敢问何谓也?"孔子曰:"窦鸣犊、舜华,晋国之贤大夫也。赵简子未得志之时,须此两人而后从政;及其已得志,杀之乃从政。丘闻之也,刳胎杀夭则麒麟不至郊,竭泽涸渔则蛟龙不合阴阳,覆巢毁卵则凤皇不翔。何则?君子讳伤其类也。夫鸟兽之于不义也尚知辟之,而况乎丘哉!"乃还息乎陬乡,作为《陬操》以哀之。而反乎卫,入主蘧伯玉家。

他日,灵公问兵陈。孔子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与孔子语,见蜚雁,仰视之,色不在孔子。孔子遂行,复如陈。

夏,卫灵公卒,立孙陬,是为卫出公。六月,赵鞅内太子蒯聩于戚。阳虎使太子絻,八人衰绖,伪自卫迎者,哭而入,遂居焉。冬,蔡迁于州来。是岁鲁哀公三年,而孔子年六十矣。齐助卫围戚,以卫太子蒯聩在故也。

秋,季桓子病,辇而见鲁城,喟然叹曰:"昔此国几兴矣,以吾获罪于孔子,故不兴也。"顾谓其嗣康子曰:"我即死,若必相鲁;相鲁,必召仲尼。"后数日,桓子卒,康子代立。已葬,欲召仲尼。公之鱼曰:"昔吾先君用之不终,终为诸侯笑。今又用之,不能终,是再为诸侯笑。"康子曰:"则谁召而可?"曰:"必招冉求。"于是使使召冉求。冉求将行,孔子曰:"鲁人召求,非小用之,将大用之也。"是日,孔子曰:"归乎归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吾不知所以裁之。"子赣知孔子思归,送冉求,因诫曰"即用,以孔子为招"云。

冉求既去,明年,孔子自陈迁于蔡。蔡昭公将如吴,吴召之也。前,昭公欺其臣迁州来,后将往,大夫惧复迁,公孙翩射杀昭公。楚侵蔡。秋,齐景公卒。

明年,孔子自蔡如叶。叶公问政,孔子曰:"政在来远附迩。"他日,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孔子闻之,曰:"由,尔何不对曰'其为人也,学道不倦,诲人不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去叶,反于蔡。长沮﹑桀溺耦而耕,孔子以为隐者,使子路问津焉。长沮曰:"彼执舆者为谁?"子路曰:"为孔丘。"曰:"是鲁孔丘与?"曰:"然。"曰:"是知津矣。"桀溺谓子路曰:"子为谁?"曰:"为仲由。"曰:"子,孔丘之徒与?"曰:"然。"桀溺曰:"悠悠者天下皆是也,而谁以易之?且与其从辟人之士,岂若从辟世之士哉!"耰而不辍。子路以告孔子,孔子怃然曰:"鸟兽不可与同群。天下有道,丘不与易也。"

他日,子路行,遇荷蓧丈人,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子路以告,孔子曰:"隐者也。"复往,则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邪?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昭王将以书社地七百里封孔子。楚令尹子西曰:"王之使使诸侯有如子贡者乎?"曰:"无有。""王之辅相有如颜回者乎?"曰:"无有。""王之将率有如子路者乎?"曰:"无有。""王之官尹有如宰予者乎?"曰:"无有。""且楚之祖封于周,号为子男五十里。今孔丘述三、五之法,明周、召之业,王若用之,则楚安得世世堂堂方数千里乎?夫文王在丰,武王在镐,百里之君卒王天下。今孔丘得据土壤,贤***为佐,非楚之福也。"昭王乃止。其秋,楚昭王卒于城父。

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兮,来者犹可追也!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趋而去,弗得与之言。

于是孔子自楚反乎卫。是岁也,孔子年六十三,而鲁哀公六年也。其明年,吴与鲁会缯,征百牢。太宰嚭召季康子。康子使子贡往,然后得已。

孔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是时,卫君陬父不得立,在外,诸侯数以为让。而孔子***多仕于卫,卫君欲得孔子为政。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孔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何其正也?"孔子曰:"野哉由也!夫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 *** 无所错手足矣。夫君子为之必可名,言之必可行。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其明年,冉有为季氏将师,与齐战于郎,克之。季康子曰:"子之于军旅,学之乎?性之乎?"冉有曰:"学之于孔子。"季康子曰:"孔子何如人哉?"对曰:"用之有名;播之百姓,质诸鬼神而无憾。求之至于此道,虽累千社,夫子不利也。"康子曰:"我欲召之,可乎?"对曰:"欲召之,则毋以小人固之,则可矣。"而卫孔文子将攻太叔,问策于仲尼。仲尼辞不知,退而命载而行,曰:"鸟能择木,木岂能择鸟乎!"文子固止。会季康子逐公华、公宾、公林,以币迎孔子,孔子归鲁。

孔子之去鲁凡十四岁而反乎鲁。

鲁哀公问政,对曰:"政在选臣。"季康子问政,曰:"举直错诸枉,则枉者直。"康子患盗,孔子曰:"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然鲁终不能用孔子,孔子亦不求仕。

孔子之时,周室微而礼乐废,《诗》《书》缺。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观殷、夏所损益,曰:"后虽百世可知也,以一文一质。周监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故《书传》、《礼记》自孔氏。

孔子语鲁***:"乐,其可知也。始作翕如,纵之纯如,皦如,绎如也,以成。""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契、后稷,中述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始于衽席,故曰"《关雎》之乱以为《风》始,《鹿鸣》为《小雅》始,《文王》为《大雅》始,《清庙》为《颂》始"。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

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孔子以诗、书、礼、乐教,***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如颜浊邹之徒,颇受业者甚众。

孔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所慎:齐,战,疾。子罕言利与命与仁。不愤不启,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弗复也。

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讫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天王狩于河阳":推此类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

孔子在位听讼,文辞有可与人共者,弗独有也。至于为《春秋》,笔则笔,削则削,子夏之徒不能赞一辞。***受《春秋》,孔子曰:"后世知丘者以《春秋》,而罪丘者亦以《春秋》。"

孔子病,子贡请见。孔子方负杖逍遥于门,曰:"赐,汝来何其晚也?"孔子因叹,歌曰:"太山坏乎!梁柱摧乎!哲人萎乎!"因以涕下。后七日卒。

孔子年七十三,以鲁哀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太史公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适鲁,观仲尼庙堂,车服、礼器,诸生以时习礼其家,余祗回留之不能去云。天下君王至于贤人众矣,当时则荣,没则已焉。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於夫子,可谓至圣矣!

丧家之犬的意思

至圣先师孔夫子是“丧家之狗”(丧家犬),这话虽是别人说的,但孔子本人欣然首肯。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孔子真是一个豁达的人,他不是不爱做官,他是可做可不做,当然最好还是做,所以他才会周游天下,颠沛流离,到处找机会。但孔子的周游世界,像是我们现在的深度自由行,可以快点走,也可以慢点走。遇到可意的地方(或人物),他就待下来,待的时间可以长,也可以短,可以做官,也可以不做官,无可无不可,咋的都行。他不会觉得自己有才,就一定要出将入相。孔子的心态好得很,他拥有的是一种演化思维的算法。孔子这是一种“无我”的状态,并不要非留一个什么样的声名在身后,所以说“丧家犬”这样难听的话,孔子还大方地说:“说得够形象的。”

如何理解郑人说的“丧家狗”

丧家之犬的意思是:丧,丧失;犬,狗。原指有丧事人家的狗得不到喂养,比喻沦落不遇的人。后转指无家可归的狗,比喻失去靠山、无所归依的人。

读音:[sàng jiā zhī quǎn]。

出处:《史记·孔子世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

例句:主子一死,这些奴才成了丧家之犬,自顾自地逃命去了。

反义词:耀武扬威。

完全没有了那一开始杀气腾腾的凶悍气势,一群人忙得手忙脚乱,顿时倒是先有了几分丧家之犬的先兆。

巨额的债务,逼得他成了丧家之犬,四处躲藏。

在面临绝境的情况下,林登也就不能再顾什么面子,只得象一只丧家之犬跑到济贫局去。

丧家之犬通常眼都不敢抬。

垂头丧气的俘虏如同丧家之犬一样。?

我们是一群丧家之犬你不明白吗?

虽然你未必喜欢,但如果她选中你的门廊作为她夜间栖息之地,从道义上来讲,你就很难将她赶走,就像你很难赶走一条丧家之犬一样。

叛变失败之后,他尤如丧家之狗,被人追杀。

今父亲又不与我作主,我而今累累然,若丧家之狗,怎的由人不哭?

累累若丧家之犬读音

孔子总是忘掉自己的故乡。他想去更多的地方,见更多的人。周游列国,走到哪里,就把哪里当作故乡。如果这个地方让自己失望了,就把下一个地方当作故乡。孔子离原始的故乡越来越远。孔子有很多个故乡。不,孔子没有故乡。他一直在寻找故乡。累了,老了,死了,也没找到。他理想中的故乡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他正是为理想中的故乡而忘掉现实中的故乡。不断地失望,又不断地希望。希望故乡在下一个路口等着自己呢。有人说孔子是丧家犬,可这只丧家犬一直在找自己的家啊。找不到,可还是在找。越找,离现实的家越远。越找,离理想的家越近。孔子没有背叛故乡,只不过他的故乡要博大得多:把所有的地方当作故乡。他还把所有的人当作亲人,要尽快地找到他们。

孔子如同“丧家犬”的典故出自《史记卷四十七·孔子世家第十七》,原文如下:

孔子适郑,与***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

白话文的意思是:

孔子到了郑国,与***们走失散了,孔子一个人站在外城的东门。郑国人有看见了就对子贡说:“东门有个人,他的额头像唐尧,脖子像皋陶,肩膀像郑子产,可是从腰部以下比禹短子三寸,一副狼狈不堪、没精打***的样子,真像一条丧家狗。”子贡见面把原话如实地告诉了孔子。孔子高兴地说道:“他形容我的相貌,不一定对,但说我像条丧家狗,对极了!对极了。”

当初我阅读到这篇文章时,感到非常的不理解,为什么圣人听人家把自己比喻成丧家狗,却欣然接受这种侮辱,并以此自嘲呢?多年后的一次偶然机会,让我忽然明白了其中的含义……

过春节的某天,我陪同朋友回老家拜年。他老家的亲戚住在贫困山区的山沟里。下车后,我们沿着凹凸不平的山路,深一脚,浅一脚的往山沟深处走去。冬末春初,寒风凄凄,草木萧条,在这里一点也感觉不到城里那种过节的气氛与喧嚣,只有寂寞和荒芜。一路上,也没碰到一两个人,四周空旷寂静得似乎只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和脚步声。

他亲戚家坐落在半山腰的山脚下,低矮的房屋,显得格外的破败和孤单。当我们快到院前的时候,传来几声狗叫。透过疏散的篱墙,我看到一条大黄狗,有气无力的冲我们叫着。总算走到了。

主人从屋里出来,冲狗吆喝几声,狗停止了叫声,垂头丧气的卧倒在地上。走进院后,我很想称赞一下这条狗,但当我仔细打量这条狗时,却哽噎住了。只见这条狗瘦得皮包骨,皮毛粗糙凌乱,似乎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了。

“这条狗是不是病了?”我问。

“还啥呀。啥病都没有呀。”主人回答。

“那这狗怎么这么瘦呀?”我又问。

“吃不好呗。”他无奈的说。

“怎么不给他弄些骨头吃呢?”

“连人还吃不上呢,还给他吃。”

……

在回来的路上,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起孔子称自己为“丧家之狗”了,当时我的眼泪怎么也止不住,扑簌簌的流淌下来。

“狗不闲家贫,儿不闲母丑。”狗饿死也不会背叛自己的主人,离开自己所在的穷家呀。孔子把自己比喻成丧家犬,可谓对国家仁慈忠义之极,对民族仁慈忠义之极呀。

孔子在宋国,常常坐在树下为学生讲述修身克己和齐家治国的道理,可却被某些人所不容,他们竟然把孔子坐以讲学的身后的大树给伐掉了。这对圣人孔子来说,是多么大的屈辱呀。

孔子在世,中年丧妻,老年丧子,遭受了种种的人生坎坷和苦难,可孔子却始终没有放弃自己的政治理想,周游列国,四处推行自己的思想和政治主张,可当时却没有一个国家的君王愿意接受和***纳他的治世方针。

孔子是圣人呀,讲述的是真理呀!可他却生不逢时,他的治世思想,在当时并没能被世人普遍重视和接受。有人捕获到一只麒麟兽,拿给孔子看,问孔子这是只什么动物,孔子看到眼前这只受伤的麒麟兽时,不禁潸然泪下。(出自《孔子家语》)。

麒麟乃兽中之王。人王出,兽王出。孔子在世,又何尝不像这只受伤的麒麟兽呀?孔子的忠义和遭遇,又何尝不像那只瘦骨嶙峋的狗呀。

在一个国家里,圣贤没有得到重视,没有获得应有的社会地位和尊重,乃至流离失所,陷于低贱和贫困之中,这表明社会无道呀。这不是圣贤的耻辱呀,而是人类社会的耻辱呀。

虽然孔子的政治主张至今都没得到根本的施行,但是孔子的理论却为人类社会指明了真实的方向,为人类社会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因为人类社会要想正常、和谐的发展和延续,就必须遵循孔子的理论,所以,孔子被尊称为历代帝王师,孔子的理论一直被历代的帝王所学习和效法。

如果没有伏羲氏、炎、黄、老子、孔子等历代的伟大圣人,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年,还能够延续到今天吗?一个人不懂得尊重先圣先贤,就谈不上孝呀?

孔子为我们人类作出了如此伟大的贡献,我们应该心怀感激呀,孔子应该受到世世代代的顶礼朝拜呀。

“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我们在形式上效法先圣,是微不足道的末端,此不是根本呀。像孔子那样,满怀仁慈之心,忠义之心,为国为民,为了天下和谐,众生幸福,不停奔走的人,自古以来又有谁真正做到呢?

我不是个轻易流泪的人,但在写此文时,我还是禁不住一次次的流下泪水。

不肖***东方阳熹,在此满含热泪,叩首跪拜伟大的圣人-孔子

孔子是个悲剧性的人物,怀抱治国理想而无处施展抱负,碰了一鼻子的灰仍然努力着践行自己的主张,却一生都没办法实现自己的抱负,因而被称为“丧家狗”孔子生前曾被人称作“丧家之狗”,***中批孔,于是“丧家狗”这个称呼就经常伴随着孔子的称谓而出现,还被加上了“奴隶主阶级”的定语,合起来就是“的奴隶主贵族阶级的丧家狗孔丘”。据笔者看,那时经常使用这一说法的人们,其实未必确知孔子当时被称“丧家之狗”的原委,只是人云亦云而已。

北京大学的李零先生作《丧家狗——我读〈论语〉》,谈了他对孔子“丧家狗”之说的见解,下面选抄其书中有关的叙述:

什么叫“丧家狗”?“丧家狗”是无家可归的狗,现在叫流浪狗。无家可归的,不只是狗,也有人,英文叫homeless。

孔子不是圣,只是人,……他很执着,唇焦口燥,颠沛流离,像个无家可归的流浪狗。这才是真相。

当年,公元前四百九十二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来到郑国的东门,有个擅长相面的专家,叫姑布子卿,给他相面。他说,孔子的上半身像尧、舜、禹,倒有点圣人气象,但下半身像丧家狗,垂头丧气。孔子不以为忤,反而说,形象并不重要,不过,要说丧家狗么,“然哉然哉”。他只承认自己是丧家狗。

孔子失望于自己的祖国,徒兴浮海居夷之叹,可是遍干诸侯,还是一无所获,最后老死于鲁国。在他身上,我看到了很多知识分子的宿命。

任何怀抱理想,在现实世界找不到精神家园的人,都是丧家狗。

李零先生的这些介绍和理解,似尚有斟酌的必要。兹谈谈对这一问题的愚见,以就正于方家

《史记·孔子世家》:“孔子适郑,与***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这是孔子被郑人称作“丧家之狗”的原始记载。对照李零先生的介绍,笔者觉得有多处欠妥:

1.孔子出生于鲁襄公二十一年,为公元前五百五十二年。他周游列国而经过郑国,时在鲁定公十四年至十五年,即公元前四百九十六年至公元前四百九十五年,当时他在五十七岁到五十八岁。李零先生说“公元前四百九十二年,六十岁的孔子,颠颠簸簸,坐着马车,来到郑国的东门……”,对于其时间和孔子年龄的介绍是不准确的。

2.说孔子像丧家狗的那个郑国人,《史记·孔子世家》并没有说他叫什么名字,司马贞索隐引《孔子家语》的文字云:“姑布子卿谓子贡曰……”今本《孔子家语·入官》记载其事,文字与《史记》大体相同:“孔子适郑,与***相失,独立东郭门外。或人谓子贡曰……”,也没有说这位郑人叫什么。司马贞所言,或许别有所据。但无论如何,《孔子家语》是伪书,说这位郑人叫“姑布子卿”,并不可信,李零先生说“有个擅长相面的专家,叫姑布子卿,给他相面”云云,这些说法显得不很慎重。

丧家之狗的意思

累共有三个读音:

累 [léi]

〔~~〕a.连续成串,如“果实~~”;b.颓丧的样子,如“~~若丧家之犬”。

〔~赘〕a.多余,不简洁,如“文字~~”;b.使人感到多余或麻烦的事物,如“负重登高,不胜~~”(“赘”均读轻声)。

累 [lěi]

连续,重叠,堆积:~计。~日。~积。~~。日积月~。连篇~牍。

照原数目多少而递增:~进税。

连及,连带:~及。牵~。拖~。

累 [lèi]

疲乏,过劳:劳~。~乏。

使疲劳:病刚好,别再~着。

此处的意思就是憔悴颓废的样子好像一条丧家之犬,应该为2声

丧家之狗的意思: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丧家之狗,汉语成语,拼音是sàng jiā zhī gǒu,意思比喻失去依靠、无处投奔或惊慌失措的人。

形容无所适从,到处乱窜。出自《史记·孔子世家》 :“累累若丧家之狗。”丧: 原念sāng,指有丧事人家的狗,因主人忙于丧事而得不到喂养;后念sàng,转 指无家可归的狗。比喻无处投奔,到处乱窜的人 。

成语出处: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成语用法:

作宾语;指到处乱窜的人。

示例:

操亲掣宝剑押阵,率众连夜追杀,剿戮极多,降者不计其数。傕、汜望西逃命,忙忙似丧家之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成语辨析:

近义词:丧家之犬。

反义词:耀武扬威。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孔子带领他的学生到各诸侯国讲学,因孔子是保守派,与当时诸侯争霸不合拍,常常受到冷遇。一次孔子与***走散,孔子呆在东门旁发呆,子贡问郑国人孔子在何处。郑国人说东门边有个老头子像一只丧家之狗在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