屐齿之折的历史典故,屐齿指什么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6-01 0
  1. 求司马光 淝水之战全文的翻译
  2. 淝水之战中的谢安,他究竟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1. 文言文谢公下棋全文翻译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谢公与别人下围棋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屐齿之折的历史典故,屐齿指什么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淝水之战晋军大胜,捷报传至谢安处时,他正于人对弈,听到消息后强忍住心中的狂喜与激动 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冷静样子,事后发现因为太过激动竟然连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

2. 文言文谢公下棋全文翻译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谢公与别人下围棋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淝水之战晋军大胜,捷报传至谢安处时,他正于人对弈,听到消息后强忍住心中的狂喜与激动 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冷静样子,事后发现因为太过激动竟然连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

3. 文言文《谢公下棋》

谢公与别人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 谢玄 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谢安得到官方传来的信报,知道前秦的军队已经击败,当时正好与宾客下围棋,随手把书信放在椅子上,一点也没有喜色,仍旧照常下棋。客人问他,他慢慢回答说:“小家伙们已经击败敌兵了。”直至下完棋,才回到内室,过门框时,木屐上的齿碰折了他也没发现。

注释

谢公:指谢安,东晋人,官到宰相。

谢玄 :东晋的将军,谢安的侄子。

俄而:不久,不一会儿。

竟:完。

徐:慢慢地。

向局:走向棋盘。

利害:好的方面和坏的方面。这里指战局的发展情况。

4. 世说新语中谢公与人下围棋

谢安喜不形于色的翻译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正与人下棋,一会儿,谢玄从淮地派信使到了,谢安看完后,不说一句话。仍然看着棋局。客人问战局如何,他回答说:出征的小辈们已经大破贼兵了。说话的时候他的神色与平时并没有区别。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翻译:太傅谢安隐居东山时候,长和孙兴公等人乘船出游。一次,刮起大风浪,孙兴公、王羲之等人神色惊恐,高声喊着要回去,谢安兴致正浓,仍是吟诗、长啸,不说一句话,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愉悦,就继续划船向前,一会风势转急,波滔更猛,众人惊恐喧哗,坐不住了,谢安缓缓的说:象这样骚乱,莫非不想回去?众人立刻安静下来,回到原位。从这件事审查谢安的气量,足够用来安定国家治理人民了。

5. 《世说新语·雅量》翻译:嵇中散临刑东市和 谢公与人围棋

翻译:中散大夫嵇康在东市将要被处死,他神色不变,索讨古琴来弹奏,弹奏的是一曲《广陵散》。弹奏完毕,(嵇康)说:“袁准曾经请求学习这首曲子,我十分吝啬,不肯传授给他。从此以后,《广陵散》就成了绝响啊!”(当时)有三千太学生上书,请求以嵇康为老师(想用这种方法来救嵇康),(朝廷)不允许。(嵇康被杀后)不久,文王司马昭也后悔了。

《世说新语、雅量篇》有记载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文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晋书、谢安传》记载“既罢还内,过户限,心喜甚,不觉屐齿之折。”

6. 文言文谢公与人围棋谢公是一位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内容

谢安胸有城府,喜怒bai不形于色,是一位胸怀宽广、冷静处事的人。

可以在文中的“看书竟,默然无言”和“意色举止,不异于常”看出。1、原文:谢公与人围棋,俄而du谢玄淮上信至。

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

意色举止,不异于常。2、译文:谢安(谢太傅)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zhi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dao时没有两样。

扩展资料:

1、《谢公与人围棋》出自《世说新语·雅量》。2、《世说新语·雅量》所记的就是名士们的雅量。

在遇到喜怒哀乐等方面的事情时内神色自若,应付自如。容如果因身心畅快而面露欢娱之色,这就显得有所计较而不宽容了。

逢喜事却能不异于常,这就很有涵养而显出雅量。

7. 文言文翻译《谢公泛海》

一、翻译

太傅谢安在东山居留期间,时常和孙兴公等人坐船到海上游玩。有一次起了风,浪涛汹涌,孙兴公、王羲之等人一齐惊恐失色,便提议掉转船头回去。谢安这时精神振奋,兴致正高,又朗吟又吹口哨,不发一言。船夫因为谢安神态安闲,心情舒畅,便仍然摇船向前。

一会儿,风势更急,浪更猛了,大家都叫嚷骚动起来,坐不住。谢安慢条斯理地说:“既然如此,那就回去吧”大家立即响应,就回去了。从这件事里人们明白了谢安的气度,认为他完全能够镇抚朝廷内外,安定国家。

二、原文

谢太傅盘桓东山,时与孙兴公诸人泛海戏。风起浪涌,孙,王诸人色并遽,便唱使还。太傅神情方王,吟啸不言。舟人以公貌闲意说,犹去不止。既风转急,浪猛,诸人皆喧动不坐。公徐云:“如此,将无归?”众人即承响而回。于是审其量,足以镇安朝野。

三、出处

南朝宋的刘义庆《世说新语·雅量》。

扩展资料

一、文中的谢太傅人物形象

谢太傅是一个性格沉静镇定、临危不乱的人。

二、主人公简介

谢安(320年-385年10月12日),字安石。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东晋著名政治家,名士谢尚的从弟。

少以清谈知名,最初屡辞辟命,隐居会稽郡山阴县之东山,与王羲之、许询等游山玩水,并教育谢家子弟,多次拒绝朝廷辟命。后谢氏家族于朝中之人尽数逝去,方东山再起,任桓温征西司马,此后历任吴兴太守、侍中、吏部尚书、中护军等职。

咸安二年(372年)简文帝崩后,谢安与王坦之挫败桓温篡位意图,并在其死后与王彪之等共同辅政。在淝水之战中作为东晋一方的总指挥,以八万兵力打败了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为东晋赢得几十年的安静和平。战后因功名太盛而被孝武帝猜忌,被迫前往广陵避祸。

太元十年(385年),因病重返回建康,旋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赠太傅、庐陵郡公,谥号文靖。谢安多才多艺,善行书,通音乐。性情闲雅温和,处事公允明断,不专权树私,不居功自傲,有宰相气度。他治国以儒、道互补。

作为高门士族,能顾全大局,以谢氏家族利益服从于晋室利益。王俭称其为“江左风流宰相。”张舜徽赞其为“中国历史上有雅量有胆识的大政治家。”

百度百科—谢公泛海

8. 谢公围棋 翻译

白话释义: 谢安(谢太傅)和客人下围棋,一会儿谢玄从淮水战场上派出的信使到了,谢安看完信,默不作声,又慢慢地下起棋来。

客人问他战场上的胜败情况,谢安回答说:“手下大破贼兵。”说话间,神色、举动和平时没有两样。

原文: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

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此文出自南朝刘义庆所著的《世语新说》 扩展资料写作背景: 公元383 年,前秦王苻坚***兵分道南侵,企图灭晋,军队屯驻淮水、淝水间。当时晋朝以谢安录尚书事,征讨大部督,谢安派他弟弟谢石、侄谢玄率军在淝水坚拒苻坚军,苻坚大败,这就是淝水之战。

文章赏析: 今存最早刊本为宋绍兴八年董弅所刻三卷本,共36门。其上卷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4门,这正是孔门四科,说明此书的思想倾向有崇儒的一面。

但综观全书多有谈玄论佛的内容,其思想倾向并不那么单纯。 《世说新语》是中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笔记***”的代表作,为言谈、轶事的笔记体短篇***。

从《世说新语》及相关材料中魏晋士人的言行故事可以看到,魏晋时期谈玄成为风尚,而玄学正是以道家老庄思想为根底的,道家思想对魏晋士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状况,乃至整个社会风气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内容简介: 《世说新语》及刘孝标注涉及各类人物共1500多个,魏晋两朝主要的人物,无论帝王、将相,或者隐士、僧侣,都包括在内。

它对人物的描写有的重在形貌,有的重在才学,有的重在心理,但都集中到一点,就是重在表现人物的特点,通过独特的言谈举止写出了独特人物的独特性格,使之气韵生动、活灵活现、跃然纸上。 《世说新语》的语言精炼含蓄,隽永传神。

明胡应麟说:“读其语言,晋人面目气韵,恍然生动,而简约玄澹,真致不穷。”可谓确评。

有许多广泛应用的成语便是出自此书,例如:难兄难弟、拾人牙慧、咄咄怪事、一往情深、卿卿我我,等等。 此外,《世说新语》善用对照、比喻夸张、与描绘的文学技巧,不仅使它保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佳言名句,更为全书增添了无限光彩。

如今,《世说新语》除了文学欣赏的价值外,人物事迹、文学典故等也多为后世作者所取材、引用,对后来的***发展影响尤其大。 《唐语林》《续世说》《何氏语林》《今世说》《明语林》等都是仿《世说新语》之作,称之“世说体”。

一说晏殊删并《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成书以后,敬胤、刘孝标等人皆为之作注,今仅存刘孝标的注本。

9. 谢安喜不形于色 翻译

原文:

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时方与客围棋,摄书置床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问之,徐答曰:“小儿辈遂已破贼。”既罢,还内,过户限,不觉屐齿之折。

内容大意:

谢公与别人下围棋正在下围棋,不一会儿淮上的谢玄的书信到了,谢公看了之后没有说话,只是默默的和客人下着棋,客人问淮上的军情如何,谢公回答说:"那些小子大破敌军."在说话时,谢公的神色举止和平常没有什么不同.

淝水之战晋军大胜,捷报传至谢安处时,他正于人对弈,听到消息后强忍住心中的狂喜与激动 装出一副无动于衷的冷静样子,事后发现因为太过激动竟然连木屐鞋底的横木都踩断了。

10. 谢安慧眼识人文言文翻译

谢安慧眼识人文言文翻译:黄门侍郎王子猷兄弟三人一同百去拜访谢安,子猷和子重大多说些日常事情,子敬不过寒暄几句罢了。三人走了以后,在座的客人问谢安:“刚才那三位贤士谁较好?”谢安说:"小的最好。"客人问道:“怎么知道呢?”谢安说:“善良的人话少,急躁的人话多。度是从这两句话推断出来的。”

分析:谢安从王献之的稳重寡言,推知其为兄弟中的佼佼者,可谓独具慧眼。"吉人之辞回寡"两句意思说明善良的人真诚正直,所以说话少;浮躁的人说话多,则经答常显得很轻浮。

原文如下:

王黄门兄弟三人俱诣谢公,子猷、子重多说俗事,子敬寒温而已。既出,坐客问谢公:“向三贤孰愈?”谢公曰:“小者最胜。”客曰:“何以知之?”谢公曰:“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推此知之。”

求司马光 淝水之战全文的翻译

成语原文:视如敝屐

标准发音:shì rú bì jī

繁体写法:视如敝屐

视如敝屐是什么意思:象破烂鞋子一样看待。比喻非常轻视。

视如敝屐成语接龙:目不斜视 → 视如敝屐 → 屐齿之折

用法分析:适用于与视如敝屐的'意思相吻合的上下文语境之中。

读音预警:倡导普通话,请按照音标shì rú bì jī***用标准四声阅读。

出处说明:出自古代文学著作作品或源自相关历史典故,具体不详。

淝水之战中的谢安,他究竟是如何以少胜多的?

翻译:

慕容楷、慕容绍(两人都是慕容垂的侄子)对慕容垂说:“苻坚骄傲自大太过分了,叔父建立复兴的大业,就在这次行动了!”慕容垂说:“对。要不是你们,我与谁一块成就大事呢!”

(晋武帝)下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人共领八万将士抵挡前秦军;派遣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增援寿阳。谢琰,谢安的儿子。

这时,前秦兵力已经很强盛,东晋朝廷上下震惊恐慌。谢玄进来,向谢安问计,谢安神色平静,回答说:“朝廷已经另有打算。”然后就不说话了。谢玄不敢再说什么,就让张玄再次去询问。

谢安于是命令车驾山林别墅去游赏,亲朋全都来了,谢安与张玄下围棋用别墅作赌注。谢安的棋艺通在张玄之下,这天,张玄(对前秦大兵犯境)有畏惧情绪,就使谢安成了他的敌手而不能取胜。

如今大敌就要到了,他还不停地外出游玩闲谈,派几个没有经历过大事的孩子抵御敌军,兵力又少又弱,东晋的命运已可想而知,我们这些人将臣服于前秦氐族人的统治了!”

太元八年,冬,十月,前秦的阳平公苻融等攻打寿阳。癸酉日这天,攻下寿阳,活捉了东晋的平虏将军徐元喜等人。苻融让参军河南人郭褒担任淮南太守。慕容垂攻克了郧城。胡彬听说寿阳被攻陷,退守硖石,苻融率军进攻。

苻融派人骑马向秦王苻坚报告说:“敌人兵力少很容易擒获,只是担心他们逃跑,应该赶快前去攻打!”苻坚于是把大军留在项城,带领轻装的八千骑兵,昼夜行军在寿阳与苻融会合。

苻坚派尚书朱序(东晋大臣,兵败被俘降前秦,淝水战后,复归东晋)来劝说谢石等人,认为:“强弱之势不同,不如赶快投降。”

朱序私下对谢石等人说:“如果前秦的百万大军全部来到,你们实在难以与他们为敌。如今乘各路大军还没有到齐,应该尽快攻击他们;如果打败他的前锋,就削弱了他们的士气,可以就此彻底打败他们。”

谢石听说苻坚在寿阳,很害怕,想不交战而使秦军疲乏力衰。谢琰劝谢石听从朱序的建议。十一月,谢玄派广陵相刘牢之率领精兵五千人奔赴洛涧,离洛涧不到十里,梁成抢先占据洛河,布成阵势,等待刘牢之。

只见晋兵阵容严整,又望见八公山上的草木,以为都是埋伏在那里的晋兵,回头对苻融说:“这样的军队也是劲敌,怎么能说他们弱小呢!”怅然失意,这才有了害怕的神色。

秦兵紧靠着淝水列阵,晋兵不能渡河。谢玄派使者对阳平公苻融说:“你孤军深入,却把阵势摆在淝水边,这是持久的打算,而不是想速战速决。

如果把你们的阵势移动一下稍稍退却,让晋兵渡过淝水,来决一胜负,不是很好吗!”秦的众位将领都说:“我军人多他们人少,不如阻挡他们,使他们不能渡河,可以万无一失。”

苻坚说:“只须带兵稍稍后退,让他们渡到一半时,我们用铁骑践踏而杀死他们,这样没有不能取胜的!”苻融也认为对,于是指挥军队稍稍退后。秦兵于是开始后退,(这一退)无法停下来。

谢玄、谢琰、桓伊等率兵渡过淝水攻击秦军。苻融骑马奔驰压阵,想以此阻挡退却的士兵,但马倒地,他被晋兵杀死,秦军于是溃败。谢玄等人乘胜追击,追到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踩踏而死的士兵,躺满原野塞满河川。

刚开始,秦兵稍稍退却时,朱序在阵后大声呼叫说:“秦兵败了!”士兵们于是狂奔逃命。朱序趁机与张天锡、徐元喜都(向东晋的大军)奔来。缴获秦王苻坚乘坐的云母车。又攻下了寿阳,活捉淮南太守郭褒。

苻坚被流矢射中,单骑逃到至淮北,饿极了,有个百姓给他进献稀饭和煮熟的猪腿,苻坚吃完,赏赐他帛十匹、绵十斤。

这时,各路军队都溃败了,只有慕容垂率领的三万人马得以保全,苻坚率领千余人马到他那里去。世子宝(慕容垂第四子)对慕容垂说:“咱们的家国倾覆了,天命人心都归于我们的君主,但时机和运气还没有到来,所以我们晦暂时把自己的锋芒隐藏起来。

如今秦主苻坚兵败,他把他自身交给我们,这是上天借给我们这个便利来恢复燕国的国运,这个时机不能失去,希望你不要因为苻坚对你的微小恩惠而忘记国家大事!”

慕容垂说:“我过去被太傅慕容评不容,无处安身,为逃命来到前秦,秦的国君把我当国士对待,恩惠礼遇都很周到。后来又被王猛出卖,无法表明自己的清白,秦主苻坚却能明察,这样的大恩怎么能够忘记呢!

如果(不这样做)我们氐族命运必定更加衰弱,我一定以怀柔之策招集关东兵民,来复兴氐族先前的大业,而关西应该不是我们所有的。”

慕容垂的亲党大多劝说慕容垂杀掉苻坚,慕容垂都没有听从,把全部兵马都交给了苻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兵郧城,听说苻坚被打败,把他的部众抛下不管自己逃跑了;到了荥阳,慕容德又劝说慕容暐起兵来复兴燕国,慕容暐不听。

谢安收到驿马送来的战报,知道秦兵已经被打败

原文:

甲子,坚发长安,戎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

诏以尚书仆射谢石为征虏将军、征讨大都督,以徐、兖二州刺史谢玄为前锋都督,与辅国将军谢琰、西中郎将桓伊等众共八万拒之;使龙骧将军胡彬以水军五千援寿阳。琰,安之子也。

安遂游陟,至夜乃还。桓冲深以根本为忧,遣精锐三千入卫京师;谢安固却之,曰:“朝廷处分已定,兵甲无阙,西藩宜留以为防。”

冲对佐吏叹曰:“谢安石有庙堂之量,不闲将略。今大敌垂至,方游谈不暇,遣诸不经事少年拒之,众又寡弱,天下事已可知,吾其左衽矣!”

冬,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癸酉,克之,执平虏将军徐元喜等。融以其参军河南郭褒为淮南太守。慕容垂拔郧城。

胡彬闻寿阳陷,退保硖石,融进攻之。秦卫将军梁成等帅众五万屯于洛涧,栅淮以遏东兵。谢石、谢玄等去洛涧二十五里而军,惮成不敢进。胡彬粮尽,潜遣使告石等曰:“今贼盛粮尽,恐不复见大军!”

秦人获之,送于阳平公融。融驰使白秦王坚曰:“贼少易擒,但恐逃去,宜速赴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兼道就融于寿阳。遣尚书朱序来说谢石等,以为:“强弱异势,不如速降。”

序私谓石等曰:“若秦百万之众尽至,诚难与为敌。今乘诸军未集,宜速击之;若败其前锋,则彼已夺气,可遂破也。”

石闻坚在寿阳,甚惧,欲不战以老秦师。谢琰劝石从序言。十一月,谢玄遣广陵相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人趣洛涧,未至十里,梁成阻涧为陈以待之。

牢之直前渡水,击成,大破之,斩成及弋阳太守王咏,又分兵断其归津,秦步骑崩溃,争赴淮水,士卒死者万五千人。执秦扬州刺史王显等,尽收其器械军实。于是谢石等诸军,水陆继进。秦王坚与阳平公融登寿阳城望之。

见晋兵部阵严整,又望八公山上草木,皆以为晋兵,顾谓融曰:“此亦勍敌,何谓弱也!”怃然始有惧色。

若移陈少却,使晋兵得渡,以决胜负,不亦善乎!”秦诸将皆曰:“我众彼寡,不如遏之,使不得上,可以万全。”坚曰:“但引兵少却,使之半渡,我以铁骑蹙而杀之,蔑不胜矣!”融亦以为然,遂麾兵使却。

秦兵遂退,不可复止。谢玄、谢琰、桓伊等引兵渡水击之。融驰骑略陈,欲以帅退者,马倒,为晋兵所杀,秦兵遂溃。玄等乘胜追击,至于青冈。秦兵大败,自相蹈藉而死者,蔽野塞川。

其走者闻风声鹤唳,皆以为晋兵且至,昼夜不敢息,草行露宿,重以饥冻,死者什七、八。初,秦兵少却,朱序在陈后呼曰:“秦兵败矣!”众遂大奔。序因与张天锡、徐元喜皆来奔。获秦王坚所乘云母车。复取寿阳,执其淮南太守郭褒。

臣为陛下子,陛下为臣父,安有子饲其父而求报乎!”弗顾而去。坚谓张夫人曰:“吾今复何面目治天下乎!”潸然流涕。

是时,诸军皆溃,惟慕容垂所将三万人独全,坚以千余骑赴之。世子宝言于垂曰:“家国倾覆,天命人心皆归至尊,但时运未至,故晦迹自藏耳。

垂曰:“吾昔为太傅所不容,置身无所,逃死于秦,秦主以国士遇我,恩礼备至。后复为王猛所卖,无以自明,秦主独能明之,此恩何可忘也!若氐运必穷,吾当怀集关东,以复先业耳,关西会非吾有也。”

冠军行参军赵秋曰:“明公当绍复燕祚,著于图谶;今天时已至,尚复何待!若杀秦主,据邺都,鼓行而西,三秦亦非苻氏之有也”!垂亲党多劝垂杀坚,垂皆不从,悉以兵授坚。平南将军慕容暐屯郧城,闻坚败,弃其众遁去;至荥阳,慕容德复说暐起兵以复燕祚,暐不从。谢安得驿书,知秦兵已败。

此文出自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淝水之战》

扩展资料

写作背景:

司马光曾患历代史籍浩繁,学者难以遍览,因欲撮取其要,撰纪传体史。初成《通志》8卷,起战国至秦二世,表进于朝,引起宋英宗的重视。治平三年(1066),诏置书局于崇文院,继续编纂。宋神宗即位,赐书名为《资治通鉴》,并序以奖之。元丰七年(1084)书成。

《通鉴》由司马光总其大成,协修者有刘恕、刘攽、范祖禹3人。刘恕博闻强记,自《史记》以下诸史,旁及私记杂说,无所不览,对《通鉴》的讨论编次,用力最多。刘攽于汉史、范祖禹于唐史,都有专深的研究。他们分工合作,各自作出了重要贡献。最后,由司马光修改润色,写成定稿。其中是非予夺,一出于光。

《资治通鉴》全书共294卷,约300多万字,书中记载的历史由公元前403年,也就是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一直到959年,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征淮南为止。是司马光以为君亲政,贤明之道为出发点所编写成的一本巨著,所谓“删削冗长,举撮机要,专取国家盛衰,系生民休戚,善可为法,恶可为戒者,为编年一书,使先后有伦,精粗不杂。”。

作者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北宋时期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北宋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夏县)人,出生于河南省光山县,原字公实,后改君实,原号迂夫,后改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司马光自幼嗜学,尤喜《春秋左氏传》。

司马光著述颇多。除了《资治通鉴》,还有《通鉴举要历》八十卷、《稽古录》二十卷、《本朝百官公卿表》六卷。此外,他在文学、经学、哲学乃至医学方面都进行过钻研和著述。

主要代表作有《翰林诗草》《注古文学经》《易说》《注太玄经》《注扬子》《书仪》《游山行记》《续诗治》《医问》《涑水记闻》《类篇》《司马文正公集》等。在历史上,司马光曾被奉为儒家三圣之一(其余两人是孔子孟子)。

公元383年,前秦王苻坚大举南侵,先头部队攻克重镇襄阳。东晋朝野震动,大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在谢安的一再坚持下,东晋孝武帝决定一战,谢石被任命为征讨大都督,负责前敌总指挥,谢玄任前锋,率北府兵八万开赴前线。另派大将桓冲,驻军长江中游,阻止前秦水军顺流而下。胡彬则率领水师,增援寿阳。

当时,前秦的步骑兵总兵力达到80万以上,但实际抵达前线参加淝水决战的人数约30余万。而东晋在正面战场上除了8万北府兵,并无其它部队,八月,双方沿淝水列阵,大战一触即发。当时双方都寻求决战,谢玄首先向苻坚派出使者,说现在大家隔着淝水无法决战,不如你方军队稍稍后退,让我方渡过淝水,以便决战。当时前秦诸将都大部分表示反对,苻坚却认为这是一个绝好的机会,秦军可以***装后退,诱使晋兵渡河,当晋兵渡到一半时,击其半渡,秦军忽然以骑兵冲杀定能大胜,前敌总指挥苻融表示同意。

应该说,苻坚的这一决策其实并没有错,甚至从理论上说还是一条不错的计谋。但令他始料未及的是,撤退的命令一下达,军队就忽然失去控制。当时秦军人数众多,首尾不能相顾,后方士兵看到前方的部队向后移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而此时东晋诈降的将领朱序,乘机大喊,"秦军败矣",秦军顿时一片慌乱,士兵如潮水般后退,至此淝水之战已经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踩踏***。苻融在马上大呼,想要阻止后退的军队,但根本没人搭理他。乱军之中,苻融自己也从马上跌落,被赶上来的东晋士兵乱刀砍死。晋兵乘机追杀,秦军大败。

前秦输掉了一场本不该输的战争。仔细分析在这场战役中前秦犯了几个致命的错误:

一、信任朱序,前秦攻打襄阳,朱序死守了一年,这样的将领怎么可能轻易投降。而当前秦派这名间谍去劝降时,间谍却向东晋提供了从前秦收集的情报。这一情报泄露了前秦的***情况,并促使东晋指挥官谢石做出了正确的决策。而当朱序完成所谓的劝降再次回到前秦阵中时,又相当于东晋在前秦军中埋下一颗定时***,当苻坚发出撤退的命令时,这颗***在最恰当的时刻引爆了。

二、撤退的命令下达得过于匆忙,命令没有完全下达到位,士兵们也来不及知晓这一命令的意图和真***,因此也无法组织有序的撤退,更不要说伺机反击。大兵团作战,必须保证信息的畅通和命令的明白无误,指挥官与士兵应该协同一致,各部队之间也应该彼此呼应,动作协调,否则一个小小的失误就可能是灭顶之灾。而前秦显然忽略了这一点。

三、主帅临阵胆怯,犯了兵家大忌。从历史上来看,苻坚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君主,但在淝水战争之前,过于轻敌自诩,过分低估了对方的实力。而当苻坚在淝水岸边登高远望时,发现晋军军容整肃,士气轩昂,八公山上草木葱郁,影影绰绰像是大批的伏兵。于是大惊曰:此也劲敌也。这一份胆怯让他在决策时过于仓促,失败后又率先逃跑。这是本次战役的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