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宝当年是哪一年,天宝谁的年号

tamoadmin 成语成因 2024-06-26 0
  1. 天宝当年的解释
  2. 历史问题
  3. 王维的具体资料
  4. 求:剑网3背景时间跨度(?——?年)

唐肃宗宝应元年(公元762),李白到当涂(今属安徽)投靠族叔李阳冰,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

李白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天宝当年是哪一年,天宝谁的年号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李白少年时代的学习范围很广泛,除儒家经典、古代文史名著外,还浏览诸子百家之书,并“好剑术”。相信道教,有超脱尘俗的思想;同时又有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他青少年时期在蜀地所写诗歌,留存很少,但已显示出突出的才华。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此后11年内,继续在黄河、长江的中下游地区漫游,“浪迹天下,以诗酒自适”。他仍然关心国事,希望重获朝廷任用。天宝三载,李白在洛阳与杜甫认识,结成好友,次年分手后未再会面。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宣城(今属安徽)、庐山一带隐居。次年十二月他怀着消灭叛乱、恢复国家统一的志愿应邀入永王李幕府。永王触怒肃宗被杀后,李白也因此获罪,被系浔阳(今江西九江)狱,不久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途中遇赦得归,时已59岁。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61岁时,听到太尉李光弼率大军出镇临淮,讨伐安史叛军,还北上准备从军杀敌,半路因病折回。次年在他的从叔当涂(今属安徽)县令李阳冰的寓所病逝。

李白之死的考证

李白之死,历来有两种说法:一病死,二溺死。前一种唐代已有,“竟遭腐胁疾,醉魄归八极”(皮日休《七爱诗》),学医出身的郭沫若说得更科学,“脓胸症慢性化,向胸壁穿孔,成为‘腐胁疾’”(《李白与杜甫》)。后一种是民间传说,其中“捞月落水”、“骑鲸升天”之类被斥为荒谬。然而事有未可定论者。?遍查有唐一代有关记载(墓志、碑、传),李白之死大有文章。当涂县令李阳冰是李白的族叔,他为《草堂集》作序时李白尚在,序里只说“疾亟”,是否死于病,李阳冰没有“再版后记”。李白死后,那位长于碑版文字的李华偏惜墨如金,在李白墓志里寥寥十三字巧妙地回避了死因:“年六十有二,不偶,赋《临终歌》而卒。”五十五年后,与李氏有“通家之旧”的范传正在李白新墓碑中写到死因时也只有八个字:“盘桓利居,竟卒于此。”看来李白有病不***,断定死于病并无第一手材料。?我赞同溺死。大凡名人之死如果不是明若观火,总有疑云团团遮罩,日久成谜。***若李白因病“善终”,李阳冰大可补“跋”,李华也无须回避,范传正更应言之凿凿;若非“善终”,势必生出许多顾忌。溺死在封建时代被认为“横死”,非“善终”,依古礼属不祥,亲友不能吊唁,还有碍子孙前程,为了掩饰真相,往往当作“病故”。于是,既顾及忌讳又不甘的亲友提笔行文之际未免踌躇,不得已而闪烁其辞。?历史留给我们的文字少而玄!历史的真相未必都能形诸文字,以现存的文字去探究真理,往往偏颇;曲径或可通幽,那就是依据历史的经验,旁求博考,去窥测正史野史字里行间的微言大义,去追溯漶漫传说的活水源头。名人每多传说,或溢美,或扬恶,有誉有毁,大都寄托着人们的意愿,自不免带着过量的感彩,却也包藏着几分真实。李白溺死之说早在李白长流夜郎时候就传开了。杜甫《梦李白》、《天末怀李白》诸诗有“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句,吴山民说:“疑是时必有妄传太白死者,故子美云云。”(王琦注《李太白全集》卷32)我们可否这样设想:“妄传”于冥冥中对弥留之际的李白投下“暗示”,李白之死又使“妄传”空前规模且旷日持久地传播

“捞月”、“骑鲸”事涉无稽,值得玩味的是人们宁肯舍弃医学科学的探求,而驱驰自己的想象,这实在大有深意。历代诗人的题咏对“腐胁疾”不屑一顾,断然认定捞月骑鲸,如“醉来江底抱明月,惊落天心万片秋”(宗臣),“当时醉弄波间月,今作寒光万里流”(吴璞),“人间未有飞腾地,老去骑鲸却上天”(李东阳)等。直到今天,当涂人仍津津乐道捉月台,李白陵园的展览厅里也难为画家以南极蓝鲸为***儿去重现“骑鲸升天”的具象。?至此,一种***说呼之即出。溺死无非两种可能:不是醉后失足便是自赴江流。自屈原至王国维,有几多诗翁文伯与江流结下不解之缘!李白人称“谪仙人”,是人间未有的天才,自然不容于人间,赴江流未始不是李白独特的“回归”!

李白据说真实的是死于喝酒,据郭沫若说,李白死的时候。整个身体内部都溃烂了。但是,人们却不愿意就让一位伟大的旷古无有的诗人就这么走了,所以就编了很多的传说,其中最有名的就是李白骑鲸捉月而死的传说,闻一多就写过这么样的一首诗。李白怎么死的现在对我们已经不是很重要的了。李白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死了,而且不光是李白的人,而且包括他的精神。李白是诗人,有很飘逸的性格,这点,我们已经不能从现在的所谓的诗人或者是文人身上看到多少,李白一生傲岸不屈,保持着崇高的人格,这点我也在现在的社会上看不到多少了。像他那样的天才就更没法见到了,也许,这才更能凸显李白的伟大吧。

天宝当年的解释

公元741年,杜甫结束漫游返回洛阳,在洛阳郊外的首阳山下建造了居所,并与司农少卿杨怡的十九岁的女儿结婚。这司农少卿是个什么官呢?简而言之,司农卿掌握***重要财政机构的大权,而司农少卿则是司农卿的副手。因此,杜甫有着强有力的经济支撑。

当年,杜甫的父亲杜闲去世了。次年六月,姑母也病故了。为照顾病笃的亲人,料理亲人的后事,他便一直没有离开洛阳。这一日,当他去洛阳城里访友时,听朋友说大诗人李白被赐金放还途径洛阳,便持行卷前去拜访

以上来自揭秘:洛阳初识,杜甫哪首诗惊艳了李白?

古诗词趣话

百家号04-30 09:06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

我在洛书网上看到的杜甫介绍:***三年(715年),由于生母早丧,父亲又远在兖州为官,4岁的杜甫被寄养在洛阳仁风里二姑母家。姑母让杜甫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杜甫聪颖过人,7岁即能作诗,到十四五岁时,在洛阳一带已崭露头角,颇有名气。他广泛结交名士,常出入翰墨场。

杜甫20岁时离开洛阳,开始出游吴越。24岁回到洛阳参加乡贡进士考试,结果落第。次年又东游齐越,直至***二十九年(741年)他30岁时才又回到东都洛阳。这一年,杜甫与杨氏结婚,并在洛阳偃师首阳山的土娄庄建一居室。次年即天宝元年(742年),杜甫的二姑母卒于仁风里。为报姑母之恩,杜甫从侍汤药到埋葬姑母,一直在洛阳仁风里。天宝三载夏(744年),杜甫和李白在洛阳相会,从此,二人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共同出游,且在以后多有诗作互赠,感情深厚。

历史问题

天宝当年的解释

比喻 追忆 往昔 盛事。 天宝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是唐王朝极盛之时。

词语分解

天宝的解释 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 公元 ;;年***天宝之际。;; 宋; 苏轼《教战守》详细解释.天然的宝物。《商君书·来民》:“夫实圹什虚,出天宝,而百万事本,其所益多也。” 唐 王勃 《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当年的解释 在事情发生的同一年这个新建的厂子当年就收回了投资详细解释.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 耳目 之聪明, 股肱 之毕强,声之和调,眉之转朴。” 孙诒让 间诂:“ 王 云:‘当年

王维的具体资料

A

鉴真(687~763)日文又称鉴真(がんじん),中国唐朝僧人,律宗南山宗传人,日本佛教律宗开山祖师,著名医学家。

唐代律宗僧人。俗姓淳于,扬州江阳县(今江苏扬州)人。晚年受日僧礼请,东渡传律,履险犯难,双目失明,终抵奈良。在传播佛教与盛唐文化上,有很大的历史功绩

唐代高僧,医家。俗姓淳于,广陵江阳(今江苏江都)人。十四岁时于大云寺为沙弥,就高僧智满禅师学佛,后又赴长安从弘景法师受具足戒,先后达三年,遂返扬州,学识渊博。日本僧人荣睿、普照来华学佛留学,并敦请鉴真赴日传佛。鉴真欣然应允,并克服种种困难,先后六次始获成功。他携带佛经、佛具及佛象,于天宝十二年(753年)抵日本。此时鉴真双目失明,但他仍努力弘扬佛法,传播中国文化并以其丰富之经验,讲授医药知识,特别是他所带之香料药物等,至今日本奈良招提寺及东大寺正仓院仍保存有其遗迹。尝治愈光明皇太后及圣武***之病。日本曾授予“大僧都”、“大和上”封号,日本人民誉他为“过海***”。其著作有《鉴上人秘方》,惜未见流传。

他在14岁时被智满收为沙弥,配居大云寺。神龙元年(705),依道岸律师受菩萨戒。景龙元年(707),出游洛阳,继至长安。次年在长安实际寺依恒景律师受具足戒。巡游两京,究学三藏。对于律藏,造诣尤深。为他授戒的道岸、恒景,都是律学的一时名德,又是南山宗开创人道宣律师的再传***。他的律学,虽师承南山宗,但他并不持一家之见。唐代律学,除了独占优势的南山宗外,还有相州日光寺法砺的相部宗和西太原寺怀素的东塔宗,一时鼎足而三。其后,鉴真东渡日本携带的律学典籍则兼及后者两宗。在传授中又以法砺的《四分律疏》、定宾(属相部宗)的《饰宗义记》与道宣的《行事钞》三书为主,重点尤在法砺、定宾所著两书。

在佛教建筑、雕塑等方面,他也颇多建树。据《唐大和上东征传》记载,鉴真后归淮南,教授戒律,每于“讲授之间,造立寺舍,……造佛菩萨像,其数无量”。在医药学方面,博达多能,品鉴极精,曾主持过大云寺的悲田院,为人治病,亲自为病者煎调药物,医道甚高。

天宝元年(742),日本僧人荣睿、普照受日本佛教界和***的委托,聘请他去日传戒,鉴真欣然应允,从当年开始至天宝七载,先后五次率众东渡,但均因天时、人事不利而失败;尤其是第五次遭到恶风怒涛的袭击,在海上漂了14天,最后漂到海南岛的振州(今崖县)。返途经过端州时,日本***荣睿病故,鉴真哀恸悲切,加上炎热,突发眼疾,导致双目失明。但他东渡弘法之志弥坚,从未动摇。天宝十二载第六次东渡,终于到达了日本***,次年二月至平城京(今奈良)。

鉴真在日本受到朝野盛大的欢迎。旋为日本***、皇后、太子等人授菩萨戒;为沙弥证修等440余人授或;为80们僧舍旧戒授新戒。自是日本始有正式的律学传承。鉴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在营造、塑像、壁画等方面,他与******用唐代最先进的工艺,为日本天平时代艺术***的形成,增添了异彩。如唐招提寺建筑群,即为鉴真及其***留下的杰作。整个结构和装饰,都体现了唐代建筑的特色,是日本现存天平时代最大最美的建筑。鉴真去世前,***们还***用干漆夹 这一最新技艺,为他制作了一座***坐像。日本奉为国宝。1980年2月,日中友好团体为了增进两国人民世代友好下去的情谊,曾将坐像送回北京、扬州两地供中国人民和佛***瞻礼。鉴真及其***大都擅长书法,去日时携带王羲之、献之父子真迹,影响所及,至今日本人民犹热爱中国书法艺术不衰。当时日本佛典,多从朝鲜传入,口授、手抄,错误在所难免。据《续日本纪》记载,***曾为此委托鉴真校正经疏错误。鉴真对日本人民最突出的贡献,是医药学知识的传授,被日本人民奉为医药始祖。日本豆腐业、饮食业、酿造业等也认为其行业技艺均为鉴真所授。

唐宝应二年(763,日本天平宝字7年)五月初六日,鉴真卒于唐招提寺。***思托记述其六次东渡事迹、经日本著名文学家***元开润色的《唐大和上东征传》,流传至今。

出生及受戒

唐武后垂拱四年(688年),鉴真出生于扬州,俗姓淳于。702年,鉴真入扬州大云寺为沙弥,706年,受菩萨戒,709年,随道岸禅师入长安,在实际寺受具足戒。在长安期间,鉴真勤学好问,不拘泥于门派之见,广览群书,遍访高僧,除佛经之外,在建筑、绘画,尤其是医学方面,都具有了一定的造诣。715年,他回到扬州大明寺修行,733年成为当地佛教领袖、大明寺方丈,受其传戒者前后有四万余人。时人誉其“江淮之间,独为化主”

六次东渡

742年,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到达扬州,恳请鉴真东渡日本传授“真正的”佛教,为日本信徒授戒。当时,大明寺众僧“默然无应”,唯有鉴真表示“是为法事也,何惜身命”。遂决意东渡。

六次东渡·壹

742年冬,鉴真及***21人,连同四名日本僧人,到扬州附近的东河既济寺造船,准备东渡。时日本僧手中持有宰相李林甫从兄李林宗的公函,因此地方官扬州仓曹李凑也加以援助。不料鉴真一位***道航与一名师弟如海开玩笑说:“人皆高德行业肃清。如如海等少学可停却矣”,如海信以为真,大怒,便诬告鉴真一行造船是与海盗勾结,准备攻打扬州。当年海盗猖獗,淮南***访使班景倩闻讯大惊,派人拘禁了所有僧众,虽然很快放出,但是勒令日本僧人立刻回国,第一次东渡就此夭折。

六次东渡·贰

744年1月,作了周密筹备后,鉴真等17僧(包括潜藏下来的荣睿、普照),连同雇佣的“镂铸写绣师修文镌碑等工手”85人,共100余人再次出发。结果尚未出海,便在长江口的狼沟浦遇风浪沉船。船修好后刚一出海,又遭大风,飘至舟山群岛一小岛,五日后众人方被救,转送明州余姚(今浙江宁波)阿育王寺安顿。开春之后,越州(今浙江绍兴)、杭州、湖州、宣州(今安徽宣城)各地寺院皆邀请鉴真前去***,第二次东渡遂结束。

六次东渡·叁

结束了巡回***之后,鉴真回到了阿育王寺,准备再次东渡。此事为越州僧人得知,为挽留鉴真,他们向官府控告日本僧人潜藏中国,目的是“引诱”鉴真去日本。于是官府将荣睿投入大牢,遣送杭州。荣睿途中装病,伪称“病死”,方能逃离。第三次东渡就此作罢。

六次东渡·肆

江浙一代既然不便出海,鉴真于是决定从福州买船出海,率30余人从阿育王寺出发。刚走到温州,便被截住,原来鉴真留在大明寺的***灵佑担心师父安危,苦求扬州官府阻拦,淮南***访使遂派人将鉴真一行截回扬州。第四次东渡不了了之。

六次东渡·伍

748年,荣睿、普照再次来到大明寺恳请鉴真东渡。鉴真即率僧人14人,和工匠水手等共35人,阴历6月28日从崇福寺出发,再次东行。为等顺风,出长江后鉴真一行在舟山群岛一带停留了数月,直到11月才能出海。在东海上,该船遭到强大北风吹袭,连续漂流14天才看到陆地,16天后方能上岸,发现已经漂流到了振州(今海南三亚),入大云寺安顿。鉴真在海南停留一年,为当地带去了许多中原文化和医药知识,时至今日,三亚仍有“晒经坡”、“大小洞天”等鉴真遗迹。。

之后,鉴真北返,经过万安州(今海南万宁)、崖州(今海南海口)、雷州、梧州到达始安郡(今广西桂林),在始安***寺鉴真又住了一年,又被迎去广州***,途径端州(今广东肇庆)时,荣睿病死该地龙兴寺。在广州,鉴真动心前往天竺,被慰留。入夏之后,鉴真继续动身,经韶州时,普照辞去,临别之时,鉴真发誓“不至日本国。本愿不遂”。此时,鉴真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旅途劳顿,又为庸医所误,导致双目失明。过了大庾岭,鉴真大***祥彦又在吉州(今江西吉安)坐化,鉴真十分悲痛。接下来鉴真又经过了庐山、江州(今江西九江)、润州江宁县(今江苏南京),回到了扬州。第五次东渡结束。

六次东渡·终

由于鉴真的游历遍于半个中国,因此声名大噪。753年,日本遣唐使藤原清河、吉备真备、晁衡等人来到扬州,再次恳请鉴真同他们一道东渡。当时唐玄宗崇信道教,意欲派道士去日本,为日本拒绝,因此不许鉴真出海。鉴真便秘密乘船至苏州黄泗浦,转搭遣唐使大船。随行人众24人,其中僧尼17人。11月16日,船队扬帆出海,此时,普照也于余姚赶来,11月21日,鉴真所乘舟与晁衡乘舟失散,12月6日剩余两舟一舟触礁,12月20日,抵达日本萨摩。第六次东渡终于成功。

日本宗师

鉴真到达日本后,受到孝谦***和圣武太上皇的隆重礼遇,754年2月1日,重臣藤原仲麻吕亲自在河内府迎接,2月4日,鉴真一行抵达奈良,同另一位本土华严宗高僧“少僧都”良辨统领日本佛教事务,封号“传灯***师”。

根据圣武和孝谦的意愿,鉴真作为律宗高僧,应该负起规范日本僧众的责任,杜绝当时日本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托庇佛门,以逃避劳役赋税的现象,因此,孝谦下旨:“自今以后,传授戒律,一任和尚”。但是,这引起了日本本国“自誓受戒”派的反对,尤其是兴化寺的贤璟等人,激烈反对。于是,鉴真决定与其在兴福寺公开辩论,在辩论中,鉴真做出让步,承认“自誓受戒”仍可存在,但是作为正式认可的具足戒必须要有三师七证,结果贤璟等人皆被折服,舍弃旧戒。鉴真于是在东大寺中起坛,为圣武、光明皇太后以及孝谦之下皇族和僧侣约500人授戒。756年,鉴真被封为“大僧都”,统领日本所有僧尼,在日本建立了正规的戒律制度。

然而,758年,作为鉴真最主要支持者的孝谦***在宫廷斗争中失势,被迫传位给淳仁***。相应的,鉴真也遭受到排挤。758年,淳仁***下旨,以"政事烦躁,不敢劳老"为名,解除了鉴真“大僧都”一职,并将在宫廷斗争中败死的原皇太子道祖王的官邸赐给鉴真。次年,鉴真***在该官邸草成一寺,淳仁赐名“唐招提寺”,鉴真从东大寺迁居至此。淳仁还下旨,令日本僧人在受戒之前必须前往唐招提寺学习,使得唐招提寺成为当时日本佛***的最高学府。763年5月6日,鉴真在唐招提寺圆寂,入灭之前,其***为鉴真膜影,立夹漆像,传世至今。

7年,孝谦***镇压了惠美押胜之乱,重新登基。鉴真的***思托、法进等人相继成为“大僧都”,唐招提寺也得以扩建,成为日本建筑史上的国宝。鉴真所开创的四戒坛,也成为最澄开创日本天台宗之前日本佛教僧侣正式受戒的唯一场所。鉴真也被尊为日本律宗初祖。

历史评价

鉴真不仅为日本带去了佛经,还促进了中国文化向日本的流传。在佛教、医药、书法等方面,鉴真对于日本都有深远的影响。

评价·佛教

鉴真在日本首次建立起了严格的戒律制度,使得日本佛教走上正轨,便利了***对佛教的控制,杜绝了由于疏于管理而造成的种种弊端,促使佛教被确定成为日本的国家宗教。鉴真和其***所开创的日本律宗也成为南都六宗之一,流传今日,尚有余辉。

评价·医药

鉴真熟识医方明,当年光明皇太后病危之时,唯有鉴真所进药方有效验。据日本《本草医谈》记载,鉴真只需用鼻子闻,就可以辨别药草种类和真***,他又大力传播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的知识,留有《鉴上人秘方》一卷,因此,被誉为“日本汉方医药之祖”。按照日本汉方野崎药局***野崎康弘的说法,以下36种药草都是鉴真带往日本推动使用的[1]:

麻黄、细辛、芍药、附子、远志、黄芪、甘草、苦参、当归、柴胡、川芎、玄参、地黄、紫苏、丹参、黄芩、桔梗、 旋覆花、苍术、知母、半夏、芜花、栀子、五味子、黄柏、杏仁、厚朴、和厚朴、肉桂、杜仲、唐木瓜、大枣、蜀椒、 花椒、吴茱萸

鉴真及其***在书法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在第六次东渡之时,携带了王羲之的行书真迹一幅(丧乱帖)、王献之的行书真迹三幅,以及其他各种书法50卷。这对日本书道的形成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鉴真本人也是书法名家,其“请经书贴”被誉为日本国宝。

后世纪念

鉴真在中、日两国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当其去世的消息传回扬州的时候,扬州僧众全体服丧三日,并在龙兴寺行***会,悼念鉴真。在日本,鉴真也享有国宝级人物的待遇。1963年是鉴真去世一千二百年,中国和日本佛教界都举行了大型纪念活动,日本佛教界还将该年定为“鉴真***显彰年”。1980年,在***的斡旋之下,唐招提寺住持森木孝顺奉鉴真漆像“回乡探亲”,扬州大明寺因此得以重修,成为中日邦交史上一件大事。

五问鉴真东渡

唐代高僧鉴真十年东渡,赴日传法,建唐招提寺,以“一衣带水”比喻中日两国,堪称促进文化交流的巨匠。鉴真的生平介绍并不难找到,但是,其中对于鉴真东渡以后在日本的情况,记载并不很多。而中日文献中,即便是鉴真的东渡,也颇有一些不同的地方。从这些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有血有肉的鉴真。在这位高僧的生涯中,似乎有五个话题,可以视作“谜”来解一解。

■谜之一:鉴真到底东渡了几次?

鉴真东渡,历时十年。第一次东渡,日方纪念鉴真的文献《挑战与挫折的十一年———六次渡日大作战》中记载是天平15年(743年),鉴真借拜访天台山之机前往日本(当时唐玄宗爱惜鉴真才德,没有批准他东渡的要求)。鉴真的***向港口的官员报告前来邀请鉴真的日本和尚实为海盗,于是在官府干预下,东渡胎死腹中;第二次东渡则是743年年末,购买了军用船,鉴真一行包括工匠等85人从扬州出海,在狼沟浦遭遇巨浪,危急中鉴真镇定自若,高诵***———这对于海潮未必有什么作用,但确实安定了众人的情绪,终于将船驶回;第三次东渡在744年,当地倾慕鉴真的士绅不愿他冒险出发,再次举报日本和尚荣睿和普照是海贼,于是俩日本和尚又被捕,经过鉴真搭救,才以“病死”为名,脱身逃走;第四次东渡在744年,由于长江一线出海控制较严,鉴真前往福州出航,这一次他的***再次向官府报告师父的***,鉴真被官府送还扬州,日本和尚逃亡;看到***和崇拜者因为爱自己而阻挠东渡,鉴真花了几年时间做通他们的工作,于748年第五次东渡,这次很不幸,遇到飓风,船被吹到了海南岛,历时一年才返回扬州,负责邀请的日本僧人荣睿病死,鉴真也因病双目失明;753年,65岁的鉴真第六次东渡,乘日本第十次遣唐使返回的船只,终于到达日本。

方文献内容大同小异,但有鉴真七次东渡的说法。其中多出的一次东渡,是在743年年末,有人认为当时鉴真于12月乘船东下,在狼沟浦遇险后,返回下屿山,第二年曾经再次出发,结果在桑石山海面再次遇到暴风,只得退回。因此应算作两次东渡。

究竟鉴真的东渡应该算六次还是七次呢?在日本,我***访了日本教育学者滨崎昭先生。对此,滨崎先生的解释是双方在史实的认定上并无歧义,***用不同数字是文化背景造成的。日本,七的发音为“XIQI”,与“死”的发音接近,不太吉利,而六则是吉利数字,因此说鉴真“六次东渡”。中国的“七”并无这样的发音避讳,而佛教有“七级浮屠”的说法,所以使用了“七次东渡”,也是吉利的意思。

■谜之二:日本为何执意邀请鉴真东渡?

鉴真东渡前,已经有洛阳大福先寺的道睿禅师等唐朝僧侣受邀东渡,日本为何还要执意邀请鉴真呢?而且,到达日本后,鉴真的地位远高于同时代的其他东渡僧侣,无论其来自中国、印度还是百济,他为何获得如此尊崇的地位呢?

这是因为当时日本从唐朝邀请高僧东渡传法,主要是为解决日本僧侣戒律不严的问题。日本民间普遍***取自誓自愿的方式出家,对于戒律的理解也五花八门。也就是说,任何人只要自己愿意,就可以宣布自己是和尚,而且没有什么戒律约束,该怎么过还怎么过,这和尚当得也太自在了。日本当时官民都对佛教很推崇,但对这样随意的僧侣又觉得不能信任,于是,就产生了严格戒律,用受戒的方式规范僧侣的要求。

大多数僧人都要经历受戒的仪式,不过,由于派别不同,受戒的内容也很不相同。一般僧人常受的有五戒、八戒、十戒等,而最为严格的大乘佛***,要受二百五十戒,称为“具足戒”,也只有自己受过戒的僧人,才可以为其他僧人受戒。这种严格的戒律日本当时无人了解,所以决心到中国聘请高僧。鉴真与其他赴日僧侣不同,他是一名真正受过“具足戒”的僧人,而且在赴日之前,已经为四万名僧侣受戒,正是日本方面寻找的理想对象。

今天日本的佛教流派中,大多数都不排斥吃肉娶妻。而鉴真创建的唐招提寺中的律宗寺僧,依然是日本除临济宗总坛以外仅有的严守戒律的僧侣。这也算是鉴真给日本佛教界留下的一大遗产吧。

■谜之三:鉴真是怎样东渡成功的?

鉴真在748年东渡失败后,因为年老体弱,虽然积极筹备再次东渡,却有五年时间无法成行。这时,日本僧人普照带来了好消息———日本向唐朝派来了第十次遣唐使船队。

这使鉴真萌生了随其一同前往日本的想法。但是,唐朝***继续坚持不同意鉴真东渡的决定,日本遣唐使正使藤原清河不敢带鉴真一行去日本,以至与其部下发生争吵。最后,副使大伴宿弥仲马吕安排作了折中处理———鉴真不乘较大的藤原座舰,而与大伴宿弥仲马吕乘副使坐的船,这样万一被唐朝发现,也可推脱藤原不知情。

出航顺利,但是东渡途中,戏剧性的情况发生了———由于当时航海水平的限制,遣唐使能够平安航行往返中日之间的,也不过50%。这一次藤原的船队也碰上了风暴,结果鉴真乘坐的副使座舰,得以闯出风暴,以半漂流的状态到达日本,较大的藤原座舰,却被风吹到了南方的越南中部,结果与当地人发生冲突,论打仗当时日本人是不行的,大半船员丧生,藤原仅以身免,返回长安。和他同难的还有一个人很有名,就是李白、王维诗中提到过的阿倍仲麻吕(中国名字晁衡)。

■谜之四:鉴真东渡有没有犹豫?

从日本流传的鉴真***所著文献看,鉴真对于东渡,有过两次犹豫。

第一次犹豫,是在748年船只被暴风刮到了海南岛导致东渡失败以后。不过,鉴真当时的犹豫并不是后悔东渡,而是因为这次漂流使他产生了新的想法———海南岛已经是中国当时的最南端,根据当时的地理知识,鉴真明白这里大约是中国从海上去印度最近的地方了。所以,他怀疑是不是佛在指点他前往天竺佛国深修佛法。如此,自己不该向东,而应该向西!

但是,因为长期师奉鉴真的日本僧人荣睿,在这次东渡失败后不久就因病去世,临终还请求鉴真务必东渡。鉴真感其至诚,遂不再思考天竺之行。

第二次犹豫,是到达日本后,鉴真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着相当的差距。的确,他受到日本皇室乃至平民的极大欢迎。两位***和一位皇后经他受戒,并任命鉴真为“大僧纲”,总领日本佛教界,日本***竭力推崇鉴真的精严戒律思想。然而,鉴真满意之余却看出了这背后的端倪。

原来,当时佛教正日益为日本官民各阶层所接受,成为不可阻挡的潮流,同时,又有大批劳动力或真或***地出家为僧———僧人是不用承担田赋和徭役的。日本***希望通过鉴真带来严格的戒律,提高成为僧人的门槛,从而达到减少僧侣数量,避免劳动力流失的目的。这和鉴真希望在日本弘扬佛法无疑是南辕北辙。

看到自己被利用的鉴真,曾经表达出一定的消极想法,有日本文献称他甚至一度有归国之念,只是,以七旬老病之身,又怎能回得去呢?

然而,这位高僧很快就表现出了他一贯的坚韧不拔精神。他放弃了个人的地位,离开佛教的中心东大寺,不再担任大僧纲,只接受了“大和上”的尊号,与日本佛教界达成接受自誓自戒的协议,自建唐招提寺,通过普及知识,建立贫田院周济平民等方式扩大佛教影响,并创立了日本佛教南六宗之一的律宗,继续自己弘扬佛法的事业。唐招提寺很快因此成为日本佛教圣地

■谜之五:鉴真最后的时光是怎样的?

鉴真到达日本时,已经是60多岁的老人,而且已双目失明。由于不能见物,鉴真通过耳听的方式帮助日本僧人校正了大批佛经,又用舌尝的方式为日本修正了药典。

但是,《奈良新闻》2004年10月29日有一则新的报道,认为鉴真到日本后,双目可能还存在微弱的视力。其依据是757年,鉴真为借经卷曾经向当时的奈良东大寺出具了一张借条,这就是现存正仓院的《鉴真奉请经卷状》。经过奈良国立博物馆的西山厚研究员检证,认为此文与中国所存鉴真相关文献出自同一人手笔,所以,日本研究人员认为,鉴真在东渡时,可能还保有微弱的视力,能够自己书写重要文件,但不能很好地阅读了。

不过,随后就有人提出,由于文献记载鉴真并不是最后一次东渡才失明的,而是此前五年就已经失明。所以在中国保留的所谓相关文献,也未必是鉴真的亲笔,很可能是鉴真失明后由其***代写的。

此外,日本的文献记载,鉴真在日期间从未有过哭泣的记载,总是以最和善的微笑面对信徒。

日本天平宝字7年(763年)5月6日,鉴真坐化于唐招提寺,根据日本方面的记载,当时鉴真双脚结跏趺坐,神态安详,死后三日,体温犹在,时人呼为真菩萨。

佛法云,大雄无畏,勇猛精进。大约是鉴真***最好的写照。

求:剑网3背景时间跨度(?——?年)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

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 。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

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扩展资料:

王维早年有过积极的政治抱负,希望能作出一番大事业,后值政局变化无常而逐渐消沉下来,吃斋念佛。四十多岁的时候,他特地在长安东南的蓝田县辋川营造了别墅和在终南山上,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这首诗是他隐居生活中的一个篇章,主要内容是“言志”,写诗人远离尘俗,继续隐居的愿望。诗中写景并不刻意铺陈,自然清新,如同信手拈来,而淡远之境自见,大有渊明遗风。

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

而且诗人王维堪称完美男人,琴棋书画诗,样样精通,而且仪表堂堂,玉树临风。可以想见,这样一个好男人,在三十一岁,妻子去世后,找上门说亲的人,一定踏破了门槛,然而他竟终身未续娶。

参考资料:

诗人王维为何终身未续弦?—人民网?

?王维—百度百科

“一教两盟三魔,四家五剑六派”,江湖一直有着这种说法,他们代表了整个江湖最顶级的实力。虽然江湖上的门阀帮派数不胜数,但是大家都知道,真正掌握武林命脉的,只有他们。

一教本来指的是当年搅得整个中原武林动荡不安的明教,然而随着明教大举西迁,这天下第一教的称号却落在了红衣教身上。红衣教众如今已达数十万,六圣女的武功已是超凡绝仑,教主阿萨辛却更是神秘莫测,从来没有人见过他的真面目。

两盟说的是浩气盟与恶人谷这两大势力,从诞生伊始,两股势力之间便展开了无休止的争端。

三魔分别指的是雪魔王遗风、剑魔谢云流、琴魔高绛婷,他们无一不是性格怪僻却又武功高强之人,做事毫无正邪之分,全凭个人喜好率性而为,让人又敬又畏。

“南叶北柳,西唐东杨”,四大世家指的是藏剑叶家,霸刀柳家,长歌门杨家和唐门唐家,这四大世家虽然人数不多,但是精英辈出,更是武林年轻一代中的翘楚。

“天下五剑,得一为尊”,说的却是藏剑山庄锻造的五把绝世神兵,传闻能在每十年举行的名剑大会上问鼎者,就可在江湖上成为一方霸主。

少林寺,纯阳观,丐帮,万花谷,七秀坊,天策府,并称江湖六大派。***众多,声势浩大,可谓是整个江湖的主力,即使是恶人谷和红衣教也对这六大派不敢小觑,更何况浩气盟的主力全是由这六大派的精英构成。

公元745年,也就是***天宝四年,这一年八月,杨玉环被正式册封为杨贵妃,开始了她长达十年的受宠生涯。也就在这一年,安禄山奉诏入朝见圣,长安的繁华再次挑动起他心中的野心之火,但是天策府却带给他无尽的震撼,他从未想过***还有如此强劲的部队。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安禄山一面劝说杨国忠扶植神策军来打压天策,一面开始暗暗筹办自己的军队--狼牙军。

同时震慑安禄山的还有那整个中原武林的气势,见识过藏剑山庄名剑大会的他知道,如果想真正入主中原,那么势必要解决中原武林势力这一心腹大患。就在这个时候,一个神秘人走进了安禄山的阵营之中……

还是在这一年,整个中原武林进入了最动荡的时节:随着浩气盟“长空令”的发布,正邪两派的对立也愈加激烈;为了确立自己天下第一大教的名号,红衣教加紧在各地的传教控制;天竺僧的进驻洛阳给少林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天策和神策这一对老冤家的明争暗斗从来没有停止过;唐门和丐帮为了追寻当年枫华谷大战的真相,纷纷派出***四处打探;传说中的剑魔重现江湖,更是让江湖一阵慌乱,江湖大乱一触即发!

而我们的故事,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

公元纪年 帝王纪年 剑侠大事(本栏故事纯属虚构) 历史大事

公元495年 北魏太和十九年 少林建寺于嵩山,少林派成立。

公元574年 北周建德三年 北周武帝禁佛、道二教,毁经像,命沙门道士还俗,少林一度萧条。

公元580年 北周大象二年 隋文帝杨坚掌政,恢复佛教,少林得到喘息之机。

公元621年 唐武德四年 “十三棍僧救唐王”,少林由此兴盛。

唐高祖李渊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开天策府治事,天策府由此建立。

公元623年 唐武德六年 盐商杨子敬于千岛湖建造相知山庄,这便是长歌门前身。

公元669年 唐总章二年 霸刀山庄柳五爷柳风骨出生。

公元675年 唐上元二年 武则天调驻守西南的神策入京戍卫,神策与天策并驾齐驱。 唐高宗诏令武则天摄国政。

公元684年 唐文明元年 侠客岛主方乾出生于东海蓬莱岛。 二月,中宗被废,弟李旦立,是为睿宗,武则天执政。九月,徐敬业于扬州起兵反武则天,三个月后兵败被杀。

公元685年 唐垂拱元年 日后祆教三大长老之首伊玛目出生于波斯。

公元693年 周长寿二年 南北钱庄大老板周墨出生于营州。

天竺菩提会会首师子光携风云火三使前来少林寺恃武夺经,被渡法击败。

公元694年 周延载元年 师子光逝世,***摩提耶罗继承了他的职位,成为普提会新首领。 摩尼教由波斯人佛多诞传入唐。

冯元一之父,潘州刺史的冯君衡受到惩处,满门被抄。冯元一免死,但送入长安入朝当了宦官,后被宫中宦官高延福收为养子,改名力士。

公元696年 周万岁通天元年 契丹出现灾荒,遍地饥民。 契丹李尽忠与孙万荣等叛乱,陷营州,攻掠河北诸州。山东近边诸州置武骑团兵,以御契丹。

公元698年 周圣历元年 日后咤叱江湖的“剑圣”拓拔思南出生。 置武骑团兵于河南、河北,以抗突厥;靺鞨首领大祚荣建震国于东牟山、奥娄河。

公元700年 周久视元年 霸刀老庄主柳十员病,其子柳风骨继位庄主。

公元703年 周长安三年 武林盟主唐门唐简退出江湖,销声匿迹。

方乾之子方宇轩出生于东海侠客岛。

安禄山出生于营州柳城。 遣使括户。

公元704年 周长安四年 纯阳子吕洞宾在华山修筑纯阳宫,创立纯阳教。

公元705年 唐神龙元年 藏剑山庄成立。公孙二娘***入宫。同年,收安乐公主为***。

波斯祆教长老陆危楼与阿萨辛到达中土开始各自传教。

“医仙”肖药儿行医害人之事终被“药王”孙思邈揭发,无奈之下逃入恶人谷。 正月,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杀张易之、张昌宗,逼武则天退位,复立中宗李显。二月,复国号唐。

公元706年 唐神龙二年 陆危楼创立明教。

沃教暗星长老伊玛目追踪陆危楼与阿萨辛来到中原。 唐与吐蕃首次会盟。

公元707年 唐景龙元年 阿萨辛创立红衣教。 七月,太子李重俊发动***,失败被杀。

公元708年 唐景龙二年 明教左***张戈灭龙门教。

公元709年 唐景龙三年 第一次名剑大会,宝剑“御神”为“剑舞”公孙二娘所得。

明教右***铁翼剿灭天蜈派。 金城公主和亲于吐蕃赞普弃隶蹜赞。

公元710年 唐景龙四年 公孙大娘设立忆盈楼。收留天下孤女。

安乐公主李裹儿被同门师妹公孙大娘徒儿李裳秋打伤,逃到江南公孙二娘处避难。

纯阳大***谢云流被李重茂***牵连,两人无奈出逃去东瀛。 六月,中宗去世,韦后临朝,立子重茂为帝。睿宗子隆基与太平公主发动***,杀韦后及安乐公主,逼重茂逊位,拥立睿宗;刘知几撰成《史通》。

公元711年 唐景龙五年 上任五毒使之一魔刹罗继任五毒教主。

公元712年 唐先天元年 明教高手尽出,击杀当时武林黑道第一大派雪谷谷主骆独逸。 李隆基继位,改元先天。

公元713年 唐***元年 一年之内,明教对雪谷发动全面进攻,年末,雪谷终为明教所灭,两大顶级黑道门派的纷争波及了众多门派,明教从此正式确立其武林大派地位。 李隆基赐死太平公主,尽诛其余,改元***。玄宗李隆基设立京兆府,第一任京兆尹是孟温礼。

公元714年 唐***二年 唐玄宗下旨全国迁徙戍边,造成无数孤儿。

方乾离开东海蓬莱岛前来中原,大败南方武林高手,扬名天下。 以河北诸州刺史统领团结兵;以靺鞨大祚荣所部为忽汗州,大祚荣为都督,封渤海郡王,其地始专称渤海。

高力士被加封为右监门卫将军、知内侍省事。

公元715年 唐***三年 方乾上少林寺挑战少林方丈渡如。

公元716年 唐***四年 武学奇才唐简之子唐傲天出任唐门门主。

“威震天水”沈庆被义弟丐帮帮主尹天赐打成重伤,不治而亡。

公元717年 唐***五年 明教四***王上纯阳,闯出纯阳号称不破的星野剑阵。

公元718年 唐***六年 方乾来到苗疆,与五毒教主魔刹罗相遇,并育有一女曲云。

少林俗家***尹天赐统合江陵群丐,令丐帮声威大振。

剑圣剑术大成,试剑天下,未逢一败。

公元719年 唐***七年 藏剑举行第二次名剑大会,宝剑“正阳”为剑圣所得。

尹天赐统一扬州、洛阳乞丐,丐帮在其统领下迅速壮大。

公元720年 唐***八年 剑圣扫荡江湖,所向披靡

公元721年 唐***九年 方乾听闻剑圣盛名,离开苗疆回到中原,与剑圣南屏山决战,方乾败走,愤而出海,定居侠客岛。

方乾与魔刹罗之女曲云被公孙大娘所创忆盈楼收养。

公元723年 唐***十一年 方乾携其子方宇轩前赴蓬莱岛。

陆危楼独身上嵩山,挑战少林方丈渡如,千招之后落败。

谢云流在东瀛广收***,成立中条一刀流。

李复出生,父母双亡,被家臣罗宇抚养。 纳张说建议,募兵宿卫,号长从宿卫。改政事堂名为“中书门下”,置堂后五房。

公元724年 唐***十二年 曾是蓬莱方家伙夫的宫傲,偷走武功要诀《尚水宝典》逃出侠客岛。 僧一行制成铜黄道游仪。

公元727年 唐***十五年 藏剑外敌来袭,叶炜为剑气所伤功力全失,抑郁之下离开藏剑,准备自尽,幸被霸刀柳夕所救。方乾之子方宇轩逃出侠客岛。李复在罗宇指导下开始学习家传武学兵法。

公元728年 唐***十六年 藏剑叶炜与霸刀柳夕成婚。

四大派门下围剿“圣女”米丽古丽于昆仑山脉,沈酱侠不顾武林不齿,出手相救,米丽古丽获救后入恶人谷。

公元729年 唐***十七年 藏剑山庄老庄主叶孟秋传位于长子叶英。

第三次名剑大会,宝剑“碎星”被明教夺取。

藏剑老五叶凡离家出走,辗转至唐门。

唐门唐书雁与霸刀柳静海一见钟情。

“妙手空空”柳公子焚毁唐门小密坊,唐门无数精密暗器毁于一旦。

公元730年 唐***十八年 宫傲求亲,被纯阳于睿拒绝。

李复跟随师傅罗宇游历增长见识。

公元731年 唐***十九年 藏剑叶凡为给唐门唐小婉取雪只身北上,偶遇王遗风,结为师徒之谊。

“雪魔”王遗风屠自贡城后入恶人谷。

公元732年 唐***二十年 昆仑派与恶人谷结怨,少林发英雄贴讨伐恶人谷。

“***惨案”爆发,中原武林元气大伤。

公元733年 唐***二十一年 藏剑叶炜与柳夕之女叶琦菲诞生。

柳公子偷入江南七宝玲珑阁,将其内多年珍藏珍品损毁。

赵涵雅(多多)出生。 改全国十道为十五道,各置***访处置使。

公元734年 唐***二十二年 宫傲横扫十二个强盗水寨,自立为王,一统十二连环坞。

夜帝卡卢比与于睿相逢于歌朵兰沙漠。

赵家全家被害,多多被柳五爷收养,从此在霸刀山庄生活。

上代达摩堂首座玄正接掌少林掌门之位。 以裴耀卿为江淮、河南都转运使,于运河沿线置仓,分段转运江淮仓米。唐蕃会盟于赤岭,各树界碑。

公元735年 唐***二十三年 “枫华谷之战”爆发,唐门与丐帮联军因内奸而中伏,遭到明教毁灭性打击。

吕洞宾退隐江湖,其***李忘生继任纯阳教主之位。

“疯丐”沈眠风离开丐帮加入恶人谷。

方乾之子东方宇轩建立万花谷。

丐帮尹天赐被困恶人谷,每日遭受沈眠风百般折磨。

首任帮主尹天赐之爱徒郭岩继任丐帮帮主之位。

公元736年 唐***二十四年 叶炜携妻女返家,为藏剑霸刀两家所不容,争执之下柳夕自尽,柳浮云离家。

藏剑老四叶上霸刀,血战而归,藏剑霸刀更添隔阂。

藏剑庄主叶英开始闭关修剑。

澄睿叛出少林,投奔恶人谷,改名“陈和尚”。

柳惊涛继承霸刀山庄庄主之位。

公元737年 唐***二十五年 柳公子单身独入大内,窃走新罗贡品雪芙蓉,将各方贡品打碎烧毁,唐玄宗大怒,宣神策军全力捉拿。柳公子逃入恶人谷中。

唐玄宗颁布“破立令”,宣布除名单上宗教以外全部为邪教,勒令解散,明教首当其冲。 募诸色征行人及客户为长征健儿,同年,定令一千五百四十六条,共二十七篇、三十卷,是为《***二十五年令》。

公元738年 唐***二十六年 五毒教主魔刹罗失踪。

唐门内定下代门主唐无影只身前往丐帮,唐门与丐帮的敌对暂告段落。

六诏统一,宇晴随难民逃亡中原,后于万花谷中居住。 封南诏皮罗阁为云南王,赐姓名为蒙归义。

公元739年 唐***二十七年 “光明寺***”爆发。天策府迅速出击,明教各地据点被剿灭,***被抓,陆危楼不得不举教西迁。

第四次名剑大会,“东洋魔剑”谢云流携十勇士回到中原,力压群雄,夺得宝剑“残雪”,中原各大门派束手无策。

公元740年 唐***二十八年 前朝大将后人宇文灭、宇文敌兄弟在龙盘山叛乱被镇压,两兄弟随即逃入十二连环坞。

天策谢渊领导的浩气盟成立。 安禄山为平卢兵马使。

公元741年 唐***二十九年 由京畿最大镖局镇威镖局牵头,全国十五道镖局联盟成立。

公元742年 唐天宝元年 七秀之首的叶芷青任忆盈楼主

菩提会与明教结盟。

浩气盟驻地衡山落雁城正式建成。

万花康雪烛毒害七秀高绛婷,被几大门派追杀。 全国兵数为五十七万四千名,边兵占四十九万。

公元743年 唐天宝二年 老五叶凡重返藏剑。

忆盈楼正式更名为七秀坊。

师傅病逝,李复被告知身世,骤然惊变令其无所适从,流浪江湖。

五毒教左长老乌蒙贵发动叛乱,被右长老艾黎镇压,乌蒙贵带部下逃出五毒,自立天一教。

唐门唐书雁挑拨五毒分裂后被识破,被逼逃入五毒潭自立塔纳一族。

“素手”康雪烛入恶人谷。

浩气盟发下长空追杀令。

公元744年 唐天宝三年 杨国忠串通高力士,掌控神策军实权。

东瀛名门式家长子藤原广嗣举乱兵败,逃到***,向谢云流求助。

藏剑老六叶婧衣不辞而别,独闯江湖。 玄宗纳杨玉环为贵妃。

剑侠情缘网络版Ⅲ 开始

公元745年 唐天宝四年 我们的故事,由此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