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须换袍什么意思-割须换袍什么意思打一生肖
1.割须换袍什么意思
2.割须换袍的近义词
3.“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的故事
割须换袍什么意思
割须换袍意思是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
拼音:gē xū huàn páo。
注音:ㄍㄜㄒㄨㄏㄨㄢˋㄆㄠˊ。
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8回:“超遂令人叫拏短髯者是曹操。操闻之,即扯旗角包颈而逃。”释意是马超于是让人大喊“那个留短胡须的人是曹操”。曹操听到后,立即扯下旗子的一角包住自己的下颌逃跑。
例子:请不要笑曹操割须换袍的事。
用法:作谓语、定语;指战败狼狈样。
感情:割须换袍是中性词。
繁体:割须换袍。
近义:袍笏登场、袍泽之谊。
袍笏登场:原指官员打扮,上场演戏。现比喻新官上任(含有讽刺之意)。
袍泽之谊:袍泽:长袍与内衣,泛指军队中的同事。指军队中同事的交情、友谊。
成语故事
割须换袍这个成语来自于三国时期的一个故事。当时,曹操和刘备在争霸中原。有一次,曹操出兵攻打刘备,刘备只好带兵撤退。可是,他的部下却因为马匹不足,无法全部撤离。
正当刘备愁眉不展时,谋士荀彧出了一个主意,他建议刘备割须换袍。刘备听从了他的建议,把胡须剃掉,换上了一身平民百姓的衣服,成功地混入了百姓之中,逃脱了敌军的追捕。
刘备的部下对他的勇敢和智慧大为敬佩,纷纷表示要效忠于他。割须换袍的故事也成为了后世广为流传的成语,用来形容在战场上失败后狼狈逃跑的情景。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割须换袍
割须换袍的近义词
割须换袍的近义词是“改弦更张”。
改弦更张,意为改变琴弦,调整乐器的音调。这个成语比喻改换方法、政策等,以求达到事物发展的需要。
在古代,官员出征前常要剃光头发和胡须,换上战袍,以示士兵与百姓身份的转变。因此,“割须换袍”也可以表示官员出征的象征。而“改弦更张”则是从音乐上借用的比喻,用来形容事物的根本改变。
割须换袍和改弦更张这两个成语都是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者环境发生了重大的改变。接下来,我将详细介绍这两个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割须换袍
割须:剃去胡须;换袍:改穿战袍。这个成语来源于古代文人士大夫出征前的仪式。古时候,士大夫打算出征,就要剃掉自己的胡须,并且换上战袍。这个过程象征着他们的身份和职责的转变。因此,“割须换袍”这个成语就用来形容某人或某事发生了彻底的改变,通常是从平凡的角色转变为重要的职责或者使命。
例如,我们可以说一个普通人在接受了一系列培训和考核之后成为了一名警察,“他割须换袍,从此担负起了维护社会治安的重任。”
二、改弦更张
改弦:指改换乐器的琴弦;更张:指调整琴弦的张力。在古代音乐中,如果琴弦松弛或者劣化,演奏出的音乐可能会失真,影响演奏效果。因此,当乐器的琴弦需要更换时,就需要调整琴弦的张力,使之恢复正常。这个过程也象征着乐曲的改变和提升。
在现代用法中,改弦更张主要用来指某个机构、组织或者团队进行全面改革和调整,以适应新的环境和需求。这种改革可能涉及到战略、策略、政策等各个方面的调整。
比如,一个公司经过市场调研发现自己的产品已经过时了,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于是他们开始进行全面改革和创新,“公司决定改弦更张,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在这个例子中,改弦更张表示公司对现状的不满意,并且通过全面改革来迎接新的挑战。
总结起来,割须换袍和改弦更张都是用来形容某种情况或者环境发生了根本的、重大的改变。无论是个人还是组织,当面对新的挑战和需求时,我们都可以借鉴这两个成语,勇敢地迎接变革,并且做好准备,以适应新的环境和发展。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的故事
“曹操遇马超———割须弃袍”的故事:
曹操征韩遂,马超的时候,战败后逃跑,马超大喊“穿红色袍子的是曹操。”曹操听见后,把袍子脱掉扔了,马超又大喊“留长胡子的是曹操”曹操拿起刀把胡子割掉了,用战旗裹住面庞而逃,后遇到曹洪保驾,拦住了马超,曹操才逃脱了。
扩展资料后人有诗说:潼关战败望风逃,孟德仓惶脱锦袍;剑割髭髯应丧胆,马超声价盖天高。
曹操正走之间,背后赶来一员战将,回头一看,正是马超。曹操惊恐万状。左右将校见马超追来,各自逃命,只撇下曹操。马超厉声大叫:“曹操,你跑不了!”曹操吓得马鞭都扔了。看看赶上,马超从背后使枪刺去。
曹操绕树而走,马超一枪刺在树上;急拔下时,曹操已逃远了。马超催马追去,山坡边过来一员战将,大叫:“不要伤害我的主公!曹洪在此!”抡刀上前,拦住马超。曹操才逃了性命。曹洪与马超战到四五十回合,刀法渐渐乱了起来。
这时,夏侯渊率数十骑赶到。马超独自一人,恐怕寡不敌众,被他们暗算,便拨马而回。曹操回寨,叹着气说:“我若杀了曹洪,今日必然在马超手里!”便叫来曹洪,重加奖赏。收拾败军,坚守寨栅,不许出战。
百度百科-割须弃袍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