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突然变好了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2.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事沧桑却何求!是什么意思?

3.权德舆的文言文阅读

4.鸟逝的成语鸟逝的成语是什么

5.靠天吃饭近义词

6.求解析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突然变好了的成语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溘然而逝的意思-溘然而逝的意思和拼音

Ⅰ 形容事情突然好转的成语

出幽迁乔: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出幽升高:犹言出谷迁乔。比喻人专的境遇属好转或职位升迁。

大地春回: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大有起色:明显地出现好转的样子(多指焕散的工作或觉重的疾病)。

好了疮疤忘了痛:比喻情况好转后就忘了过去的困难或失败的教训。

渐入佳境:佳:好;境:境地。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渐至佳境: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同“渐入佳境”。

鸟枪换炮: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鸟枪换炮:比喻情况或条件有很大好转。炮,同“炮”。

时来运来: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时来运旋:本来处境不利,遇到机会,命运开始好转。同“时来运转”。

时来运转:旧指时机来了,命运也有了转机。指境况好转。

一卧不起:指一生病就没有好转。

着手成春:着手:动手。一着手就转成春天。原指诗歌要自然清新。后比喻医术高明,刚一动手病情就好转了。

Ⅱ 形容人心情突然变好的成语

比较贴切的成语是 豁然开朗 心花怒放。

Ⅲ 形容很突然的成语是什么

暴风骤雨:暴、骤:急速,突然。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

变生不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勃然变色:勃然:突然地。变色:变了脸色。突然生气,变了脸色。

勃然大怒:勃然:突然。突然变脸大发脾气。

不速之客:速:邀请。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

仓卒主人:仓卒:匆忙。客人突然到来,仓促中招待不周,难尽主人之礼。

从天而降:降:下落。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从天而下:比喻出于意外,突然出现。

猝不及防:猝:突然,出其不意。事情来得突然,来不及防备。

当头一棒:迎头一棍子。比喻受到严重警告或突然的打击。

风云突变: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回光返照:指太阳刚落山时,由于光线反射而发生的天空中短时发亮的现象。比喻人前精神突然兴奋。也比喻事物灭亡前夕...

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祸从天降:降:落下。比喻突然遭到了意外的灾祸。

疾雷不及掩耳: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急风暴雨:急:又快又猛;暴:突然而猛烈。形容风雨来势猛。比喻迅猛激烈的斗争。

急转直下:形容形势或文笔等突然转变,并且很快地顺势发展下去。

计上心来:计:计策、计谋。心里突然有了计策。

戛然而止:形容声音突然终止。

溘然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亡,常作悼念者用词。

Ⅳ 形容心情突然变好的成语有哪些

豁然开朗:[huò rán kāi lǎng]

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仰天长啸:[yǎng tiān cháng xiào]

抬头朝天大声呼叫。形容情绪高昂、意气风发的样子。

破涕为笑:[pò tì wéi xiào]

一下子停止了哭泣,露出笑容。形容转悲为喜。

喜从天降:[xǐ cóng tiān jiàng]

比喻突然遇到意想不到的喜事。

心花怒放:[xīn huā nù fàng]

心里高兴得像花儿盛开一样。形容极其高兴。

如释重负:[rú shì zhòng fù]

像放下重担那样轻松。形容紧张心情过去以后的轻松愉快。

转悲为喜:[zhuǎn bēi wéi xǐ]

转悲哀为喜悦。

乐乐陶陶:[lè lè táo táo]

心情十分高兴的样子

Ⅳ 形容事情突然好转的成语有哪些

1、出幽迁乔来[chū yōu qiān qiáo]:比自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出处:《诗·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

2、出幽升高[chū yōu shēng gāo]:比喻人的境遇好转或职位升迁。

出处:《后汉书·儒林传上·杨伦》:“帝乃下诏曰:‘伦出幽升高,宠以藩傅,稽留王命,擅止道路,托疾自从,苟肆狷志。’”

3、大地春回[dà dì chūn huí]: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

出处: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4、渐至佳境[jiàn zhì jiā jìng]: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出处:出处不详。

5、鸟枪换炮[niǎo qiāng huàn pào]:形容情况或条件有很大的好转。

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六回:“那个气好比烟袋换吹筒,吹筒换鸟枪,鸟枪换炮,越吹越壮了。”

Ⅵ 形容“心情突然变好”的词语有哪些

心花怒放、如释重负、柳暗花明、破涕为笑、豁然开朗。

一、心花怒放

白话释义:形容内心高兴极了。

朝代:清

作者:李宝嘉

出处:·《文明小史》第六十回:“平中丞此时喜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难为他了。’”

翻译:平中丞此时高兴得心花怒放,连说:“难为他了,很难给他了

二、如释重负

白话释义:好像放下了一副重担子。形容心情紧张后的轻松愉快

朝代:春秋

作者:谷梁赤

出处:《谷梁传·昭公二十九年》:“昭公出奔;民如释重负。”

翻译:昭公逃亡到;人们如释重负

三、柳暗花明

白话释义:后多用“柳暗花明”形容树木成荫、鲜花盛开的美丽景象。也比喻在困难中遇到转机。也可形容心情。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游山西村》:“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译:山到水又疑无路可走;继续前行,忽然柳树茂密,山花鲜艳,又一村庄出现在眼前

四、破涕为笑

白话释义:一下子停止哭泣,露出笑容。指转悲为喜

朝代:晋

作者:刘琨

出处:·《答卢谌书》:“时复相与举觞对膝;破涕为笑。”

翻译:当时又互相举杯对膝;破涕为笑

五、豁然开朗

白话释义:原形容由狭窄幽暗一变而为开阔明亮

朝代:晋

作者:陶渊明

出处:·《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翻译:初进时,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向里面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

Ⅶ 突然变化的成语是什么

日新月异 物换星移

瞬息万变 天翻地覆

否极泰来 物是人非

朝令夕改 沧海桑田 今非昔比

Ⅷ 心情突然变好用什么成语形容

豁然开朗,仰天长啸,破涕为笑,转怒为喜,喜从天降,柳暗花明,心花怒放、如释重负,转悲为喜,乐乐陶陶,乐以忘忧~~~~望采纳~

Ⅸ 形容心情突然变好的成语

暗室逢灯:比喻在危难或困惑中,忽然遇人援救或指点引导。

不翼而飞回:翼:翅膀。答没有翅膀却飞走了。比喻物品忽然丢失。也比喻事情传播得很迅速。

顿开茅塞: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久旱逢甘雨:逢:遇到。干旱了很久,忽然遇到一场好雨。形容盼望已久终于如愿的欣喜心情。

溘然而去:溘然:突然。指人忽然去。

溘然而逝:溘然:突然。指人忽然去。

溘然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亡,常作悼念者用词。

溘焉长往:溘:忽然。指人突然亡。

旷若发蒙:旷:空旷;开阔。蒙:眼睛失明。眼前突然开阔明朗,好像双目失明的人忽然看见了东西。亦比喻使人头脑忽然开窍,明达起来。

冷锅里爆豆:比喻本已平息的纠纷,口舌等忽然又发作起来。

茅塞顿开: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像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倏忽之间: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

一场欢喜忽悲辛:忽:突然。一场欢喜之事忽然变为悲痛之事。比喻人生悲喜不定,难以预料。

一登龙门,身价十倍:忽然得到荣耀,从而身价倍增。

Ⅹ 形容很突然的成语是什么

突如其来

拼音:tū rú qí lái

解释:突如:突然。 出乎意料地突然发生。

造句:她被“奶奶去世了”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惊呆了。

2.防不胜防

拼音:fáng bù shèng fáng

解释:防:防备;胜:尽。形容防备不过来。

造句:我军在毛主席的领导下,利用农村包围城市,打得敌人防不胜防。

3.出乎意料

拼音:chū hū yì liào

解释:指出人意料。

造句:这个出乎意料的结局令他呆若木鸡,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情到深处自然浓,意到浓时怎忍舍,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事沧桑却何求!是什么意思?

意思大致是:心里有说不尽的千言万语,道不尽的百转柔肠,日积月累的情感愈加浓厚,不必说却也明了。

这句话是形容男女之间十分有默契,一往情深的情感状态,我不用言语,但你已经明了了我还未说出口的话,这种感情十分珍贵,

当用情至深,就会舍不得。情到深处无怨尤,人世沧桑却何求。说明,当事人并不抱怨,人世沧桑也没什么可以得到的,但只求爱情。

在秋日的山林间,在远镇的灯光里,安然忍受毫无指望的等待。

要在惨烈如葬的七月骄阳下走马,要在旷地上迎着大风歌唱和舞蹈,把生命的模样勾勒得兴高采烈,却也要在边境小镇的落日里。

当两排高大白杨的轮廓静静地沉没于垂的暮色中时,伤心欲绝,伤心欲绝地回头看你,但待静静低头继续走上离途,忽然明白其实悲伤深处空无一物,情到深处人孤独,爱至穷时尽沧桑。

此句大致内容是清代诗人纳兰性德的无题

无题(三)---清代诗人纳兰性德

烟般往事梦中休, 绕梁芳踪难去留。君言相思一样苦, 妾叹离散两般愁。意到浓时怎忍舍, 情到深处无怨由。孤影月明应寂寞, 问君何处是归途。

意思大致是:如烟般的往事梦中方才停歇,萦绕心头的那个她难以挽留,他说相思苦闷,她叹离散忧愁。意境到时怎么忍心割舍?

感情深刻不能怨天尤人。月光虽明亮但孤单影只应该寂寞,只想问一句到底哪里才是回去的路。

扩展资料: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

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为今后发展奠定基础。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资料链接:百度百科-纳兰性德(清朝词人)

权德舆的文言文阅读

1. 权德舆传翻译(古文,人物传记)

权德舆,字载之。

父名皋。德舆七岁时父亲去世,他哀哭跪拜一如成人。

不到二十岁,他的文章就受到读书人的称赞了。韩泗任河南黜陟使,召权德舆为自己幕府。

后又跟随江西观察使李兼,在他府中任判官。杜佑、裴胄交相推荐他。

德宗听说他的才能,召他任太常博士,改为左补阙。 贞元八年(792),关东、淮南、浙西州县发大水,冲坏了房屋,淹了好些人。

权德舆向皇帝建议“:江、淮一带的田地,若有一次好收成就能够支援好几道的食用,所以天下大计,一向仰仗东南。现在两个季度*雨不止,农田无法耕种,离乡求生的日渐增多。

最好能在群臣中挑选能明察全局且有胆识权宜处理的人,去持节抚慰,深入了解百姓的疾苦,免其租赋,与当地连帅守长研究赈济办法。赋税从百姓中征来,现时不如藏在百姓手中更为有利。”

皇帝于是派奚陟等四人巡察慰抚。裴延龄因善于奉迎而进官,管理财政。

德舆上疏斥责说“:裴延龄将常赋中计划支出未用尽的作为羡利进奉,以夸耀自己的功劳;用官钱收购一般杂物,又卖出取利,称之为‘别贮羡钱’,以此欺骗皇上;边军粮饷匮乏,他不运粮过去,以致招来边祸,此非小事。陛下怀疑以上均为流言,可就新利为由召延龄来,查核其收支明细;另选朝臣去查核边域费用开支情况。

如果传言的事确实,则邦国的要务,不可交给不正派的人。”奏疏送上去,没有下文。

权德舆升任起居舍人。兼掌制诰之事,升为中书舍人。

当时,皇帝亲理政务,十分重视除拜官职,凡有任命,必定亲自批示下发。起初,权德舆掌管制诰事,徐岱为给事中,高郢为舍人。

几年后,徐岱,高郢调任礼部,权德舆一人担负了中书、门下两省之事,忙得几十天才能回一次家。于是上书皇帝:“中书、门下左右两省,承旨拟制天子诰命,奉行详覆,各有所司。

旧制,分部治事共有十人,以备相互监督检查。一般来说,若事有所壅闭,官吏有了干违法之事的机会,四方之士如得知这种情况,会认为朝中缺乏任事之人。

政要部门不宜长期空缺。”皇帝说:“我不是不知道你的辛苦,但想觅一个像你一样的人,还没找到啊。”

很久以后,权德舆主管礼部贡举、实授侍郎。三年来,甄选评量极为仔细,他所选拔的人相继都任公卿、宰相。

取明经不限名额由此始。 贞元十九年(803),天大旱,权德舆即此上书陈政事:“陛下净心精简膳食,同情怜悯百姓,到宗庙向祖先报告求助,再向天地祝祷,请求赐福。

凡有可祈求之物,定致敬礼;一个士人有所请,定要详听其言,这样,关心他人之心可称完善。臣听说,消化天灾的,定要修善其政;感召人心的,定要广施惠泽。

祥和之气洽比,自然会有祥瑞的应和。王城内外,大部分都成了荒地,转徙逃荒的人,不少都于道路。

担心到种麦时,无种可下。最好诏令各地根据情况留下所需之种子,到时贷给百姓。

今年的租赋以及过去的欠债,一律均免除。即使不免,也没理由收取。

不如先做出决定,百姓就会感恩皇上。以前十四年(798)夏天的旱灾,官吏催促常年的租赋,以致发生县令被百姓殴打侮辱的事,不可不引以为戒。”

权德舆又说“:漕运本是为关中需要而设。假如改将东都以西诸道的仓储都运入京师,再督促江、淮所缴纳的备足常数,然后估量太仓留一年的食用,多出来的全都卖给百姓,那时价不会涨得太高而储蓄的人愿意卖出来了。”

又说“:大历年间,一个缣值钱四千,如今只八百钱。税收仍与过去一样,百姓实际缴纳的则是以前的五倍。

四方之官热中于上献,结果是为国家聚怨。又广求军车器械等物,而兵籍中不少虚额,多方剥取。

虽有心计巧法,能贾功利,但其做法有如割股肉塞口福,使大家都陷入困顿。”又说“:近年来遭绌官外放的,自以为不可能再磨灭以前的过错,以致自暴自弃;冬荐官过了三年都未授具体官职,以致衣食皆尽,溘然而逝,这也是使人穷困的一个方面。

近来陛下为被绌放的洗宽恕罪,有的起用为二千石。其他与之相类的人则相互勉励,知道复官有望。

就此推而广之,可使人人自我约束。”他的这些建议,皇帝很多都采用了。

宪宗元和初年,曾任兵部侍郎,因牵连获罪,降为太子宾客,不久又回任前官。那时,泽潞的卢从史虚诈而又傲岸,渐渐不受制约,他的父亲卢虔于京师。

成德的王承宗父亲了,上书请求承袭父职。权德舆入谏,他认为:“如想改变山东形势,先要选好昭义的将帅。

卢从史从军校选拔上来,傲慢不遵法令。现在可以就其父丧期,另选守臣把他替下来。

成德父子袭已成习俗,该慢慢地制约他们。可以同意成德的要求,而昭义的要求则不可应允。”

皇帝不听。及至王承宗叛变,卢从史设诡计阻挠王师,费时而无功。

权德舆再次请求赦免王承宗,贬徙卢从史。后来的事都如他所预料。

其时宰相裴耹有病,权德舆从太常卿委任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王锷由河中入朝,求兼任宰相,李藩认为不可以,权德舆也奏言:“平章事一职不是逐步升迁可得。

方镇而兼任宰相者,定要大忠有大功者,此外强悍不听制约的,不得已而给予以羁勒。现在王锷无功,又不是姑息之时。

若一开此例,以后就无以禁止了。”皇帝乃作罢。

董溪、于皋。..。

2.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1)“居------丧”为固定结构,前后停顿,排除AB;“未尝”一般连在一起,前面停顿,排除D;故选:C译文为:李籓青年时容貌娴雅美丽,在学习方面很聪明.父亲去世时他停留在家守孝.他家本来财产很多,姻亲们前来慰问时,有人拿着财物离去,李籓不曾过问.此后他更加致力施舍财物.住家几年,他的家财就大致耗尽了.四十多岁时,他在广陵一带陷入困境,连自己都不能救济.(2)A“汉代的科举制度”错误,汉代实行的是察举制度.(3)C 错在“对百姓有义,对神灵和顺,人就能主宰神”.原文为“义于人者和于神,人乃神之主,人安而福至”.意思是“再说对百姓有义的人必然能与神灵和睦相处,百姓的意愿是神灵的主宰,百姓安宁福祉就自然到来”.(4)①“未之信”,宾语前置句,不相信杜佑的担保;“追”,捉拿;“是”,这.译文为: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就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②,“无知”,没有知觉;“私”,偏爱;“悦”,取悦.译文为: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答案:(1)C(2)A(3)C (4)①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就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②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参考译文李籓,字叔翰,他的祖先是赵州人.李籓青年时容貌娴雅美丽,在学习方面很聪明.父亲去世时他停留在家守孝.他家本来财产很多,姻亲们前来慰问时,有人拿着财物离去,李籓不曾过问.此后他更加致力施舍财物.住家几年,他的家财就大致耗尽了.四十多岁时,他在广陵一带陷入困境,连自己都不能救济.妻子儿女跟着责备他,李籓却快乐依旧.徐州节度使张建封征召他到节度府做官.张建封去世时,濠州刺史杜兼快速地骑马赶到,他暗地里有静候接任节度使的企图,李籓却哭着对他说:“张公现在去世了,您应该小心谨慎地守护州境土地才是,为什么要放弃州境土地跑来?您应该赶快回去,否则我将依照法律弹劾您!”杜兼因此仇恨他,于是就诬告上奏:“张建封去世后,李籓扰乱他的军心,有非份的企图.”唐德宗得奏后大怒,下密诏让徐泗节度使杜佑杀掉他.杜佑一向器重李籓,得到诏书,十天都不行动,然后召唤接见李籓说:“世上人说有生报应,灵验吗?”李籓说:“大概如此.”杜佑说:“如果真如此,那么您应该遇事没有担忧.”于是杜佑就拿出密诏给李籓看,李籓看后神色不变,说:“真灵验啊,这是杜兼的报复!”杜佑说:“一定不要害怕,我拿一家人性命来为您担保.”皇帝不相信杜佑的担保,急忙派人捉拿李籓.进入大殿之后,皇帝看到他的容貌,说:“这哪里是作乱的人?”皇帝释放了李籓,并授予他秘书郎的官职.王仲舒与同舍郎官韦成季、吕洞白天摆酒宴邀请客人互相作乐,他们因仰慕李籓名望,硬性地邀请李籓前来.王仲舒等人说一些戏笑嘲谑的言辞和隐语,互相亲近而不庄重,李籓和他们见面一次后,就拒绝邀请再不前去,说:“我和他们整天相处,不懂得他们说的是什么!”往后王仲舒等人果然因为犯罪而被贬谪罢黜.多次提拔后李籓官至吏部郎中.裴垍告诉唐宪宗,说李籓有做宰相的才能.恰逢郑絪罢相,宪宗趁机授予李籓门下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的官职.李籓为人忠诚谨慎,好坏一定据实说,皇帝认为他说话没有隐瞒.唐宪宗曾经询问他祈福消灾的方法,李籓回答说:“孔子生病的时候,阻止子路的祈祷.汉文帝每次祭祀神灵,命令有关官员对神灵态度恭敬而不许祈祷.如果神灵没有知觉,那么他们就不能降赐福祉; 如果神灵有知觉,那么我们就一定不能因偏爱自己而讨好取悦他们.再说对百姓有义的人必然能与神灵和睦相处,百姓的意愿是神灵的主宰,百姓安宁福祉就自然到来.”皇帝听后高兴地说:“我一定要和您等上下互相勉励,以致能守护着这些箴言.”河东节度使王锷贿赂权臣和近臣 寻求兼任宰相,皇帝下密诏给中书省、门下省说:“王锷可以兼任宰相.”李籓见诏后立即拿笔涂掉“宰相”二字,并在密诏的左边签署意见说:“不可以.”李籓拿着密诏要回去奏报皇上.宰相权德舆大惊失色说:“有不可以的,应该另外写奏章,可以用笔涂改诏书吗?”李籓说:“形势紧急,过了今天就不能阻止了.”这件事不久就得以搁置平息.第二年,李籓外任华州刺史.还未赴任,李籓就去世了,这年他年龄五十八岁,朝廷赠官户部尚书,谥号叫贞简.。

3. 文言文阅读李安民兰陵承人也

李安民是兰陵承县人。他的祖父李嶷,曾任卫军参军。父亲李钦之,做过殿中将军,补任薛县县令。李安民跟着父亲在薛县生活,元嘉二十七年(450)被敌虏抓到北方,后来他率领部下奋勇南归。

太初(刘邵)行逆,让李安民领支军。李便投降了义军,被任命为建威将军,补鲁爽左军。后来鲁爽谋反,李安民偷跑回京师,被授予领军行参军,迁任左卫殿中将军。大明年间(457~464),虏侵犯徐州、兖州一带,朝廷任命李安民为建威府司马、无盐县令。升任殿中将军,率军前往汉川征讨那里正在互相残杀的贼人。

4. 曲突徙薪的文言文解释

原文

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积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其上行,余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弗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邪?”主人乃悟而请之。

译文

有一个拜访主人的客人,看到(主人家)炉灶的烟囱是直的,旁边还堆积着柴草,便对主人说:“把烟囱改为拐弯的,使柴草远离(烟囱)。不然的话,将会有发生火灾的隐患。”主人沉默而不答应。不久后,家里果然失火,邻居们一同来救火,幸好把火扑灭了。于是,(主人)杀牛置办酒席,答谢邻人们。被火烧伤的人安排在上席,其余的按照功劳依次排定座位,却不邀请提“曲突”建议的客人。有人对主人说:“当初如果听了那位客人的话,也不用破费摆设酒席,始终也不会有火患。现在评论功劳,邀请宾客,(为什么)提‘曲突徙薪’建议的人没有受到答谢、恩惠,而被烧伤的人却成了上客呢?”主人这才醒悟去邀请那位客人。

5. 文言文《范滂》阅读答案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①人也。

少厉②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

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后诏三府掾属③举谣言④,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猥⑤多,疑有私故。

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叨秽⑥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⑦哉! 以会日⑧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吏不能诘。 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

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道至县,抱诏书,闭传舍⑨,伏床而泣。

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则祸塞⑩,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 注①汝南征羌:郡县名。 ②厉:磨练。

③掾属:下属的官。 ④谣言:群众反映官吏好坏的歌谣。

⑤猥:众多。 ⑥叨秽:贪污腐败。

⑦简札:指奏章。 ⑧会日:指三公会议的日子。

三公,即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 ⑨传舍:驿舍,供外交使节和传递 *** 文书者休息的地方。

⑩塞:消弭,平息。 7. 下列句中的“以”与“以会日迫促”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土砾凸者为丘 B. 以其境过清 C.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D. 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8.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

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 B. 因为弹劾人数过多,范滂受到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检举失实,甘愿接受刑。

C. 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曾主动上书揭发依仗权势欺压百姓的刺史、权豪。 D. 建宁二年,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

督邮吴道和县令郭揖的行为表现了对范滂的无比敬仰。 9.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⑴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 ⑵疑有私故 ⑶即自诣狱 ⑷引与俱亡 10. 翻译下列句子(4分) ⑴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

(2分) ⑵臣之所举,自非叨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2分) 参考答案:更多文章请参考 中小学作文阅读答案网 7.(2分)B(因为) 8.(2分)C(并非主动揭发,而是受诏奉命。) 9.(4分)①情绪激昂的样子 ②原因,缘故 ③到,到……去 ④逃跑(每个1分) 10.(4分)⑴等他到冀州境内后,太守、县令知道自己贪污受贿,听说范滂来了,都自动辞官而去。

(2分)(臧污、望风、解印绶)⑵我检举的,如果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深深地祸害百姓的人,(我)难道会因为私心而使奏章受到玷污吗?(3分)(举、自、奸暴、岂、以、污)。

鸟逝的成语鸟逝的成语是什么

鸟逝的成语有:溘然长逝,人琴俱逝,少纵即逝。

鸟逝的成语有:风驰电逝,稍纵即逝,人琴俱逝。2:拼音是、niǎoshì。3:注音是、ㄋ一ㄠˇㄕ_。4:结构是、鸟(独体结构)逝(半包围结构)。

鸟逝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如鸟飞逝。形容很快消失。

二、引证解释

⒈如鸟飞逝。形容很快消失。引《宋书·恩_传·徐爰》:“今当使小戍制其始寇,大镇赴其入镜,一被毒手,便自吹_鸟逝矣。”

三、网络解释

鸟逝鸟逝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niǎoshì,意思是如鸟飞逝。形容很快消失。

关于鸟逝的诗词

《海上·天边青鸟逝》

关于鸟逝的诗句

爪毛吻血百鸟逝诗兴远随孤鸟逝只觉流年如鸟逝

关于鸟逝的词语

鸿_凤逝溘然而逝鼠窜蜂逝神逝魄夺转眼即逝稍纵即逝少纵即逝人琴俱逝奄然而逝驹窗电逝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鸟逝的详细信息

靠天吃饭近义词

靠天吃饭的拼音: kào tiān chī fàn

靠天吃饭的近义词: 溘然而去、溘然而逝

靠天吃饭的反义词:

靠天吃饭的意思: 谓依赖自然条件来过日子。

靠天吃饭出处: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3回:“为什么人家说,靠天吃饭,赖地穿衣呢?”

靠天吃饭造句: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这些人不会收拾,又只个半亩,亩多的,就全是靠天吃饭。”

在人们靠天吃饭的时代,对于好的年景和收成的企盼与感恩是古今同样存在的。

对于印度这些靠天吃饭的农民,这更像是一场。

而和亚洲与拉美人口转型迥然不同的是,由于要靠天吃饭,非洲养育其人民的任务会变得很复杂。

大多数非洲国家仍然依靠赖以生存的基础农业,所以可以说这些国家都是靠天吃饭。

所以我们也可以说他是靠天吃饭的。

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大陆只有百分之四的农田得到灌溉。这就意味着大部分农民,尤其是小块土地的经营者,都是靠天吃饭。

求解析纳兰性德《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

 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快乐和感动往往来自于不求甚解,这是一件无可厚非的事。

比如一句我们经常用以自励的话:"言必信,行必果",我们觉得这才是君子气概,古人真是教会了我们很重要的人生哲理呀。--这两句确实是孔子的名言,但在《论语》里,原文还有后半句的:"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如果再往下看:"抑亦可以为次矣",这就是说:这种言必信,行必果的人虽然都是不怎么样的小人,但也不算太糟糕,也算凑合了吧。

现在,这首容若最著名的《木兰花令》也有相似的情况在。

"人生若只如初见",我们如果只读这最最感人肺腑的头一句,必然以为这是一首情诗,也必然会把这一句抄录在心里,作为一则亘古而永恒的爱情箴言。容若这句词的魅力在于:他直指人心地写出了一种爱情世界里的普世情怀,尽管他的本意未必如此。

我们还是先从词题看起吧。

词题"拟古决绝词",首先点明这首词是"拟古",也就是说:我下面要模拟古诗的风格与题材写上一首。

拟古是诗人们常见的写法,一般是模拟古乐府,容若这回拟古拟的"决绝词"便可见于《宋书·乐志》所引的《白头吟》:"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意思是:我的心明明白白、透透亮亮,听说你现在脚踩两只船,所以我要来跟你一刀两断。--注意这个主题:"绝交"。这可不是什么缠绵悱恻的爱情,而是毅然决然的分手。

后人来"拟"这个决绝词,最著名的是元稹的一组三首《相和歌辞·决绝词》:

乍可为天上牵牛织女星,不愿为庭前红槿枝。

七月七日一相见,故心终不移。

那能朝开暮飞去,一任东西南北吹。

分不两相守,恨不两相思。

对面且如此,背面当何知。

春风撩乱伯劳语,况是此时抛去时。

握手苦相问,竟不言后期。

君情既决绝,妾意已参差。

借如生别,安得长苦悲。

噫!春冰之将泮,何余怀之独结。

有美一人,于焉旷绝。

一日不见,比一日于三年,况三年之旷别。

水得风兮小而已波,笋在苞兮高不见节。

矧桃李之当春,竞众人之攀折。

我自顾悠悠而若云,又安能保君皓皓之如雪。

感破镜之分明,睹泪痕之馀血。

幸他人之既不我先,又安能使他人之终不我夺。

已焉哉,织女别黄姑,一年一度暂相见,彼此隔河何事无。

夜夜相抱眠,幽怀尚沉结。

那堪一年事,长遣一宵说。

但感久相思,何暇暂相悦。

虹桥薄夜成,龙驾侵晨列。 第62节: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2)

生憎野鹊往迟回,恨天鸡识时节。

曙色渐曈昽,华星次明灭。

一去又一年,一年何时彻。

有此迢递期,不如生别。

天公若是妒相怜,何不便教相决绝。

第一首写得残酷:情人之间最好要学牛郎和织女,虽然常常见不着面,但心心相守,终老不移;可别学庭院里的红槿,早晨开得艳艳的,可才到晚上就一任东风吹得南北东西了。在一起的时候也不渴望相守,分开之后也没多少相思。面对面尚且如此,背对背谁知道会怎么样呢?还是一刀两断了吧,省得活受罪。

第二首写得无耻:那个美女呀,实在美艳绝伦,我和她相别一日便如三秋,又何况一别三年呢?下边化用"晴如山上云,皎若云间月":我自问如白云般干净,可谁知你在这三年里是不是也像白雪般纯洁呢?我很庆幸我是你生命中的第一个男人,但我实在没把握我会不会也是你生命中的最后一个男人。我们实在分别太久了,就像牛郎、织女一年一见,见面那天虽然高高兴兴的,可见不着面的那三百六十四天里,隔着那么宽的一条河,谁知道对方都干了些什么呢?

第三首写得绝情:男女之间就算夜夜睡在一起,尚且有很多隐秘沉在心底,像牛郎、织女那样一年只睡一晚,又怎能长叙这一年中的诸般事情呢?与其这样一年一会,不如干脆一刀两断算了。

我们读元稹的悼亡诗,难免不被他的深情所感动,但读这三首,只觉得除了薄情、绝情之外,还有一副小人嘴脸。此诗背后有其本事,就是元稹(张生)和双文(崔莺莺)的一段始乱终弃的恋情。元稹大义凛然地说:"都怪那个狐狸精不好!"

以上,就是《古决绝词》从源头到拟古的一番面貌。

那么,容若,这个多情种子,突然也来了这么一首《拟古决绝词》,这是要干什么呀?他和哪位女子如此毅然决然地决绝了呢?

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

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

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

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

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 第63节: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3)

这是唐代张籍的一首名诗,手法上也是拟古,拟汉乐府。全诗是一个女子对一个男子的表白口吻:你知道我是有丈夫的,但你还是送给我一双明珠。我对你的情义非常感动,便把明珠系在了我的衣服上。但是,我家并不是小户人家,我丈夫也不是贩夫走卒,我虽然知道你对我好,但我誓要与丈夫同生共。明珠我还是还给你好了,只恨我们认识得太晚!--末句"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千古传为名句,但这首诗,通篇是男女之情,实际却和男女之情毫无关系。

这首诗的题目叫做《节妇吟,寄东平李司空师道》,当时,藩镇李师道四处笼人,渐成与中央政府分庭抗礼之势,张籍也是个名人,也在李师道的笼络之列,于是,张籍便写了这首诗作为对李师道的婉拒,借节妇的口吻表白心志:您的好意我心领了,但我这辈子是跟定中央政府了。--这便是诗词自《离骚》以来的一个重要传统:以男女情事寄托别样情怀。

所以,诗词作品里通篇写男女的未必真是在写男女,写花草的未必是真写花草,写美女的未必是真写美女,这便是《离骚》"美人香草"的传统,把刚的东西柔化,把硬的东西软化,把直的东西曲化,以一种富于审美意味的手法来表达那些不大含有审美意味的内容。

所以,话说回来,容若这首"人生若只如初见"未必就是在写男女情事的。

词题"拟古决绝词",有的版本在后边还有两个字:"柬友",这就是说,这首词是以男女情事的手法来告诉某个朋友:咱们绝交吧!

这首词,看似明白如话,实则用典绵密。"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秋风画扇,是诗词当中的一个意象符号--扇子是夏天用的,等到秋风起了,扇子又该如何呢?汉成帝时,班婕妤受到冷落,凄凉境下以团扇自喻,写下了一首《怨歌行》:

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扇子材质精良,如霜似雪,形如满月,兼具皎洁与团圆两重意象,"出入君怀袖"自是形影不离,但秋天总要到的,等秋风一起,扇子再好也要被扔在一边。--这就是秋风画扇的典之所出。"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人之与人,若始终只如初见时的美好,就如同团扇始终都如初夏时刚刚拿在手里的那一刻。

第64节: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4)

一般的诗词名句总是成双,诸如"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诸如"人生自古谁无,留取丹心照汗青",或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园",而容若这一句却是单句流传,大约因为"人生若只如初见"通俗晓畅,而"何事秋风悲画扇"却转而用典,这个典故还不是什么通俗的典故,便造成了单句流传的命运。其实"人生若只如初见"与"何事秋风悲画扇"是一个"如果……那么……"的句式,连在一起看,语气和意思才都完整。

下面两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有的版本写作"故心人",有的版本写作"故人心",这个分歧的由来,在于有没有读出这两句当中的用典。是的,这两句看似白话,其实也是用典,出处就在谢脁的《同王主簿怨情》:

掖庭聘绝国,长门失欢宴。

相逢咏荼蘼,辞宠悲团扇。

花丛乱数蝶,风帘人双燕。

徒使春带赊,坐惜红颜变。

平生一顾重,宿昔千金贱。

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

谢脁这首诗,也是借闺怨来抒怀的,其中还用到"悲团扇"的典故,正是前边刚刚讲过的班婕妤的故事。谢脁诗的最后两句"故人心尚永,故心人不见",也有版本作"故人心",后来基本被确定为"故心人",这正是容若"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一语之所本。两个版本在意思上的差别倒也不是很大,大略是说你这位故人轻易地就变了心,却反而说我变得太快了--当然也可以作其他的解释,但大体都还是围绕着这层意思的。

下片继续用典,"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这个长生殿就在骊山华清宫,这便是"骊山语罢清宵半",后来马嵬坡事过,唐明皇入蜀,正值雨季,唐明皇夜晚于栈道雨中闻铃,百感交集,依此音作《雨霖铃》的曲调以寄托幽思。--这也正是《雨霖铃》词牌的来历,柳永那首"寒蝉凄切"的名篇就是这个词牌。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这里的"薄幸锦衣郎"还是说的唐明皇,"比翼连枝当日愿"则是唐明皇和杨贵妃在长生殿约誓时说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一对"第一情侣"在深宫夜半的情话不知怎么被白居易偷听了去,后人也就多了这样一则爱情典故。容若的意思应该是:虽然故人变了心,往日难再,但好歹过去我们也是有过一段交情的。--以过去的山盟海誓对比现在的故人变心,似有痛楚,似有责备。

但我们始终无法说清容若的这首词到底是真有本事,还是泛泛而谈。也许这是他一位故友的绝交词,也许只是泛泛而论交友之道,都不好说。但以容若为词独抒性灵的主张,想来还是前者更容易让人相信些。

这首词,若作情事解,则看似写得浅白直露;若依词题解,实则温婉含蓄,怨而不怒,正是"君子绝交,不出恶声"的士人之风。--这样一番解释下来,也许破坏了一些人原来心中存的那一点爱情美感,但是不要紧,前边不是还几次讲过诗人们一直都有"断章取义"和"为我所用"的传统吗?那么,继承并发扬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