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窥蠡测是什么意思

2.“以管窥天”是啥意思?

3.请问‘以蠡测海’的意思是?有故事么?

4.以管窥天造句-用以管窥天造句

5.管窥蠡测的出处

管窥蠡测是什么意思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以管窥天褒义还是贬义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

1、管窥蠡测,汉语成语,出自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2、原意为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3、成语典故:东方朔是西汉的文学家。他性情滑稽诙谐,善于辞赋。东方朔虽然很有才能,但是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为此他写了一篇名为《答客难》的文章,以此抒发他怀才不遇的心情。他在文章中先假借客人的口气发表意见,提出苏秦、张仪都能当上大官,而东方朔的才能要比他们还高,又忠诚肯干,怎么到现在仅仅做一个侍从郎官呢?

“以管窥天”是啥意思?

以管窥天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庄子·秋水》:“是直用管窥天,用锥指地也,不亦小乎?”

以蠡测海

解释

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出处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

以莛撞钟

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出处

《汉书·东方朔传》:“语曰:‘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比喻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请问‘以蠡测海’的意思是?有故事么?

以蠡测海yǐ lí cè hǎi

用蠡(贝壳做的瓢)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蠡:贝壳做的瓢.

语法

偏正式短语;作谓语、定语、宾语、分句;含贬义

近反义词

近义词:坐井观天、以管窥天、管窥蠡测 反义词:兼收并蓄、博大精深、统筹兼顾

出典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相关史事

西汉文学家东方朔很有才能,但经常讽刺汉武帝因而只担任太中大夫等小官,没有得到汉武帝的重用.他写一篇《答客难》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他把自己与苏秦、张仪比较,他认为有才能的人不能管窥蠡测,要注意自己的行为与节操.

用瓢量海水.

比喻以浅陋之见揣度事物.

《文选·东方朔<答客难>》:“语曰:‘以筦窥天,以蠡测海,以筳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李善 注引 张晏 曰:“蠡,瓠瓢也.”

《三国志·魏志·王脩传》“百姓称之” 裴松之 注引《魏略》:“孤之精诚,是以达君;君之察孤,足以不疑.但恐傍人浅见,以蠡测海,为蛇画足,将言前后百选,辄不用之,而使此君沉滞冶官.”

清 王韬 《变法自强》下:“彼言者,直坐井窥天,以蠡测海耳!”

以管窥天:

管:竹管;窥:从小孔或缝隙里看.通过竹管子的孔看天.比喻见闻狭隘或看事片面

以蠡测海,

蠡:贝壳做的瓢.用贝壳来量海.比喻观察和了解很狭窄很片面.

以莛撞钟

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以管窥天造句-用以管窥天造句

1. 只参考一两篇文献,就说了解台湾历史,是犹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所知太有限了。

2. 对于他那些 以管窥天 的行为,我们应该批抨。

3. 人世间祸福难以预知,如果单凭眼前推断,正譬如 以管窥天 ,焉有定?

4. 对于他那些 以管窥天 的行为,我们应该坚决反对。

5. 对于那些 以管窥天 的行为应给予彻底的否定。

6. 只用个人见解就要评定天下人物,不就像 以管窥天 ,自以为博?

7. 人世间祸福难以预知,如果单凭眼前推断,正譬如 以管窥天 ,焉有定准?

8. 判断事情如果过于狭隘武断,以偏概全,譬犹 以管窥天 ,往往会影响个人的判断与学习能力。

9. 这种想法不过是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仅供参考。

10.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班固

11. 宛若讽刺着井底之蛙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的那种笑容。

12. 但是干涉术也有其局限,只能够观察很小的视野,彷若是 以管窥天 。

13. 如果不先建立基本观念,而单凭个别案例作分析,难免因为 以管窥天 ,无法活用。

14. 如果单用人类的纪录来认识地球的历史,那就正如古人所谓的 以管窥天 、以蠡测海了。

15. 看到王安石的咏菊诗:“昨夜西风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之后便很轻率地作出结论,予以否定,直到后来自己亲眼见过方才知梦初醒,真给人 以管窥天 的感觉。

管窥蠡测的出处

东汉·班固《汉书·东方朔传》:“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