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责任重大下一句是什么

2.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3.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哪里?

4.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

5.古诗《论语·泰伯》任重道远,前一句是什么?

责任重大下一句是什么

任重而道远出自哪里-任重而道远 下一句

责任重大下一句是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出自春秋孔子《论语·泰伯》 。

原文节选如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为此理想而奋斗终身,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简介:

孔子的“为仁由己”人本主义哲学,淋漓地发挥了春秋智者的“吉凶由人”的人学思绪,大大凸显了其间的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为人成为历史的主体和天地间的至尊奠定了坚实而深厚的思想基础。

高度肯定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在此“人”与“道”相对中,作为一种法则与政治正义象征的“道”是客体,而人是能捍卫、弘扬“道”的积极主体。这种鲜明的对比,尤其是文中的“弘”与“能”字,既赋予了人任重道远的道义责任,又大大突出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是什么意思?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的意思是有抱负的人不可缺乏刚强勇毅的品质,因为承担的责任很重,而实现目标的道路又很遥远。

出处

这句话出自先秦时期孔子的弟子曾子的话语,收录在《论语》中的《学而》一章。

原文节选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有志向的人必须要有刚强勇毅的品质,因为承担的责任重大,前路漫漫。视推行仁爱为自己的职责,难道不是重大的吗?即使在后才停止奋斗,难道不是漫长的吗?”

赏析

这句话想要表达的是,有志向的人必须要有强大的意志力和毅力,因为他们要承担的责任非常重大,前途也十分漫长。在推行仁爱的道路上,需要承担很多的责任和压力,只有弘毅才能走得更远,更稳定。即使在后才停止奋斗,也不应该轻言放弃,要有坚定的信念和奋斗不息的精神。

创作背景

这句话出自《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在孔子时代,社会动荡,战争频繁,生活困难。而孔子则提出了仁爱之道,他认为要做一个君子,要以仁爱为中心,努力追求道德的完美,这也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价值观。

注释

“士”指的是有志向有抱负的人,

“弘毅”指的是刚强勇毅的品质,

“任重而道远”指的是承担的责任重大,前途漫漫,

“仁”是儒家思想中的核心价值观之一,意味着仁爱、仁慈、仁心,

“已”指的是“结束”。

生活启示

这句名言“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启示我们,如果想要在人生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必须拥有刚强勇毅的品质。在实现理想和目标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遭遇困难和挫折,需要有足够的毅力和勇气来面对和克服。

我曾经经历过这样一件事情:我从小学习乒乓球,一直非常热爱这项运动。但是,到了初中时,我发现自己已经被同龄人远远地甩在了后面,我的成绩没有得到任何进步。于是我决定参加一个乒乓球培训班,每天晚上放学后就去训练。起初,训练并不算太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到疲惫,甚至有些力不从心。但是,我一直坚持下去,每天在乒乓球场上练习数小时。最终,我的成绩有了显著的提高,我赢得了自信和对乒乓球的热爱。

这件事情让我深刻地认识到,要想实现自己的目标,就必须拥有弘毅的品质,坚持不懈地努力。即使道路崎岖,远方漫长,我们也要保持信念和毅力,勇往直前。

因此,我们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毅力和勇气,不怕遭遇挫折和失败,勇敢地面对一切困难和挑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进步,赢得成功。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出自哪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曾子说的这段话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以实行仁道为已任,不是很重大吗?直到才能甘休,不是很遥远吗?要担负这样的使命,没有坚毅宏大的品格是不行的。” “士”是对读书人的统称,曾子是孔子的弟子,他着有《大学》和《孝经》等儒家经典,后世儒家尊他为“宗圣”。他认为读书人不可以不胸宽大度,意志刚强坚韧,因为他重任在身而路程遥远。

如果一个读书人虽然饱读诗书但却没有坚强的意志,狭隘的心胸遇到困难时就会中途退缩。做事没有自己的意见和原则,那他就是一个懦弱无刚的人。试想一个懦弱无刚的人怎能为国家,为社会承担起应尽的责任?这样的责任沉重而久远,这是由心中怀着坚强意志的读书人实践仁道理想决定的。孔子所讲的仁道,精神就在于以仁爱的态度来对待国家、社会和别人,为此就要承担起救世救人的责任。而曾子在进行仁德教育的同时特别强调人生的理想和坚定的意志。所以我也经常对年轻的学生们讲:要想承担对国家、社会与家庭的责任,必须要有“弘毅”。读书人必须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因为他对社会责任重大,要走的路很长。弘毅就是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对一个想要有所作为的人来说,远大的抱负、坚强的意志,是缺一不可的。 

曾子的这两句名言后来就演化成了中国儒家人格中的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换一种表述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一个人在显达的时候能以天下为己任,而在困窘之时还不放弃个人修养,还能心怀天下,这就是君子所为了。在孔子之后,中国古代有许多名士当自己穷极潦倒的时候,还念念不忘苍生黎民。诗圣杜甫在自己的茅屋仅能容身,破败漏雨之时,他想的却是“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范仲淹认为一个士人不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都应该系念天下君民,都应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样博大的胸怀与这样高远的志向,都是源自于孔子的《论语》和曾子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任重而道远的上一句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一章,是曾子说的一句话。曾子,名参,是孔子弟子之一,在儒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被后世尊奉为“宗圣”。曾子告诉我们,作为一个士人,必须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深知自己责任重大,需要长期艰苦奋斗。朱熹《四书集注》解释说:“非弘不能胜其重,非毅无以致其远。”因此,弘而不毅,固难持久;毅而不弘,则气量褊狭;既弘且毅,方能任重道远。

曾子对“任重而道远”是这样阐释的:“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意思是,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而后已,难道路途还不遥远吗?曾子这段话体现了儒家的用世精神和价值取向:士应当以弘扬仁道为己任,这是人生最重要的使命,也是人生价值之所在

古诗《论语·泰伯》任重道远,前一句是什么?

这句话出自《论语.泰伯第八》,原文是——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名参,字子舆,在《论语》中,孔子的学生皆以字称,独有若与曾参称“子”(敬称),故有人说《论语》是有子、曾子的门人编成的。孔子弟子三千,颜回最贤,但早,惟曾子得传孔子之道,是孔子最优秀的学生,在孔门后学中具至高地位,孔子的孙子子思学于曾子,而孟子则受业于子思的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