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汤寡水出处-稀汤寡水是什么生肖
1.人老了,为什么儿女都嫌弃?
2.东北话形容水很少
3.形容水少的成语
4.稀字开头的成语
5.俗世奇人
人老了,为什么儿女都嫌弃?
这句问话虽简虽短,牵扯的怨言却太多太长。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个个皆存在羞道的情,吐不完的是非曲直,倾不尽的酸甜苦辛。
要说人老了,儿女都嫌弃,这结论未免太绝对,不能一杆子扫倒所有人。只能说存在这种现象,一部分或少数家庭中是这种情形,但应该算不上普遍,也许要经过调查统计,才能让人信服。
冷静分析个中缘由,个人觉得有以下原因:
一、老少之间性格不合,说话做事处世观念不一样,相互认可度低、融合沟通达成一致难,久则生怨,互瞧不顺眼,抱怨天天见,小事爱计较,大事难了断;
二、老来没钱罩儿女,或节约到家吝啬顽,落得儿女一身怨。不信你看许多富裕老人,儿女眉开眼笑多灿烂。
三、老人年老多病、吃穿住行不便,给儿女添了负担、增了困难。常言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自古忠孝两难全。
四、老年人因生理原因,话多还啰嗦,唠叨没个完,肯定讨人烦。
五、受不良风气影响,或儿女从小没教育好,或儿女太自私自利,严重缺乏孝顺敬老之心、知事明理之德,不愿或少许承担赡养老人之义务。
六、不排除儿女工作繁忙、生活压力太大、负担太重而导致其性情变异、脾气变暴戾等其它原因。
排解此现象的办法:
老年人要自我看得开、想得通、放得下,这三得很重要。多体谅自己儿女,多找自身原因,多找快乐理由,这三多是秘诀。
人生风雨几十年,黄昏眨眼到跟前。是非成败烟云过, 健康 开心最值钱。放下情结心舒坦,乐呵笑对每一天。
人老了,为什么儿女都嫌弃,
有一老人因为年轻时丈夫不负责任,从不管家,所以那个年代要和儿女生存下去,这做母亲的必须要坚强,要能吃的了别人吃不了的苦,这母亲也好强,上班尽量多做产量,下班后加班,后来下岗出去摆摊,供儿子上到大学毕业,儿子结婚又为他买了婚房,她帮着操持家庭,又带孙子,那时的儿子很崇拜母亲,可婚后没多久,母亲看出了儿子有嫌弃自己,其实他很自悲,做不到母亲那能吃苦能坚强,那时母子矛盾不大,十多年后,儿子在工作上有点成绩,那时他更嫌弃母亲,他总和母亲比,现在的年代要和上一代比,母亲肯定是不如儿子了,所以这母亲做啥事他总说错,母亲说啥话都不对,后来小房换大房,那时家庭事务母亲都交给他了,他为了要证明比母亲强,买到房不让母亲看,装修房子不让母亲参与,他要做出比亲母更胜一步的成就来证明他比母亲强,等房装好后带母亲去看房,当然有不尽人意的地方,他搬出很多理由来证明他对的,豪华的装修,显示了他的本事,从此他不把母亲放在眼里,可以说母亲每说一句话都是错的,每做一件事是错的,他总有一大堆理由反驳母亲,好像这母亲是白痴,傻瓜,什么都不懂,这就是儿女嫌弃老人吧,总说你们那年代都是错,老人年纪越大错越多,他所做的,什么都是对的,好像他是万能的,这母亲从此就被嫌弃的对象,有很多视频里媳妇有句经典的话,她又臭又脏,他又臭又脏,难道是老人身上有一大堆屎啊,其实有的媳妇房里像垃圾桶一样的脏,她还在嫌弃老人脏,因为现在的儿女认为他们有都大的本事一样,那个老人没有年轻过,那个老人没有过年轻的貌美,那个老人没过年轻时的智慧,那个老人没拼搏过,难道是现在的儿女将来不会又臭又脏吗?难道是他们不会智力减退,变成白痴吗?。
嫌弃有很多种,儿女不是真的“嫌弃”父母老了。而是嫌弃生活细节吧?比如我,我们姐弟都“嫌弃”我妈妈,也是指的事和她做的事,不是嫌弃她老了。我妈妈的吃穿用度的标准比我现在还好。
希望老人看了这个文章对比一下自己,不要学我妈妈。如果有子女看到这个文章,可以发给自己的父母看一下 ,好多都是沟通问题和老人的敏感、多心。
我弟刚结婚的时候,跟我弟弟两个对我妈很好 。但是我弟弟出差了不在家,我弟媳妇儿她话少,我妈问一句答一句。有一次她买了一些水果,贵的那种(因为她娘家条件好,她平时也是买贵的水果)。我弟媳妇儿就放在厨房门口一个放水果的地方, 没叫我妈吃,我妈就不吃。开始弟媳妇记得吃,后来忙了没吃。结果水果就放坏了,我妈的气的不行,说我弟媳妇不吃。 然后弟媳妇说她以为早吃完了,怎么还这么多?她自己忙了忘了吃,妈妈在家可以吃的啊,怎么会坏了?
我到我妹妹家去的时候 ,因为我妈妈跟我妹夫也不说话,所以我妹夫跟我妈也不怎么说话,他就最多是刚到的时候叫一声“妈,来了”、“大姐,来了啊”。平时也没什么聊的,我无所谓。我妈自己以前和我妹夫吵过架,随着妹夫官越来越大,我也无所谓。反正吃什么喝什么,也没苛待我们。
有一天,我妹夫和孩子在厨房里面炸果汁,我跟我妈两个在客厅看电视。 我妹夫炸了果汁以后就端去房间了,然后我妈就小声说:你看,他都不叫我们的 。我说我不喜欢喝果汁,喜欢吃水果。他进去了书房很块出来了说:大姐,厨房里有果子。我说好,因为我也不怎么爱喝苹果汁 ,然后我妈妈也不爱喝。就没厨房,等晚上去做饭,厨房还有四杯果汁,两杯橙汁,两杯苹果汁。
我妹妹生孩子的时候,小区二个平时和我妈一起带孩子认识的老太太买了二盒子衣服过来。妹妹的婆婆就做的陕西的哨子面,她做这个面还要做哨子肉,还有鸡蛋皮, 还有豆腐丁,还蒜薹末,还有自己做的辣椒面。总之,对我来说挺正宗的,而且工序也挺多的,我觉得对于月子期间,招待小区的邻居完全不丢人。人家二个老太太各吃了一碗说吃饱了,挺好的。
我妈就说两碗面稀汤寡水的,怎么能吃的好呢?然后就叫她们坐着,我妈就去哗啦哗啦炒了6个菜 ,因为人家拉我妈说吃饱了,要回家。我妈就非要在人家坐着,她说她炒的快快的,结果鱼也没煎好, 那个肉也炒老了,然后别的菜炒糊了 ,反正那六个菜都不是我妈妈平时的水准 。后来人家搞得不好意思了,觉得挺难堪的,然后就吃了一点儿走了,后面就剩着。
然后我妈和我别人又是客气又是挽留的,妹妹婆婆收拾厨房。没人去房间看看孩子,我妹虽然顺产,也才第五天,就说我妈妈不该怎样的。满月了,还要去酒店请客吃饭。做一大桌子吃不完浪费还两个老太太伺候两个客人,孩子没人管,客厅吵的她都没法休息。
然后不知道具体什么情况,我妈就说我妹妹是不舍得别人吃了那个海鱼,说老家小时候好东西都是待客什么。我妹说,我姐来了几天你不拿出来招待,怎么两个老乡这么客气。
我妈说你姐是自己人,老乡是外人。说着说着,我妈就数落在妹妹家做牛做马,连拿个鱼招待老乡都做不了主。又是哭又是拿头撞门(我妹怕她像以前一样出去了,找不到,把门反锁了。)
我妈妈总是嫌弃弟媳妇吃猪蹄把皮啃掉,吃馒头撕皮。给我说了好多次,我说你可以让儿子问她为什么?是不是怕你没弄干净,还是别的原因。大不了,你下次把猪蹄的皮弄下来,或者让我弟弟啃了给她。
但是我妈就不这样做,也不给我弟弟沟通。有次,弟媳妇说妈妈做的猪蹄好吃,怎么好久没做了。我妈冷嘲热讽的说:人家不爱吃,嫌弃我, 我还做什么啊?
弄得我弟弟也莫名其妙的,以为没钱了。问了我妈也不说,后来弟弟从我这里知道了,问弟媳妇,她说是怕猪蹄皮里脂肪多容易胖,因为她和她妈妈一样,是易胖体质。
给我妹妹带孩子,天天说现在她能动,抢着要她,以后老了她干不动了,没用了,没人养她。妹妹说,如果老了不养你,你可以去告子女。你现在说这些不是添堵吗?还没到老的时候,我们的亲戚朋友和小区也没有几个不养不管父母的啊?你天天这样有意思吗?
妹妹周末经常带我妈出去外面下馆子,我妈生气给亲戚说妹妹不会过日子。妹妹说,教高三特别紧张,也没空回来做饭,怕妈妈天天在家做饭累了,出去换个口味,怎么就不领情呢?
经常给她钱嫌多,怕丢,然后你说,没有就要啊。每个星期给,每个月给,总有忘的时候。她每次买了东西回来都说一下花了多少钱,我们说没事,小菜什么的又不会被坑。然后问她还有钱不,她说:我就说一下买了东西了,又不是找你要钱。我们会说,没事的,没有就说。然后我们以为她没有了会说,结果她总觉得我们都记得她的钱花了多少。哪天不高兴就说我们还是上个月给的钱,然后她买了几次牛肉没有了,买了几次鸡没有了,然后又是吵又是哭的。
我家姐弟三个我是最喜欢给她钱的,因为她不喜欢别人买的东西。我给钱让她自己买。去年,我给了她一张卡,里面有4000,我说你买什么自己的东西用。生活费我把钱给我妹妹,因为她说拿多了现金不安全(超过3000她不拿)。过年前吵架,她说从来没见过我的钱,然后把我的银行卡扔给我,说她没动里边的钱……年后五一,她来了住妹妹家。她来我家给了我600块钱,说去年的生活费没用完!多么的“清廉”
她总是给我说,什么命里注定只有8分,挣不到10分(指财运)我从小到大都叫她不要说,我这人本来也易受影响。然后,她又给我儿子说,我是羊,老公是蛇,不合。我说我结婚前三个月把八字给她了,她自己算过。她算了后说以后子嗣兴旺,老年有福的,怎么现在我们吵架了,她就这样说?而且给我小儿子说这个,惹我郁闷。
又说我弟弟不应该找属虎的,应该找个属猪的,害我弟弟前边找对象先问生肖,被领导狂批(领导为了挽留他,一直在当地给他找对象 )
以前写过,不想写了,就是,你带去步行街,她看到贵的不试。每次去之前都做了思想工作,喜欢的就试,又不是奢侈品名牌,贵不到哪里,步行街可以讲价。每次一看到标价几百的就不试,跑了。每次逛街前半部分时间她在跑,后部分时间孩子在再闹。然后你告诉:如果今天不挑好,明天就没空再来了,然后她就匆忙挑一件,回家她就说她不喜欢。
几年前,我和妹妹给她买的红呢子大衣,她去年拿来给我妹妹穿,我说妹妹穿得也好看,我妹妹说穿一次气一次。
我去年不在一起,我让她自己去步行街买,她说没空,冷,不想出去。我在网上买,我也把给她说了,我说这种松紧腰系带的裤子也不存在不合适。买回了她说宽松的嫌胖,要给妹妹婆婆,我妹生气,说你扔了吧?然后她说198块钱步行街比这个好看的多呢,她去买了一条牛仔加绒的,结果穿着特别冷,而且硬,后来还是穿我买的那个宽松的。给她讲了羽绒服的空气保温的原理,她不听。
综上所叙,你看我妈妈,怎么形容她?就是难讨她欢心。
她是不是很见外?有的没的,总是惹的大家不高兴。
我们一直劝,总是找不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到最后,大家都“嫌弃”她“难伺候”,你说怎么办?
我给的钱她去年存了2万6,带了8个月孩子 ,我给了1.6万,我老公又给了她1万,生活费是另外的。给钱她就存,不舍得买衣服。我们陪她买衣服也怕了,不敢陪她。
我婆婆和我妹妹的婆婆,子女给他买衣服,只要她合身,她高高兴兴的穿。然后我婆婆大家给她买什么衣服她都要,然后她拿回来她给我穿。我怀孕的时候,都是穿我婆婆的衣服,全是没拆吊牌的。因为子女和姐妹给她买的都是好的,她即使不喜欢,也高高兴兴的收下了。大家都喜欢给她买。
1、当然啦,很多子女都会这样。因为两三代人之间都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分歧,观念不同有代沟,话说不到一起事办不到一起。
2、现在已经变老的一代人,年轻时赶上低薪制,物质匮乏的年代,吃苦过来的。现在的年轻人和上一代过的是不一样的生活,生活方式有很大差异,老年人会被他们反感。
3、老年人上了七八十岁开始衰老了,耳聋眼花,反应迟钝,步履蹒跚,小脑萎缩,老年痴呆。吃个饭干点活上个厕所都离离罗索,埋埋汰汰,很容易被他们厌烦呵斥。
4、他们说话老人插不上嘴,老人说话他们不爱听,有时候你讲个笑话他们都不笑,很严肃一本正,弄的老人很尴尬。
5、老年人退休了,养老金也不多,真正高薪的不多。他们舍不得吃舍不得花,购物买菜买便宜的,吃剩饭剩菜,旧物舍不得扔,还满街去捡拾废品。年轻人就不一样了大手大脚,铺张浪费,不怕花钱。这样两代人的消费观念产生分岐,让年轻人嫌弃看不起。
6、特别是老人各种疾病都来了,久病床前无孝子,日久天长哪有不厌烦的。年轻人上班工作,小家庭,下一代的读书学习补习班,车贷房贷,已经压力山大了,外加上老人这一块,这让他们疲于奔命力不从心,能不烦躁吗。
7、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说有位退休的老部长,一天儿孙辈都来家聚餐,快开饭时他心血来潮,想看看孩子们对他是否重视,于是他藏了起来看是不是有人会找他。结果呢半天没人找,后来自己灰溜溜地走出来了,一看大家都吃完饭了,只剩下残羹剩饭勉强自己吃了一口。
8、还有就是老不像老小不像小,老的要立棍耍大牌,老子当年如何如何,倚老卖老愤世疾俗,七个不服八个不愤,看不惯年轻人的一些做法。而年轻人有的真不把老人当回事,看不惯他们总提当年勇,很嫌弃他们那套做法,特别是埋汰不卫生不洗澡不换衣服有老人味儿,常常反感有时呵斥不耐烦。真正做的好的十全十美也有但不是很多,中华传统美德还是应该传承发扬之。
别唠叨别管人家的闲事儿,特别是不要和子女生活在一起,有独立的生活空间,最重要的是经济独立。做到这几点基本上就没有矛盾的。
遭嫌弃的可能不完全是因为老,也可能是因为从年轻时候一贯的做法导致的嫌隙
人老了,讨人嫌弃,主要儿女们的嫌弃,儿女都知道他们迟早都有这一天的,老人就是要有这一天的。咋个办?老人就是这个样子,总是要老的。提到这些,老人就是需要安慰,老人不像年轻人,恢复不起力气,而且,到了一定的时候,再是什么人都不得阻碍他们老去。老来的人,也不同于以前,身体不听使唤,怎么也不可能达到他们想象的时候,那才是一个人老的象征,全身都不好使了。骨头骨节变得僵硬起来,真的是老的不可抗拒,但是,人到这个时候,为什么会这样,变得孤立无助,看起来什么都好,做起事情来就会变得僵硬无比,不想做任何事情……
人老了遭儿女嫌弃很正常啊!因为人老了,不中用了,所以不受儿女待见了。每一辈人都是这样,倒也还算公平!
人老了,要麻烦子女干这干那的,占用子女一些时间,消耗子女一些精力,花费子女一些钱财。如果失能失智了,还要牵连子女忙前忙后,端屎倒尿,喂饭喂水,搞得子女个人生活自顾不暇,小家庭一地鸡毛,你说这算什么活发?
人老了就算生活可以正常进行,但也是不受子女待见的。人老话多,往往和子女话说不到一起,而子女和手机的感情比对爹妈要亲。你如果可以下厨房做饭,还能洗晒收衣服,能拖地,能整理家中杂务,子女们在轻松享受父母的劳动成果以外,基本上对父母的存在感不经意。因为年轻人对老年人的依赖程度已不同于小时候。老年人随时随地会给他们的子女造成一定的 健康 负担,这才是他们所忧的。
子女嫌弃老人,是因为老年人是拖累,是负担,让子女的生活不轻松。这样也好,嫌弃你,你才能知道人世的艰难!嫌弃你,你才能知道老了的滋味。嫌弃你,你才知道这人世间除了自己,谁都
靠不住!
人老心不老呗!人上了年纪的都还会觉得自己年轻,还想着什么事情都做主,最不好的就是替儿女做主,因此很容易产生矛盾!时代变化太快了,老人的思想跟思维方式固化在自己的时代!
人老丑树老朽!
人不管是谁都会有老的那一天!人老了白发多了牙齿少了腰也驼了,走路也不稳了,听力视力也不行了!万物都涨价人老不值钱!人老了身上就有一种老人味,岁数大了有的行动不便卫生情况也就不用说了!
谁都不想老,谁都希望自己永远年青,可岁月不饶人,不知不觉皱纹已爬满额头,一根拐杖伴着蹒跚脚步!年青时代的健步如飞已消失无影!
社会 在变化时代在变迁,人也随之衰老,一代赶一代,人生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年青时浪漫的时光多美妙!老了什么都不艳了!人老儿女嫌弃只要给吃给喝也就说得过去了,一老养十小,十小不养一老!
我们都在变老路上,所以要保持好心态,心态年青身体棒棒就是财富!有的人活着没钱老了儿女更嫌弃!
这儿有个例子!老太太教师退休一月五千退休金,儿媳妇整天甜言蜜语要她手中的小本子,不给就张口骂,老太太只好给她一半退休金,人心不足蛇吞象,媳妇不让非整要!老太太无法忍,被闺女带回家了!
这样的媳妇将来老了还不如老太太!
东北话形容水很少
稀汤寡水。
东北话一般指东北方言。东北方言,属于汉语方言,主要包括东北官话、北京官话、胶辽官话其使用范围为东北地区,即: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和内蒙古的东盟五市、承德、秦皇岛。华
形容水少的成语,形容水少的成语:牛蹄之涔。牛蹄之涔释义: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形容水少的成语
牛蹄之涔
niú tí zhī cén
[释义] 涔:雨水。牛蹄印中的积水。形容水量极少。也比喻处在不能有所作为的境地。
[语出] 《淮南子·汜论训》:“夫牛蹄之涔,不能生鳣鲔。”《淮南子·俶真》:“牛蹄之涔,无尺之鲤。”北周·庾信《为杞公让宗师表》:“况复一枝倦曲,终危九层之台;一股涔蹄,必伤千里之驾。”
稀字开头的成语
稀奇古怪、稀里糊涂、稀稀拉拉、稀稀疏疏、稀里哗啦、稀世之宝、稀世之珍、稀稀落落、稀稀烂烂、稀章绘句、稀里马虎、稀汤寡水。
稀奇古怪指很少见,很奇异,不同一般。
稀里糊涂:
1、糊涂(程度略轻);迷糊:这道题他讲了两遍,我还是~的。
2、马马虎虎;随便:这件事没经过认真讨论,就~地通过了。
稀稀拉拉:状态词。稀疏的样子:天上只有~的几个晨星。会场内掌声~,气氛不热烈。也说稀稀落落。
稀稀疏疏:宽松。
稀里哗啦:
1、形容雨声、建筑物倒塌声等:雨~地下了起来。院墙~地倒了下来。
2、状态词。形容七零八落或彻底粉碎的样子:家具被这伙人打了个。
稀世之宝:稀世:世所稀有。世上稀有的珍宝。
稀世之珍:世间罕见的珍宝。
稀稀落落:状态词。稀稀拉拉。
稀汤寡水:形容粥稀或汤里油水少。
稀句绘章: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稀稀烂烂:稀烂汉语词语,意思是破碎到极点。
稀章绘句:绘:雕绘。雕饰文章字句,使之增加文采。
稀里马虎:稀里马虎不认真,马马虎虎念书可不能稀里马虎的。
俗世奇人
天津卫本是水陆码头,居民五方杂处,性格迥然相异。然燕赵故地,血气刚烈;水咸土碱,风习强悍。近百余年来,举凡中华大灾大难,无不首当其冲,因生出各种怪异人物,既在显耀上层,更在市井民间。余闻者甚夥,久记于心;尔后虽多用于《神鞭》、《三寸金莲》等书,仍有一些故事人物,闲置一旁,未被采纳。这些奇人妙事,闻所未闻,倘若废置,岂不可惜?近日忽生一念,何不笔录下来,供后世赏玩之中,得知往昔此地之众生相耶?故而随想随记,始作于今;每人一篇,各不相关,冠之总名《俗世奇人》耳。
《俗世奇人》之:苏七块
苏大夫本名苏金伞,民国初年在小白楼一带,开所行医,正骨拿环,天津卫挂头牌。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
他人高袍长,手瘦有劲,五十开外,红唇皓齿,眸子赛灯,下巴颏儿一绺山羊须,浸了油赛的乌黑锃亮。张口说话,声音打胸腔出来,带着丹田气,远近一样响,要是当年入班学戏,保准是金少山的冤家对头。他手下动作更是“干净麻利快”,逢到有人伤筋断骨找他来,他呢?手指一触,隔皮截肉,里头怎么回事,立时心明眼亮。忽然双手赛一对白鸟,上下翻飞,疾如闪电,只听“咔嚓咔嚓”,不等病人觉疼,断骨头就接上了。贴块膏药,上了夹板,病人回去自好。倘若再来,一准是鞠大躬谢大恩送大匾来了。
人有了能耐,脾气准格色。苏大夫有个格色的规矩,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元码在台子上,他才肯瞧病,否则决不搭理。这叫嘛规矩?他就这规矩!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因故得个挨贬的绰号叫做:苏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谁也不知他的大名苏金伞了。
苏大夫好打牌,一日闲着,两位牌友来玩,三缺一,便把街北不远的牙医华大夫请来,凑上一桌。玩得正来神儿,忽然三轮车夫张四闯进来,往门上一靠,右手托着左胳膊肘,脑袋瓜淌汗,脖子周围的小褂湿了一圈,显然摔坏胳膊,疼得够劲。可三轮车夫都是赚一天吃一天,哪拿得出七块银元?他说先欠着苏大夫,过后准还,说话时还哼哟哼哟叫疼。谁料苏大夫听赛没听,照样摸牌看牌算牌打牌,或喜或忧或惊或装作不惊,脑子全在牌桌上。一位牌友看不过去,使手指指门外,苏大夫眼睛仍不离牌。“苏七块”这绰号就表现得斩钉截铁了。
牙医华大夫出名的心善,他推说去撒尿,离开牌桌走到后院,钻出后门,绕到前街,远远把靠在门边的张四悄悄招呼过来,打怀里摸出七块银元给了他。不等张四感激,转身打原道返回,进屋坐回牌桌,若无其事地接着打牌。
过一会儿,张四歪歪扭扭走进屋,把七块银元“哗”地往台子上一码,这下比按铃还快,苏大夫已然站在张四面前,挽起袖子,把张四的胳膊放在台子上,捏几下骨头,跟手左拉右推,下顶上压。张四抽肩缩颈闭眼龇牙,预备重重挨几下,苏大夫却说:“接上了。”当下便涂上药膏,夹上夹板,还给张四几包活血止疼口服的药面子。张四说他再没钱付药款,苏大夫只说了句:“这药我送了。”便回到牌桌旁。
今儿的牌各有输赢,更是没完没了,直到点灯时分,肚子空得直叫,大家才散。临出门时,苏大夫伸出瘦手,拦住华大夫,留他有事。待那二位牌友走后,他打自己座位前那堆银元里取出七块,往华大夫手心一放。在华大夫惊愕中说道:
“有句话,还得跟您说。您别以为我这人心地不善,只是我立的这规矩不能改!”
华大夫把这话带回去,琢磨了三天三夜,到底也没琢磨透苏大夫这话里的深意。但他打心眼儿里钦佩苏大夫这事这理这人。
《俗世奇人》之:冯五爷
冯五爷是浙江宁波人。冯家出两种人,一经商,一念书。冯家人聪明,脑袋瓜赛粤人翁伍章雕刻的象牙球,一层套一层,每层一花样。所以冯家人经商的成巨富,念书的当文豪做大官。冯五爷这一辈五男二女,他排行末尾。几位兄长远在上海天津开厂经商,早早的成家立业,站住脚跟。惟独冯五爷在家啃书本。他人长得赛条江鲫,骨细如鱼刺,肉嫩如鱼肚,不是赚钱发财的长相,倒是舞文弄墨的材料。凡他念过的书,你读上句,他背下句,这能耐据说只有宋朝的王安石才有。至于他出口成章,落笔生花,无人不服。都说这一辈冯家的出息都在这五爷身上了。
冯五爷二十五,父母入土,他卖房地、携家带口来到天津卫,为的是投兄靠友,谋一条通天路。
他心气高,可天津卫是商埠,毛笔是用来记帐的,没人看书,自然也没人瞧得起念书的。比方说,地上有黄金也有书本,您捡哪样?别人发财,冯五爷眼热,脑筋一歪,决意下海做买卖。但此道他一窍不通,干哪行呢?
中国人想赚钱,第一个念头便是开饭馆。民以食为天,民为食花钱;一天三顿饭,不吃腿就软,钱都给了饭馆老板。天津的钱又都在商人手里,商界的往来大半在饭桌上。再说,天津产盐,吃菜口重,宁波菜咸,正合口味。于冯五爷拿定主意,开个宁波风味的馆子,便在马家口的闹市里,选址盖房,取名“状元楼”。择个吉日,升匾挂彩,燃鞭放炮,饭馆开张了。冯五爷身穿藏蓝暗花大褂,胸前晃着一条纯金表链,中印分头,满头抹油,地道的老板打扮,站在大厅迎宾迎客,应付八方。念书的人,讲究礼节,谈吐又好,很得人缘。再说,状元楼是天津卫独一家宁波馆,海鱼河虾都是天津人解馋的食品,在宁波厨子手里一做,比活鱼活虾还鲜。故此开张以来,天天坐满堂,晚上一顿还得“翻台”,上一长,赚钱并不多。冯五爷纳闷,天天一把把银钱,赛一群群鸟飞进来,都落到哪儿去了?往后再瞧帐,哟,反倒出了赤字!
一日,一个打宁波帮工来的小伙计,抖着胆子告诉他,厨房里的鸡鸭鱼肉,进到客人嘴里的有限,大多给厨子伙计们截墙扔出去,外边有人接应。状元楼有多少钱经得住天天往外扔?
冯五爷盛怒之后,心想自己嘛脑袋,《二十四史》背得滚瓜烂熟,能拿这帮端盘子炒菜的没辙?这就开刀了。除去那个打宁波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没动,其余伙计全轰走,斩草除根换一拨人,还在后院墙头安装电网,以为从此相安无事,可帐上仍是赤字,怎么回事?
又一日,住在状元楼邻近一位婆子,咬耳朵对他说,每天后晌,垃圾车一到,一摇铃铛,打状元楼里抬出的七八个土箱子,只有上边薄薄一层是垃圾,下边全是铁皮罐头、整袋咸鱼、好酒好烟。原来内外勾结,用这法儿把东西弄走。这不等于拿土箱子每天往外抬钱吗?冯五爷赶在一个后晌倒垃圾的时候,上前一查,果然如此。大怒之下,再换一拨人。人是换了,但帐本上的赤字还是没有换掉。
冯五爷不信自己无能。天天到馆子瞪大眼珠,内内外外巡视一番,却看不出半点毛病。文人靠想象过日子,真落到生活的万花筒里,便是“自作聪明真傻瓜”。状元楼就赛破皮球,撒气露风,眼瞅着败落下来。买卖赛人,靠一股气儿活着,气泄了,谁也没辙。愈少客人,客人愈少;油水没油,伙计散伙。饭厅有时只开半边灯了。
冯五爷心里只剩下一点不服。
再一日,身边使唤的小僮对他说,外头风传,状元楼里最大的偷儿不是别人,就是那个打老家带来的胖厨子。据说他偷瘾极大,无日不偷,无时不偷,无物不偷,每晚回家必偷一样东西走,而且偷术极高,绝对查看不出。冯五爷不肯相信,这胖厨子当年给自己父亲做饭,胖厨子的父亲给自己爷爷做饭,他家的根早扎在冯家了。倘若他是贼,谁还会不是贼?
但是,冯五爷究竟干了两年的买卖,看到的假笑比真笑多,听到的假话比真话多,心里也多了一个心眼儿了。当日晚上,状元楼该关灯闭门时候,冯五爷带着小僮到饭馆前厅,搬一把藤椅,撂在通风处,仰面一躺,说是歇凉,实是捉贼。
等了不久,胖厨子封上炉火,打后头厨房出来,正要回家。他光着脑袋一身肉,下边只穿一条大白裤衩,趿拉一双破布鞋,肩上搭一条汗巾,手提一盏纸灯笼。他瞅见老板,并不急着脱身离去,而是站着说话。那模样赛是说:“您就放开眼瞧吧!
冯五爷嘴里搭讪,一双文人的锐目利眼却上上下下打量他,心中一边揣度--这光头光身,往哪儿藏掖?破鞋里也塞不了一盒烟呵!灯笼通明雪亮,里头放点嘛也全能照出来。裤衩虽大,但给大厅里来回来去的风一吹,大腿屁股的轮廓都看得清清楚楚,还能有嘛?是不是搭在肩上那条擦汗的手巾里裹着点什么?心刚生疑,不等他说,胖厨子已把汗巾从肩上拿下,甩手扔给小僮,说道:“外边都凉了,我带这条大毛巾做什么,烦你给搭在后院的晾衣绳上吧!”说完辞过冯五爷,手提灯笼,大摇大摆走了。
冯五爷叫小僮打开毛巾,里头嘛也没有,差点冤枉好人。
可是转天,这小僮打听到,胖厨子昨晚使的花活,在那灯笼上。原来插洋蜡的灯座不是木头的,而是拿一块冻肉镟的,这块肉足有二斤沉!可人家居然就在冯五爷眼皮子底下,使灯照着,大模大样提走了,真叫绝了!
冯五爷听罢,三天没说话,第四天就把状元楼关了。有人劝他重返文苑,接着念书,他摇头叹息。念书得信书。他连念书的人能耐还是不念书的人能耐都弄不清,哪还会有念书的心思?
《俗世奇人》之:蓝眼
古玩行中有对天敌,就是画的和看假画的。画的,费尽心机,用尽绝招,为的是骗过看假画的那双又尖又刁的眼;看假画的,却凭这双眼识破天机,看破诡计,捏着这的家伙没藏好的尾巴尖儿,打一堆画里把它抻出来,晾在光天化日底下。
这看假画的名叫蓝眼。在锅店街裕成公古玩铺做事,专看画。蓝眼不姓蓝,他姓江,原名在棠,蓝眼是他的外号。天津人好起外号,一为好叫,二为好记。这蓝眼来源于他的近视镜,镜片厚得赛瓶底,颜色发蓝,看上去真赛一双蓝眼。而这蓝眼的关键还是在他的眼上。据说他关灯看画,也能看出真假;话虽有点玄,能耐不掺假。他这蓝眼看画时还真的大有神道——看假画,双眼无神;看真画,一道蓝光。
这天,有个念书打扮的人来到铺子里,手拿一轴画。外边的题签上写着“大涤子湖天春色图”蓝眼看似没看,他知道这题签上无论写嘛,全不算数,真假还得看画。他刷地一拉,疾如闪电,露出半尺画心。这便是蓝眼出名的“半尺活”,他看画无论大小,只看半尺。是真是假,全拿这半尺画说话,绝不多看一寸一分。蓝眼面对半尺画,眼镜片刷地闪过一道蓝光,他抬起头问来者:
“你打算卖多少钱?”
来者没急着要价,而是说:
“听说西头的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
黄三爷是津门画的第一高手。古玩铺里的人全怕他。没想到蓝眼听赛没听,又说一遍:
“我眼里从来没有什么黄三爷。你说你这画打算卖多少钱吧。”
“两条。”来者说。这两条是二十两黄金。
要价不低,也不算太高,两边稍稍地你抬我压,十八两便成交了。
打这天起,津门的古玩铺都说锅店街的裕成公买到一轴大涤子石涛的山水,水墨浅绛,苍润之极,上边还有大段题跋,尤其难得。有人说这件东西是打北京某某王府流落出来的。来卖画的人不大在行,蓝眼却抓个正着。花钱不少,东西更好。这么精的大涤子,十年内天津的古玩行就没现过。那时没有报纸,嘴巴就是媒体,愈说愈神,愈传愈广。接二连三总有人来看画,裕成公都快成了绸缎庄了。
世上的事,说足了这头,便开始说那头。大约事过三个月,开始有人说裕成公那幅大涤子靠不住。初看挺唬人,可看上几遍就稀汤寡水,没了精神。真假画的分别是,真画经得住看,假画受不住瞧。这话传开之后,就有新闻冒出来——有人说这画是西头黄三爷一手造的赝品!这话不是等于拿盆脏水往人家蓝眼的袍子上泼吗?
蓝眼有根,理也不理。愈是不理,传得愈玄。后来就说得有鼻子有眼儿了。说是有人在针市街一个人家里,看到了这轴画的真品。于是,又是接二连三,不间断有人去裕成公古玩铺看画,但这回是想瞧瞧黄三爷用嘛能耐把蓝眼的眼蒙住的。向来看能人栽跟头都最来神儿!
裕成公的老板佟五爷心里有点发毛,便对蓝眼说:“我信您的眼力,可我架不住外头的闲话,扰得咱铺子整天乱哄哄的。咱是不是找个人打听打听那画在哪儿。要真有张一模一样的画,就想法把它亮出来,分清楚真假,更显得咱高。”
蓝眼听出来老板没底,可是流言闲语谁也没辙,除非就照老板的话办,真假一齐亮出来。人家在暗处闹,自己在明处赢。
佟老板打来尤小五。尤小五是天津卫的一只地老鼠,到处乱钻,嘛事都能叫拿耳朵摸到。他们派尤小五去打听,转天有了消息。原来还真的另有一幅大涤子,也叫《湖天春色图》,而且真的就在针市街一个姓崔的人家!佟老板和蓝眼都不知道这崔家是谁。佟老板便叫尤小五引着蓝眼去看。蓝眼不能不去,待到了那家一看,眼镜片刷刷闪过两道蓝光,傻了!
真画原来是这幅。铺子里那幅是假造的!这两幅画的大小、成色、画面,全都一样,连图章也是仿刻的。可就是神气不同——瞧,这幅真的是神气!
他当初怎么打的眼,已经全然不知。此时面对这画,真恨不得钻进地里去。他二十年没错看过一幅。他蓝眼简直成了古玩行里的神。他说真必真,说假准假,没人不信。可这回一走眼,传了出去,那可毁了。看真假画这行,看对一辈子全是应该的,看错一幅就一跟头栽到底。
他没出声。回到店铺跟老板讲了实话。裕成公和蓝眼是连在一块的,要栽全栽。佟老板想了一夜。有了主意,决定把崔家那轴大涤子买过来,花大价钱也在所不惜。两幅画都攥在手里,哪真哪假就全由自己说了。但办这事他们决不能露面,便另外花钱请个人,假装买主,跟随尤小五到崔家去买那轴画。谁料人家姓崔的开口就是天价。不然就自己留着不卖了。买东西就怕一边非买,一边非不卖。可是去装买主这人心里有底,因为来时黄老板对他有话“就是砸了我铺子,你也得把画给我买来”。这便一再让步,最后竟花了七条金子才买到手,反比先前买的那轴多花了两倍的钱还多。
待把这轴画拿到裕成公,佟老板舒口大气,虽然心疼钱,却保住了裕成公的牌子。他叫伙计们把两轴画并排挂在墙上,彻底看个心明眼亮。等画挂好,蓝眼上前一瞧,眼镜片刷刷刷闪过三道光。人竟赛根棍子立在那里。万事大吉下的怪事就在眼前——原来还是先前那幅是真的,刚买回来的这幅反倒是假的!
真假不放在一起比一比,根本分不出真假——这才是人家画的本事,也是最高超的本事!
可是蓝眼长的一双是嘛眼?肚脐眼?
蓝眼差点一口气闭过去。转过三天,他把前前后后的事情缕了一遍,这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有是黄三爷在暗处做的圈套。一步步叫你钻进来。人家真画卖得不吃亏,假画卖得比天高。他忽然想起,最早来卖画的那个书生打扮的人,不是对他说过“黄三爷也临摹过这幅画”吗?人家有话在先,早就说明白这幅画有真有假。再看打了眼怨谁?看来,这位黄三爷不单冲着钱来的,干脆说是冲着自己来的。人家叫你手里攒着真画,再去买他造的假画。多绝!等到他明白了这一层,才算明白到家,认栽到底!打这儿起,蓝眼卷起被袱卷儿离开了裕成公。自此不单天津古玩行他这号,天津地面也瞧不见了的影子。有人说他得一场大病,从此躺下,再没起来。栽得真是太惨了!
再想想看,他还有更惨的——他败给人家黄三爷,却只见到黄三爷的手笔,人家的面也没叫他见过呢!
所幸的是,他最后总算想到黄三爷的这一手。得明明白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