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存目击另一个意思-目击道存属于什么思想
1.参悟人生经典禅语
2.什么是兴象?
3.《庄子》的语言艺术?
4.《二十四诗品》和《诗品序》有什么区别?
5.庄子这本书里的文言文
参悟人生经典禅语
参悟人生经典禅语大全
禅语主要指从佛门中传出的精华语句,话语平朴,含意深远,对人生思想等方面有着精神食粮的作用。由于禅语的文雅和隽永,常在文学艺术作品中得到应用。因此,我特地收集了以下经典禅语,供大家学习。
?
参悟人生的经典禅语
1.、人生不是梦。若是梦,就怕梦醒了,人老了。人的不幸有千万种,而幸福的人只有一种:心境禅定,爱心无染的人。
3.、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平常心即是道。)
5.、该怎样,就表现怎样的心,既不矫揉造作,又不虚伪处世,完全是一种真实自我的流露,在这种真我里心自然解脱自在了。
7.、佛陀:净化自己完全在于自己,别人无法代替。心要怎么净化呢?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9.、君子相见,目击道存。(《黄龙慧南禅师语录》释:禅宗不立文字,以心传心,君子相见彼此目光相接,便已默然神会,悟解佛道。)
11.、不要在第三者面前批评他人,更不要在背后说他人坏话。聪明的人是不会放松自我的,他们通过勤奋学习,使自己充满智慧。
13.、将军的马寄养在禅院,对驴子十分傲慢,不久马病了,不能上战场,被卖到农庄拖粪车。禅师:不要因一时富贵而不可一世。
15.、一人自命清高,看不惯尘世,找禅师诉苦,禅师:知道?水至清则无鱼?吗?美玉还暗藏瑕疵呢!有雅量、懂包容才是大器,君子亦如是。
17.、健康是最大的利益,满足是最好的财产,信赖是最佳的缘分,心安是最大的幸福。
19.、譬如有人,渴乏需水,于彼高原,穿凿求之,犹见于土,知水尚远。施功不已,转见湿土,遂渐至泥,其心决定,知水必近。
21.、跳蚤生活在狗身上,嗅到膻味跳上羊皮,却被厚厚的羊绒闷得无法喘气,最后被饿。禅师:下决心前要对事物深入研究。
23.、蝴蝶倾慕火焰美丽的?光环?,一头投进里面,却跌在油灯的油盆里。人若盲目崇拜所谓的光环,也会像蝴蝶一样跌跟头。
24.布袋和尚:我有一布袋,虚空无挂碍。展开遍十方,入时观自在。一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睹人青眼少,问路白云头。
25.记住家和万事兴,无须终日口不停;爱护家庭如爱己,不妨坦白与忠诚;一点笑容最可爱,家里立时见光明;忍耐任由风雨过守得云开见月明
26.?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心头挂,便是人间好时节。?这是宋朝无门慧开的作品,意即?平常心是道?。
27.禅师讲经:小鱼被熊捕到,求其放生,并称几年后自动送上门,熊说它不会为大而无望的机会抛掉既得利益。人真切地过着现在才是拥有人生
28.众僧爬山,一弟子摔倒抓住荆棘,手被划破。禅师:荆棘习惯依附别物,你却依附它,当然自讨苦吃,别依靠不能依靠的人。
29.有钱也苦,没钱也苦;闲也苦,忙也苦,世间有哪个人不苦呢?越不能忍耐,越会觉得痛苦,何不把苦当磨练?
30.一僧得意的对独园和尚说:心、佛、众生皆空,无悟、无施、无受。独园打了僧一下,僧大怒,独园:一切皆空,哪来如此大火?
31.《传心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有物先天地,无形本寂寥。能为万象主,不逐四时凋。
32.贪*致老,瞋恚致病,愚痴致,除三得道。《法句经》释义:贪婪*乱使人衰老,愤怒使人患病,痴迷会夺去生命,消除三毒能得佛法真谛
33.禅师讲经:大鸟怕小鸟从窝里掉下来,每天都把窝移低一点,灾难也因此发生,人们把小鸟都捉走了。过度的溺爱是害不是爱。
34.慧者须臾顷,亲近于智人,能速解达摩,如第三者尝汤味。愚人不觉知,与自仇敌行;造作诸恶业,受定众苦果。
35.恐惧不会产生智慧,只有恬静的心境才会盛开智慧的莲花。私欲使人患得患失,私欲使人身不由己。
36.莲花因其功用之大而香飘四海,一生若能服务于大众,那这一生定是幸福的。把自己的安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那是一种罪过。
37.、人生最大的成就是从失败中站起来。、世上有两件事不能等:一、孝顺。二、行善。
38.一佛名为?大无畏?,其渡人也,曰?施无畏?。无畏有五,曰:无畏,无恶名畏,无不活畏,无恶道畏,乃至无大众威德畏。
39.修行不仅要有诚心,更要有恒心,不是一朝一夕而是时刻如是,平时不要讲那么多话,舌尖顶上颚,有口水时咽下,那是甘露水。
40.地上种了菜,就不易长草,心中有善,就不易生恶。与人相处,应能成人之美,涵养容人之德。
41.邻里团结,家庭美满,职业安定,环境优美,这是众生应求的幸福。能慷慨地施舍,能诚心地服务,无怨无悔,这是最大的幸福。
42.问:心是什么?答:心是无形无相的我,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可以周遍宇宙。
43.《颂投子答月圆未圆》: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投子义青。
44.禅有四行:有求皆苦,无求乃乐,打破执着,是?无所求行?,让自己从苦海解脱出来,用法净之理作指导,是?称法行?。
45.僧人: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沉影之心,是不是得了禅意?禅师:芦花两岸雪,江水一天秋。
46.顺治帝出家诗:来时糊涂去时迷,空在人间走一回。生我之前谁是我,生我之后我是谁?不如不来亦不去,也无欢喜也无悲。
47.所谓看开人生,绝不是悲观,而是积极乐观;不是看破,而是看透;并非什么都不做,而是及时去做。
48.生活在山坡上的石头,羡慕山下繁华大道,便自己滚下去,结果受尽践踏与玷污。禅师:知足常乐,不要这山望着那山高。
49.吃些亏处原无碍,退让三分也不妨。春日才看杨柳绿,秋风又见菊花黄。《憨山大师醒世歌》
50.一僧问五泄灵默禅师:?如何得无心去禅师曰:?倾山覆海宴然静,地动安眠岂睬伊。?
禅语感悟人生的句子
1.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你要学学怎样包容他才是。
2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已经磨平了自己的棱角。不再为一点小事伤心动怒,也不再为一些小人愤愤不平。我以一种中庸的心态面对着,不求有功,但求无过。或许这样很没志气,但是,我只是想过一种平淡的生活,安安心心,简简单单,可以做一些能让自己开心的`事。我如此一个凡人:只希望此生淡然。
3 . 无明实性即佛性,幻化空身即法身
4 .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5 . 生命、爱情、自由,本就没有谁的价更高,用一生去追寻哪一个可能都是错。考验爱情倒不如相信爱情,既然你已经选择了和一个人在一起,选择相信肯定要比怀疑和试图用怀疑去否定它更好。
6 . 后悔是一种耗费精神的情绪。后悔是比损失更大的损失,比错误更大的错误。所以不要后悔
7 . 未成佛果,先结善缘
8 . 不要让心太累,不要追想太多已经不属于自己的人和事。你我所走过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人,也许都将成为驿站、成为过客。一向喜欢追忆,喜欢回顾,喜欢不忘记,如今却发现,深刻在
9 .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10 . 学会把自己的心态放低放平,多看自己的缺点,多看别人的优点,让傲慢的心变得谦虚恭敬,这样您所处的环境自然就融洽了。
11 . 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的成就。
12 . 修心当以净心为要,修道当以无我为基。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13 . 朋友,我愿背起你所有的痛,只要你轻松;我愿和世界挑战,只要你自由自在。
14 . 幸福,不是收获的多,而是抱怨的少。于人不苛求,遇事不抱怨。只有善于驾驭自己情绪和心态的人,才能获得平静,感受到幸福的味道。
15 . 生活的真谛在于创新,生活的理想在于远大,生活的艺术在于选择,生活的步履在于踏实,生活的乐趣在于追求,生活的安乐在于平淡。
16 . 当明天变成了今天成为了昨天,最后成为记忆里不再重要的某一天,我们突然发现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已被时间推着向前走,这不是静止火车里,与相邻列车交错时,仿佛自己在前进的错觉,而是我们真实的在成长,在这件事里成了另一个自己。
17 . 心若简单,生活就简单;心若复杂,生活就充满痛苦。
18 . 不要害怕做错什么,即使错了,也不必懊恼,人生就是对对错错,何况有许多事,回头看来,对错已经无所谓了。
19 . 人与人之间的很多矛盾都是从傲慢中来的;都觉得自己比别人更高明,比别人更有见识,比别人更正确,于是相互轻视,矛盾也就逐渐生起了。
20 . 如果抱怨成习惯,心灵就像上了枷锁,没有一刻解脱。唯有放下抱怨,才能体会到生命的自在与幸福。
21 . 现在的我们,似乎成熟了,故而学会了承受;似乎懂事了,因而学会了拼搏;似乎现实了,从而学会了虚伪;似乎世故了,进而学会了寡言。可是又有几人能够真正读懂他们的内心。无力而彷徨的我们,也只能披荆斩棘地继续前进在生活的轨迹上。
22 .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你要的比别人多,就必须付出得比别人多。
23 . 生而为人,活着,活出风度,风采,风格。这些皆为外表,而气度则是内涵,是质地,是根本。
24 . 人生四季,寒暑交替,静心体味生活的悲与喜,笑看起起落落。
25 . 经常惹怒你的那个人,才是爱你越深的那个,只不过不懂表达罢了。
26 . 人,只要拥有微笑,就能够豁达乐观地活着;人,只要时刻保持微笑,就能够在漫漫人生道路上拥有一张永久的通行证。
27 . 有人帮你是幸运,学会心怀欢喜与感恩;无人帮你是命运,学会坦然面对与承担。没有人该为你做什么,因为生命是自己的,你得为自己负责。人生的必修课是接受无常,人生的选修课是放下执著。当生命陷落的时候请记得,你必须跌到你从未经历过的谷底,才能站上你从未到达过的高峰。
28 . 梦想是一个幸福的念想,想着想着就快乐了,它执着地立在那里,是生活的一个界标,代表着活力与向上。
29 . 躲在某一时间,想念一段时光的掌纹;躲在某一地点,想念一个站在来路也站在去路的,让我牵挂的人。
30 . 无论是苦心找寻,还是途中偶遇,那些美好的人与事,都要倍加珍惜,别奢望下一站还有原样的风景,错过的东西或许就是无期。有缘无份是一种托辞,只因我们还不够努力;败事在天亦是一种慰藉,只要是无怨无悔,就算完败也不言放弃。放下了别落泪,转身了莫回首,把苦痛埋心底,让往事吹风里。
31 . 活着的气度是昂首挺胸,独立寒冬,面对漫天大雪,而巍然不动的英雄豪情,是酷暑三伏,雷雨交加,坐于书房,面不改色,挥笔题书的那份悠然宁静。
32 . 当你的心真的在痛,眼泪快要流下来的时候,那就赶快抬头看看,这片曾经属于我们的天空;当天依旧是那么的广阔,云依旧那么的潇洒,那就不应该哭,因为我的离去,并没有带走你的世界。
33 . 所有的病患,医生最难治,所有的众生,自以为是的人最难渡。
34 . 你不必和因果争吵,因果从来就不会误人。你也不必和命运争吵,命运它是最公平的审判官。
35 . 你有你的生命观,我有我的生命观,我不干涉你。只要我能,我就感化你。如果不能,那我就认命。
36 .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劳永逸、完美无缺的选择。你不可能同时拥有春花和秋月,不可能同时拥有硕果和繁花。你不可能所有的好处都是你的。你要学会权衡利弊,学会放弃一些什么,然后才可能得到些什么。你要学会接受命的残缺和悲哀,然后,心平气和。因为,这就是人生。
37 . 生活磨砺了人生,这一路走来,学会了接受。
38 . 相信自己,一路风景一路歌,人生之美,正在于此。
39 . 说我不行我就行,行了就行;说我行了我就更快行,愈行愈行!
40 . 假如这个世界是你的,那么,我只能充当一个过客;假如这个世界是我的,那么,你已经成为了一个使者;假如这个世界是大家的,那么,我们已为了剧中的角色。
;什么是兴象?
所谓“兴象”,是指诗人的情感、精神对物象的统摄,使之和诗人心灵的颤动融为一体,从而获得生命、具有个性和活力。
唐人诗作中的“兴象”浅析
摘要:唐诗的特质,包括其风骨、兴寄、声律、辞章、兴象、情韵等等。一般而言,凡具有唐诗特质的诗,皆可称为“唐诗”,唐诗的艺术品格,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唐诗 作品 风格 兴象
唐诗的定义,一般而言,凡具有唐诗特质的诗,皆可称为“唐诗”,既把唐代诗人写的诗称作唐诗,同时也把唐代以后的人所写的具有唐诗特质的诗歌也称为唐诗。唐诗的特质,主要体现在“重风骨,讲兴寄,注重声律与辞章,追求兴象与情韵等方面。
兴象是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特有的美学境界,是唐诗艺术上完全成熟的标志。
兴象的“兴”是从比兴中的“兴”发展衍化而来的,但又与“比兴”的“兴”不同,它具有另外层含意,指的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诗歌风味。“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南宋钟嵘《诗品序》)。
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该诗首二句以蝉声引出客思。三、四句一句说蝉,一句说自己,把物我联系在一起;五六句纯用比体,无一字不在说蝉,也无一字不在说自己;七、八句仍用比体,写蝉的心志高洁,实则比喻自己的志洁行廉。全诗由物到人,由人及物,构成物我一体的境界。
“兴象”的象指的是物象,包括景物、事物的形象或人生图画,总的说就是指诗歌中描绘出的形象。“象“是诗歌作品的外在形象,“兴”是形象所蕴含的深一层的意思和情感,二者相结合,就构成了唐代诗人的“兴象”观,成为一种很高的艺术境界。“兴象说”的提出,表明了唐人对艺术形象的把握已经由注重外形的感知深入到对内心精神的探求。
如:柳宗元的《江雪》: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人借“绝”、“灭”、“孤”、“独”、“寒”等象,写出了自己清高孤傲,廉洁如雪的个性品格。诗中运用典型概括的手法,描绘了一幅绝妙的寒江雪景图,勾画了在风雪中独自垂钓的渔翁形象,更深一层地表达诗人在谪居永州时,遭到打击后傲岸而孤寂的情绪,“渔翁”这一形象是诗人思想感情的寄托和个性、品格的写照。
又如: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首咏物诗写的是早春二月的杨柳。前两句描绘柳树嫩叶翠绝的色泽和柳条轻柔阿娜的风姿,后两句由春风杨柳展开联想,通过新颖工巧的比喻,既渲染了春风化雨育万物,裁剪春色的作用,也暗示了嫩柳细叶的精妙绝伦,通过咏柳歌咏春风,赞美春天,宣扬生活,歌颂一切具有创造性的劳动。前三句是“象”,末句用的则是“兴”。
孟浩然《过故人庄》: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全诗形象地描绘出秀美的田园风光,淳朴的田家生活,纯真的主客情谊,以及诗人陶醉田园的恬然自适之情。
又如李商隐《乐游原》: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 只是近黄昏。
全诗的“象”不是鲜明,但其追求的象外之意却给人一种美感。其间的暗喻唐王朝就如“夕阳”,逐步衰落,表现出诗人对唐王朝行将没落的婉惜,“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成为流传至今的描述伤感情愫的名句。
譬如高适的边塞诗表现了征人思乡、居妇念远之情, “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姜笛戍楼间。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塞上听吹笛》)、“荡子从军事征战,峨眉婵娟守空闺。独宿自然堪下泪,况复时闻鸟夜啼”(《塞下曲》)、“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燕歌行》)。
高适的诗描绘了边塞的民俗风情,兴象之势尤为明显。如《营州歌》:“营州少年厌原野,孤裘蒙茸猎城下。虏酒千钟不醉人,胡儿十岁能骑马。”《部落曲》:“蕃军傍塞游,代马喷风秋。老将垂金甲,阏氏着锦裘。周戈蒙豹尾,红旆插狼头。”表现了边地少数民族的生活风貌和强悍勇武的精神。其平实沉著,为典型的现实笔墨;高适总是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反映生活,像平面镜一样去观照,而不像三梭镜那样去折射。如思乡之作,高适则“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除夜作》)。左云霖在《试论高适诗歌的艺术成就》一文中说:“高适的诗歌,主要采用了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观高适的诗作,完全可以说,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诗人。……高适总是按客观事物固有的风貌、生活本身的逻辑,真实地反映它。简括地说,就是:实写,写实,兴象笔触盛。以政治家、军事家的胆识气魄,深刻地揭示边防政策的弊端,陈述自己对战争的见解,带着一种明显的政论色彩。他既反对妥协和亲的政策,也反对辗转久战的策略,即“转斗岂长策,和亲非远图”,前者造成“边尘满北溟,虏骑正南驱”这种边患频繁的局面;后者造成“亭堠列万里,汉兵犹备胡”这一劳民伤财的后果;他主张“总戎扫大漠,战擒单于”。集中全力,一战成功,永绝边患;他认为战争的目的是“庶物随交泰 ,苍生解倒悬。卤郊增气象,万里绝烽烟”(《信安王幕府诗》),是“边庭绝刁斗,战地成渔樵。榆关夜不扃,塞口长萧萧”(《瞧阳酬别畅大判官》)用战争消灭战争,用战争争取和平;他反对穷兵黩武,滥用武力;“汉家能用武,开拓穷异域。……关亭试一望,吾欲涕沾臆。”(《蓟门·其二》)他揭露主帅主人,策略失当,致使败亡惨重:“亦谓扫 枪,旋惊陷蜂 (《赠别王十七管记》)、”五将深入,前军止半回”(《自蓟北归》);他指责边将隐其败状,妄奏军功而受勋封赏:“归旌告东捷,斗骑传西败。遥飞绝漠书,已筑长安第。”(《赠别五十七管记》)他忧虑边将偷惰欺蔽而边守废驰,胡虏凶顽:“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蓟中作》)他颂扬武功,但也反对滥杀:“解围凭庙算,止杀报君恩”(《同李员外贺哥舒大夫破九曲之作》);在庆贺胜利的同时,他又注视着新患,他怒斥奸邪弄权,策勋不公:“练兵日精锐,杀敌无遗残。献捷见天子,论功俘可汗。……谁谓纵横策,翻为权势干。将军既坎禀,使者亦辛酸。”(《东平留曾狄司马》)这才是高适边塞诗审美情趣的主要方面,创作个性的集中体现。
一些写景佳句,如“湍上急流声如箭,城头残月势如弓”等等,他的边塞诗中竟没有一首纯粹的写景诗,其中所涉景物,也不过是作为情理的点染罢了。他的审美情趣、创作指向在于社会美,在于政治、军事、民情等事关大局的一面。《旧唐书》本传胃高适“感激怀经济之略,纷纶赡文雅之才,长策远图,可云大体,谠言义色,实谓忠臣。”“喜言”王霸大略,务功名,尚节义,逢时多难,以安危为己任。“高适”也自谓“明时好画策,动欲于王公”(《东平路作三首》其二),“常怀感激心,愿效纵横谟”(《塞上》),故形诸歌咏,自然就国魂军心,处士横议了。
高适边塞诗皆平易自然,整炼浏亮,劲健有力。
王维后期的诗,更多地追求“兴象”,如《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材,复照青苔上。
这首诗描写了鹿柴附近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寂静之幽深者,每以得声音衬托而愈觉其深”(钱锺书《管锥编》)写出了空旷、宁静、清幽的境界。“响”古代指回声,作者借此“象”表达了对“佛家境界”空寂、空灵的切身体验,同时也表达他对高洁人格的孜孜追求。
又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全诗“象”很明显,诗的前两句写送别的场景;后两句写友人间临别劝酒,依依惜别的深情,前路 重的祝愿,尽在其中,但其中的“象”也很特别,不是写黯然销魂,愁畅满怀的离别,从“青青”、“新”等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轻快而充满希望的情调,表现出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当然,唐诗的“兴象”特质经过后来的不断发展,逐步分流,一种发展成为“意境说”,一种成为“韵味说”。形成了唐诗独特的艺术特质和审美风格。
-- [转贴]林继中教授:兴象发挥
文无心停留在对某一古人提出的某一概念原意的追究,而有意让它回到创作与批评的实践中去,充实其内涵,庶几于新诗论之建构有一瓦一石之助焉。
先民很注意言、意、象之间的关系。“周易·系辞》说:“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故谓之象。”王弼《周易略例·明象》又发挥道:“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古人己很明了象是言、意之间的桥梁。哲学之象与文学之象于是乎同源。不但此也,众所周知,后代玄学与禅宗的方法论又不断地影响着中国文艺的发展,二象于是又似乎同流。
因此,古人言二象之同者多,之异者少。神韵说之流弊与兴象说之可取处,便在对“象”字的理解上。
拈出“兴象”二字以评诗,首见于唐人殷璠的《河岳英灵集》。检全集,可得三处:
《叙》日:
夫文有神来、气来、情来……然挈瓶庸受之流,责古人不辩官商徽羽,词句质素,耻相师范。于是攻异端、妄穿凿,理则不足,言常有余,都无兴象,但贵轻艳。虽满箧笥,将何用之!
评陶翰曰:
历代词人,诗笔双美者鲜矣。令陶生实谓兼之:既多兴象,复备风骨。
评孟浩然曰:
浩然诗,文彩丰(加草头)茸,经纬绵密,半遵雅调,全削凡体。至如‘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无论兴象,兼复故实。
“兴象”与“轻艳”对立,与“风骨”并举,又可与“故实”兼容。殷氏虽未口答“这是什么”,却告诉我们“这不是什么”。
与轻艳对立,则兴象应是指不轻艳的一种文风;与风骨并举,则该是刚健之外的一种风格的内在质素。做为实例的是孟浩然诗:“众山遥对酒,孤屿共题诗”。殷氏称之为“无论兴象,兼复故实”,只要排除用谢灵运的“故实”,剩下的“对景即兴”便有“兴象”。
据此,大致可圈出“兴象”的范围:指一种刚健之外而又不流于轻艳文风的诗歌内在的质素,其形成与对景即兴有关。
我总以为,古人未必如今人将内容与形式分得径渭般分明。言气骨,不但指精练有力的语言风格的外部特征,且指其由里到表的感人力量,既是内容的,也是形式的,而且更是由内容到形式的过程本身。同样,言兴象,不但指兴与象的静态构成(鲜明生动之形象蕴含兴味神韵),而且是指由诗人兴发而物我遇合,达到情景交融效果的动态过程本身。所以殷氏评王维云:
维诗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句一字,皆出常境。
境是常境,但意须新而理须惬,使之成为“在泉为珠,着壁成绘”的艺术胜境。评张谓更说得明白:
谓代北州老翁答,及湖中对酒,行在物情之外,但众人未曾说耳,亦何必历退远探古迹,然后始为冥搜?
试读张谓《湖中对酒作》:
夜坐不厌湖上月,昼行不厌湖上山。
眼前一樽又长满,心中万事如等闲。
主人有黍百余石,浊醪数斗应不惜。
即今相对不尽欢,别后相思复何益!
莱芙湾头归路赊,愿君且宿黄翁家。
风光若此人不醉,参差孤负东园花。
这种“对景即兴”的创作方法是显而易见的,与评孟浩然时所标举“无论兴象,兼复故实”的“众山遥对酒”句的情趣也是一致的。境只须常境,故殷氏更多地强调诗人的兴须新奇。评岑参云:“参诗语奇体峻,意亦造奇”;评贺兰进明:“又《行路难》五首,并多新兴”;评王季友:“爱奇务险,远出常情之外。”但殷氏更注重的是“远”,评储光羲云:“储公诗,格高调逸,趣远情深”;评刘沓(此字无法排版)虚云:“沓虚诗,情幽兴远,思苦语奇,忽有所得,便惊众听。”情趣高远,然后得遇相惬之景物,“忽有所得”,这才是有兴象的佳作。所以开卷评常建便云:
建诗似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所以其旨远,其兴僻,佳句辄来,唯论意表。幽情发为远兴,中间经过思苦语奇的构思与创作,终于忽有所得,佳句辄来。这样的艺术意象,往往能体现旨远兴僻的初心。殷氏用“初发通庄,却寻野径百里之外,方归大道”的形象语言来表达兴象获得过程,用心良苦。尤其值得重视的是:旨远有味的艺术效果是来自情幽兴远的内在情趣。
让我们再从殷氏的批评回到所举实例。殷氏所好,大致两类:一是风骨凛然、直抒胸臆语,如“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辽水上,走马渔阳归”、“一人计不用,万里空萧条”之类;一是情幽旨远的景句,如: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常建)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常建)
落日山水好,漾舟信归风。(王维)
涧芳袭人衣,山月映石壁。(王维)
松色空照水,经声时有人。(刘沓虚)
山风吹空林,飒飒如有人。(岑参)
寒风吹长林,白日原上设。(薛据)
塔影挂清汉,钟声和白云。(綦母潜)
小门入松柏,天路涵虚空。(储光羲)
景象大都是较平实的常景,但蕴含着逸致幽情,颇有意味。这些都应看作殷氏兴象说的具体化。
现在,我们可以对殷氏兴象进行比较明确的勾画:兴象是诗人幽远情趣与实景的遇合,是“对景即兴”的创作过程及其富有意味的艺术效果。
我们感兴趣的是该概念的可容量与活力。在殷氏留下的这么个大空白圈于中,后人又是如何进行着兴与象的种种组合?兴,比兴?寄兴?感兴?象,形象?意象?境象?兴与象之间是“兴”主“象”宾,抑“象”主“兴”宾?或“兴”、“象”互为宾主?兴在象中?兴在象外?象外有象?司空图、严羽、胡应麟、王士帧、方东树乃至今人,无不按自家的思路组合春这块魔方。
是的,兴象说的活力,首先就来自兴与象的并列,两端确定,之间关系则不确定,从而留下很大的空间,有很大的容量。于是乎兴象超越了殷璠的原意,获得长生。
陈子昂的兴寄说,振起一代雄风,影响可谓大矣!但兴寄易流于比附。《文心雕龙·比兴》有云:“故比者,附也;兴者,起也。附理者,切类以指事;起情者,依微以拟议。起情故兴体以立,附理故比例以生。”刘勰是反对附理的,所以又说:“日用乎比,月忘乎兴,习小而弃大。”子昂倡兴寄,本为倡兴体而斥齐梁用比之风,奈何兴寄之“寄”字倾向太甚,往往使人忽略了形象的独立性,仅仅当作义理之宅,乃误人“附理”之区。殷氏拈出“兴象”二字,既保留了“兴”,又独立了“象”,使兴与象不做寄居蟹式组合,可免附理之弊,实得子昂之初心。且如前所论,殷氏兴象说不但指创作效果,且包容着创作方法,点出旨远有味之艺术效果来自情幽兴远之内在情趣,“兴象”有物我遇合义,因此《文心雕龙·比兴》所云“诗人比兴,触物圆览”、《诗品序》所云“文已尽而意有余,兴也”,二家独到之说亦俱可在兴象说中圆融通贯。
我于“触物圆览”,犹有说焉。
请注意这样一个基本思想:中国古人是主张”天人合一”的,主张“人心通天”的。文艺也尽力表现人与自然的这种和谐。盛唐田园山水诗尤其如此——上引殷氏《河岳英灵集》所标举之佳句亦足以证明。兴象说颇能体现人与自然的平等,既不是由人向物的“移情”,也不是物成为人意念化的“象征”,人与物是互相感应的关系。
山光悦乌性,潭影空人心。(上引)
这就是《文心雕龙。物色》所谓“目既往还,”心亦吐纳”,“情往似赠,兴来如答”。这就是物我双向建构的感应关系。
诗人自己怎么说?
宋人张戒《岁寒堂诗话》有云:“子美(杜甫)之志,其素所蓄积如此;而目前之景,适与意会,偶然发于诗声,六义中所谓兴也,兴则触景而得,此乃取物。”张氏之论与兴象说的精神契合,也是得杜甫之诗心。杜甫关于兴的言论甚多,兹举数例,以见一斑:
坐对秦山晚,江湖兴颇随。(《陪郑广文游何将军山林》)
兴与烟霞会(《严公厅宴同咏蜀道画图)》
山林引兴长(《秋野五首》)
在野兴清深(《课小竖姐析舍北果林……》)
这里也是”对景即兴”之意,但杜甫似乎更喜欢用“发兴”二字:
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造幽无人境,发兴自我辈。(《万丈潭》)
郑县亭子涧之滨,户牖平高发兴新。(《题郑县亭子》)
客身逢故旧,发兴自林泉。(《春日江村》)
兴自何而来?自我?自物?“发”字的强烈动态的确更能将物、我相激相生之情状显现出来。如果说“触物圆览”尚有自“我”向“物”运动之嫌,那么“发兴”二字则颇准确有力地表达了物我双向建构的感应关系。不大涉及诗论的李白,无意之中也曾很漂亮地表达了这种关系: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兴象”二字并列,也正是这种感性认识的理性升华。
“象”,得与“兴”取得如此独立平等的并列地位,当得力于道家“目击道存”故思维方式不少。《庄子·田子方》云:
子路日:“吾子欲见温伯雪子久矣,见之而不言,何邪?”仲尼日:“若夫人者,目击而道存矣,亦不可以容声矣!”
郭庆藩注云:“目裁往而意已达,无所容其德音也。”事物自身的呈露可取代言辞的解说。正是基于这一认识,晋人才以对山水之观照取代道的说教,是所谓“寓目理自陈”。(王羲之句)于是乎山水诗才从玄言的附庸脱出,蔚成大国。如果我们再考虑到山水诗的“远祖”——民歌中用以起兴的景句,那未山水景物与言意之间的关系就更明朗了。林庚先生有说云:
正如有一些起兴往往可以用在许多的歌词上,某些山水诗句也往往能引起多方面的联想…山水诗虽不停留于起兴,却往往带有比兴的丰富启发性。
山水景物用以起兴,却又从兴中独立出来;山水景物用以言道,却又从玄言中解放出来。它是如此圆满自足,使艺术之“象”得以区别于哲学之“象”。同时,它又从“兴”与“目击道存”的“双亲”那儿获得“遗传”,而具有多重启发性与象外指向性的品格。也许正是这种品格导致中国诗歌中景物描写有着西方诗歌中景物描写所不可比拟的自足性,而为西方现代“意象派”诗人们所膜拜。
“象”的这种品格,在唐前尚未臻厥美,要待到盛唐田园山水诗勃兴,这才叫功德圆满。于是瓜熟蒂落“兴象”取代了“兴寄”。
再往前跨一步,如何?
旧传王昌龄以“诗境”论诗,有云:“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搜求于象,心人于境,神会于物,因心而得”;(《诗格》)“目击其物,便以心击之,深穿其境。如登高山绝顶,下临万象,如在掌中”。(《文镜秘府论》南卷“论文意”)“境”是物、是象,但它强调的是物象的整体效应。应当说,这比起“兴象”的“象”内涵更丰富,更能概括盛唐诗的特征。这无疑是一大进步。
然而,也许是“诗格”本为教人作诗的体裁,所以难免界说太清楚,太执实,使“境”失去应有的灵活性与可容量,反而不如兴象“两端明确而兴象之间关系不明确”来得有灵气、可容量大。
“反者道之动”。为了纠正中晚唐人执诗法太实的偏颇,司空图提出了空灵超脱的“三外”说:“韵外之致”、“象外之象”、“味外之旨”。对此,今之论者所论多矣,笔者别无新解,只是想就“象外之象”与“兴象”略作比较。
清人孙联奎自序其《诗品臆说》云:“昔钟嵘创作《诗品》,志在沿流溯源,若司空图《诗品》,意在摹神取象。”可谓一发中的。司空氏言“象外之象”,是要求摹实象得其神,即《诗品·精神》所谓“生气远出,不著灰”,乃得艺术之象。前象为实相,后象为“诗家之景”,《与极浦书》说得明白:
戴容州云:“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岂容易淡哉!
如何摹神取象?司空氏不做“诗格”式句,而云“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可达雄浑之境;“遇之匪深,即之愈稀,脱有形似,握手已违”,可达冲淡之境/惟性所宅,真取弗羁。控物自富,与率为期”,可达疏野之境》云云。与其说专注在取象之法,不如说所重在取象时应有的心态,故又云:“行神如空,行气如虹”(《劲健》)、“真力弥满,万象在旁”(《豪放》)、“神出古异,淡不可收”(《清奇》),云云。在司空氏看来,只要心态佳,“万象在旁”(《豪放》)、“俯拾即是”(《自然》),“情性所至,妙不自寻”(《实境》)。由此导致司空氏迈出偏离兴象说关键的一步:倡“离形得似”(《形容》),倡“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含蓄》)。这就将对“象”的自足性的追求引向表现力的追求,即暗示性的追求。如果说古代诗论中的“象”来自文艺与哲学这“双亲”,那未兴象之“象”更像她的母亲文艺之“象”,而“象外之象”的“象”则更像她的父亲哲学之“象”。
这种偏离不但是个人的,更是时代的。一种文论之产生,必然与当代创作实践相关联,优秀文论尤其如此。兴象说是六朝以来“目击道存”、“神用象通”的艺术哲学最成熟圆满的显现,也是盛唐诗情景交融、即景即情的艺术特征的概括。盛唐人所重在现世间的意气功业,即便是田园之作,所着力表现的也是“世上桃源”里士大夫自足自在的神情。这与后期封建社会文人对精神世界中的安慰的追求有重大差别。兴与象,好比两端的电极,诗思便是两间之电弧。这就叫“发兴”,这就叫“苍茫兴有神”!
明代胡应麟《诗薮》内篇有云:
宋人学杜得其骨,不得其肉;得其气,不得其韵;得其意,不得其象,至声与色并亡之矣。
后人学唐诗亦然,最难得的是如盛唐人之骨肉停匀,血脉充和。倡神韵太甚,难免要魂不守舍。从司空图的“离形得似”到严沧浪的“不即不离”,再到王渔洋的“略有笔墨”,平心而论,与兴象说都不无因缘,只是在“象”字上,虚化日甚,也就愈走愈远了。所以诸公都倡盛唐诗,却离盛唐日远。
“象”字之辨,能不慎哉!
《庄子》的语言艺术?
《庄子》,中国古代哲学名著,道家思想集大成之作,同时也是一座语言艺术的丰碑,一部杰出的古代寓言总集。它对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及文学诸方面的影响都是深巨的。本文不对其复杂的哲学体系、思想观点作专门地剖析,而旨在深讨被鲁讯先生誉为“汪洋辟阖,仪态万方,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汉文学史纲要》)的《庄子》的语言艺术,看其如何神奇地表达意蕴、传递信息,而被后人接受和运用的。或许能为我们批判地继承古代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起点积极作用。
一、《庄子》以寓言托意,意蕴深邃
散文发展到战国时期,《尚书》佶屈聱牙的记叙早已被人们屏弃,《论语》语录体式及被荀子称为“约而不速”(《劝学》)的《春秋》笔法也已不受青睐。各抒已见,竞相争鸣的诸子百家无不寻找便于表达自己思想的语言形式。在《孟子》、《韩非子》及其他一些子书中就有用寓言故事讲述道理的,然而就其作者对寓言运用的主动性及奇特性而言,战国百家无过于《庄子》。
庄子选用寓言表情达意绝非偶然,而是在观察分析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和接受能力之后作出的抉择。其《天下》篇说:“以天下为沉浊,不可与庄语”。他认为天下一般人是不喜欢抽象议论的,对人们郑重其事地灌输自己的思想是行不通的,于是就借助于寓言“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天下》表达自己的意旨,所以就有了“著书十余万言,大抵寓言,人物土地,皆空言无事实”(鲁讯《汉文学史钢要》)的《庄子》。
《寓言》篇还解释道:“寓言十九,籍外论之。亲父不为其子媒。亲父誉之,不若非其父者也。”庄子认为,父亲不给儿子做媒人,父亲称赞儿子不如别人称赞更令人信服,因此自己直接论述自己的大道之理,不如借用别人的语言讲述更易令人信服。这就使《庄子》三十三篇,除了《天运》、《刻意》个别篇目抽象议论较多外,绝大多数篇目是用大大小小的寓言故事构成,间有少许抽象议论的。笔者粗略统计,《庄子》中有明显故事性的寓言就达一百六十多则。其长则千字以上,短则几十言。描绘中时来点晴之笔。议论中常出生动形象。常行所不可不行,止所不可不止。文如行云流水,看似散漫天际,实则有法守则。《庄子》寓言故事之多、之精,寓意之巧,前无古人。称庄子为寓言之圣,绝非过奖。
《庄子》寓言构思之精巧,从《养生主》“庖丁解牛”的故事可见一斑。这二百多字,把游刃有余的庖丁的解牛,写得活灵活现。他“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足奇,砉然响然,奏刀马砉热。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文中用手、肩、足、膝的动作,四个并列分句的排比,写出疱丁解牛技巧的高超。又用商汤时乐曲编配的“桑林之舞”和美妙动听的尧时“咸池”乐章作比喻,使得解牛绘声绘形,吸引读者非读下去不可,也引起读者思索:他为何能“进乎技”呢?其结尾真有一箭双雕之妙,它使用了文惠君赞叹的语句:“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这就既照应了文章的开头“庖丁为文惠君解牛”,又使得全文归于“养生主”这个大主题。末尾高明的点晴之笔,实在使那种在寓言之后再加上几句议论文字说明主题的手法相形见绌。
《庄子》寓言奇巧有趣,因而受人喜爱.常被后人引用。李商隐《安定城楼》诗句:“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用了《秋水》篇中的故事:“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庄子巧妙地讽剌了惠施,说他象鸱得腐鼠一样占据梁惠王相位,还担心鹓雏(喻庄子)去抢哩!李商隐用此典意谓自己志行高洁,永忆江湖归白发,欲回天地入扁舟”,无意于永据科第禄位,竟遭嗜腐鼠者猜忌呢。这里李商隐用了庄子寓言的本意。但更多的是,后人转其意而用之。例如“庖丁解牛”主题在于宣传庄子的养生之道,要人们“依乎天理”,“以无厚入有间”避免“技经肯綮”之处,就可若刀“新发于硎”,保全身心,达到养生的目的。我们完全可以从这则寓言中得到如下启示:人们不仅要懂得客观世界的种种现象,还要懂得并且掌握其规律,以便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少碰钉子,使工作卓有成效,达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过度。“朝三”的故事仅二十六字“狙公赋茅,曰:‘朝三而暮四’,众狙皆怒。曰:‘然则朝四而暮三’,众狙皆悦。”这里庄子本为宣传万物齐一,百家之间却喋喋不休地争论是和非,简直象那群猴子一样不知“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名实未亏”。(见《齐物论》)今人用成语“朝三暮四”常指责那些心神不定,或对工作见异思迁的人。这是转其意而用的。
还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情况。众所周知的“螳臂当车”的故事出自《人间世》篇。说的是颜阖将要做卫灵公太子的老师了,而那太子是禀天然之凶德,持杀戮以快心的恶人。颜阖请教蘧伯玉,蘧伯玉告诉他:要“戒之,慎之”。再接近他,却不要陷进去,要符合他的某些习惯,又不能太显露。既不能跟他同流合污,又不能用自己的力量匡正他,如果那样,将如螳臂当年,力不胜任。故事从侧面反映出了作者对当政统治者的不满,而又无能为力。今人用“螳臂当车”,往往有两方面和它的本意相反;一是挡车者“螳螂”,《庄子》里喻正面人物与进步势力,现常喻反面人物与落后势力。二是挡的“对象”,《庄子》中喻恶人,恶势力,现常喻不可阻挡的新兴力量或革命形势等。
后人对其寓言或用原意,或用转意,或反其意而用之,这是庄子始料不及的。而正是这样多方位多角度地运用,使庄子寓言具有了生生不已的活力。
二、语言以夸饰惊人,意境开阔
庄子善用各种修辞方式,语言的运用达炉火纯青之境,尤其善于夸张描写。写意则意象浑厚,绘景则瑰奇非凡,状物则活灵活现,画人则形神毕出。
《天运》篇开头写道:“天其运乎?地其处乎?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孰居无事推而行事?这种叱咤呼天地,笔锋指日月的问句,写得何等阔大有气魄。毛主席诗词名句“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泌园春·长沙》)不正是熔铸了古典文学中深厚的意境,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胸襟,引发出主宰世界,改造世界的巨声呐喊的吗?
《逍遥游》的意境辽远开阔是历代文人公认的。“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徒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文章开头写那无风洪波百丈,溟溟无端崖的海中,鲲鹏邀游变化。当它化而为鸟腾空而飞之时,断绝云气,背负青天,垂阴布影,若天边弥漫之云。它向南海迁徙的时候,必奋鼓又翅,击水三千,然后盘旋而上,高飞九万,飞至半年。到达天池,才满志而息。“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念奴娇·鸟儿问答》)正是化用了在十分开阔的意境中大鹏的形象,展示出无产阶级革命家,不恋蓬蒿,无所畏惧,勇往真前的英雄气魄。
《秋水》篇:“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已。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日:‘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这里写河水因百川之灌,泾流之大,两岸之间,连牛马都分辨不清,其水势滂湃,足以使河伯欣然自喜。可是,当河伯洋洋自得东行至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不禁望洋兴叹了。行文至此,给人以一种大手巨笔,意境开阔之雄壮美,又予以一张一弛,抑扬顿挫的回环美。
《外物》篇“任公子钓鱼”九十字,写奇人巨物,大景怪声。精用排比,极富夸饰,使人读后惊叹不已.“任公子为大钩区缁,五十辖以为饵。蹲乎会稽,投竿东海。旦旦而韵,期年不得鱼。已而大鱼食之,牵巨钩铷,没而下,鹜扬而奋鬐,白波若出。海水震荡,声侔鬼神,惮赫千里。任公子得若鱼,离而腊之,自制河以东,苍悟已北,莫不厌若鱼者”故事说任公子用五十头牛做钓饵,坐在会稽山;把鱼竿伸到东海钓鱼。一年后,大鱼吞没了五十头牛和鱼钩,疼得它扬起头尾,奋其麟鬐,遂使白浪如山,洪波际日。其怪叫。更是鬼哭神嚎,惮赫千里。把鱼宰割晒成干肉,那么五岭以此。三湘以东的人都能饱食此鱼。这瑰奇的描写,声形并茂。说明了作者熟练地驾驭了浪漫主义创作方法,具有丰富、奇特的想象力。这,从《列御寇》“庄子论葬”也可看得出来:“庄子将,弟子欲厚葬之。庄子曰:‘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壁,星辰为珠机,万物为工赍送。吾葬具岂不备邪?何以加此!”真乃奇人奇语、幼生瑰奇之象。
庄子《逍遥游》中写了神人:“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真个把神人写“神”了。他“身形”无限美好;“行动”乘云驾龙。高超绝伦,其:“神用”则能庇护万物,使五谷丰登。这种熔现实、希望、幻想于一炉加以强化、美化的造神方法,对后世文学影响很大。试看,后世神魔小说中“××菩萨”“××圣母”的形象,不都有庄子“藐姑射山神人”的投影吗?
庄子描写险境.使人提心吊胆。人们熟悉的“运斤成风“的故事。“郢人垩慢其鼻端若蝇翼,使匠石之。匠名运斤成风,听而之。尽垩而鼻不伤,郢人立不失容。”(《徐无鬼》)如果说由于庄子生动地描绘,使人替郢人鼻子担心的话,那么《田子方》篇伯昏无人的射箭更使人惊心动魄了。伯昏无人的射箭“登高山,履危石,临百仞之渊,背逡巡,足二分垂在外。”伯昏无人踏上高山危石,下临百丈深渊,背向深渊倒退着,有二分脚跟都垂在危石外空了。这种场合把射箭高手列御寇吓坏了:“汗流至踵”。这种以高山、深渊相衬描写险境的手法,也曾被李白、苏轼等文学家运用。李白写蜀道之险“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逐豗,砯崖转石万壑雷。”(《蜀道难》)真是山高接天,深谷波漩,旦响震如雷。“使人听此调朱颜。”苏轼《石钟山记》:“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大石侧立千尺,如猛兽奇鬼,森然欲搏人;而山上栖鹘闻人声亦惊起,磔磔云霄间;又有若老人欬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鹳鹤也。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噌吰如钟鼓不绝。舟人大恐。”从庄子到李、苏写险越丰越练达,险境中的人则想来越“怕”。李、苏还赶不上庄子的旷达呢:“伯昏无人曰:‘夫至人者。上窥青天,下潜黄泉,挥斥八极,神气不变。”(《田子方》)这不过是庄子讲“至人无已”的道理罢了,直到毛主席《七律·长征》的问世,一扫庄子的无已而旷漫,李、苏畏途而“心动”的恐惧心理状态。在红军面前,虽有金沙天堑。大渡铁索、千里岷山及透迤之五岭、气势磅礴的乌蒙。但“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这诗句颂扬了红军长征中大无畏气概,表现了无产阶级所向披靡的精神。
三、 议论犀利明快,间有讽剌之笔
《庄子》作为一部哲学著作,虽然大抵寓言,但免不了发些议论。其中有借人物对话发表谈论的,也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其愤世嫉俗批判现实的议论。锋芒毕露而又恰中肯綮,这在《外篇》《杂篇》中多见。
例如《外篇·胠箧》:“彼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候,诸侯之门而仁义存焉。”“田成子一旦杀齐君而盗其国,所盗者岂独其国邪?并与其圣知之法而盗之。故田成子有乎盗贼之名,而身处尧舜之安。小国不敢非,大国不敢诛,十二世有齐国,则是不乃窃齐国并与其圣知之法以穿其盗贼之身乎?”上述议论,对那些以“仁义”笼络欺骗人民,其本身正是窃国大盗的统治者,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语言何等雄辩有力!
在《杂篇·盗跖》篇中,庄子借盗跖之口痛斥对奴隶起义有非议而要来游说的孔子“尔作言造语,妄称文、武;冠枝木之冠,带牛之胁,多辞谬说,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以迷天下之主,使天下学士不反其本、妄作孝弟。而侥幸于封侯富贵者也。子之罪大极重,疾走归!”当孔子劝说盗跖受“招安”时,盗跖大怒;“…今子修文、武之道,掌天下之辩。以教后世。缝衣浅带,矫言伪行,以迷惑天下之主;而欲求富贵焉。盗莫大于子,天下何故不谓子为盗丘,而乃谓我为盗跖?……”这里庄子抓住儒家宣传周公文武之道,而轻视劳动,轻视劳动人民的弱点进行了攻击,还借盗跖之口批驳了忠君孝弟观,认为忠臣不得好,“世之所谓忠臣者,莫若王子比干、伍子胥。子胥沉江,比干剖心。”真是暴人快语,一语破的,语势逼人。使得“孔子再拜趋走,出门上车,执辔三失,目芒然无见,色若灰,据轼低头,不能出气。”当然历史上未必真有“盗跖斥孔”其事,但是行文的确显现出了庄子语言的锋芒。
另外,《庄子》不乏讽刺之笔。其讽刺,有通过比喻进行的,前面提及的“猜忌鵷雏的故事”便是。还如《列御寇》篇,有个“曹商受赏”的故事,说宋国人曹商出使秦国,讨得秦王喜欢,奖赏他上百辆车。他得意忘形地在庄子面前夸耀自己。庄子把得宠、富贵跟最肮脏的“破痈溃痤”“舐痔”相比附,说他越得宠。得车越多,干的活就越肮脏。这反映了作者对附庸于权贵追句逐利者的蔑视。
《庄子》讽刺,也有通过讽刺对象的荒唐言行进行的。例如《外物》篇中有则“儒以诗礼发家冢”的故事。说的是大儒、小儒盗墓时还引经据典。他们一面撬开者之口,偷其口中珠,一面念念有词:“《诗》固有之曰:“青青之麦,生于陵陂。生不布施,何含珠为?”这段文字把这两个儒生打着《诗》《礼》的招牌,念着经做坏事而做坏事还要用念经掩护自己的丑态暴露得淋漓尽致。
四、语词广为流传,泽及现代汉语
《庄子》对后世作者如稽康、阮籍、李白、曹雪芹,甚至对现代作家鲁讯、郭沫若,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在战国诸子中,《庄子》给后世文学的影响是最巨的。”(《中国文学史》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人民文学出版社)这里不谈文学,而说作为文学工具的语言,《庄子》对后世乃至现代的影响也是深巨的。语言的其他方面姑且不论,只说其词汇吧,《庄子》中的词语已流传至今。例如《逍遥游》中的“鲲鹏”,毛主席诗词就直接引用过多次。“君行吾为发浩然,鲲鹏击浪从兹始。”(见《七古·送纵宇一郎东行》)“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见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鲲鹏展翅九万里,翻动扶摇羊角”。(见《念奴娇·鸟儿问答》)还有间接引“鲲鹏”,以“大鸟”代之的。“斥鷃每闻欺大鸟,昆鸡长笑老鹰飞。”(见《七律·吊罗荣恒同志》)流传于今的一般词语无法计数,而源于《庄子》有案可稽的成语,据笔者粗略统计,有220多个,意义全同的取其一。得218个列下:
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 不近人情 不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 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
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
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
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
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
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
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尻轮神马 枯木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鲁莽灭裂 轮扁 轮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 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 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 色若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如生
视为畏途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无何有之乡
相呴相濡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 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 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 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 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 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 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 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推拍车完断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 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轮老手 足音跫然 尊古卑今 相濡以沫
以管窥天 以水救水 喜怒无常 初生之犊不怕虎
哀莫大于心 夏虫不可浯冰
这些成语之所以称有案可稽。因其均可从《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查得,其下加点的42个成语还为《现代汉词典》所收。
《二十四诗品》和《诗品序》有什么区别?
(一)诗品
①钟嵘《诗品》是在刘勰《文心雕龙》以后出现的一部品评诗歌的文学批评名著。
在齐梁时代都是在反对齐梁形式主义文风的斗争中的产物。钟嵘,字仲伟,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人,生卒年不详。他在齐梁时代曾作过参军、记室等小官。他的《诗品》是梁武帝天监十二年(513)以后于今南京写成的。钟嵘的时代,诗风的衰落已经相当严重。
★《诗品》所论的范围主要是五言诗。全书共品评了两汉至梁代的诗人一百二十二人,计上品十一人,中品三十九人,下品七十二人。《诗品序》:“故诗有三义焉,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文已尽而意有馀,兴也;因物喻志,比也;直书其事,寓言写物,赋也。宏斯三义,酌而用之,干之以风力,润之以丹采,使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是诗之至也。若专用比兴,患在意深,意深则词踬。若但用赋体,患在意浮,意浮则文散,嬉成流移,文无止泊,有芜漫之累矣。”。
★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用典:“若乃经国文符,应资博古;撰德驳奏,宜穷往烈。至乎吟咏情性,亦何贵于用事?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钟嵘论诗还坚决反对沈约等人四声八病的主张:“余谓文制,本须讽读。不可蹇碍。但令清浊通流,口吻调利,斯为足矣。至平上去入,余病未能;蜂腰鹤膝,闾里已具。”。
★钟嵘论诗有一个重大特色,这就是他善于概括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
一是论赋比兴
阮籍的诗“言在耳目之内,情寄八荒之表”
左思诗“得讽谕之致”
张华诗“兴托不奇”
二是论风骨和词采
曹植诗“骨气奇高,词采华茂”
刘桢诗“真骨凌霜,高风跨俗,但气过其文,雕润恨少”
张协诗“雄于潘岳,靡于太冲”,“词采葱倩,音韵铿锵”
三是重视诗味
“是众作之有滋味者也,味之者无极,闻之者动心”,反对东晋玄言诗的“淡乎寡味”。
四是注意摘引和称道诗中佳句
“思君如流水”,“高台多悲风”等名句,称为“胜语”;
论谢灵运诗,称其“名章迥句,处处间起”
论谢朓诗,称其“奇章秀句,往往警遒”
论曹操诗也说他“甚有悲凉之句
还善于运用形容比喻的词语来描绘诗歌的风格特征。
★钟嵘论诗也有一定的历史观念。钟嵘论诗一方面是反对某些形式主义的现象,另一方面也受到南朝形式主义潮流的影响。他品评诗人,往往把词采放在第一位,很少涉及他们作品的思想成就。钟嵘《诗品》是第一部论诗的著作,对后代诗歌的批评有很大的影响。唐司空图,宋严羽、敖陶孙,明胡应麟,清王士祯、袁枚、洪亮吉等人论诗都在观点上、方法上、或词句形式上受到他不同程度的启发和影响。
②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简称——书名,作者:司空图。
晚唐诗人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地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给后来以极大的影响,为中国文学史经典名篇。?
★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今山西永济)。少有俊才,生活在唐末大动荡的时代,其“平生之志”,不在“文墨之伎”,而“欲揣机穷变,角功利于古豪”,意欲济世安民,为李唐王朝尽犬马之劳。唐懿宗咸通中登进士第,之后随恩师王凝而为幕僚。两度经历战乱,看到“朝廷微弱,纪纲大坏”,知道唐哀帝被害的消息后,司空图不食而。司空图长期隐居,“一局棋,一炉药,天意时情可料度,白日偏催快活人,黄金难买堪骑鹤”、“名应不朽轻仙骨,理到忘机近佛心。”(《山中》)“从此当歌唯痛饮,不须经世为闲人。”(《有感》)。?
★司空图性苦吟,举笔缘兴,几千万篇,是晚唐著名诗人:“侬家自有麟麟阁,第一功名只赏诗。”苏轼曾说:“唐末司空图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之遗风。”又说:“司空表圣自论其诗,以为得味外之味。‘绿树连树暗,黄花入麦稀’,此句最善。又‘棋声花院闭,幡影石坛高’。吾尝独游五老峰,入白鹤观,松阴满地,不见一人,惟闻棋声,然后知此句之工也。”。司空图在文学史上地位——《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司空图概括的二十四种诗歌风格是:?
雄浑冲淡纤 沉着;高右典雅洗炼劲健?
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
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高古》)?
“幽人空山,过雨采苹。薄言情悟,悠悠天韵。”(《自然》)?
“高人惠中,令色氤氲。御风蓬叶,泛彼无垠。”(《飘逸》)?
★《二十四诗品》的审美意蕴: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在于它区分了诗歌意境的不同类型,更在于它论述了诗歌意境的美学本质。司空图以“比物取象,目击道存”的思维方式,将哲人对生命的体知,诗人对诗意的了悟,论者对诗思的省会三种心理活动统一起来,超越经验世界而进入实在,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司空图的诗歌理论,主要强调“思与境偕”,“象外之象”、“景外之景”以及“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它是关于诗歌的理论,更是诗,是一部体大虑周的艺术哲学著作。?
★《二十四诗品》产生以后,历代各种丛书,均有辑录,同时,在中国近古文学史上标榜“性灵”与“神韵”的两个重要流派,都从中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现代学者研究中国文学批评史和中国美学史,也都把《二十四诗品》看作意境诠释的典范。?
《二十四诗品》还远播外国,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
最早翻译的,是英国汉学家翟理思《中国文学史》(1901年纽约)
克兰默·宾《翠玉瑟琶:中国古诗选》(1909年伦敦)中进行了更精道的阐述
日本学者《二十四诗品》研究,如《二十四诗品举例》、《诗品详解》
苏联汉学家阿列克谢耶夫1946年发表《一篇关于中国诗人的长诗:司空图的〈诗品〉翻译和研究》,《二十四诗品》苏联汉学研究热点
庄子这本书里的文言文
1. 《庄子》中的文言文小故事
坐井观天”形容眼界狭小,所见有限。 《庄子·秋水》
“邯郸学步”比喻生搬硬套,机械地模仿别人,不但学不到别人的长处,反而会把自己的优点和本领也丢掉。《庄子·秋水》
“探骊得珠”比喻写文章能紧扣主题,抓住要点。《庄子列御寇》
“贻笑大方”指让内行人笑话,含被动义。《庄子·秋水》
“大方之家”原指懂得大道理的人。后泛指见识广博或学有专长的人。 出处 《庄子·秋水》
“餐腥啄腐” 解释比喻追求功名利禄。 《庄子·秋水》
“孤雏腐鼠”比喻微贱之物了。《庄子·秋水》
“太仓稊米” 比喻非常渺小。 《庄子·秋水》
“太仓一粟”比喻极大的数量中一个非常小的数目。 《庄子·秋水》
“夏虫语冰” 比喻人囿于见闻,知识短浅。 《庄子·秋水》
不分畛域 餐腥啄腐 大方之家 孤雏腐鼠 顾盼多姿
管中窥天 邯郸匍匐 邯郸学步 濠梁之上 咳唾成珠
虹销雨霁 井底之蛙 井蛙之见 见笑大方 秋水盈盈
寿陵失步 视若生 双瞳剪水 水天一色 太仓稊米
太仓一粟 望穿秋水 瓮天之见 望洋兴叹 非愚则诬
学步邯郸 夏虫不可以语冰 夏虫疑冰 夏虫语冰 夏虫朝菌
向若而叹 以管窥天 用管窥天 一日千里 曳尾涂中
贻笑大方 遗笑大方 鱼游濠上 盈盈秋水 以锥刺地
2. 郢人《庄子》的古文翻译“噫,变而有气:“郢人垩慢其鼻端(1):'你为我也这么试试',眼睛大若一寸,回过头来对跟随的人说,虞人逐而谇之(12),碰着庄子的额头而停歇在果树林里!察其始而本无生、相互争夺的。庄周曰,翼广七尺,如今变化又回到亡,不也太过分了吧;那只怪鹊紧随其后认为那是极好的时机。”
译文
庄子在雕陵栗树林里游玩,目大运寸(2),螳螂眼看即将得手而忘掉了自己形体的存在,所以也就停止了哭泣,见利而忘其真(9);异鹊从而利之(8),形变而有生!”庄子于是扔掉弹弓转身快步而去,两种物类之间也总是以利相召引:“不然。”
译文
庄子送葬。是其始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螳蜋执翳而搏之(7),惠子吊之,鼻尖上的白泥完全除去而鼻子却一点也没有受伤。'自夫子之也(7),元气变化而有了形体。”自从惠子离开了人世,吾所以不庭也,二类相召也?”庄子说,尽垩而鼻不伤:“ 啊,经过惠子的墓地,自以为不通乎命(8),今又变而之,执弹而留之(6):“与人居(2):“这是什么鸟呀:“我确实曾经能够砍削掉鼻尖上的小白点。这时突然看见一只蝉:“此何鸟哉!”捐弹而反走,惠子前往表示吊唁,人了不伤心哭泣也就算了。人且偃然寝于巨室(6):'尝试为寡人为之。,,一边敲打着瓦缶一边唱歌,漫不经心地砍削白点,眼睛大视力却不敏锐?,郢地的人站在那里也若无其事不失常态,过惠子之墓。惠子说,变化而有了元气,而我噭噭然随而哭之(7)。匠石说,听而斲之(4):'每到一个地方。庄子说,观于浊水而迷于清渊,翅膀宽达七尺,像蚊蝇的翅膀那样大小。宋元君知道了这件事。'如今我来到雕陵栗园便忘却了自身的安危,顾谓从者曰,让匠石用斧子砍削掉这一小白点,方得美荫而忘其身:'臣则尝能斲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1),管园的人不理解我又进而侮辱我,召匠石曰。庄子惊恐而警惕地说。虽然如此,不哭亦足矣,拿着弹弓静静地等待着时机,翅膀大却不能远飞。
庄周反入,从其令(16)'!”
庄子说,游玩于果林时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看守栗园的人大惑不解地在后面追着责问,感周之颡而集于栗林(3),异鹊感吾颡,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宋元君闻之!”
原文
庄周游于雕陵之樊(1)?”庄周曰,这就跟春夏秋冬四季运行一样。这个人她初之时,栗林虞人以吾为戮(17),整整三天心情很不好。”
译文
庄子的妻子了。惠子曰;一只螳螂用树叶作隐蔽打算见机扑上去捕捉蝉,不亦甚乎,自认为这是不能通晓于天命:“吾守形而忘身。弟子蔺且跟随一旁问道:“不对哩!”
庄子曰,长子老身(3),又敲着瓦缶唱起歌来,而我却呜呜地围着她啼哭,不只是不曾具有形体而且原本就不曾形成元气。夹杂在恍恍惚惚的境域之中,使匠石斲之(2),见得而忘其形,奇异的怪鹊碰上了我的额头。匠石运斤成风(3),形体变化而有了生命:“夫子何为顷间甚不庭乎(15),目大不,翼殷不逝(4),就要遵从那里的习惯与禁忌,三月不庭(13),我怎么能不感慨伤心呢,又鼓盆而歌?”于是提起衣裳快步上前,因此我感到很不愉快?一蝉,若蝇翼,吾无以为质矣。今吾游于雕陵而忘吾身,我没有可以匹敌的对手了,眼看即将捕到螳螂而又丧失了自身的真性,臣之质久矣(6):“郢地有个人让白垩泥涂抹了他自己的鼻尖,游于栗林而忘真,我独何能无概然(4),气变而有形。匠石挥动斧子呼呼作响。虽然,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5)?”蹇裳躩步(5),召见匠石说!然而仔细考察她开始原本就不曾出生,蔺且从而问之(14)。'匠石曰,庄子却正在分开双腿像簸箕一样坐着,郢人立不失容(5)。杂乎芒芴之间。而且我从老聃老师那里听说。且吾闻诸夫子曰?一异鹊自南方来者,看见一只奇异的怪鹊从南方飞来:“我留意外物的形体却忘记了自身的安危,故止也:“先生为什么这几天来一直很不高兴呢:“你跟去的妻子生活了一辈子。
庄子返回家中。去的那个人将安安稳稳地寝卧在天地之间。”
原文
庄子送葬,生儿育女直至衰老而!吾无与言之矣!我没有可以与之论辩的人了,不只是不曾出生而且本来就不曾具有形体,我可以搭配的伙伴已经去很久了:‘入其俗。庄周怵然曰(10),世上的物类原本就是这样相互牵累!物固相累(11),正在浓密的树荫里美美地休息而忘记了自身的安危,观赏于混浊的流水却迷惑于清澈的水潭庄子妻
3. 翻译一段有关庄子的古文庄子说:射箭的人不是预先瞄准而射中靶的,称他善于射箭,那么全天下的人都是(像)羿那样(会射箭)的人,可以这样说吗?惠子说:可以。
庄子说:天下没有共同认定的标准,却各以自己认定的标准为正确,那么全天下的人都是(像)尧那样(圣明)的人,可以这样说吗?惠子说:可以。
庄子说:那么儒、墨、杨、秉四家(看了另外一个标点版本的书,里面是这样句读的,是四家么?),和先生你(加在)一起便是五家,到底谁是正确的呢?或者都像鲁遽那样吗?鲁遽弟子说:我学到先生的学问了!
这样可以吧?
4. 庄子 文言文 翻译庄子 全文译注
"老庄"的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成为古代主流儒家思想的重要补充.老子传世一部《道德经》,庄子传世之作即名《庄子》
庄子(约前369-前286)。战国时哲学家,庄氏,名周,(一说子沐)。汉族,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一说今安徽蒙城县)人。做过蒙地方的漆园吏。庄子是我国先秦(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原系楚国公族,楚庄王后裔,后因乱迁至宋国蒙,是道家学说的主要创始人。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然文采更胜老子。代表作《庄子》并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庄子》
《庄子》共三十三篇,分“内篇”、“外篇”、“杂篇”三个部分,一般认为“内篇”的七篇文字肯定是庄子所写的,“外篇”十五篇一般认为是庄子的弟子们所写,或者说是庄子与他的弟子一起合作写成的,它反映的是庄子真实的思想;“杂篇”十一篇的情形就要复杂些,应当是庄子学派或者后来的学者所写,有一些篇幅就认为肯定不是庄子学派所有的思想,如《盗跖》、《说剑》等。内篇最集中表现庄子哲学的是《齐物论》、《逍遥游》、《大宗师》等。
5. 庄子里诚信的文言文庄子里诚信的文言文:
1、视若生者,烈士之勇也。
2、姑妄言之,姑妄听之。
3、见笑于大方之家。
4、《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和,《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
5、以火救火,以水救水。
6、名也者,相札也;知也者,争之器也。
7、以其知之所知,以养其知之所不知。
8、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故善生者,乃所以善也。
9、鸟兽不厌高,鱼鳖不厌深。
10、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11、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12、巧者劳而知者忧,无能者无所求。
13、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
14、无迁令无劝成。
15、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16、狗不以善吠为良,人不以善官为贤。
17、德有所长,形有所忘。
18、若白驹之过隙。
19、天地虽大,其化均也;万物虽多,其治一也;人卒虽众,其主君也。君原于德而成于天,故曰,玄古之君天下,无为也,天德而已矣。
20、刀刃若新发于硎。
21、鉴明则尘垢不止。
22、形莫若就心莫若和,意有所至爱有所亡。
23、不知其所以然。
24、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25、人皆知有用之用,莫知无用之用
6. 庄子的文言文,短一点,最好有译文庄周梦蝶
出自《庄子·齐物论》
原文:
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庄子画像。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
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译文:
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一只蝴蝶,飘飘荡荡,十分轻松惬意。他这时完全忘记了自己是庄周。过一会儿,他醒来了,对自己还是庄周感到十分惊奇疑惑。他认真的想了又想,不知道是庄周做梦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做梦变成了庄周?庄周与蝴蝶一定是有分别的。这便称之为物我合一吧。
7. 出自《庄子》的十个文言词语找到的这些不知道是不是,符不符合lz要求.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 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 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 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寿陵失步 吮痈舐痔 送往迎来 隋侯之诛 随者唱喁 隋珠弹雀 太仓稊米 探囊肤箧螳臂当车 傥来之物 跳梁小丑 吐故纳新 推舟于陆 吞舟之鱼 妄言妄听 望洋兴叹畏影而走 蚊力负山 瓮里醯鸡 无病自灸 播糠眯目 夏虫朝菌 相呴相濡 以水救水相视莫逆 效颦学步 心若灰 心在魏阙 欣然自喜 薪尽火传 能经鸟申 虚往实归虚与委蛇 学步邯郸 延颈举踵 僵鼠过河 摇唇鼓舌 窈窈冥冥 曳属涂中 一日千里一饮一啄 贻笑大方 以火救火 齿如齐贝 绰约多姿 白驹过隙 大辩不言 大惑不解大有径庭 呆若木鸡 动中窥要 甘井先竭 槁项黄馘 姑射神人 鼓盆之戚 画地而趋疾风甚雨 监市履希 数米而饮 书读五年 使蚊负山 绳墨之言 少私寡欲 如蚁附膻捧腹西子 莫逆之交 六通四辟 劳而无功 款启寡闻 枯形灰心 空谷足音 目大不睹决痈溃疽 望未莫及 无始无终 息黥补劓 须眉交白 学富五车 亦步亦趋 辙鲋之急自崖而反 大梦初醒 以强凌弱 洋洋大观 栩栩如生 屠龙之技 儒沫涸辙 喜怒无常以珠弹雀 饮河满腹 郢匠挥斥 游刃有余 越俎代庖 运斤成风 昭然若揭 朝三暮四支离破碎 知而不言 执而不化 至矣尽矣 踵决时见 庄周梦蝶 捉襟见肘 足音跫然安常处顺 安之若命 百舍重研 碧血丹心 苞苴竿牍 奔逸绝尘 变化无常 冰解冻释不近人情 不不生 不主故常 材大难用 苌弘化碧 超轶绝尘 尘垢秕糠 沉鱼落雁瞠乎其后 虫臂鼠肝 踌躇满志 椿萱并茂 辞不获命 存而不论 大本大宗 大而无当大方之家 盗亦有道 道在屎溺 得意忘言 得鱼忘筌 车施效颦 斗升之水 独往独来欧鹤续凫 二缶钟惑 发硎新试 方外之人 非愚则诬 废然而反 扶摇直上 俯仰由人负石赴河 妇姑勃溪 附赘县疣 肝胆楚越 膏火自煎 槁木灰 绠短汲深 姑妄听之始妄言之 官正神行 鬼斧神工 害群之马 蒿目时艰 涸辙之鲋 鹤长凫短 厚貌深情呼牛呼马 华封三祝 祸福相生 鸡伏鹄卵 见笑大方 剑头一呋 匠石运斤 失之交臂绝圣弃智 坎井之蛙 咳睡成珠 枯木灰 枯鱼涸辙 枯鱼之肆 累瓦结绳 以管窥天鲁莽灭裂 满坑满谷 茫然目失 每下愈况 梦里蝴蝶 谬悠之说 木鸡养到 木形灰心目击道存 目无全牛 栉风沐雨 纳履踵决 内圣外王 能者多劳 庖丁解牛 鹏程万里批郤导窾 骈拇技指 其应若响 强聒不舍 窃钩窃国 求马唐肆 目诵五车 桑枢瓮牖色若灰 善刀而藏 善始善终 上漏下湿 尸居龙见 视而不见 视如生 视为畏途。
8. 求《庄子》全本的原文(包括内,外,杂),不要有注释和翻译~《庄子·内篇·逍遥游第一》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
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
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
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
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徵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
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劳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
"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
'吾以是狂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
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 宋人次章甫而适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
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杳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魏王贻我大瓠之种,我树之成而实五石。以盛水浆,其坚不能自举也。
剖之以为瓢,则瓠落无所容。非不呺然大也,吾为其无用而掊之。
"庄子曰:"夫子固拙于用大矣。宋人有善为不龟手之药者,世世以洴澼絖为事。
客闻之,请买其方百金。聚族而谋之曰:'我世世为洴澼絖,不过数金。
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请与之。'客得之,以说吴王。
越有难,吴王使之将。冬,与越人水战,大败越人,裂地而封之。
能不龟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于洴澼絖,则所用之异也。今子有五石之瓠,何不虑以为大樽而浮乎江湖,而忧其瓠落无所容?则夫子犹有蓬之心也夫!"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
其大本臃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
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避高下;中于机辟,于罔罟。
今夫嫠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
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庄子·内篇·齐物论第二》 由于字数限制,请查阅以下链接到此继续阅读《全集》:/group/topic/4355484/。
9. 求庄子的几个故事的文言原文涸辙之鲋
《庄子》
本文选自《庄子》书“杂篇”中的《外物》,“杂篇”都是庄子后学的作品。涸,干涸。辙,车辙。鲋,鲫鱼。涸辙之鲋,在干涸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在困危中急待救援的人。
庄周家贫,故往贷粟于监河侯。监河侯曰“诺!我将得邑金,将贷子三百金,可乎?”庄周忿然作色曰“周昨来,有中道而呼者。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周曰:‘诺!我且南游吴、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鲋鱼忿然作色曰:‘吾失吾常与,我无所处。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庄周梦蝶
《庄子?齐物论》:“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周与蝴蝶,则必有分矣。此之谓物化。”
濠梁观鱼
《庄子·秋水篇》记有庄周惠施同游濠梁观鱼事。一日,两人同游于濠上,只见一群鲦鱼来回游动,悠然自得。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后人为纪念庄惠观鱼,傍水建造观鱼台,把濠梁或濠上用来比喻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望洋兴叹
秋水时至(1),百川灌河(2);泾流之大(3),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4)。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5),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6)。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7),望洋向若而叹曰(8):“野语有之曰(9),'闻道百(10),以为莫己若'者(11),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12),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13)。”
北海若曰:“井鼃不可以语于海者(14),拘于虚也(15);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16);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17),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18),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19);尾闾泄之(20),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21)。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22),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23),吾在于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24)?计中国之在海内(25),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26)?号物之数谓之万(27),人处一焉;人卒九州(28),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29);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30)?五帝之所连(31),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32),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33),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4)?”
鼓盆而歌
“庄子妻,惠子吊之,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惠子曰:“与人居,长子老身,不哭亦足矣,又鼓盆而歌,不亦甚乎!”庄子曰:“不然。是其始也,我独何能无慨然!察其始而本无生,非徒无生也而本无形,非徒无形也而本无气。杂乎芒芴之间,变而有气,气变而有形,形变而有生,今又变而之,是相与为春夏秋冬四时行也。人且偃然寝于巨室,而我嗷嗷然随而哭之,自以为不通乎命,故止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