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训学斋规》的译文

2.黑墨的词语 黑墨的词语是什么

3.寻能组什么词

4.朱熹的名言

求《训学斋规》的译文

存行数墨-存款数目

训学斋规 《读书》 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字,子细分明读之,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诵遍数,自然上口,久远不忘,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谓读得熟则不待解说,自晓其义也。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子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绉折济阳江禄,读书未竟,虽有急速,必待掩束整齐,然后起此,最为可法。 扪虱新话《陈善扪虱新话》 《读书须知出入法》 读书须知出入法,始当求所以,入终当求所以出,见得亲切,此是入书法,用得透脱,此是出书法。盖不能入得书,则不知古人用心处,不能出得书,则又在言下,惟知出知入,得尽读书之法也。 《读书牢记则有进益》 读书惟在牢记,则日见进益,陈晋之一日,只读一百二十字,后遂无书不读,所谓日计不足,岁计有余者。今人谁不读书,日将诵数千言,初若可喜,然旋读旋忘,一岁未尝得百二十字,虽然,况一日乎。予少时实有贪多之癖,至今每念腹中空虚,方知陈贤良为得法云。 性理大全 《读书法》 程子曰:读书将以穷理,将以致用也。今或滞心于章句之末,则无所用也。此学者之大患。凡观书,不可以相类泥其义不尔,则字字相梗。当观其文势,上下之意如充实之谓美。与诗之美不同。尝觉读书有令人喜时,有令人手舞足蹈时,或问莫是古人之意与先生之意相合,后如此否。曰:是也。论语孟子只剩读着,便是意足学者,须是玩味,若以语言解着,意便不足。问世有以读书为文为艺者,曰:为文谓之艺,犹之可也。读书谓之艺,则求诸书者,浅矣。张子曰:观书必总其言,而求作者之意。读书少则无由考校,得义精盖书以维持,此心一时放下,则一时德性有懈。读书则此心常在,不读书则终看义理不见书,须成诵精思,多在夜中,或静坐得之,不记得思不起,但通贯得大原,后书亦易记,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加新益则学进矣,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上蔡谢氏曰:学者先学文,鲜有能至道。至如博观泛览,亦自为害。故明道先生教余,尝曰:贤读书慎,不要寻行数墨。 龟山杨氏语,罗仲素曰:某尝有数句教学者,读书之法云,以身体之,以心验之。从容默会于幽闲,静一之中超然,自得于书言,象意之表,此盖某所自为者如此。 和靖尹氏曰:吕献可尝言,读书不须多读,得一字行取一字。伊川亦尝言,读得一尺,不如行得一寸。行得便是会读书,二公之意正同。读书须是看圣人用心处,自家临事一一要使。 延平李氏曰:读书者,知其所言,莫非吾事,而即吾身以求之,则凡圣贤所至,而吾所未至者,皆可勉而进矣。若直以文字求之说,其词义以资诵说,其不为玩物丧志者几希。 东莱吕氏曰:读书有思索,人往往不苟,不曾读书与曾读书识理趣者,观其所为,便可见。凡读书必务 精熟,若或记性迟钝,则多诵数遍,自然精熟,记得坚固。若是遍数不多,只务强记。今日成诵,来日便忘,其与不曾读书,何异。凡为学之道,必先至诚,不诚未有能至焉者也。何以见其诚居处齐,庄志意凝,定不妄言。不苟笑,开卷伏读,必起恭敬如对圣贤,掩卷沈思,必根义理以闲邪。僻行之悠久,习与性成便有圣贤前辈气象。为学之本,莫先于读书,读书之法须令日有课程,句读有未晓大义,有未通不惜与人商确,不惜就人授读。凡人多以此为耻,曾不知不如是,则有终身之耻也。后学读书,未曾识得,目前大略,便要说性命,此极是害事为学,自有等级。后生学问,聪明强记,不足畏。惟思索寻究者,为可畏耳。 象山陆氏曰:大抵读书训诂,既通之后,但平心读之,不必勉加揣量,则无非浸灌培养,鞭策磨厉之功。或有未通晓处,姑缺之无害,且以其明白昭晰者,日加涵泳则自然日充日明,后日本原深厚,则向来未晓者将亦有涣然冰释者矣。读书作文亦是吾人事,但读书本不为作文,作文其末也。有其本必有其末,未闻有本盛而末不茂者,若本末倒置,则所谓文者亦可知矣。 勉斋黄氏曰:平居当以敬自持,令心虑宁静。至于读书则平心定气,端庄严肃,须以吾心默观圣贤之语,常使圣贤之意自入于吾心,如以镜照物,妍丑自见镜,何心哉。今人所以不善读书,非是圣贤之意难明,乃是吾心纷扰,反以汨乱圣贤之意,读书只是沈静精密则自然见得分明,切不可萌轻易自喜之心,便解得六经通彻,亦何足自喜,亦岂敢轻易才如此。便不足以任重后生,且收敛静退,歉然常若,不足方能有进。观书者,最怕气不平,且如公冶长一章。谢上蔡则谓圣人,择婿惊人如此,杨龟山则谓圣人所以求于人者,薄可免于刑戮,而不累其家,皆可妻也。上蔡气高者也,龟山气弱者也,故所见各别如此,要之当随文平看,方见得圣人之本意,此观书之大法。 北溪陈氏曰:读四书之法,毋过求毋巧凿毋旁搜毋曲引,亦惟平心以玩,其旨归而切己,以察其实用而已尔。果能于是四者,融会贯通而义理昭明,胸襟洒落,则在 有权衡尺度,由是而稽诸经与凡读。天下之书论天下之事,皆莫不冰融冻释,而轻重长短截然一定。自不复有锱铢分寸之或紊矣。 范阳张氏曰:朋友讲习,固天下乐事,不幸独学则当尚友,古人可也。故读论语如对孔门圣贤,读孟子如对孟子,读杜诗苏文则又凝神静虑,如目击二公。如此用心,虽生千载之下,可以见千载人矣。 程子曰:凡看书各有门庭,诗易春秋不可逐句看,尚书论语可以逐句看。六经之言,在涵蓄中默识,心通精义为本。读书者,当观圣人所以作经之意,与圣人所以为圣人。而吾之所以未至者,求圣人之心。而吾之所以未得焉者,昼诵而味之,中夜而思之,平其心易其气阙其疑,其必有见矣。古之学者皆有传授,如圣人作经,本欲明道。今人若不先明义理,不可治经。盖不得传授之意云尔。如系辞本欲明义,若不先求卦义,则看系辞不得。圣人之道,如河图洛书,其始止于画。上便出义,后之人既重卦,又系辞求之未,必得其理,至如春秋,是其所是,非其所非,不过只是当年数人而已。学者不观他书,只观春秋亦可尽道。卦爻始立义既具,即圣人别起义以错综之,如春秋已前,既已立例,到近后来,书得全别一般事,便书得别有意思,若依前例,观之殊失之矣。苏季明常以治经为传道,居业之实居常讲习,只是空言无益,质之两先生。伯淳先生曰:修辞立其诚,不可不子细,理会言能修省。言辞便是要立诚,若只是修饰言辞,为心只是为伪也。若修其言辞,正为立己之诚,意乃是体当自家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之实事道之。浩浩何处下手,惟立诚才有可居之处,有可居之处则可以修业也,终日干干大小之事,却只是忠信所以进德为实。下手处修辞立其诚,为实修业处。 正叔先生曰:治经实学也,譬诸草木区以别矣。道之在经大小远近高下精粗,森列于其中。譬如日月在上,有人不见者,一人指之不如众人指之。自见也如中庸一卷书,自有至理推之。于事如国家有九经及历代圣人之迹,莫非实学也,如登九层之台,自下而上者,为是人患居常讲习空言,无实者盖不自得也。为学治经最好苟不自得,则尽治五经,亦是空也。今有人心得识达,所得多矣。虽亦好读书却患在空虚者,未免此弊。 张子曰:经籍亦须记得,虽有舜禹之智,吟而不言,不如聋盲之指麾。故记得便说得便行得。故始学亦不可无诵数。 龟山杨氏因言,秦汉以下,事曰亦须是一一识别,得过欲识别,得过须用着意六经,六经不可容易看了。今人多言要作事,须看史,史固不可不看,然六经先王经世之迹在焉,是亦足用矣。必待观史未有史书,以前人以何为,据盖孔子不存史而作春秋,春秋所以正史之得失也,今人自是不留意六经,故就史求道理,是以学愈博,而道愈远。若经术明自无工夫及之,使有工夫及之,则取次提起一事,便须断遣处置得行,何患不能识别。 鲁斋许氏曰:讲究经旨,须是且将正本,反复诵读,求圣人立言,指意务于经内,自有所得。若反复读诵,至于二三十遍以至五六十遍,求其意义,不得然后以古注证之。古注训释不明,未可通晓。方考诸家解义择其当者,取一家之说,以为定论。不可泛泛,莫知所适从也。诵经习史,须是专志屏弃外物,非有父母师长之命,不得因他而辍。 程子曰:凡解文字,但易其心自见理,理只是义理,甚分明。如一条平坦底道路。且如随卦言,君子向晦入宴息,解者多作遵养,时晦之晦或问作甚晦字。曰:此只是随时之大者,向晦则宴息也,更别无甚义。或曰:圣人之言,恐不可以浅近。看他曰:圣人之言,自有近处,自有深处,如近处怎生强要,凿教深远得。汉儒之谈经也,以三万余言,明尧典二字。可谓知要乎,惟毛公董相有儒者,气象东京,士人尚名节,加之以明礼义,则皆贤人之德业矣。

黑墨的词语 黑墨的词语是什么

黑墨的词语有:寻行数墨,贪墨败度,骚人墨士。

黑墨的词语有:两眼墨黑,浓墨重彩,寻行数墨。2:拼音是、hēi mò。3:注音是、ㄏㄟㄇㄛ_。4:结构是、黑(上下结构)墨(上下结构)。

黑墨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黑墨hēimò。(1)制成棒、块状的黑颜料(如混以胶质粘接剂的特制灯黑,有时加香料),用以画图或写字。

二、引证解释

⒈墨黑;非常黑。引《中国民间故事选·宝筒》:“它(大黑蛇)把一只大猴子捆在黑墨的树干上。”

三、网络解释

黑墨黑墨hēimò(Blackink),即墨条,就是研墨时在墨台上用的那个长条,墨水就是从墨条中来的。

关于黑墨的诗词

《纪游·几重浓云泼黑墨》

关于黑墨的诗句

几重浓云泼黑墨几重浓云泼黑墨黑墨浓磨涂白纸

关于黑墨的成语

墨突不黔大处落墨粉白墨黑墨守陈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黑天墨地浓墨重彩骚人墨士寻行数墨

关于黑墨的造句

1、看见一洗剪吹,老帅了。戴着大黑墨镜,留着一头火红火红的长发,骑着月亮摩托车,穿梭在晚上八点的街头。速度老快了,就是抬上救护车的时候,有点丑。

2、他不能用蓝墨水,得用黑墨水。

3、请用蓝黑墨水填写明白。

4、最好用蓝墨水而否则用黑墨水来签署合同,因该蓝墨水没去外国国家国家疑题很简易地让人差别出哪个是合同正本,哪个是影印副本。

5、有几次,我沾的墨水太多了,结果黑墨水滴在了曾经非常美观的书页上,本打算把这本书写得漂漂亮亮的。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黑墨的详细信息

寻能组什么词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拨草寻蛇 比喻招惹恶人,自找麻烦。

吊古寻幽 吊:凭吊;幽:幽境。凭吊古迹,寻找幽境,感怀旧事。

经丘寻壑 指游览山水。

耐人寻味 耐:禁得起;寻味:探索体味。意味深长,值得人仔细体会琢磨。

寻根究底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寻根追底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

寻行数墨 寻行:一行行地读;数墨:一字字地读。指只会诵读文句,而不能理解义理。也指专在文字上下功夫。

寻花问柳 花、柳:原指春景,旧时亦指。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

寻事生非 形容有意制造事端,引起纠纷。

寻觅活 寻:求,找。闹着要要活。多指用自杀来吓唬人。

寻消问息 寻、问:打听。打听消息。

寻枝摘叶 比喻追求事物次要的、非根本的东西。

寻踪觅迹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异乎寻常 异:不同;乎:于;寻常:平常。跟平常的情况很不一样。

东寻西觅 指到处张罗。

非同寻常 寻常:平常。形容人和事物很突出,不同于一般。

覆鹿寻蕉 覆:遮盖;蕉:同“樵”,柴。比喻把真事看作梦幻而一再失误。

毫末不札,将寻斧柯 比喻祸害萌生时若不重视,酿成大患,再要消除,就很困难。

买笑寻欢 狎妓,寻欢作乐。同“买笑追欢”。

觅迹寻踪 觅:找;踪:迹,脚印,指行踪。到处寻找别人的行踪。

无迹可寻 没有踪迹可以寻求。多指处事为文不着痕迹。

无际可寻 找不出缺漏之处。

骑马寻马 比喻已经有了好处,还要去谋另外的好处。

鼠穴寻羊 比喻没有功效的做法。

索垢寻疵 犹言吹毛求疵。

讨是寻非 惹是生非,故意挑剔。

蹄间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

蹄闲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蹄闲三寻 指马奔走时,前后蹄间一跃而过三寻。形容马奔跑得快。同“蹄间三寻”。

问柳寻花 ①玩赏春景。②后人以“花”、“柳”比喻,故指狎妓。

寻瘢索绽 指仅从表面现象追查人家的过失。瘢,皮肤斑痕。

寻弊索瑕 犹言吹毛求疵。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寻风捉影 比喻说话做事毫无根据。

寻根拔树 犹斩草除根。比喻除去祸根,以免后患。

寻根问底 追求根底。一般指追问一件事的原由。同“寻根究底”。

寻壑经丘 寻幽探胜,游山玩水。

寻花觅柳 原指赏玩春天的景色。后旧小说用来指宿娼。同“寻花问柳”。

寻欢作乐 寻快,设法取乐。形容追求享乐。

寻流逐末 犹舍本求末。比喻不抓根本环节,而只在枝节问题上下功夫。

寻行逐队 犹言成群结队。形容众多的人依次成行成队。

寻幽入微 寻幽:探究深奥难明的事理。入微:达到极其细致、深刻的地步。形容对深奥的事理探求达到非常深刻的程度。

寻幽探胜 探:寻求。胜:胜地,风景优美的地方。游览山水时寻找、搜索幽雅的胜地。亦作“寻幽探奇”、“寻奇探幽”。

寻源讨本 指穷本溯源。

哑子寻梦 比喻有话或苦衷说不出。同“哑子做梦”。

摘句寻章 摘取、搜寻文章的片断词句。指读书局限于文字的推求。

逐影寻声 指多方寻求罅隙。

追根寻底 追究底细。同“追根究底”。

自寻短见 短见:本指见识短浅,引申为自杀。自己认为无法活下去而寻。

自寻烦恼 自找的烦闷苦恼。意思是,本来不该有烦闷苦恼。

朱熹的名言

须知三绝韦编者,不是寻行数墨人。  读书之法,莫贵于循序而致精。  思索,譬如穿井不懈,便得清水。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读书须是遍布周满。某尝以为宁详毋略,宁不毋高,宁拙毋巧,宁近毋远。  观书亦须从头循序而进,可以浅深难易有所取舍,自然意味详密。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  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  胸怀坦荡,正大光明。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有过则速改,不可畏难而苟安也。  责己厚,故身益修;责人薄,故人易从。  有所不为,为无不果。有所不学,学无不成。  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无一事而不学,无一时而不学,无一处而不学,成功之路也。  思诚为修身之本,而明善又为思诚之本。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  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  举一而反三,闻一而知十,及学者用功之深,穷理之熟,然后能融会贯通,以至于此。  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活到老,学到老。  涵养、致知、力行三者,便是以涵养为首,致知次之,力行又次之。  凡读书,须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牵强暗记,只是要多读数遍,自然上口,久远不忘。  当务为急,不求所难知;力行所知,不惮所难为。  《大学》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基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  不以一毫私利自蔽,不以一毫私欲自累。  不以小恶掩大善,不以众短弃一长。  不能感人,皆诚之不至。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读书之法,在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自敬,则人敬之;自慢,则人慢之。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守正直而佩仁义。( 名人名言 geyan123)  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  学者读书,须是于无味处当致思焉。至于群疑并兴,寝食俱废,乃能骤进。如用兵相杀争得些儿小可一二十里地,无济于事,须大杀一番,方是善胜,为学之要亦是如此。须是一棒一条痕,一掴一掌血!  博学,谓天地万物之理,修己治人之方,皆所当学,然亦各有次序,当以其大而急者为先,不可杂而无统也。  为学,极要求把篙处着力,为学,正如上水船,方平稳处,尽行不妨,及到滩脊急流处,舟人来这一篙,不可放缓。直须着力撑上,不一步不紧,放退一步则此船不得上矣!  为学须是痛彻恳恻做工夫,是饥忘食,渴忘饮,始得。  须知气禀之害,要力去,用功克制,裁其胜而归于中乃可。  浣溪沙压架年来雪作堆,珍丛也是近移栽。肯令容易放春回。却恐阴晴无定度,从教红白一时开。多情蜂蝶早飞来。  看文字须大段精彩看,耸起精神,竖起筋骨,不要困,如有刀剑在后一般。就一段中须要透;击其首则尾应,击其尾则首应,方始是。不可按册子便在,掩了册子便忘。  家门和顺,虽饔飧不继,亦有余欢.国课早完,即囊橐无余,自得至乐。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守分安命,顺时听天。为人若此,庶乎近焉。  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见色而起*心,报在妻女.匿怨而用暗箭,祸延子孙。  见富贵而生谗容者,最可耻.遇贫穷而作骄态者,贱莫甚。居家戒争讼,讼则终凶.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毋恃势力而凌逼孤寡,勿贪口腹而恣杀生禽。乖僻自是,悔误必多.颓惰自甘,家道难成。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屈志老成,急则可相依。轻听发言,安知非人之谮诉,当忍耐三思.因事相争,安知非我之不是,须平心遭暗想。  与肩挑贸易,勿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多温恤。刻薄成家,理无久享.伦常乖舛,立见消亡。兄弟叔侄,须多分润寡.长幼内外,宜法属辞严。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求淑女,毋计厚奁。  三姑六婆,实*盗之媒.婢美妾娇,非闺房之福。奴仆勿用俊美,妻妾切忌艳妆。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子孙虽愚,经书不可不读。居身务期质朴,教子要有义方。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留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胜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  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则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是疑。过了这一番,疑渐渐释,以至融会贯通,都无所疑,方始是学。  百学须先立志。  才既难得,而又难知;则当博采,多而蓄之。  大凡敦厚忠信,能攻吾过者,益友也;其诌媚轻薄,傲慢亵狎,导人为恶者,损友也。  读而未晓则思,思而未晓则读。  读书之法无它,惟是笃志虚心,反复详玩,为有功耳。  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凡人便是生知之资,也须下困学勉行的工夫方得。  国君好仁,则必无敌于天下也。  节食以去病,节欲以延年。  君子于细事未必可观,而才能足以任重;小人虽器量浅狭,而未必无一长可取。  勤与俭,治生之道也,不勤则寡人,不俭则妄费。  人之进学在于思,思则能知是与非。  仁者不以盛衰改节,义者不以存亡易亡。  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  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  为政,不在于用一己之长,而贵于有以来天下之善。  唯能不为,是以可以有为,无所不为者,安能有所为耶。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自古圣人二致,但其施教,则必因其材而笃信。  自古无不晓事底圣贤,亦无不通变底圣贤,亦无关门独望底圣贤。  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  苍山寒气深,高林霜叶稀。  弱植不自持,芳根为谁好?虽非九秋干,丹心中自保。  国以民为车,社稷亦为民而立。  为学,正如撑上水船,一篙不可放缓。  大抵学问只有两途,致知力行而已。  兴者,先富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闻道有蚤莫,行道有难易,然能自强不息,则其至一也。  所谓共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若说到透彻处,何止十年之功也。  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  读这一章更不看后章,读这一句,更不得看后句。  学不可邋遢、不可草率,先立大本。  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人之病,只知他人之说可疑,而不知己说之可疑。  泛观博取,不若熟读而精思。须要切己体验。  读书,须是详、下、拙、近、毋、略、高、巧、远。先要熟读,更须反复玩味贪多,须看得一书彻了,方再看一书,细嚼教烂则滋味自出。读书之道,用力愈多、收功愈远,先难而后获,先事而后得。  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

如果您喜欢《朱熹的名言》记得分享给更多好友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