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报仇雪耻是何意?出自哪?

2.比喻复仇的成语

3.报仇雪恨的词语辨析

报仇雪耻是何意?出自哪?

报仇雪耻的拼音-报仇雪耻

释义报冤仇洗耻辱。

出处晋·陈寿《三国志·吴书·孙坚传》。

汉朝末期,17岁的东吴少年孙坚,有一次与父亲坐船从富春到钱塘。途遇海贼分赃,孙坚不顾其父和船家的阻挠,提刀上岸,佯装领兵前来围剿,吓退了海贼保全了货物。

黄巾起义时,朝廷派中郎将朱儁讨伐。朱儁委任孙坚为佐军司马。在攻打宛城时,孙坚第一个攀上城头,立了大功。

孙坚率军北上,声讨董卓。荆州刺史和南阳太守既不肯借粮,又不肯让路,都被孙坚杀。

孙坚名气大振继尔被袁术封为破虏将军。任豫州刺史,派部下在城外设酒席相庆。饮酒间,董卓军队数万人忽然到来,鼓声不绝。孙坚让士兵依次列队进城,自己则对客人举杯劝饮,镇定自若,殿后入城。

董卓部众围城,孙坚头裹红巾,开城迎敌,红巾飘拂,所向无乱,阵前斩杀董军都督华雄。

董卓忌惮孙坚勇猛,令将军李傕前来议和,孙坚不应,下令从速进军董卓大本营洛阳,董卓便焚毁洛阳退入关内。

汉献帝初平三年,袁术令孙坚征荆州,袭击刘表。刘表遣黄祖抗战。孙坚大败黄祖,渡汉水,围襄阳。黄祖部将吕公屯兵岘山,孙坚亲率部骑上山视察地势,吕公的弓箭手躲在树丛中,用乱箭射中孙坚脑门。孙坚不幸去世。

孙坚大儿子孙策收敛父尸,葬于江南。孙坚的部众被袁术兼并。

丹阳张纮是当世奇士,孙策去见他说:“先君志在扶危济世,竟为黄祖所害。我虽然幼稚羸弱,但有志完成先君遗愿,报仇雪耻,成为朝廷外藩,请问计将安出?”

张纮指点他走孙坚道路,先招兵买马,然后率众投奔舅父丹阳太守吴景,壮大声势,再攻取荆州、扬州,以江南为根据地。可他说:“除奸安民,功业可以上追齐桓公、晋文公,岂能以区区一方藩镇来约束自己呢!”

孙策去见袁术,袁术认为孙坚的队伍应交孙策统治,便把孙坚的队伍交给孙策,孙策带领队伍,东征西战,取得了江东六郡,为其子孙权建国奠定了基础。

比喻复仇的成语

报仇雪耻:指报复冤仇,洗刷耻辱。

反攻倒算:反攻、倒算:十多位 指坏人的反扑、报复。进行反扑报复。形容坏人得势时,向人民采取的报复行动。

复仇雪耻:复:报复;雪;洗掉。报复冤仇,洗掉耻辱。

怀恨在心:把怨恨藏在心里。形容对人记下仇恨,以伺机报复。

秋后算帐:指秋收以后结清欠帐。比喻等待时机进行报复。

睚眦必报:睚眦: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象瞪一下眼睛那样极小的怨仇也要报复。比喻心胸极狭窄。

一报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也指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一还一报:指做一件坏事后必受一次报复。

欲得而甘心:想要弄到手才称心满意(多用于对人的报复或打击)。

冤冤相报:冤:冤仇;报:报复,报应。佛家语,认为冤仇总会有报应。

报仇雪恨的词语辨析

近义词:报仇雪耻、深仇大恨、以牙还牙

反义词: 以德报怨、忍辱负重、忍气吞声

辨析:~和“报仇雪耻”;结构相同;同出一源;意义相近。不同在于“耻”和“恨”。~强调“除怨恨”;“报仇雪耻”强调“除耻辱”。

例句: ①老百姓早就盼着人民军队早日铲除座山雕一伙匪徒;为他们~。

②人民政府为白毛女~;枪毙了黄世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