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

2.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哪首诗

3.纵酒狂欢惜度日,嚣张跋扈与谁雄.上两句是什么,全诗何解?

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

飞扬跋扈为谁雄古诗-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

飞扬跋扈为谁雄全诗如下: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出自唐代杜甫的《七绝·赠李白》。杜甫与李白相互敬重,交谊深厚,这首七绝《赠李白》,就是杜甫以心灵的笔触所刻划的一幅李白肖像。它仅仅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构成一幅生动的艺术形象,李白的风采、气度、品格,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此诗作于公元745年秋,此时李白遭奸佞排斥、远离京都、漫游齐鲁,与杜甫相会。李白也在这年秋写下了《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诗。

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何以称雄?

虽有济世之才,然焉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飞扬跋扈为谁雄出自哪首诗

这句话出自《寻李白》,作者是著名诗人余光中。

原文如下:

——痛饮狂歌空度日 飞扬跋扈为谁雄,

那一双傲慢的靴子至今还落在,

高力士羞愤的手里,人却不见了,

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

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

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

自从那年贺知章眼花了,

认你做谪仙,便更加佯狂,

用一只中了魔咒的小酒壶,

把自己藏起来,连太太也寻不到你,

怨长安城小而壶中天长,

在所有的诗里你都预言,

会突然水遁,或许就在明天,

只扁舟破浪,乱发当风,

而今,果然你失了踪,

树敌如林,世人皆欲杀,

肝硬化怎杀得你,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从开元到天宝,从洛阳到咸阳,

冠盖满途车骑的嚣闹,

不及千年后你的一首,

水晶绝句轻叩我额头,

当地一弹挑起的回音,

一贬世上已经够落魄,

再放夜郎毋乃太难堪,

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

陇西或山东,青莲乡或碎叶城,

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

凡你醉处,你说过,皆非他乡,

失踪,是天才唯一的下场,

身后事,究竟你遁向何处,

猿啼不住,杜二也苦劝你不住,

一回头囚窗下竟已白头,

七仙、五友,都救不了你了,

匡山给雾锁了,无路可入,

仍炉火未纯青,就半粒丹砂,

怎追蹑葛洪袖里的流霞,

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故乡,

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而无论出门向东哭,向西哭,

长安却早已陷落,

这二十四万里的归程,

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

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

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

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

接你回传说里去。

扩展资料:

作品鉴赏:

《寻李白》一诗选自余光中《隔水观音集》。余光中曾在《莲的联想诗集·后记》云:“怀古咏史,原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主题。在这类诗中,整个民族的记忆,等于是在对镜自鉴,这样子的历史感,是现代诗人重认传统的途径之一。”

《寻李白》的外部结构自由而严谨,造句、建节与成篇都比较自由舒展,是所谓自由诗体,但是,第一节与第三节各为十四行,第二节与第四节各为十行,基本格式有如扩展了的古典诗歌中的隔句对,这样,在参差错落的自由之中就不乏整饬之趣了。

诗以李白的“失踪”始,在叙写诗人的痛饮狂歌与坎坷遭遇之后,复以李白的乘风归去终篇,反复回旋,始终围绕“寻”字曲折成章,而避免作直线式的叙述。

《寻李白》的开篇轰然而起,破空而来,拟人的“傲慢”与“羞愤”出人意外地加诸“靴子”和“手”之上,“至今还落在”与“人却不见了”似真似幻,不仅活画出李白傲岸不群的神采,而且有广阔的艺术时空供读者神游遐想。

诗的第二节关于李白及其作品的感人力量的描写,妙想奇情匪夷所思,在第三节“至今成谜是你的籍贯”,“不如归去归哪个故乡”的渲染和跌宕之后,第四节诗人更忽发奇想:“樽中月影,或许那才是你的故乡常得你一生痴痴地仰望”

民间盛传李白在采石矶长江中捉月而的传说,而余光中的一阕“月光奏鸣曲”,为读者奏响的竟是一个想像飞腾的奇妙尾声。李白诗的想像如行空天马,超逸绝然,而余光中诗作丰富而具有创作性的想像,确实也颇有“太白遗风”。

余光中认为:“我敢断言,今曰许多以诗自命的三流散文,其淘汰率不会下于六十年代那些以诗为名的魔咒呓语。”《寻李白》的语言,密度高而弹性大,炼字炼句具有“新鲜”与“新奇”的美学效果。

如“把满地的难民和伤兵把胡马和羌笛交践的节奏留给杜二去细细的苦吟”一句,虚实互转,伸缩自如,凝炼而繁富,它不仅生动地表现了杜诗的内容和风格的特色,与李白诗作了美的对照,同时又概括了安史之乱与以后的回纥入侵,时空阔大而包举众端。

纵酒狂欢惜度日,嚣张跋扈与谁雄.上两句是什么,全诗何解?

杜甫《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的这首《赠李白》,是在他与李白交往的早期写就的。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精神、神态、性格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

李白尚远游,一生如"飘蓬",云游四海,浪迹天涯。"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他的足迹遍及黄河中下游和长江流域的各个地区。李白是扶风而起的大鹏,只有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激荡风云中,他才能扶摇直上,振翼搏击,俯瞰寰海,傲视苍穹。李白是心怀天下的布衣卿相,面对着"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波翻浪涌,他慨叹人生苦短:"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他更渴望建功立业:"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经历过朝廷的放逐、理想的破灭,他仍然坚定地自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是高蹈飘逸的山中隐士,他陶醉于"兰生谷底人不锄,云在高山自卷舒"的意境中,完全忘记了尘世的喧嚣,宦海的嚷扰。尽管怀才不遇,尽管大志难伸,尽管登上龙廷又"放还"民间,都不能改变李白飘逸潇洒浪漫佻达的天性。李白是大自然的朋友,在落寞寂寥之时,他抱膝独坐,凝神远望:"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高高在上的皇帝可以放逐他,趋炎附势的宠臣可以排挤他,但山川日月永远与他为伴,飞鸟闲云永远以他为友,任何时候,他都可以在大自然中找到自己的知音和伴侣。

李白迷丹砂,他曾经虔诚地求仙访道、采药炼丹。他幻想着佛学道箓能使自己长生不老,羽化成仙。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可以摈绝尘念,虔心炼丹,"弃剑学丹砂,临炉双玉童"--携玉童临炉而立,只期待着能炼出使他能返老还童的灵丹妙药。"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只要一剂仙丹出炉,他便可以驾鹤升仙,随鸥临海,去天上宫阙海中仙山任意遨游了。然而李白上当了,佛学道箓灵丹妙药都未能改变李白"斯人独憔悴""衔哀流夜郎"的悲惨命运。精神麻醉水银中毒极大地损害了他的健康。所以杜甫取笑李白"未就丹砂愧葛洪"--在求仙炼丹方面未有所成,一定会愧对精于提炼"神仙丹药"的大师葛洪。李白本人在即将离世的当年,也已经"了然识所在"--破除了对求道炼丹的迷信,只可惜已岁暮向晚,无法疗救他陈疴多病的躯体了。

李白嗜酒,"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一人独饮,他会"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与朋友对面,他要"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他甚至可以与酿酒的老叟成为莫逆之交,老叟了,他作《哭宣城善酿纪叟》以祭,并担心自己不在的情况下,老叟又能把酒卖给谁呢:"纪叟黄泉下,还应酿老春。夜台无李白,沽酒与谁人?" 作为诗人,李白是以酒研墨的,无论走到哪里,他都会留下与酒有关的兴酣之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在豪饮的同时,他也升腾着自己的诗兴与豪情--"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放纵着自己的桀骜与狂放--"黄金白璧卖歌笑,一醉累月轻王侯。"壶中洞天,酒是我友;黄金白璧,皆为粪土;天子王侯,视如草芥!既然皇帝老儿不用管晏屈贾之才,既然"匡扶社稷"的壮志难伸,我只有"痛饮狂歌空度日",举杯月下,醉倒松间,"唯愿长醉不复醒!"岂管它功名权位、富贵荣华?!

李白轻尧舜、笑孔丘、长揖天子、平交诸侯,"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苏轼《李太白碑阴记》)他自视甚高:"才力犹可倚,不惭世上雄",乐观坚定地认为总有一天自己能施展抱负。天宝元年,李白42岁,唐玄宗下诏征聘其入朝。志得意满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等岂是蓬蒿人",昂首挺胸来到长安,受到唐玄宗"降辇步迎"的接待,成为皇帝的嘉宾。他自以为从此要官列卿相,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了。岂知唐玄宗看重的是他的锦绣诗文而不是他的政治才干,让他供奉翰林,任务是陪伴皇上吟诗作赋,游宴消遣。在宫中,他只不过是皇帝生日蛋糕上嵌放的一颗红樱桃--只图悦目而不求实用。这种悲屈的"词臣"的地位,岂是"一醉累月轻王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狂客""谪仙"所能接受的?只十几个月的时间,李白便受不住羁束和冷落,由心底发出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呼号。而他的桀骜不驯、自傲狂放、诗酒豪纵、裘马逸风,更令公侯侧目,阉宦忌惮,玄宗皇帝也说他"固穷相",将他"赐金放还"。李白由朝廷回到民间,虽然是遭放逐而返,依旧是傲气冲天:"昔在长安眠花柳,五侯七贵同杯酒。气岸遥凌豪士前,风流肯落他人后。"他在精神上永远是凌于人前,不落人后的。李白从青年时期就壮志凌云,以大鹏自比:"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直到临终,他在绝笔诗中依然以"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自况。李白一生如大鹏翱空,声震八方,俯视群小。他抱负远大,才具非凡,任侠仗剑,嗜酒好诗,飘逸狂放,仙风道骨,永远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一生不受权势礼法约束。"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以十分欣赏的目光与李白举酒相顾,眼中的李白神采飞扬,狂傲不羁,真堪称人间狂客,天上谪仙,酒中豪杰,诗坛巅峰!当世之雄,舍你而谁?!

李白一辈子恃才傲物,志在天下,但终究官场失意,大志难抒,没有实现封侯拜相建功立业的梦想。倒是酒酣兴至醉里梦中抒发豪情逸志愤懑牢骚的信手之笔成了千古传诵的诗篇,由此塑就了他矗立中国诗坛万年不朽的灿烂金身。杜甫的这首《赠李白》,可以说是写尽李白一生风貌的传神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