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无门-为尚无苟且之心
1.形容思想的成语
2.尚且的反义词尚且的反义词是什么
3.苏洵在文章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4.带有心的词语
5.怎样评价曾国藩
6.尚且的造句尚且的造句是什么
形容思想的成语
[胜读十年书] 胜:超过。超过苦读十年书的收获。形容思想上收益极大。
[抱残守缺] 抱着残缺陈旧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求改进。
[博大精深] 博:广,多。形容思想和学识广博高深。
[呆头呆脑] 呆:呆板,不灵活。形容思想、行动迟钝笨拙。
[高枕无忧] 垫高枕头睡觉,无忧无虑。比喻思想麻痹,丧失警惕。
[傻头傻脑] 形容思想糊涂,愚笨痴呆。
[登高望远] 登上高处,看得更远。也比喻思想境界高,目光远大。
[糊里糊涂] 认识模糊,不明事理。也形容思想处于模糊不清的状态。
[前言不搭后语] 说得话前后连接不上。多形容思想混乱,不能自圆其说。
[久束湿薪] 长期捆着的潮湿柴草。比喻思想保守,不易接受新事物。
[火尽薪传] 火虽烧完,柴却留传下来。比喻思想、学术、技艺等世代相传。
[顿开茅塞] 顿:立刻;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比喻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茅塞顿开] 茅塞:喻人思路闭塞或不懂事;顿:立刻。原来心里好象有茅草堵塞着,现在忽然被打开了。形容思想忽然开窍,立刻明白了某个道理。
[闲愁万种] 闲愁:说不出的烦恼。莫名的烦恼极多。形容思想空虚,多愁善感。也形容愁情满怀。
[抱残守阙] ①守着残缺的东西不放。形容思想保守,不接受新事物。②谓笃守古学古道。③喻在条件很差的情况下坚持着做。
[马放南山] 比喻天下太平,不再用兵。现形容思想麻痹。
[多愁善感] 善:容易。经常发愁和伤感。形容人思想空虚,感情脆弱。
[心心相印] 心:心意,思想感情;印:符合。彼此的心意不用说出,就可以互相了解。形容彼此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如饮醍醐] 比喻使人思想上一下就通了。
[入主出奴] 原意是崇信了一种学说,必然排斥另一种学说;把前者奉为主人,把后者当作奴仆。后比喻学术思想上的宗派主义。
[轻装上阵] 原指战士穿着轻装作战,现在比喻放下思想包袱投入工作。
[情投意合] 投:相合。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
[天真烂漫] 天真:指心地单纯,没有做作和虚伪;烂漫:坦率自然的样子。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
[情投契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情孚意合] 形容双方思想感情融洽,合得来。同“情投意合”。
[天真烂熳] 形容儿童思想单纯、活泼可爱,没有做作和虚伪。同“天真烂漫”。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陶熔鼓铸] 比喻给人的思想、性格以有益的影响。
[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臭肉来蝇] 腐臭的肉招来苍蝇。比喻自己的思想作风有问题,就会招致坏人的引诱。
[无根而固] 固:牢固。没有根柢却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础。
[换骨脱胎]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脱胎换骨] 原为道教用语。指修道者得道以后,就转凡胎为圣胎,换凡骨为仙骨。现比喻通过教育,思想得到彻底改造。
[防微杜渐] 微:微小;杜:堵住;渐:指事物的开端。比喻在坏事情坏思想萌芽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让它发展。
[邪魔外道] 佛教用语。指妨害正道的邪说和行为。比喻不符合正统思想的主张或教义。也比喻妖精鬼怪或品行不端的人。
[拨云睹日] 拨开云彩看见太阳。形容受到启发,思想豁然开朗,或比喻见到光明,大有希望。同“拨云见日”。
[乐业安居] 愉快地从事自己的职业,过着安定的生活。形容生活、生产、思想状况安定正常。
[泛滥成灾] 江河湖泊的水溢出,造成灾害。比喻不好的文章或思想到处传播,影响极坏。
[男盗女娼] 男做盗贼,女为。形容男女都做坏事或思想极其腐朽卑劣。
[翻然悔悟] 悔:悔恨;悟:觉悟。很快地醒悟过来。形容转变得很快。指思想完全转变,彻底醒悟。
[不忘沟壑] 沟壑:山沟。念念不忘为正义而,弃尸山沟。形容有为正义献身的思想准备。也比喻人发迹之后不忘过去贫贱的日子。
[好恶不同] 爱好和憎恶各不相同。形容人的志趣、志向和思想感情各异。
[心不在焉] 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神情不属] 犹言心不在焉。心思不在这里。指思想不集中。
[小脚女人] 因用以指思想保守的人。
[染神乱志] 指思想受到迷惑扰乱。
[同心同德] 同德:为同一目的而努力。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一心同体] 犹言同心同德。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道学先生] 指思想、作风特别迂腐的读书人。
[墨守成规] 墨守:战国时墨翟善于守城;成规:现成的或久已通行的规则、方法。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
[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思绪万千] 思绪:思想的头绪。万千:极多。指思想的头绪相当多,思虑复杂多端。
[道不相谋] 指思想志向不同的人不会在一起共事。
[同心一德]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协德]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同心合德] 指思想统一,信念一致。同“同心同德”。
[心凝形释] 精神凝聚,形体散释。指思想极为专注,简直忘记了自己身体的存在。
[墨守成法] 指思想保守,守着老规矩不肯改变。同“墨守成规”。
[人心如面] 心:指思想、感情等。指每个人的思想也象每个人的面貌一样,各不相同。
[离经畔道] ①指思想、言行背离儒家经典和规范。②指背离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和行为规范。
[至人无梦] 至人:指思想道德等方面达到最高境界的人。品德高尚的人,不会做想入非非的梦。
[打破迷关] 指打掉思想上的迷惘。
[情投意洽] 情感融洽,心意相通。亦作情投意合。指双方思想感情很融洽。
[潜移默化] 潜:暗中同,不见形迹;默:不说话,没有声音。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潜濡默化] 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潜濡默被] 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潜移暗化]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默化潜移] 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人非土木]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
[声气相投] 指朋友间思想一致,性情投合。
[异端邪说] 指和正统思想不同的有害的学说。
[孔思周情] 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同“孔情周思”。
[情文并茂] 指文章的思想感情丰富,文辞也很美盛。
[孔情周思] 指儒学的思想、情懆。孔,孔子;周,周公。
[瑰意奇行] 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同“瑰意琦行”
[人非木石]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
[人非草木] 指人是有思想感情的,容易为外界事物所打动,不同于无生命、无知觉、无感情的树木石头。同“人非木石”。
[一民同俗] 指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革心易行] 指改正错误思想,改变错误行为。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遗老遗少] 遗老:旧称前朝的旧臣;遗少:留恋旧时代的少年。改朝换代后仍效忠前朝的老人和青年。也泛指留恋过去、思想顽固陈旧的人。
[自由泛滥] 指某种错误的思想言行没有约束,到处扩散。
[字里行间] 指文章的某种思想感情没有直接说出而是通过全篇或全段文字透露出来。
[文理俱惬] 文、理:指文辞表达和思想内容;惬:满足、满意。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令人满意。
[存心积虑] 指长期、一贯的思想、想法。
[百虑一致] 指使各种不同的思想归于一致。
[诸子百家] 原指先秦时期各种思想的代表人物和各个派别,后用来对先秦至汉初各种流派的总称。
[重男轻女] 重视男子,看轻女性。指轻视妇女的封建思想。
[兴妖作怪] 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
[哀莫大于心] 指最可悲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兴妖作乱] 比喻坏人破坏捣乱,或坏思想扩大影响。同“兴妖作怪”。
[苟且之心]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居安思危] 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
[咏月嘲风]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嘲风咏月] 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居安虑危] 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同“居安思危”。
[怦然心动] 指由于受某种事物的吸引,思想情感起了波动。
[人穷智短] 穷:困厄;短:短小。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
[世道人情] 泛指社会的道德风尚和人们的思想情感等。同“世道人心”。
[人贫智短] 指人一到无路可走的时候,思想迟钝,办法也就不多了。同“人穷智短”。
[定于一尊] 尊:指具有最高权威的人。旧指思想、学术、道德等以一个最有权威的人做唯一的标准。
[气味相投] 气味:比喻性格和志趣;投:投合。指人思想作风相同,彼此很合得来。
[冷水浇头]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同“冷水浇背”。
[冷水浇背] 冷水从背上浇下来。比喻因突然遭受意外的打击或刺激,思想为之一震或希望为之幻灭。亦作“冷水浇头”。
[蛊惑人心] 蛊惑:迷惑。指用欺骗引诱等手段迷惑人,搞乱人的思想。
[四大皆空] 四大:古印度称地、水、火风为“四大”。佛教用语。指世界上一切都是空虚的。是一种消极思想。
[嘲风弄月] 嘲:嘲笑;弄:玩赏;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弄月嘲风] 弄:玩赏;嘲:嘲笑;风、月:泛指各种自然景物。指描写风云月露等景象而思想内容贫乏的写作。
[衔华佩实] 衔:包含;华:比喻文采;佩:佩带;实:果实,比喻文章的思想内容。形容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草木开花结果。
[情景交融] 指文艺作品中环境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跟人物思想感情的抒发结合得很紧密。
[破除迷信] 原指从宗教迷信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现也指解放思想,扫除自卑感,树立敢想、敢说、敢干的新风格。
[钻牛角尖] 比喻费力研究不值得研究或无法解决的问题。也指思想方法狭窄。
[瑰意琦行] 瑰:美石,比喻珍贵;琦:美玉,比喻珍奇,美好。指高明的思想和不平常的行为。
[词不逮理]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词不逮意] 词:言语,词句;逮:到,及。指说话、写文章时所用的词句不能充分、确切表达出思想感情。
[隐晦曲折] 隐晦:不明显。指写文章或说话时用隐隐约约、转弯抹角的方式来表达某种思想。
[绝仁弃义] 绝、弃:放弃。指放弃世俗倡导的仁义,回复到人的本性。这是老子无为而治的思想。
[内圣外王] 指一方面具有圣人的才德,一方面又能施行王道。这是道家的政治思想。
[正始之音] ①指魏晋玄谈风气。出现于三国魏正始年间。当时以何晏、王弼为首,以老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谈玄析理,放达不羁;名土风流,盛于洛下。②指纯正的乐声。
[思潮起伏] 思想活动极频繁。
[协心戮力]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
[幡然悔悟] 思想转变很快,彻底悔悟。
[协心同力] 思想一致,并同努力。同“协心戮力”。
[协力齐心] 思想一致,共同努力。亦作“协心同力”、“协力同心”。
[攻心为上]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同德同心] 谓思想行动完全一致。同“同心同德”。
[变心易虑] 改变思想;改变打算。
[不露形色] 不让思想活动从行动和表情上流露出来。
[协力同心]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同心协力] 心:思想;协:合。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言为心声] 言语是思想的反映,从一个人的话里可以知道他的思想感情。
[品学兼优] 兼:都。思想品德和学业都很优秀。
[自甘堕落] 自己甘心思想行为向坏的方向发展。
尚且的反义词尚且的反义词是什么
尚且的反义词有:并非。
尚且的反义词有:并非。词性是:副词。结构是:尚(上下结构)且(独体结构)。拼音是:shàngqiě。注音是:ㄕㄤ_ㄑ一ㄝˇ。
尚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尚且shàngqiě。(1)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常与“何况”相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二、引证解释
⒈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况”、“何况”等词相呼应。引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君侯怀管乐之材,当卫霍之任尚且屈公侯之尊,伸管库之士,若下_者,天地无一用_狗耳。”《水浒传》第六三回:“太守便禀梁中书道:‘梁山泊这一伙,朝廷几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况我这里一郡之力?’”明梅衡湘《答李贽书》:“自古英雄豪杰欲建一功,立一节,尚且屈耻忍辱以就其事,况欲成此一段大事耶!”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
三、国语词典
副词,表示依旧、仍然。如:「躯壳毁灭了,精神尚且存在。」词语翻译英语(not)_even,yet,still德语sogar(Adv)_法语encore
四、网络解释
尚且尚且,指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况”、“何况”等词相呼应。
关于尚且的近义词
何况暂且勉强
关于尚且的诗句
尚且是童颜尚且昧形迹尚且浴白日
关于尚且的成语
得过且过载歌且舞苟且因循好尚不同且住为佳苟且偷安苟且偷生穷且益坚姑且听之苟且之心
关于尚且的词语
白衣尚书载歌且舞兼权尚计好尚不同穷且益坚姑且听之且住为佳苟且偷生苟且之心苟且因循
关于尚且的造句
1、好的尚且如此,等而下之的就可想而知了。
2、天上的飞鸟,也不种,也不收,也不积存在仓里,天父尚且养活它,况且人?
3、京城尚且如此,地方上就更不足为奇了。
4、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5、平日居处尚且如是,遇事可知其慎重也。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尚且的详细信息
苏洵在文章中提出了什么主张?
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政治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国家,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带有心的词语
低首下心、吊胆惊心、吊胆提心、掉以轻心、动魄惊心
独具匠心、独运匠心、匪石之心、费力劳心、佛口蛇心
佛性禅心、佛眼佛心、高下任心、高下在心、槁形灰心
割股之心、革面革心、革面悛心、革面洗心、耿耿于心
狗肺狼心、狗行狼心、苟且之心、古貌古心、蛊惑人心
鼓舞人心、挂肚牵心、刿目怵心、刿目鉥心、贵在知心
骇目惊心、骇目振心、合胆同心、衡虑困心、花貎蓬心
怀恨在心、火烛小心、急杵捣心、急痛攻心、疾首痛心
简在帝心、剑胆琴心、剑气箫心、剑态箫心、将心比心
截胫剖心、竭力虔心、镌骨铭心、眷眷之心、开口见心
克肩一心、刻骨崩心、刻骨镂心、刻骨铭心、空腹高心
口不应心、刳精鉥心、枯脑焦心、枯体灰心、枯形灰心
苦口婆心、兰质蕙心、兰质熏心、兰质薰心、狼子兽心
狼子野心、劳形苦心、里丑捧心、力不从心、利欲熏心
沥血叩心、沥血披心、良工苦心、两意三心、聊表寸心
笼络人心、镂骨铭心、戮力齐心、戮力同心、戮力一心
戮力壹心、率土归心、率土宅心、乱箭攒心、略迹论心
略迹原心、漫不经心、昧己瞒心、莫逆于心、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鸟声兽心、虐老兽心、披露腹心、擗踊拊心
破胆寒心、破脑刳心、牵肠萦心、切齿拊心、切齿腐心
切齿痛心、切理会心、切理厌心、切理餍心、切切在心
清耳悦心、清夜扪心、区区此心、人面狗心、人面兽心
煞费苦心、上下同心、上下一心、蛇蝎为心、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十指连心、实获我心、世道人心、是非之心
手不应心、天理良心、天下归心、铁肠石心、同德同心
同德一心、透骨酸心、吐胆倾心、万箭穿心、万箭攒心
万众一心、望峰息心、望岫息心、无所容心、无所用心
西子捧心、先得我心、协力齐心、协力同心、绣口锦心
眩目惊心、雪操冰心、一寸赤心、一寸丹心、一德一心
一见倾心、一片冰心、一片丹心、一身五心、一体同心
遗物识心、以口问心、以心传心、以心问心、亿兆一心
翼翼小心、饮血崩心、有口无心、有嘴没心、有嘴无心
悦目赏心、悦目娱心、摘胆剜心、振奋人心、震撼人心
正身清心、指日誓心、众虎同心、竹柏异心、坐上琴心
哀莫大于心 安心定志 安心乐业 安心乐意 安心落意 暗室亏心 暗室欺心 暗室私心 熬心费力 白藋同心 白发丹心 白首之心 白水鉴心 百计千心 百虑攒心 包藏祸心 包藏奸心 毕力同心 碧血丹心 避迹违心 变心易虑 别出心裁 别具匠心 别具心肠 别有心肠 别有心肝 别有用心 冰心一片 不臣之心 不到黄河心 … 不得人心 财迷心窍 裁心镂舌 恻怛之心 恻隐之心 茶饭无心 豺狐之心 豺狼野心 臣心如水 沉心静气 称心快意 称心满意 称心如意 趁心如意 趁心像意 成算在心 诚心诚意 诚心实意 诚心正意 逞心如意 痴心妄想 齿少心锐 赤胆忠心 赤心报国 赤心相待 赤子之心 出以公心 处心积虑 怵目惊心 触景伤心 触目崩心 触目经心 触目惊心 触目儆心 触目警心 触目伤心 触目恸心 船到江心补 … 戳心灌髓 刺心刻骨 刺心裂肝 刺心切骨 从心所欲 粗心大意 粗心浮气 促膝谈心 摧心剖肝 存心不良 存心积虑 存心养性 寸心千古 措心积虑 大得人心 大快人心 丹心碧血 丹心如故 胆颤心惊 胆大心粗 胆大心细 胆大心小 胆大心雄 胆破心寒 胆战心寒 胆战心慌 胆战心惊 胆战心摇 胆壮心雄 当面输心背 … 悼心疾首 悼心失图 得手应心 得心应手 低首下心 低心下意 抵足谈心 雕心刻肾 雕心雁爪 雕心鹰爪 吊胆惊心 吊胆提心 掉以轻心 动魄惊心 动人心魄 动人心弦 动心怵目 动心骇目 动心忍性 洞心骇耳 洞心骇目 独出心裁 独具匠心 独运匠心 额蹙心痛 儿女心肠 耳软心活 耳听心受 二人同心, … 二心两意 二心三意 发短心长 防心摄行 放心解体 放心托胆 匪石之心 费尽心机 费力劳心 分心挂腹 佛口蛇心 佛心蛇口 佛性禅心 佛眼佛心 福至心灵 抚心自问 拊心泣血 负心违愿 腹非心谤 腹诽心谤 腹热心煎 腹心相照 腹心之患 腹心之疾 甘心瞑目 甘心情原 甘心情愿 甘心如荠 甘心首疾 肝心若裂 肝心涂地 感人心脾 高下任心 高下在心 槁形灰心 割股之心 革面革心 革面悛心 革面洗心 革心易行 耿耿于心 攻心扼吭 攻心为上 勾心斗角 钩心斗角 狗肺狼心 狗心狗行 狗行狼心 苟且之心 古貌古心 蛊惑人心 鼓舞人心 挂肚牵心 关心民瘼 归心如箭 归心似箭 鬼迷心窍 刿目怵心 刿目鉥心 刿鉥心腑 刿心怵目 刿心刳肺 刿心刳腹 刿心鉥肾 贵在知心 骇目惊心 骇目振心 骇心动目 寒心酸鼻 寒心消志 寒心销志 好心好意 好心做了驴 …合胆同心 狠心辣手 衡虑困心 花貎蓬心 怀恨在心 坏人心术 皇天不负苦 … 皇天不负有 … 灰心短气 灰心槁形 灰心丧气 灰心丧意 回心转意 慧心妙舌 慧心巧思 蕙心兰质 蕙心纨质 火烛小心 机心械肠 急杵捣心 急痛攻心 疾首痛心 计上心来 计上心头 计研心算 简在帝心 见猎心喜 剑胆琴心 剑气箫心 剑态箫心 江心补漏 将心比心 匠心独具 匠心独妙 匠心独运 降心俯首 降心顺俗 降心下气 降心相从 焦心劳思 焦心热中 脚心朝天 截胫剖心 竭尽心力 竭力虔心 锦心绣肠 锦心绣腹 锦心绣口 锦绣心肠 尽心竭力 尽心尽力 惊心悲魄 惊心惨目 惊心褫魄 惊心怵目 惊心悼胆 惊心吊胆 惊心吊魄 惊心动魄 惊心夺目 惊心骇目 惊心骇神 惊心骇瞩 惊心裂胆 惊心破胆 惊心丧魄 惊心眩目 疚心疾首 居心不良 居心叵测 居心险恶 镌骨铭心 镌心铭骨 眷眷之心 开口见心 开心见肠 开心见诚 开心见胆 刊心刻骨 亢心憍气 可心如意 克肩一心 刻骨崩心 刻骨镂心 刻骨铭心 空腹高心 空心汤圆 抠心挖肚 抠心挖血 口不应心 口传心授 口服心服 口快心直 口是心非 口是心苗 口诵心惟 口诵心维 口直心快 叩心泣血 扣人心弦 刳精鉥心 刳心雕肾 枯脑焦心 枯体灰心 枯形灰心 苦口婆心 苦心孤诣 苦心积虑 苦心经营 快心满意 快心满志 快心遂意 旷心怡神 亏心短行 困心横虑 困心衡虑 兰心蕙性 兰质蕙心 兰质熏心 兰质薰心 狼心狗肺 狼心狗行 狼子兽心 狼子野心 劳心焦思 劳心苦思 劳形苦心 冷心冷面 离心离德 里丑捧心 力不从心 利欲熏心 沥血叩心 沥血披心 良工苦心 良工心苦 两意三心 聊表寸心 烈士暮年, … 灵心慧齿 灵心慧性 龙心凤肝 笼络人心 镂骨铭心 镂心刻骨 镂心呕血 镂心鉥肝 路遥知马力 … 戮力齐心 戮力同心 戮力一心 戮力壹心 驴心狗肺 率土归心 率土宅心 乱箭攒心 略迹论心 略迹原心 论心定罪 瞒心昧己 漫不经心 貌合心离 貌是心非 眉头一皱, … 昧己瞒心 扪心无愧 扪心自问 面是心非 民心不壹 明心见性 铭心刻骨 铭心镂骨 莫逆于心 漠不关心 木人石心 木石心肠 木心石腹 目成心许 目瞪心骇 目交心通 目挑心悦 目挑心招 目窕心与 目眢心忳 目眐心骇 目注心凝 目注心营 乃心王室 溺心灭质 鸟声兽心 怒从心上起 … 怒从心头起 … 虐老兽心 呕心抽肠 呕心滴血 呕心沥血 呕心镂骨 怦然心动 捧心西子 披露腹心 披心沥血 披心相付 擗踊拊心 平心定气 平心而论 平心静气 平心易气 破胆寒心 破脑刳心 剖心坼肝 剖心泣血 剖心析胆 剖心析肝 齐心并力 齐心并力 齐心涤虑 齐心合力 齐心戮力 齐心同力 齐心协力 齐心一力 牵肠萦心 潜心涤虑 潜心笃志 切齿拊心 切齿腐心 切齿痛心 切理会心 切理厌心 切理餍心 切切在心 惬心贵当 琴心剑胆 沁人心肺 沁人心腑 沁人心脾 沁入心脾 倾心吐胆 清耳悦心 清心寡欲 清心少欲 清夜扪心 区区此心 全无心肝 全心全意 热心苦口 热心快肠 人面狗心 人面兽心 人同此心, … 人心不古 人心不足蛇 … 人心大快 人心隔肚皮 人心归向 人心涣散 人心皇皇 人心惶惶 人心莫测 人心难测 人心叵测 人心齐,泰 … 人心如面 人心丧尽 人心所归 人心所向 人心惟危 人心向背 仁心仁术 仁心仁闻 忍心害理 日短心长 日久见人心 柔心弱骨 肉颤心惊 肉跳心惊 洒心更始 三心二意 三心两意 丧心病狂 煞费苦心 煞费心机 伤心惨目 伤心蒿目 伤心疾首 赏心乐事 赏心悦目 上下同心 上下一心 蛇蝎为心 蛇蝎心肠 蛇心佛口 设心处虑 设心积虑 身心交病 身心交瘁 身遥心迩 身远心近 身在曹营心 … 身在江湖, … 身在江湖, … 身在林泉, … 深得人心 深入人心 神会心融 神竦心惕 神怡心旷 神醉心往 师心自是 师心自用 十指连心 石心木肠 实获我心 实心实意 使心别气 使心用腹 使心用幸 使心用幸 使心作幸 使心作幸 世道人心 世上无难事 … 事与心违 是非之心 适心娱目 手不应心 兽心人面 输心服意 鼠心狼肺 鉥心刿目 鉥心刿肾 爽心豁目 爽心悦目 司马昭之心 司马昭之心 … 私心杂念 心搭地 心落地 心塌地 心踏地 随心所欲 遂心快意 遂心满意 遂心如意 遂心应手 碎心裂胆 贪心不足 痰迷心窍 提心吊胆 提心在口 天理良心 天下归心 天下无难事 … 铁肠石心 铁打心肠 铁石心肠 铁石心肝 铁心木肠 铁心石肠 同德同心 同德一心 同心毕力 同心并力 同心敌忾 同心断金 同心共胆 同心共济 同心合胆 同心合德 同心合力 同心合意 同心竭力 同心僇力 同心戮力 同心同德 同心协德 同心协济 同心协力 同心叶力 同心一德 同心一力 同心一意 铜心铁胆 童心未泯 痛贯心膂 痛入心脾 痛心拔脑 痛心病首 痛心疾首 痛心绝气 痛心切骨 痛心入骨 痛心伤臆 透骨酸心 吐胆倾心 吐心吐胆 抟心壹志 抟心揖志 推心致腹 推心置腹
挖空心思 歪心邪意 万箭穿心 万箭攒心 万众一心 枉费心机 枉费心计 枉费心力 枉费心思 枉用心机 望峰息心 望岫息心 违心之论 问心无愧 我心如秤 无所容心 无所用心 五心六意 西子捧心 洗心涤虑 洗心革面 洗心换骨 洗心回面 先得我心 相视而笑, … 像心称意 像心如意 像心适意 像心像意 枭心鹤貌 鸮心鹂舌 鸮心鸝舌 小鹿触心头 小心谨慎 小心翼翼 协力齐心 协力同心 协心戮力 协心同力 心安理得 心谤腹非 心比天高 心病还须心 … 心不两用 心不应口 心不由意 心不由主 心不在焉 心长发短 心长绠短 心长力短 心潮澎湃 心弛神往 心驰神往 心驰魏阙 心慈面软 心慈手软 心粗胆大 心粗气浮 心存芥蒂 心存目想 心胆俱裂 心胆俱碎 心荡神迷 心荡神摇 心荡神怡 心到神知 心低意沮 心烦技痒 心烦虑乱 心烦意乱 心烦意冗 心非巷议 心服口服 心服首肯 心浮气粗 心浮气盛 心浮气躁 心腹大患 心腹之病 心腹之患 心腹之疾 心腹之交 心腹之忧 心腹重患 心甘情原 心甘情愿 心高气傲 心孤意怯 心贯白日 心广体胖 心寒胆落 心寒胆战 心狠手毒 心狠手辣 心花怒发 心花怒放 心怀鬼胎 心怀叵测 心怀忐忑 心慌撩乱 心慌意急 心慌意乱 心灰意败 心灰意懒 心灰意冷 心回意转 心活面软 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 心急如火 心坚石穿 心焦火燎 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 心惊胆颤 心惊胆寒 心惊胆裂 心惊胆落 心惊胆战 心惊肉跳 心惊肉战 心旌摇摇 心旌摇曳 心开目明 心口不一 心口如一 心口相应 心宽体胖 心旷神飞 心旷神恬 心旷神怡 心旷神愉 心辣手狠 心劳日拙 心劳意攘 心劳意冗 心力交瘁 心力衰竭 心灵手巧 心灵性巧 心领神会 心领神悟 心领意会 心膂股肱 心乱如麻 心满意得 心满意足 心满原足 心满愿足 心忙意急 心忙意乱 心明眼亮 心摹手追 心慕手追 心凝形释 心平气定 心平气和 心虔志诚 心乔意怯 心巧嘴乖 心去难留 心如刀锉 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 心如刀绞 心如刀搅 心如刀锯 心如槁木 心如古井 心如寒灰 心如火焚 心如坚石 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 心如灰 心如铁石 心如悬旌 心如止水 心若灰 心上心下 心神不定 心神不宁 心神恍惚 心事重重 心手相忘 心手相应 心术不端 心术不正 心同止水 心头鹿撞 心头撞鹿 心往神驰 心无二用 心无挂碍 心无旁骛 心细如发 心细于发 心闲手敏 心乡往之 心向往之 心小志大 心心念念 心心相印 心雄万夫 心绪恍惚 心绪如麻 心血来潮 心痒难挠 心痒难揉 心痒难挝 心痒难抓 心怡神旷 心逸日休 心慵意懒 心有灵犀一 … 心有余而力 … 心有余悸 心余力绌 心猿意马 心悦诚服 心悦神怡 心殒胆落 心殒胆破 心在魏阙 心瞻魏阙 心照不宣 心照情交 心照神交 心之官则思 心知其意 心织笔耕 心直口快 心直嘴快 心中无数 心中有数 心拙口夯 心醉魂迷 心醉神迷 形槁心灰 雄心勃勃 雄心壮志 熊心豹胆 修心养性 绣口锦心 悬心吊胆 眩目惊心 雪操冰心 言为心声 言与心违 研桑心计 眼不见,心 … 眼穿心 眼花心乱 眼明心亮 杨花心性 野心勃勃 一瓣心香 一寸赤心 一寸丹心 一德一心 一见倾心 一门心思 一片冰心 一片丹心 一身五心 一体同心 一心同功 一心同归 一心同体 一心无二 一心一德 一心一腹 一心一计 一心一力 一心一路 一心一意 依心像意 遗物识心 疑心生暗鬼 以己之心, … 以己之心, … 以口问心 以小人之心 … 以心传心 以心问心 亿兆一心 意懒心灰 意懒心慵 意乱心忙 意马心猿 意转心回 翼翼小心 *心匿行 饮血崩心 鹰心雁爪 用尽心机 用心竭力 用心良苦 用心用意 忧心忡忡 忧心悄悄 忧心如捣 忧心如焚 游心骇耳 游心寓目 有口无心 有心无力 有心有意 有嘴没心 有嘴无心 于心何忍 于心无愧 娱心悦目 语长心重 语重心长 语重心沉 欲得而甘心 悦目赏心 悦目娱心 云心鹤眼 云心水性 运用之妙, … 运用之妙, … 贼人心虚 贼心不 斋心涤虑 摘胆剜心 宅心忠厚 真心诚意 真心实意 真心真意 甄心动惧 振奋人心 震撼人心 正身清心 正心诚意 知人知面不 … 指日誓心 志盈心满 中心摇摇 忠心赤胆 忠心耿耿 忠心贯日 众虎同心 众心成城 众心如城 诛心之论 竹柏异心 专心一意 专心一志 专心致志 壮心不已 椎心顿足 椎心呕血 椎心泣血 椎心饮泣 自出心裁 恣心纵欲 钻心刺骨 嘴甜心苦 嘴直心快 作贼心虚 坐上琴心 做贼心虚白花心血 嘴硬心软 一心为公 心里有底
小心眼儿 心眼儿 收买人心 实心眼
人老心不老 呕心吐胆 没心没肺 官迷心窍
二意三心 二人同心 耳目心腹 鹗心鹂舌
百爪挠心 白费心机 安安心心 竹柏异心
众心如城 众心成城 忠心贯日 以己之心,度人之心
以己之心,度人之腹 眼花心乱 眼穿心 形槁心灰
心知其意 心痒难抓 心痒难挝 心痒难揉
心绪恍惚 心同止水 心如木石 心如坚石
心如刀锉 心满愿足 心旌摇曳 心怀忐忑
心存芥蒂 心不由主 心比天高 鸮心鸝舌
万箭穿心 痛心伤臆 痛心切骨 痛心绝气
痛心病首 痛入心脾 痛贯心膂 使心作幸
使心用幸 身在林泉,心怀魏阙 身在江湖,心悬魏阙 肉颤心惊
人心莫测 人心隔肚皮 切切在心 切齿痛心
齐心并力 披露腹心 虐老兽心 民心不壹
略迹原心 略迹论心 戮力齐心 路遥知马力,事久见人心
率土宅心 率土归心 良工苦心 竭尽心力
简在帝心 疾首痛心 皇天不负苦心人 花貎蓬心
二心三意 独运匠心 吊胆提心 趁心像意
裁心镂舌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 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
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 毕力同心 冰心一片 百计千心
白藋同心 暗室私心 坐上琴心 钻心刺骨
恣心纵欲 椎心饮泣 椎心呕血 椎心顿足
壮心不已 专心一意 众虎同心 志盈心满
指日誓心 正心诚意 正身清心 真心真意
甄心动惧 宅心忠厚 斋心涤虑 摘胆剜心
贼心不 贼人心虚 云心水性 云心鹤眼
悦目娱心 悦目赏心 语重心沉 于心无愧
语长心重 有嘴无心 有嘴没心 游心寓目
有心有意 有心无力 忧心如焚 忧心悄悄
游心骇耳 用心用意 用心良苦 用心竭力
鹰心雁爪 饮血崩心 *心匿行 意转心回
一心一路 一心一力 一心一腹 依心像意
以心问心 一心同体 遗物识心 一片丹心
一门心思 意乱心忙 意懒心慵 意懒心灰
以口问心 一寸赤心 杨花心性 言与心违
雪操冰心 眩目惊心 绣口锦心 雄心壮志
雄心勃勃 心醉神迷 心中有数 心中无数
心直嘴快 心照情交 心瞻魏阙 心在魏阙
心殒胆破 心殒胆落 心悦神怡 心慵意懒
心怡神旷 心逸日休 心绪如麻 心雄万夫
心乡往之 心细于发 心细如发 心往神驰
心头撞鹿 心头鹿撞 心术不端 心手相忘
心事重重 心神不宁 心上心下 心若灰
心如止水 心如金石 心如火焚 心如寒灰
心如槁木 心如刀锉 心如刀锯 心如刀搅
心巧嘴乖 心乔意怯 心平气定 心凝形释
心摹手追 心忙意乱 心忙意急 心满原足
心满意得 心膂股肱 心领意会 心灵性巧
心领神悟 心力衰竭 心劳意冗 心劳意攘
心辣手狠 心旷神愉 心旷神恬 心旷神飞
心口相应 心口不一 心开目明 心旌摇摇
心惊肉战 心惊胆落 心惊胆裂 心惊胆寒
心惊胆颤 心焦如火 心焦如焚 心焦火燎
心灰意冷 心灰意懒 心灰意败 心慌意急
心慌撩乱 心花怒发 心狠手毒 心寒胆战
心寒胆落 心贯白日 心孤意怯 心甘情原
心腹重患 心腹之忧 心腹之疾 心腹之病
心服首肯 心浮气盛 心浮气粗 心腹大患
心非巷议 心烦意冗 心烦意乱 心烦虑乱
心低意沮 心荡神怡 心荡神摇 心荡神迷
心胆俱碎 心存目想 心粗胆大 心慈手软
心慈面软 心驰魏阙 心驰神往 心长绠短
心不由意 心不应口 心不两用 协心同力
协心戮力 协力齐心 枭心鹤貌 像心像意
像心适意 像心如意 像心称意 西子捧心
洗心回面 洗心换骨 五心六意 无所用心
无所容心 枉用心机 望岫息心 望峰息心
枉费心思 枉费心力 枉费心计 歪心邪意
推心致腹 抟心揖志 抟心壹志 吐心吐胆
透骨酸心 同心一意 同心一力 同心一德
同心叶力 同心协济 同心协德 童心未泯
同心同德 铜心铁胆 同心僇力 同心竭力
同心合意 同心合德 同心合胆 鉥心刿目
同心共济 同心共胆 同心断金 同心敌忾
同心并力 同心毕力 同德同心 铁心石肠
铁心木肠 铁石心肝 铁打心肠 铁肠石心
天下归心 天理良心 提心在口 遂心应手
随心所欲 遂心如意 遂心满意 碎心裂胆
遂心快意 皦短心长 心踏地 心落地
心搭地 司马昭之心 爽心悦目 爽心豁目
鼠心狼肺 输心服意 兽心人面 手不应心
事与心违 使心作幸 师心自是 适心娱目
使心用幸 使心用腹 实心实意 石心木肠
使心别气 是非之心 神醉心往 身远心近
神怡心旷 身遥心迩 神竦心惕 神会心融
深得人心 设心积虑 设心处虑 蛇蝎心肠
伤心疾首 伤心蒿目 上下同心 煞费心机
三心两意 洒心更始 日短心长 人心所归
人心丧尽 人心叵测 人心难测 鸮心鹂舌
人心皇皇 人心涣散 人心大快 人面狗心
热心快肠 热心苦口 区区此心 清心少欲
清耳悦心 沁入心脾 沁人心腑 沁人心肺
切理餍心 切理厌心 切理会心 切齿拊心
潜心笃志 潜心涤虑 牵肠萦心 齐心一力
齐心同力 齐心涤虑 齐心并力 剖心析肝
剖心析胆 剖心泣血 剖心坼肝 破脑刳心
破胆寒心 平心易气 平心定气 擗踊拊心
披心沥血 捧心西子 呕心镂骨 呕心滴血 暗室亏心、暗室欺心、暗室私心、白藋同心、白发丹心
白首之心、白水鉴心、百计千心、百虑攒心、包藏祸心
包藏奸心、毕力同心、碧血丹心、避迹违心、别具匠心
别有用心、不臣之心、不得人心、恻怛之心、恻隐之心
茶饭无心、豺狐之心、豺狼野心、成算在心、赤胆忠心
赤子之心、出以公心、怵目惊心、触景伤心、触目崩心
触目经心、触目惊心、触目儆心、触目警心、触目伤心
触目恸心、促膝谈心、大得人心、大快人心、得手应心
低首下心、吊胆惊心、吊胆提心、掉以轻心、动魄惊心
独具匠心、独运匠心、匪石之心、费力劳心、佛口蛇心
佛性禅心、佛眼佛心、高下任心、高下在心、槁形灰心
割股之心、革面革心、革面悛心、革面洗心、耿耿于心
狗肺狼心、狗行狼心、苟且之心、古貌古心、蛊惑人心
鼓舞人心、挂肚牵心、刿目怵心、刿目鉥心、贵在知心
骇目惊心、骇目振心、合胆同心、衡虑困心、花貎蓬心 爱心、真心、无心、慈心、孝心、良心、诚心、佛心、热心、开心、苦心、知心、甜心、伤心、痴心、醉心、狠心、变心、祸心、小心、倾心、心、恶心、尽心、倾心、谈心、专心、违心、忠心、衷心、决心、唯心、实心、空心、挂心、信心、贪心、偏心、黑心、红心、
攻心、疑心、分心、夹心、善心、关心、细心、粗心、闲心、美心、
轻心、倾心
心愿、心情、心目、心潮、心思、心神、心态、心肝、心肺、心肠、心爱、心胸、心房、心扉、心脏、心坎、心怀、心理、心事、心中、心神、心急、心血、心头、心意、心疼、心痛、心灵、心绪、心裁、心材、心得、心地、心狠、心毒、心服、心腹、心机、心怀、心计、心悸、心境、心急、心口、心静、心灵、心地、心领、心律、心窝、心窍、心切、心软、心术、心室、心疼、心跳、心田、心弦、心性、心寒、心慌、心甘、心间、心焦、心劲、心里、心率、心底、心浮、心虚、心绪、心仪、心眼、心细、心窄、心酸、心醉、心巢、心烦
进取心、赤子心、父母心、游子心、不留心、事业心、下决心、不关心
心包炎、心上人、心理学、心电图
心不在焉、心安理得、心甘情愿、心花怒放、心肌梗塞、心旷神怡、心领神会、心无二用、心心相印、心狠手辣、心慌意乱、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腹之患、心猿意马、心有余悸、心血来潮、心直口快、心烦意乱、心驰神往、心慈手软、心悦诚服、心余力绌、心平气和、心明眼亮、心满意足、心劳日拙、心情开朗、粗心大意、诚心诚意、全心全意、一心一意、心塌地、狼心狗肺、痴心妄想、三心两意、苦口婆心、漠不关心、掉以轻心、鬼迷心窍、胆大心细、心谤腹非、心比天高、心病还须心药医、心不两用
心不应口、心不由意、心不由主、心不在焉、心长发短
心长绠短、心长力短、心潮澎湃、心弛神往、心驰神往
心驰魏阙、心慈面软、心慈手软、心粗胆大、心粗气浮
心存芥蒂、心存目想、心胆俱裂、心胆俱碎、心荡神迷
心荡神摇、心荡神怡、心到神知、心低意沮、心烦技痒
心烦虑乱、心烦意乱、心烦意冗、心非巷议、心服口服
心服首肯、心浮气粗、心浮气盛、心浮气躁、心腹大患
心腹之病、心腹之患、心腹之疾、心腹之交、心腹之忧
心腹重患、心甘情原、心甘情愿、心高气傲、心孤意怯
心贯白日、心广体胖、心寒胆落、心寒胆战、心狠手毒
心狠手辣、心花怒发、心花怒放、心怀鬼胎、心怀叵测
心怀忐忑、心慌撩乱、心慌意急、心慌意乱、心灰意败
心灰意懒、心灰意冷、心回意转、心活面软、心急火燎
心急如焚、心急如火、心坚石穿、心焦火燎、心焦如焚
心焦如火、心惊胆颤、心惊胆寒、心惊胆裂、心惊胆落
心惊胆战、心惊肉跳、心惊肉战、心旌摇摇、心旌摇曳
心开目明、心口不一、心口如一、心口相应、心宽体胖
心旷神飞、心旷神恬、心旷神怡、心旷神愉、心辣手狠
心劳日拙、心劳意攘、心劳意冗、心力交瘁、心力衰竭
心灵手巧、心灵性巧、心领神会、心领神悟、心领意会
心膂股肱、心乱如麻、心满意得、心满意足、心满原足
心满愿足、心忙意急、心忙意乱、心明眼亮、心摹手追
心慕手追、心凝形释、心平气定、心平气和、心虔志诚
心乔意怯、心巧嘴乖、心去难留、心如刀锉、心如刀锉
心如刀割、心如刀绞、心如刀搅、心如刀锯、心如槁木
心如古井、心如寒灰、心如火焚、心如坚石、心如金石
心如木石、心如灰、心如铁石、心如悬旌、心如止水
心若灰、心上心下、心神不定、心神不宁、心神恍惚
心事重重、心手相忘、心手相应、心术不端、心术不正
心同止水、心头鹿撞、心头撞鹿、心往神驰、心无二用
心无挂碍、心无旁骛、心细如发、心细于发、心闲手敏
心乡往之、心向往之、心小志大、心心念念、心心相印
心雄万夫、心绪恍惚、心绪如麻、心血来潮、心痒难挠
心痒难揉、心痒难挝、心痒难抓、心怡神旷、心逸日休
心慵意懒、心有灵犀、心有余悸、心余力绌
心猿意马、心悦诚服、心悦神怡、心殒胆落、心殒胆破
心在魏阙、心瞻魏阙、心照不宣、心照情交、心照神交
心之官则思、心知其意、心织笔耕、心直口快、心直嘴快
心中无数、心中有数、心拙口夯、心醉魂迷、心醉神迷白花心血 嘴硬心软 一心为公 小心眼儿 心眼儿 收买人心 呕心吐胆 没心没肺
官迷心窍 二意三心 二人同心 耳目心腹 鹗心鹂舌 百爪挠心 白费心机 安安心心
竹柏异心 众心如城 众心成城 忠心贯日 眼花心乱 眼穿心 形槁心灰 万箭穿心
痛心伤臆 痛心切骨 痛心绝气 痛心病首 痛入心脾 痛贯心膂 使心作幸 使心用幸
肉颤心惊 人心莫测 切切在心 切齿痛心 齐心并力 披露腹心 虐老兽心 民心不壹
略迹原心 略迹论心 戮力齐心 率土宅心 率土归心 良工苦心 竭尽心力 简在帝心
疾首痛心 花貎蓬心 二心三意 独运匠心 吊胆提心 趁心像意 裁心镂舌 毕力同心
冰心一片 百计千心 白藋同心 暗室私心 坐上琴心 钻心刺骨 恣心纵欲 椎心饮泣
壮心不已 专心一意 众虎同心 志盈心满 指日誓心 正心诚意 正身清心 真心真意
甄心动惧 宅心忠厚 斋心涤虑 摘胆剜心 贼心不 贼人心虚 云心水性 云心鹤眼
悦目娱心 悦目赏心 语重心沉 于心无愧 语长心重 有嘴无心 有嘴没心 游心寓目
有心有意 有心无力 忧心如焚 忧心悄悄 游心骇耳 用心用意 用心良苦 用心竭力
鹰心雁爪 饮血崩心 *心匿行 意转心回 一心一路 一心一力 一心一腹 依心像意
以心问心 一心同体 遗物识心 一片丹心 一门心思 意乱心忙 意懒心慵 意懒心灰
以口问心 一寸赤心 杨花心性 言与心违 雪操冰心 眩目惊心 绣口锦心 雄心壮志
雄心勃勃 协心同力 协心戮力 协力齐心 枭心鹤貌 像心像意 像心适意 像心如意
怎样评价曾国藩
1995年11月18日,全国第一次曾国藩学术研讨会在湖南双峰县永丰镇召开。来自国内20多个省市的学者,向大会提交论文60余篇。学者们在论文里,在发言中,提出了许多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和见解。这次讨论涉及的问题甚广,可谓是对曾国藩的一次全面评价。本文拟就下面几个问题进行综述介绍。
一.曾国藩与中国近代文化
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人眼里被视为是相对立的,说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封建文化,封建文化的核心是儒学,它的特点是“重伦理,轻科学,重政术,轻生产,重传统,轻创新,重保守,轻改革,也就是所谓重道轻器,重本轻末,重义轻得”。而中国的近代文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文化。它不是从中国的土壤里孕育出来的,而是从国外移植过来的西方近代文化。西方近代文化的核心是科学与民主。
严复曾经对中西文化进行过比较,指出:“中国最重三纲,而西人首明平等;中国亲亲而西方尚贤。中国以孝治天下,而西人以公治天下;中国尊主,而西人隆民;中国贵一道而同风,而西人喜党居而州处……”。也有的说:“中国文化的本质是圣人的道,而西方文化的本质是器物技艺。”中西文化无疑在本质上是对立的。但西方近代文化移植到中国的土壤里萌发生长,就必然具有中国特色。
中国近代文化是通过西方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长期的对抗、斗争、调和、融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西方近代文化。因此,中国近代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虽有对立的一面,也还有相通之处。处在这个文化转型时期的历史人物,多有通融两种文化的品格。曾国藩是这方面的代表人物。
论者普遍认为,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有的论者甚至说,从某种意义上讲,曾国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化身。如果说,儒家文化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发展时期,并有与之相应的三个代表人物的话,那么早期为孔子,中期为朱熹,而末期就是曾国藩了。曾国藩确实继承了中国以儒学的纲常名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这次提交大会的许多论文都涉及这一点。
曾国藩完全按照儒学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人之路,走完了自己的一生。他恪守“三纲五常”之道,认为“君虽不仁,臣不可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他本身的“以礼自治,以礼治人”,“执两用中”,“持盈保泰”,“刚柔相济”,“勤、俭、谨、信”的自我修养,其家训的“八本”、“八字”、“四条”、“四败”等等,均反映了曾国藩地道是集中国传统文化的大成。对于“三纲五常”的评论,论者之间是有分歧的。
有的论者视“三纲五常”为糟粕,甚至认为它是最不适应时代,最称糟粕者,有的论者则有异议,认为既然对中国传统文化要一分为二,为什么对这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三纲五常就不能一分为二呢?能否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部分全是糟粕呢?只有非核心部分里才有一些精华呢?显然,不能如是说,如果这样说,岂不是从全体上否认了传统文化吗?事实上,在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里,把忠、孝、悌、仁、义、礼、智、信视为糟粕,或不讲,或不提倡,并没有给我们社会带来什么好处,反而深受其害。有的论者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为了维护中国的传统文化。而有的论者则说,曾国藩维护的首先就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而是它的糟粕。
曾国藩既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能否可以说:曾国藩对西方文化就全盘拒绝呢?许多论者认为,不可以,他既不是对西方文化不分良莠一概拒绝的封建顽固派,也不是不顾中国国情对西方文化一律照搬的所谓“全盘西化”派,而是主张中西文化相结合的“中体西用”论者。
曾国藩对中西文化,都是持扬弃态度,对彼此的长短有个清醒的认识,强烈的民族意识使他把中国传统文化放在主体地位,而辅以西方文化。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在高扬“卫道”旗帜的同时,把传统儒学中的“经世致用”精神发掘出来,形成“义理经济”合一的新格局,给传统文化赋予了新的生命力,恢复了其中号召士林,维系人心的作用。正是因为他对传统文化的长短有透彻的了解,他就能够吸取并发扬传统文化的精华,能够引进西方近代文化。
有的论者指出,曾国藩是引进西方科技的带头人,是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倡导者。“第一个上奏提出‘师夷智以制船造炮’者是他;第一个造出轮船者是他;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制器之器’者是他;第一个提出‘官督商办’者是他”。第一个上奏促成容闳实现派遣留学生计划的,也是他。
曾国藩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之集大成者,为什么又能够成为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呢?为什么能成为中国近代文化的开创者呢?有的论者论述道:“这主要是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固有性质,一是曾国藩的自身特点”。他们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学既有保守性,也有进取性,既有封闭性,也有开放性”,不同意说儒学完全是封闭的,保守的,正是儒学的某种进取性、开放性,导致中国面对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体系这一几千年来从未遇到过的对手,能够提出自己的对策:“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力图在保持自身思想文化体系的前提下,学习西方的某些长处,诸如坚船利炮之类,以与之对抗”。
这是曾国藩之所以开创近代文化的客观方面。其主观方面,是自身原因。论者说“首先,他不仅是个学者,还是个政治家。他学习一切学问的目的,都是为了用以解决统治阶级所面临的政治问题。所以,他借以建功立业的学问主要并不是理学,而是经世之学”。他着眼于整个统治阶级之最高利益和兴衰安危,而不仅仅是一个学派的兴旺发达,因而,他治学向无门户之见,对一切有用的知识、学问,都主张全盘接受,融会贯通,“应时切要,择长而用”,“习洋人之长,以强化自身。”
再者,曾国藩在镇压太平军的过程中,多借洋器之器,洋人之力,亦取得成效,并使得他尝到了甜头,增强了师夷之长的自信心。有的论者同意上述主客观方面的分析,但强调说,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近代文化并不是绝对对立的,对立之外还有同一的方面,正是同一性才能使两种对立的文化调和融汇,产生出具有中国历史和国情特色的中国近代文化。
论者们还进一步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即曾国藩引进了西方近代文化,是否因此使自己的文化思想有所改变呢?有的论者说:“过去认为,曾国藩作为理学的最后一位代表和中国封建社会的最后一根精神支柱,其思想全部都是属于封建主义的。其实不然,综观曾国藩的言论著述,除了有自觉为封建主义卫道的一面之外,还不自觉地对封建之道有所舍弃,有所改变;尤其是在文化精神上,迈出了由传统文化走向近代的蹒跚步履;对中国近代文化精神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本人也是支持这种说法的。因为,西方近代文化等进入,中国社会存在变了,曾国藩的思想是有可能变化的。特别是作为一个引进西方近代文化的带头人,其思想不可能没有变化。中西两种文化,不可能像两种柿子(土柿子和洋柿子)放在一个麻袋里互不干扰一样地放在人的头脑里。前面我们提到要看到中西两种文化的对抗、冲突、斗争。中西两种文化的对抗、冲突、斗争不仅存在于社会上,也存在于曾国藩的思想中。因此,曾国藩与倭仁的区别,不仅仅是曾国藩多一点主张引进西方科技的差别,而是一个应时变通的洋务派首领与一个封建顽固派头头的差别,主要是新旧两种思想流派的差别。他们之间的斗争,不是个别问题之争,而是主义之争。有的论者也论证说,“曾国藩确实开始了由古代文化精神向近代文化精神的转变”。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样一对联语来概括曾国藩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宗宋弘汉,卫道崇文,继前儒事业;
救亡图强,兴工振教,启近代风流。
当然,对曾国藩在文化方面的成就和贡献不能评估太高,只能实事求是,他毕竟还只开始了中国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的转变,他只是中国近代文化的主要的首创者,自然还有许多缺陷。他的保守性还相当大,如有的论者指出,他在整顿两淮盐政时,“坚决反对采用洋人的办法管理盐船的厘税征收工作,对其子女请西医为夫人看病,也心感不快”。但是,对曾国藩也不能要求过高,例如说他,“对西方的政治制度与思想体系,诸如共和制度与自由、平等、博爱等,是决不会引进的”。
其实,这不是他个人的问题,在他之外,没有其他人引进过这些东西。在他之后相当一个时期,也没有什么人主张引进这些东西。只是到了甲午战争之后,中国才有人从西方资产阶级武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和民权、平等等政治思想武器,用来批判封建文化。有的论者说,“在历史和文化大转换的时期,开始一段时间内,人们对于这种新形势、新情况和新事物的认识是迟缓的,且不说在新旧文化和中西文化的对抗和冲突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学(旧学)的势力远远大于‘西学’(新学),就是在先进思想家身上这种新旧文化的对抗也是表现得十分明显的”。
曾国藩之不引进西方共和制度与自由、平等、博爱,不是他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问题,历史的问题,时代的问题。我们不能就文化来谈文化,而必须联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来谈文化的变化。“只要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不发生重大的变化,封建的文化结构和层次也就不可能有根本的改变。”曾国藩活动时期,中国还未出现封建经济基础大变化,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还仅仅是因为曾国藩的引进西方长技而随之在中国重新萌发和产生。
经济基础尚未能提出要引进西方共和制度与自由、平等、博爱的要求。假如,曾国藩真提出要引进什么西方共和制度与自由、平等、博爱,那他就不是经世致用的务实者,而是空想家了。可是,当时中国连产生这种空想家的条件都不具备。此外,我们还应看到,文化的变化,一种新文化的建设,有一个相当长的由器物层面开始,到制度层面,再到思想意识层面才完成的逻辑进程。曾国藩只能做到他在中国近代文化器物层面开创时期所能做到的事。这一点,他做到了。因此我们称他为近代文化的首创者。
二.曾国藩与太平天国
曾国藩有近20年与太平军长期作战,打败太平天国是他一生事业的顶峰。对他的评价不能不与对太平天国的评价相关联。有些论者坚持传统观点,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历史的罪人,刽子手。因为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起义,而农民起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但有些论者的看法则有所不同,认为,“从的观点来看,无论是文化观念决定一切的观点或农民战争是历史发展动力的观点,都带有很大的主观性与片面性。
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和事件,主要是看它对社会的发展是起推动作用或阻滞作用。洪秀试图引进西方宗教的教义来发动一场推翻满清王朝的农民战争,但所引进的并不是新教伦理精神,而是中世纪的宗教神学,并使之同中国本土的封建迷信与农民起义的朴素平等观念相糅合,成为太平天国神权政治的精神支柱,因此,太平军如若取得全胜,洪秀全的神权政治得到巩固,有可能会把中国拉回到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去。
曾国藩作为传统文化与封建政权的捍卫者,他的立场显然是保守的”。“但是,洪秀全的神权政治比曾国藩所维护的封建政权更落后,两害权取其轻,曾国藩镇压太平军获胜,缩短了瞎折腾的时间,对社会历史的发展反而较为有利”。这与冯友兰对太平天国的看法是一致的。但不同意冯友兰认为镇压太平军起到了抵抗帝国主义文化侵略的作用的看法。
有的论者则完全不同意冯友兰的看法,认为“洪秀全、杨秀清等太平天国***的思想言行,虽然涂上一层‘天父天兄’等神道设教色彩,但其愚昧、落后和迷信的程度,究竟不同于一般的会道门,就其所颁布的《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等纲领性文件而论,实际上已带有一定的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性质,有别于中国封建社会的农民起义。因此,‘神权政治’倒退到黑暗时代的假设,显然是根据不足的。因此,太平天国还是难于否定,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罪责难逃。”
有的论者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军当然是罪行,但此罪行并不影响曾国藩成为值得肯定的人物,因为许多地主阶级的优秀分子都仇视或镇压过农民起义,从南宋的岳飞,明末清初的王船山,到近代的等,都没有因此而影响他们成为民族英雄等正面人物。在同一原则上,对每个历史人物应一视同仁。镇压农民起义是地主阶级的本性使然,这是他们的阶级局限,重要的是看他们此外还做了些什么。他们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起了什么作用。
有的论者认为,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的功过与太平天国本身的功过正相反对,认为太平天国的功有三:第一,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打击。
太平天国的这些功必须肯定,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但是太平天国也有过,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之上;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代表和建立新的生产关系,它设计的平均主义的蓝图,是空想的农业社会主义的思想,在实质上乃是带有性的;第三,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产生了不良影响。
如果说,两个政权,都是封建政权,那末消灭哪一个都是一样的。太平天国既然已经转化为封建政权,甚至还加了神权统治,我们就不必因它源于农民,就予以特殊待遇。很难讲这个政权会比清政权好。曾国藩镇压了有此四过的太平天国,不应认为有罪,而应认为有功。总而言之,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是有过也有功。
三.曾国藩与洋务运动
现在,普遍认为,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首领,随着人们对洋务运动的重新认识,从而对其首领曾国藩也必须重新认识。洋务运动被论证为中国第一个近代化运动,因此曾国藩就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开创者。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虽然一开始就有怀着各种目的的洋人的参与,但其主流是中国人自己的活动,它的爱国性和进步性已经日益为更多的人所认同。因此,对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及其实践的爱国性和进步性,争议日少。
此次会议对此也无大的争论。有的论者说,对曾国藩的洋务思想应一分为二:曾国藩将魏源的“师夷之长技”思想付诸实践,率先造船制炮,兴办近代军工及科学技术,是应当肯定的;对其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以制民”,是应该否定的。对此,有的论者反驳说,说曾国藩所兴所造“不用于制夷”而“专用于制民”,是没有根据的。曾国藩说,“目前资夷力以助剿济运,得以纡一时之忧;将来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其自强御侮的目的是显而易见的。
有的论者专门论述了曾国藩的自强御侮思想的形成、内容、渊源及其定位,深化了人们对曾国藩自强御侮思想的认识,进一步肯定了曾国藩的爱国精神。有的论者对曾国藩的“师夷智以造船制炮”一语中的师夷智提出了新的看法,在此之前,人们认为曾国藩的师夷智仅仅是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没有看出这“智”与“技”的差别。
这位论者说,“智”的内涵比“技”的内涵大多了。“技”所包含的只不过是坚船利炮的武器之类。魏源明确说:“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而曾国藩的“智”则既包涵了“坚船利炮”的技能,也包涵了“制器之器”以及与此相关的科学文化或其他先进的文化,乃至包括魏源要禁传的学术的某些部分。曾国藩不仅有此思想,而且付诸实际行动,可见曾国藩比魏源眼光更远,勇气更大,思想更开放。曾国藩用“师夷智”作为学习西方文化的行动纲领,比其同辈也要高明。
对曾国藩倡导的洋务运动的成就问题,这次会议仍有不同的看法。有的论者坚持原有的看法,认为“洋务运动最终还是失败了,不仅没有兑现富国强兵的许诺,反而使中华民族陷入空前未有的危机”。多数论者不同意这种看法,认为,“在曾国藩生前后,他领导的洋务运动收到了不容忽视和低估的成效。单以反侵略而论,活动对罅日本1874年侵台战争的扩大,对左宗棠收复新疆,对中法战争战场上的胜利,对一再挫败日本吞并朝鲜进而侵略中国的阴谋,对推迟甲午战争的爆发,都产生了切实的积极作用。”
也有的论者说,“我们的结论是:曾国藩是洋务运动的开拓者,洋务运动是振兴中华的救国运动。洋务运动本身的目的虽没有达到,但它在中国近代史上是有十分深远意义的,它促进了中国的产业革命,导致了中国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培养出了一批革命人物,最终导致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成功。”
四.曾国藩与近代中国外交
曾国藩的外交,过去多少年内一直被简单地认定为是妥协、投降的外交。10多年来,史学界开始提出异议。此次会议论及外交的文章也不少。有的论者说,“人们对曾国藩常用‘软弱’、‘妥协’、‘媚外’、‘投降’、‘卖国’等责骂之词,未免有欠公允。因为曾国藩的羁縻外交思想,实际上是对强敌权且笼络,争取一个和平环境,速图自强,最终达到御侮的目的。
曾国藩能正确地审时度势,知道中外实力悬殊甚大,和列强硬碰,靠武力与之周旋,是不明智、不现实的。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贫穷落后、受人欺侮的国家,要生存,要反弱为强,舍此羁縻外交,别无良策。曾国藩的外交方针有四个字:”诚‘,推诚相见,’信‘,信守和约,’争‘,据理力争,’和‘,外敦和睦“。
至于对天津教案之处理,虽然,曾国藩自己也感到“内疚”,但有的论者指出,这主要不是他个人问题。当时,如何处理天津教案,朝廷本身有“论势者”、“论理者”两派。论理者认为民为邦本,民心不可失,主张与外国进行决战,以快万众之心:“论势者”多是主持外交,有守土之责的“局中人”,认为列强穷年累世好战,且常多国联合,共同侵华,兵力强大,而中国兵疲将寡,缺乏战备,如果开战,侵略联军可能再次打到北京。曾国藩的问题,不过是偏听论势者之言,不过是“拼却声名以顾大局”。
有的论者认为,曾国藩当时处两难境地:要打,必然失败,失败后损失更惨;要保和局,必然向侵略者妥协,作些让步,这要遭到顽固派的打击,也不能泄天津人民的义愤,而且对于一个坚决反对借洋兵助剿、主张遣散阿思本舰队、痛恨“媚夷”、要夺英法之所恃的曾国藩本人来说,也不是心甘的。他反复筹思,殊无良策,但最后,理智战胜了情感,按照他对形势的清醒的分析,他选择了保持和局,向侵略者作出让步的一途。
在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下,这样选择是无可厚非的,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场新的战祸。曾国藩当时的责任是,在确保和局的前提下,看如何做到少损失,少屈辱。当然,曾国藩在处理教案中也有“办理过柔”的地方。但是应如实地评价他的历史功过,应是功大于过。因为,一场战祸的损失是远远大于因天津教案带来的损失和屈辱的。
五.关于青年为何“独服曾文正”的问题
论者认为,说:“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其中有对曾国藩的两层折服,一是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表露出青年受杨昌济、康有为等人的影响,有一种反对暴力革命,提倡渐进改良的保守主义倾向。一是十分重视心力的作用,认为“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大源”,“夫大本大源者,宇宙之真理”,掌握了大本大源,就可以成为传教之人。
认为历史上的名人可分为“办事之人”和“传教之人”,前如诸葛亮、范仲淹,后如孔丘、孟轲、朱熹、陆象山、王阳明等,而认为范仲淹、曾国藩既是办事之人又是传教之人,因他们既掌握了大本大源,又会办事,所以收拾洪杨一役,做到了“一干竖立、枝叶扶疏之妙”。
六.曾国藩为何不取清帝而代之
这一问题曾牵挂许多的人,在当时就有胡林翼、左宗棠、李元度、王闿运等多人,为曾国藩不听劝取清帝而代之感到惋惜,其后世也不断有人为此叹惜,说曾国藩“徇书生之小节而忘国民大耻”。这次会上也有论者认为,曾国藩有条件取代而不取代,甘愿当一个叶赫那拉氏的家奴。这是他的人生观、思想见识、性格等因素造成的。
有的论者则认为,镇压了太平军之后,曾氏嫡系的吉字营已成强弩之末,且整个湘军也变得四分五裂,湘淮将帅不可能联合反清,湘军官兵多有积蓄,人心思归,为曾氏夺皇位者不多,而举兵讨贼者却不乏其人。权衡力量,恐无胜算可言,所以曾氏自剪羽翼以解清廷之疑,继续做忠臣,不失为高明之举。
七.关于曾国藩的整体评价
这次大会有相当多的论文阐述了曾国藩在文学、史学、军事学、学术观、家教等等方面的成功与局限以及人才观的问题,都很有新意,但未有争论,这里从略。
关于曾国藩的整体评价,论者说,“曾国藩事功之大,誉称晚清‘中兴名臣’,创办洋务,不愧为洋务派领袖,著作丰富,可当之为学者,研究古文辞,无忝于文人,治军有方,调配得宜,堪与古代兵家相媲美,拥兵而不自重,善权变而又谦退,足见道德修养功夫之深厚;吏治清廉,教养兼施,鞠躬尽瘁,以身作则,不啻为青天,治家有道,关怀子弟,亦为后人楷模”。
有的论者说:“曾国藩从上奏激怒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表现了一颗忧国忧民之心。他镇压了太平天国有功有过。历史假他之手对南北两个封建政权进行了选择。曾国藩发动了洋务运动,使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中国历史由此走上一个新的阶段。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因此,曾国藩虽有一定的历史罪过,但其历史地位应划在近代进步的爱国人物之中,而且,其重要性,在中国近代历史前60年里几乎无人可与之相比”。
尚且的造句尚且的造句是什么
尚且的造句有:花尚且如此,人呢?人又是否能做到表里如一外丑内美呢?禽兽尚且有半点怜悯之心,而我一点也没有,所以我不是禽兽。
尚且的造句有:花尚且如此,人呢?人又是否能做到表里如一外丑内美呢?封建时代的官员尚且能够做到鞠躬尽瘁而后已,今天的干部难道不应该传承这种精神吗。注音是:ㄕㄤ_ㄑ一ㄝˇ。词性是:副词。拼音是:shàngqiě。结构是:尚(上下结构)且(独体结构)。
尚且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尚且shàngqiě。(1)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常与“何况”相呼应,表示进一层的意思。
二、引证解释
⒈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况”、“何况”等词相呼应。引唐骆宾王《与程将军书》:“君侯怀管乐之材,当卫霍之任尚且屈公侯之尊,伸管库之士,若下_者,天地无一用_狗耳。”《水浒传》第六三回:“太守便禀梁中书道:‘梁山泊这一伙,朝廷几次尚且收捕他不得,何况我这里一郡之力?’”明梅衡湘《答李贽书》:“自古英雄豪杰欲建一功,立一节,尚且屈耻忍辱以就其事,况欲成此一段大事耶!”鲁迅《故事新编·采薇》:“没有花,只有刺,尚且不可,何况只有骂。”
三、国语词典
副词,表示依旧、仍然。如:「躯壳毁灭了,精神尚且存在。」词语翻译英语(not)_even,yet,still德语sogar(Adv)_法语encore
四、网络解释
尚且尚且,指表示进一层的意思。提出程度更甚的事例作为衬托,下文常用“况”、“何况”等词相呼应。
关于尚且的近义词
勉强暂且何况
关于尚且的反义词
并非
关于尚且的诗句
尚且不知尚且昧形迹尚且是童颜
关于尚且的成语
苟且偷生好尚不同苟且因循得过且过苟且偷安姑且听之穷且益坚且住为佳载歌且舞苟且之心
关于尚且的词语
姑且听之苟且之心苟且因循有耻且格载歌且舞白衣尚书兼权尚计好尚不同且住为佳穷且益坚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尚且的详细信息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