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2.大义灭亲的典故

3.大义灭亲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4.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简易

卫国老臣石碏“大义灭亲”是什么典故?

大义灭亲的意思和典故-大义灭亲典故出处

为了国家纲纪,杀自己的亲生儿子,为世人敬仰。

恃宠骄横的三皇子

故事发生在春秋初期的卫国。卫庄公先娶齐国公主庄姜为夫人。庄姜美貌,但没有生育,所以庄公又娶陈国女子厉妫为妃,不久便生下一子,取名“晋”。厉妫的妹妹戴妫陪嫁庄公,也早生一子,取名“完”。不幸姐妹俩生了儿子后相继去世。庄公便将晋完交由庄姜抚养,自己又宠幸上一个年轻的宫女,生下一子,取名“州吁”。

三个儿子渐渐长大。与两位老实本分的哥哥不同,州吁自小性格暴戾,喜欢骑马射箭,舞刀弄棒。庄公对他十分溺爱,他更恃宠骄横,为所欲为。大夫石碏劝庄公说:“臣听说爱护子孙的最好方法,是教育他懂得道义和行事做人的规范,太过宠爱,就会骄横,骄横必生祸患,请主公三思!”卫庄公听了不以为然,对石碏的劝告一笑置之。

石碏的儿子石厚偏偏是州吁的铁哥们,整天在一起飞鹰走狗,惊扰百姓。一天,他们又闯了祸,石碏将石厚鞭笞五十,反锁在家。石厚仗着有三公子撑腰,竟**而出,干脆住到州吁家去了。

杀兄篡位

过了五年,庄公去世,太子完立为桓公,石碏也告老还乡。桓公对弟州吁的骄奢*逸十分生气,常加呵斥,州吁一怒之下竞奔往他国。桓公十六年(公元前719年),天子周平王去世,周桓王继位登基。卫桓公要去洛邑参加吊唁仪式与登基典礼。州吁感到机会来了。经过一番策划,由石厚率领几百名敢队员埋伏城外,待卫桓公一行刚出城门,州吁收聚的一批卫国的亡命之徒即蜂拥而上,发动突然袭击,将卫桓公杀。州吁由此夺得君位。公子晋闻讯连夜逃奔邢国。

落入圈套

州吁品行不端,又弑兄夺位,无法得到大臣拥戴。为了慑服人心,他答应逃亡在外的郑庄公弟段的请求,发起卫、宋、陈、蔡联盟,发动讨郑战争,但人心依然不服。万不得已,只能让石厚去向父亲石碏请教。

石碏回答说:“人心不服,原因很多,但诸侯的名位正当与否,天子的册命是根本,州吁如能获得周桓王封赐,问题自然解决了。”

听了石厚的回报,州吁犯难了:天子原来册封的是卫桓公,自己弑兄夺位,如何向天子去说,石碏又提议说:“陈侯颇受天子信任,一向朝聘不缺,关系亲密。您如能亲自去陈国央求陈侯代向周天子通报,或许能解决册封问题。”

州吁闻言大喜,马上张罗玉帛礼品,准备择日亲自拜访陈国。石碏知道后,抢先修血书一封,派心腹连夜送往陈国。

卫桓公完与公子晋都是陈国女子所生,陈侯自然亲近完、晋,厌恶州吁,接到石碏的血书,正合心意,马上暗暗作好准备。这天,州吁和石厚来到陈国,陈侯令太庙相见。州吁、石厚上得殿来,只听一声令下,两厢甲士涌出,将州吁、石厚二人一举擒获。陈侯取出石碏血书当殿宣读,将二人分别拘押起来。

杀自己的亲儿

石碏接到陈侯送来的信,马上分头通知各位大夫朝中相见。卫国百官听说老大夫相招,纷纷前来,开启陈侯书信一看,方知州吁、石厚已被拘禁于陈国,只等卫国大臣公议如何处决。暴君被除,百官自然高兴异常,一致认为州吁叛君谋命,罪在不赦;石厚仅是从犯,老大夫石碏定国有功,功过相抵,可免一。石碏却说:“身为大臣者,自当以公正无私为先,石厚不,如何警策后世乱臣贼子?老夫自当亲自处理,以无愧皇天后土、列祖列宗。”于是大伙公推右宰丑前往陈国诛杀州吁,石碏另派家臣杀了石厚。卫人又去邢国迎回公子晋,立为卫君,即宣公。

卫国老臣石碏,不能容忍儿子石厚参与州吁弑君夺位的罪行,派家臣赴陈国将其处,真正实践了“大义灭亲”的壮举。他将名垂千古,为人们所敬仰!

大义灭亲的典故

在我们学习中经常遇到的造句分为:成语造句、关联词造句、词语造句等;例如大义灭亲的成语故事

大义灭亲这则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捍卫国家人民的利益,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其受到应有的惩罚。

春秋时,卫桓公有个异母兄弟,名叫州吁。他们的父亲卫庄公在位时,对州吁过分溺爱,养成他骄横无理的习气。大夫石碚多次劝说,庄公不理。不久,庄公去世,由桓公继位。州吁时时准备谋杀桓公,夺取君位。他结识了石碏的儿子石厚。石厚本不是好人,专门给他出坏主意。州吁终于找到一个机会,把卫桓公杀了。

州吁自立为国君。封石厚为上大夫。两人非常得意,可是卫国的老百姓都不服他们,诸侯也瞧不起他们,说他们一伙是谋杀国君、虐待百姓的乱党。他们“众叛亲离”,哪里能办国家大事啦!石厚对州吁说:“我父亲一向受到群众敬爱,我们请教请教他吧!”州吁就叫石厚去找石碏。石碏说:“这种大事,如果得到周天子支持,那就不管国内国外,谁也不敢反对了。你们要见周天子,先去找陈桓公,他很得周天子的信任。如能得到他帮忙,总会有办法的。”两人便带着礼物到陈国去。想通过陈桓公去见周天子。可是他们不知道,这时,石碏已赶快写了一封信给陈桓公。信中说:“我们卫国是个小国,我的.年纪老了,不中用了。州吁、石厚这两个人,是我国国君的罪人,无论如何请帮我除掉他们。

这样州吁和石厚一到陈国,就被逮捕。卫国派了执行官去陈国,把州吁处。当时,卫国的大臣们认为:石厚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杀了首恶也就算了。可是石碏坚决不同意。他说:州吁干的许多坏事,都是石厚主谋。便派家臣去陈国,把石厚杀。左传的作者在记录了这段史实以后,称赞石碏这种大公无私的精神为“大义灭亲”;“大义灭亲”就作为一个成语流传了下来。

大义灭亲什么意思?有什么历史典故?反义词和近义词是什么?

编号 175 成语 大义灭亲 注音 ㄉㄚˋ ㄧˋ ㄇㄧㄝˋ ㄑㄧㄣ 汉语拼音 dà yì miè qīn 释义 指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语出《左传.隐公四年》 典源 《左传.隐公四年》州吁未能和其民,厚问定君于石子。

石子曰:「王觐为可。」

曰:「何以得觐?」曰:「陈桓公方有宠于王。

陈、卫方睦,若朝陈使请,必可得也。」

厚从州吁如陈。

石碏使告于陈曰:「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

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

陈人执之而请莅于卫。

九月,卫1>人使右宰丑2>莅3>杀州吁4>于濮5>。

石碏6>使其宰獳羊肩7>莅杀石厚8>于陈9>。

君子曰:「石碏,纯臣10>也。

恶州吁而厚与焉。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注解〕(1)卫:国名。

周朝时武王封予少弟康叔,故址约在今河北省南部和河南省北部一带,后为秦所灭。

(2)右宰丑:名叫丑的右宰官。

右宰,官名。

(3)莅:光临、来到。

(4)州吁:人名。

春秋卫国庄公之庶子,生卒年不详。

性骄奢,卫桓公十六年,收聚逃亡在外的卫国人,袭杀桓公而自立。

吁,音ㄒㄩ。

(5)濮:县名,春秋时卫国之鄄邑,位于山东省之西境。

黄河斜贯境内,县跨黄河两岸,物产以棉花为大宗。

今此县已废。

(6)石碏:人名。

春秋卫国之大夫,生卒年不详。

仕卫庄公。

碏,音ㄑㄩㄝˋ。

(7)獳羊肩:人名。

春秋时人,生卒年不详。

石碏之家臣。

獳,音ㄋㄡˋ。

(8)石厚:人名。

春秋时人,生卒年不详。

石碏之子。

(9)陈:国名。

周武王封舜后妫满于陈,都宛丘。

其地约在今河南省旧开封以东至安徽省旧毫之间。

(10)纯臣:忠直之臣。

典故说明 据《左传.隐公四年》载,州吁是春秋时代卫国庄公与宠妾所生的儿子,庄公非常宠爱他,大夫石碏(ㄑㄩㄝˋ)曾经劝谏庄公不要把州吁给宠坏了,但是庄公不听,州吁也因此养成好战骄奢的个性。

庄公后,桓公继位,州吁密谋桓公而自立为国君,引起人民不满而导致国内不安。

州吁的亲信石厚就去问他的父亲石碏,要怎么做才能安定民心、巩固王位。

石碏曾经是卫桓公的重臣,很受到人民的尊敬,当石厚来请教的时候,他说:「只有觐见周天子才能安定君位。」

石厚又问:「如何才能觐见天子呢?」石碏说:「陈桓公正受到周天子的宠信,而现在陈国和卫国的关系非常和睦,因此如果去拜访陈国的国君,请他向周天子请示,必定可以得见。」

于是石厚就跟随着州吁到陈国。

这时石碏暗中派人告诉陈桓公:「卫国领土狭小,而我已经年老了,不能有所作为。

州吁和石厚就是杀了我国国君的人,请你们趁这个机会处置他们。」

陈国人就把他们抓起来,请卫国人亲自来处置二人。

卫国派右宰丑在濮县把州吁杀了。

至于石厚,大家认为因为是石碏的儿子,应该从宽处理,杀了首恶州吁就够了,但是石碏不认同这样的看法。

他认为州吁做的许多坏事,石厚也都有参与筹画,不能不严惩,所以就派他的家臣獳(ㄋㄡˋ)羊肩到陈国杀了石厚。

石碏这种为了国家大义,而牺牲父子私情的做法,深受后人所敬佩和赞扬。

后来原文中的「大义灭亲」演变为成语,就用来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书证 01.《左传.隐公四年》:「石碏,纯臣也。

恶州吁而厚与焉。

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源)02.《后汉书.卷五五.章帝八王传.清河孝王庆》:「皇太子有失惑无常之性,爰自孩乳,至今益章,恐袭其母凶恶之风,不可以奉宗庙,为天下主。

大义灭亲,况降退乎!今废庆为清河王。」

03.《晋书.卷三八.宣五王列传.扶风王骏》:「赵王凶逆,天下当共讨之,大义灭亲,古之明典。」

04.《三国志.卷二八.魏书.王毌丘诸葛邓钟传.毌丘俭》裴松之.注:「《春秋》之义,大义灭亲,故周公诛弟,石碏戮子,季友鸩兄,上为国计,下全宗族。」

05.《魏书.卷六五.李平列传》:「大义灭亲,夫岂获止。

周公行之于古,朕亦当行之于今。」

06.《北史.卷一九.魏孝文六王列传.废太子恂》:「古人有言,大义灭亲。

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

07.《隋书.卷五○.宇文庆等列传》:「史臣曰:『……安、悊之于高祖,未有君臣之分,陷其骨肉,使就诛夷,大义灭亲,所闻异于此矣。

』」08.《旧唐书.卷 *** .高祖二十二子列传.隐太子建成》:「周公圣人,岂无情于骨肉?为存社稷,大义灭亲。

今大王临机不断,坐受屠戮,于义何成?」09.《资治通鉴.卷二○二.唐纪十八.高宗永隆元年》:「为人子怀逆谋,天地所不容;大义灭亲,何可赦也!」10.《金史.卷一二一.忠义列传一.曹珪》:「珪赤心为国,大义灭亲,自古罕闻也。」

11.《明史.卷一一八.诸王列传三.谷王橞》:「周戮管、蔡,汉辟濞、长,皆大义灭亲,陛下纵念橞,奈天下何?」 用法说明 语义说明比喻为了维护公理正义,不徇私情,灭了犯罪的亲人,或让他们接受法律制裁。

褒义。

使用类别用在「公正严明」的表述上。

例  句<01>历史上那些能大义灭亲的人物,都是令人敬佩的。

<02>这次因为他父亲大义灭亲出面作证,才能定他的罪。

<03>国法公平不可失,所以宁可大义灭亲,不可因私废法。

<04>为了社会的公义,检方希望嫌犯的家人大义灭亲,出面指证。

<05>以她的刚烈性子,就是自己的亲爹亲娘犯了罪,她也会大义灭亲的。

<06>他今天虽然大义灭亲,出庭指证父亲犯罪的事实,但内心必然十分痛苦。

<07>他身为执法人员,到底是大义灭亲,出面检举弟弟的罪行呢?还是循私纵放?内心犹疑难决。

近义词: 以义割恩

反义词: 公报私仇 辨识 参考语词

大义灭亲是什么意思简易

大义灭亲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或人民的利益,对违法犯罪的亲人也不徇私情,使之受到应有的惩处。

大义灭亲,是汉语中一则源自历史典故的成语,出自左传隐公四年。这个成语的意思是,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其结构为偏正式,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大义灭亲的造句

1、他坚信他的父亲犯了罪,所以毅然决定大义灭亲,报警举报。

2、为了揭发公司内部的腐败行为,他选择大义灭亲,向监察机构提供了内部信息。

3、那位勇敢的记者为了揭露政府的腐败,毅然大义灭亲,将证据公之于众。

4、她为了保护受害者,不得不大义灭亲,与自己的兄弟决裂。

5、这位军人为了保卫国家,毅然大义灭亲,投身战场。

6、在这部小说中,主人公不惜大义灭亲,最终揭示了家族的黑暗秘密。

7、他的朋友选择大义灭亲,告发了他的非法活动,以保护社会的利益。

8、为了保护证人的生命,警方决定大义灭亲,将证人搬离家人。

9、为了维护公司的声誉,董事会不得不大义灭亲,解雇了董事长的亲属。

10、那位政治家为了支持一项公益法案,不惜大义灭亲,与反对派成员发生激烈冲突。

11、为了维护法律的公正,法官必须在审判中坚守大义灭亲的原则。

12、那位医生为了遵循伦理规范,不得不大义灭亲,拒绝了他的家人的不道德要求。

13、他为了揭露公司内部的腐败,毅然大义灭亲,将公司机密提供给了媒体。

14、这位警察在面对腐败同事时,决定大义灭亲,协助调查。

15、那位律师为了捍卫客户的权益,不惜大义灭亲,与对方的亲属对抗。

16、在这部**中,主人公因为大义灭亲,成为了正义的代表。

17、为了曝光政府的腐败行为,那名举报人决定大义灭亲,与家人切断联系。

18、这位教育家为了坚守原则,毅然大义灭亲,解雇了自己的亲戚。

19、那位商人不惜大义灭亲,与一名不道德的合作伙伴解除了合同。

20、在这个故事中,主人公为了维护正义,选择了大义灭亲,与自己的亲人反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