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七子八婿是好签吗-郭子仪七子八婿
1.汾阳王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2.再造大唐的功臣郭子仪为什么要绑着儿子给唐代宗请罪
3.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世而主不疑?
4.郭子仪有哪些高情商的故事?
汾阳王郭子仪拜寿的故事
郭子仪拜寿
郭子仪经历了唐朝四代,两度担任宰相,被称为“中兴名将”。在郭子仪成为节度使后到他去世,26年间他成为了唐朝转危为安的中流砥柱。郭子仪与皇帝是亲家,与同僚关系友好,用爱心来对待属下,那么郭子仪的七十大寿应该是万众瞩目。
郭子仪拜寿
现在有不少以郭子仪拜寿为内容的作品,明代仇英就画过一幅郭子仪拜寿图,其中场面宏大,人物众多。不过想来也是,单是郭子仪的嫡亲就有七子八婿,各个在朝为官,前来庆寿,更不要说是旁系亲属了。郭子仪一生子孙众多,孙子有好几十,郭子仪端坐在正中,看着自己这么多的孙子孙女,有好多都叫不出名字。郭府算上郭子仪家人和奴仆,共计三千多人,让寿宴场面显得热闹非凡。
后世人作郭子仪拜寿图主要是借图比喻为国立功、家庭和睦的祥和景象。殊不知在这景象后头,还发生了一件差点让郭府株连九族的大事。
郭子仪六子郭暧娶了升平公主为妻,夫妻俩当时年纪都比较轻。升平公主平时受到代宗宠爱,时间久了任性妄为。郭子仪大寿当天,升平公主称身体不舒服推脱不去祝寿,郭暧大发脾气,不仅打了升平还说升平仗着自己是公主,自己父亲郭子仪只是不屑做天子,要不然哪有升平任性的份。升平受了委屈,跑进宫去向代宗告状,郭子仪听闻郭暧说了如此大逆不道的话,也抓着儿子前往宫中领罪。幸亏代宗信任郭子仪,甚至认为郭暧说的对,对其不降反升。后夫妻俩重归于好,共同前往郭府祝寿,郭家合府欢腾。
郭子仪封王郭子仪赫赫军功被封为代国公,后被晋封为汾阳郡王。现在的人都用汾阳王代称郭子仪,可见“汾阳王”代表着不同寻常的荣誉。关于封号的由来,没有明确记载,猜测是以封地得名,因郭子仪的封地在汾阳,就被封为“汾阳郡王”。
郭子仪像
《旧唐书?郭子仪传》提到因河中军乱,皇帝进封郭子仪为汾阳郡王镇压绛州。郭子仪到了绛州之后擒杀李国贞,让在河东作乱的恶人都伏了法。以上说明了郭子仪的战绩,但是为什么封为汾阳郡王却没有得到解释。参照太宗的诏书发现唐朝的刺史就跟古时的诸侯一样,唐代的封号来源于封地。那么肃宗时代依旧依照古训吗?由肃宗以前给予封号的习惯来看,封号同样来自封地,与自己的姓没有关系。
那么古时的汾阳现在在哪里呢?唐宋文献中指出郭子仪的封地就是汾州。如今汾州有关于郭子仪的民间传说与之相吻合,一是提到郭子仪曾带领乡亲共同退敌,二是水马村是郭子仪当时的养马地。查看郭氏家谱,上面明确的写着汾阳是郭家的迁出地和世居地,汾阳也有很多关于郭家的记载。杜牧不仅去过汾阳还写过郭子仪,因此杜牧的《云梦泽》也是很好的历史证据。因此,如今的汾阳是郭子仪的封地可信度极高。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武则天在执政时期提出“忘战必危”,兴起尚武精神,武举应运而生。郭子仪就是在那时候通过武艺和军事理论的选拔成为了一名地方军官。唐玄宗时期,郭子仪升为朔方军节度使。安史之乱是他人生的一个转折点,如果没有这场战乱,郭子仪这个英雄不会这么快出现。
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安史之乱爆发后,安禄山势如破竹挺近洛阳。当时有很多官员跟着变节投降,不少武将趁机向唐玄宗提要求,非得玄宗满足要求后才上战场。身为朔方军节度使的郭子仪被寄予厚望,没想到他二话不说奔赴战场。为了国家,郭子仪勇担重任。郭子仪分析了整个战争形式,派兵直捣敌人老巢,扼住了咽喉之地。史思明回到大本营进行防守,不料节节败退,差点被活捉。唐军的气焰高涨了起来,收复失地的信心开始建立。
正面战场的失利造成潼关失守。唐玄宗带着杨贵妃来到了马嵬坡,肃宗却与父亲分道扬镳在宁夏为王。当时的肃宗身边只有一些文臣,他急需郭子仪的人马前来护卫。当时的郭子仪占领了河北井陉关这战略要地,为了肃宗的安危,郭子仪牺牲个人甚至军队的胜利,派人迎接肃宗,自己也立马赶到宁夏。郭子仪所做的一切就是为了让唐朝能够存留。
在郭子仪打下潼关后,收复河东郡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郭子仪为了与郡中的原唐朝官员联系,亲自潜入河东策反,后非常顺利的收复了河东,解决了侧面威胁。郭子仪为了国家,不顾个人安危。一切的一切,都说明郭子仪以国事为重。
唤声亲翁郭子仪《唤声亲翁郭子仪》是豫剧《打金枝》中的一个选段。那时升平公主与郭暧起了争执,郭暧动手打了升平公主,驸马打公主的事情在之前从来没有发生过。升平公主受了委屈,进宫向代宗告状。郭子仪绑了郭暧来到宫中谢罪。代宗唱出了这一选段,表明夫妻俩吵架是很正常的事情,家长们不需要过多干涉。
唤声亲翁郭子仪选段
代宗唤了郭子仪一声“亲翁”,称不应该为了夫妻俩吵架的气话让郭暧白白送了命。郭暧年纪还不大,是个孩子,遇事难免考虑不完全,两个人吵架也是常有的事情。俗话说的好,清官难断家务事,你一个长辈何必去管他们少年夫妻的事情?不要说你代替我想处罚郭暧,你们想处罚他我还不依呢。现在看着郭暧跪在金銮殿中,之前肯定遭到了你不少的打骂。让我来给我的女婿加官进爵吧,赐你官位再上三级。我把代表天子的宝剑赐给你,你能管理满朝文武。既然汾阳王仗着是你父亲欺压了你,我就给你也封个王。这样在地位上你们就处于平级,不会受他欺负了。只要郭暧成了王,宫里宫外、殿上殿下,随你去哪里。不要说满朝的文武百官管不了你,你的父亲如今跟你平起平坐也不会把你怎么样。
代宗为什么对郭暧打升平的事情不计较呢,其实郭子仪在其中占了很重要的原因。郭子仪本身担心因为功高盖主受到皇帝猜忌,平日经常与皇帝回想以前的种种经历,以真诚打动皇帝。
郭子仪鱼朝恩郭子仪是唐朝一位名将,有勇有谋,英勇善战,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鱼朝恩则是唐朝的一位擅权宦官,曾已太监入宫深受唐肃宗的信任,后来任内务总管。当时郭子仪与鱼朝恩都是朝中非常重要的人物,两人中间也发生过很多事情。
郭子仪像
郭子仪是一名武将,善于领兵打仗,所以他手中掌握了朝中兵力大权。他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时候皇帝担心他有谋逆之心,鱼朝恩则毛遂自荐前往当监军。郭子仪对朝廷忠心耿耿,此消息传到军队之后,将士们都十分气愤。鱼朝恩压根就不懂得兵法,他仗着皇帝的宠爱在军队当中胡乱指挥。当时已经收复的失地又重新沦陷,士兵们要求郭子仪将鱼朝恩诛杀,郭子仪却没有那样做。后来皇帝也意识到国家不保,才把鱼朝恩调回京城,军队交回了郭子仪。
鱼朝恩回京之后,不但没有回改之意,他还认为是郭子仪在后面使坏。于是又向唐肃宗进谗言,将郭子仪的祖坟挖了。当时军队士兵听到这则消息之后,个个截然大怒,要求起兵回京。而郭子仪认为,如果现在回京,叛军肯定会卷土重来,还是要先安定国家叛乱为重。安史之乱平定之后,郭子仪率领军队回朝,朝中大臣个个为之不平。
唐肃宗见郭子仪十分惭愧,祖坟之事已无法挽回,让郭子仪提条件尽量满足他。郭子仪则说,此次叛乱能够成功是皇帝的福气,是士兵英勇善战的功劳。至于祖坟之事,不能责怪任何人,自己在外面打仗不知挖了多少百姓的祖坟,是上天对自己的报应。当时文武百官听了之后都十分敬佩他,没想到郭子仪尽有如此的心胸。
再造大唐的功臣郭子仪为什么要绑着儿子给唐代宗请罪
在北宋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王安石的眼睛里,中唐名将郭子仪「 ”德完道粹,功盖于唐。宜享世泽,流如海长。”王安石一生都致力于为社会人生开处方的人物,他不满意当时保守势力的老一套,想用自己的拳拳之心感动皇帝,打通社会人生的大通道。王安石特立独行者,不人云亦云,总是睁大眼睛看世界。在他心中,郭子仪简直就是一个完美无缺、大行德广的奇才了。 的确,郭子仪为国谋、为民计的情怀还真是让历史动容。今天,我们说说他的子女教育问题。 明代著名画家仇英有一副著名的画作《郭子仪拜寿图》,这幅绘画作品场面壮阔,人物各具情态、栩栩如生,是明代绘画中的上品。作品描绘的就是中唐名将郭子仪七十寿辰时,七子八婿前来为老人家祝寿庆生的场景。图中郭子仪夫妻二人端坐中间,儿子儿媳、女儿女婿拱手跪拜。 说起郭子仪的这次过寿,其中有一个很有味道的故事。 这次生日聚会,郭子仪的儿子儿媳、女儿女婿都来了,唯独第六个儿子媳妇李君蕊缺席,这对声名如日中天的郭子仪一家来说多少有些扫兴。李君蕊是当朝皇帝唐代宗李豫的女儿,平时任性惯了,动不动就使点小脾气。郭子仪过寿,儿媳妇李君蕊觉得自己是公主身份,没有必要给老公公祝寿。这让郭子仪的六儿子郭暖很是没有面子,心里憋着一股子火气。等寿宴结束后,郭暖回宫质问妻子李君蕊。我是公主之身,凭什么要拜你的父亲呢?李君蕊的话一出口,郭暖的血气就上来了,挥拳打了上去。怒斥道:你凭着你父亲的皇帝身份就瞧不起我父亲,你要明白,如果我父亲想当皇帝,哪有你老爸什么事? 郭暖说得很有道理。如果郭子仪有了二心,大唐的旗帜恐怕早就改了颜色,一个陷入泥潭的王朝还能有什么反手之力呢。 但是,郭暖这一打,事情出来了。公主李君蕊哪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她跑到父亲跟前告状。好在代宗李豫还不糊涂,他给女儿说,如果郭子仪有了当皇帝的心思,哪有我们李家什么事啊。随后,他佯装生气,说要杀了驸马郭暖。 听说要杀了自己的男人,公主反倒害怕起来,后悔自己的言行。 知道自己儿子的暴行之后,郭子仪很是生气。他立即把儿子郭暖五花大绑,押到了代宗面前请求治罪。 「 ”不痴不聋,不做家翁。”没想到代宗李豫反倒劝开了郭子仪。是呀,李豫说得没错,要当好老公公,就得装聋作哑。 郭子仪做得也非常得体。子不教、父之过。儿子打了媳妇,自己绑着儿子去给亲家道歉,合情合理。 这件事情对郭暖和李君蕊都有教育,从此,小两口恩恩爱爱。 有了严父,才有了正子。郭子仪的儿子们很是出息,女婿也是地位显赫。他经历四朝,深得皇帝信赖,子孙多数和李唐皇室结为亲家,受尽尊宠。 他的大儿子郭曜能征善战,一身虎胆。在疆场上建功立业,被封为太原郡公。在郭子仪游走征战期间,郭曜把家务管理得像模像样,和弟弟妹妹们友好相处。郭子仪的家教一时间传遍朝廷内外。 四朝为将,郭子仪受到皇帝的赏赐无以计数。临终前,他要求儿子郭曜把所有接受的奇珍异宝全部献给朝廷。唐德宗李适看到郭子仪的大行,深为感动。他下令又把这些宝物给了郭曜。郭曜明白大义,把这些东西又分给了兄弟姐妹。 就是那个被郭子仪绑上朝廷的六儿子郭暧,从严教育自己的子女,后人中有五个娶了皇帝的女儿,还有一个女儿成了唐宪宗的皇后。年幼的唐穆宗继位后(唐宪宗之子),郭太后汲取武则天临朝称制的教训,一心让贤相辅国,不给儿子制造麻烦。 郭子仪从严治家,成为千古佳话。
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世而主不疑?
他就是唐朝大厦倾覆之际、危急存亡之时的慷慨歌者——郭子仪。
大唐郭子仪:为何功高盖世而主不疑
年近古稀的郭子仪临危受命,成为朔方(今宁夏灵武西南)节度使,与训练有素的叛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较量,平定了“安史之乱”,保住了李唐江山,居功至伟。后来的吐蕃入侵,藩镇作乱,都全仗他东征西讨,肃宗、代宗、德宗三代皇帝都靠他支撑门面。功成之后,郭子仪被肃宗皇帝赞扬:“国家再造,卿力也!”德宗皇帝尊其为“尚父”。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也评价道“天下以其身为安危殆三十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年八十五而终,其将佐致大官、为名臣者甚众。”这几句评语凸显出了一个善于团结各种力量的巨人的形象:皇帝不疑忌他的功高、同僚们不厌恶他位尊、平常人并不反对他的奢华;同时,他善于提拔与培养人才,所以他属下的干部有许多人都成为国家的重要官员。
郭子仪(697-781年),唐代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以武举异等补左卫长史,累迁单于副都护、振远军使。在仕途上,郭子仪是许多人的理想,出将入相且满堂儿孙,多到他见了但知点头而不能呼名,“每诸生问安,颔之而已”,“七子八婿,皆为朝廷显官。”第六子郭暧为唐代宗的东床驸马,娶升平公主为妻。由此观之,郭子仪可谓是富贵寿考冠绝古今。据说他做寿六十大寿那天,因七子八婿均位列高官,家人拜寿时把朝笏(朝见皇帝时捧在手中的那块板)放在床上,竟致堆满一床。“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衰草枯扬,曾为歌舞场。”说的也是这出典故。堆笏满床,可见家中大官之多。因此这一典故被用来借喻家门福禄昌盛、富贵寿考,后来这个主题被画成画,拍成戏剧,在民间广泛流传,至明清两代《满床笏》成了官场到民间的重头戏。《红楼梦》里贾府唱酬神戏,贾老太太因拈着了这出戏而喜出望外。旧时中国民间有钱人家,要把郭子仪的画像悬挂中堂,称作“天官图”,以祈全福全寿。
李白有诗云:“吾观古来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乱世用武将,治世重良臣。武将多是桀傲不羁、无所畏惧,而且更为要紧的是他们每人或多或少都有着自己的一支队伍,或者是又对自己忠心的部下属将,而且由于战功显赫易登高一呼而百应;文臣则多小心谨慎,且手无兵权。所以中国历史自古功盖天下者不赏,声名震主者身败,韩信、岳飞、李善长等一大批仁人志士均因不谙此道而招致杀身之祸;而即便如此张良、范蠡、韩世忠、石守信等智者深明上述道理也只能激流勇退,去官归隐。郭子仪确实个特例。
郭子仪是历史上罕见的以寿终的功臣,他历玄宗、肃宗、代宗、德宗四朝,活了85岁。德宗继位后,甚至仿照周武王尊称姜子牙为“师尚父”,赐号郭子仪为“尚父”;郭子仪弥留时,德宗派儿子舒王李谊代表他亲自前往省问,他的一生可谓“宠遇冠于人臣”。这所有的一切,古往今来多少文臣武将欲求其一而不可得,为什么郭子仪却都囊括了,为什么它能够做到功高而主不疑,而且能安安稳稳美滋滋地寿终正寝,破了“狡兔、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这个一代名将韩信被害前曾仰天啸说的千古不变的定律?
首先,郭子仪是肃宗发动政变的后方支持者,是政变的同谋者!他抓住千载难逢的契机,扶持肃宗登基,自己从而一跃成为新朝廷的头号功臣。
“安史之乱”爆发时,郭子仪已经是卫尉卿兼灵武郡太守、充朔方节度使的重臣了。玄宗逃难途中,太子李亨在马嵬坡发动兵变,此后在玄宗还没有退位的情况下,擅自在灵武登基,是为肃宗。李亨登基的灵武,恰恰是郭子仪的根据地!
李亨到达平凉之后,彷徨四顾,不知何去何从。这时,郭子仪的手下、朔方节度副使杜鸿渐遣判官李涵来给李亨送信,请太子前往灵武安置。接着派遣朔方军数千人迎接肃宗。七月到达灵武,杜鸿渐立马联合御史中丞裴冕,一同向李亨进言,以玄宗入蜀,“江山阻险,奏请路绝,宗社神器,须有所归”的名义请求李亨登基。八月,肃宗诏郭子仪和李光弼来灵武见驾,准备收复京师。拜郭子仪为兵部尚书,兼灵州大都督府长史;拜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兼太原尹、北京留守。这时,玄宗刚刚抵达成都。
没有郭子仪的同谋,李亨想在灵武登基是不可想像的。杜鸿渐是郭子仪手下的副使,没有郭子仪的首肯难以调动军队;而此时玄宗仍然是天下之主,杜鸿渐仅仅一个节度副使,怎敢擅自拥戴李亨?一切都表明郭子仪是李亨篡位的同谋。
最令人信服的证据是郭子仪的自供状。肃宗驾崩后,代宗继位,怕郭子仪功高难制,遂将郭子仪罢官,命他回京替肃宗守陵,封为“肃宗山陵使”。这是想向郭子仪传达一个信号,即代宗对郭子仪十分忌惮,不愿再让他掌握兵权。郭子仪收到这一信号后诚惶诚恐,立马把肃宗前后所赐的诏书汇总为二十卷,献给代宗御览,同时上了一道表,表中自陈:“臣德薄蝉翼,命轻鸿毛,累蒙国恩,猥厕朝列。会天地震荡,中原血战,臣北自灵武,册先皇帝,乃举兵而南,大搜于岐阳。先帝忧勤宗社,托臣以家国……”“臣北自灵武,册先皇帝”,这是天宝十五年七月,玄宗八月才宣布逊位;“先帝忧勤宗社,托臣以家国”,君臣情分非他人可比。出自当事人之手的这道表是最雄辩的辅佐肃宗篡位的证据!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评价郭子仪说“功盖天下而主不疑,位极人臣而众不疾,穷奢极欲而不非之。”其实,综观郭子仪一生的起伏变迁,并不是“主不疑”,而是他识时务,能够用自己的小心将主子的怀疑安然消解。
民间流传很广的《打金枝》的故事,说的是唐代宗非常敬重郭子仪,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郭子仪之子郭暧为妻。有一次小俩口吵嘴,郭暧见妻子摆出公主的架子,愤懑不平的说:“你有什么了不起的?不就仗着你父亲是天子吗?告诉你吧,你父皇的江山是我父亲打败了安禄山才保全下来的,我父亲因为瞧不起皇帝的宝座,才没当这个皇帝!”(倚乃父为天子耶?我父嫌天子不作。)升平公主听到郭暧出此狂语,气得立即回宫禀报皇上。唐代宗听完女儿的投诉后,不动声色的说:“你是个孩子,有许多事你还不懂。你丈夫说的都是实情。天下是你公公郭子仪保全下来的。如果你公公想当皇帝,早就当上了,天下就不是咱们李家的了。”郭子仪知道这事后,吓坏了,他听说儿子口出狂言,几近谋反,“尚父拘暧,自诣朝堂待罪。”即刻令人把郭暧捆绑起来到宫中面见皇上,请皇上治罪。可是,唐代宗却和颜悦色,一点也没有怪罪的意思,反而安慰郭子仪说:“小俩口吵嘴,话说的过了点,咱们当老人的不要认真了,不是有句俗话说‘不痴不聋,不做家翁’吗?装作没听见就行了。”
按照常理,任何皇帝都不能容忍郭暧说的那句大逆不道的话——“汝倚乃父为天子邪?我父嫌天子不作!”不仅因为这句话大逆不道,更因为这句话赤裸裸地道出了真相,皇帝心胸再开阔也断不可能容忍有人公开地对皇位进行威胁。郭子仪当然深知这里的利害冲突,所以要把影响控制在最小范围,把谋反的谣言扼杀在萌芽状态,于是他曲中见直、迂而能返故意演一出苦肉计给皇帝看。皇帝也知道,既然郭子仪无意谋反,以后坐稳江山还得指靠着他,所以也愿意把这件事变成一出喜剧了结!但是我们还是不得不陪郭子仪敏感的政治觉悟,和大难来临之际的冷静和沉着,不动声色间化险为夷。
历史还记载说,汾阳郡王府从来都是大门洞开,贩夫走卒之辈都能进进出出。一次,郭子仪的一名手下将领到外地任职,去汾阳郡王府辞行。在王府里,他看见堂堂的汾阳郡王正为夫人和女儿做奴仆,端着洗脸水,拿着手巾。郭子仪的儿子觉得脸上无光,一齐劝说父亲,希望父亲能够自重,不要让外人笑话,郭子仪给儿子们讲明道理,“我家的马吃公家草料的有500匹,我家的奴仆吃官粮的有一千多人,如果我筑起高墙,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郭家有仇,嫉妒郭家的人煽风点火,郭氏一族很可能招来灭族之祸,今“荡荡无间,四门洞开,虽谗毁是兴,无所加也”。也就是说现在我打开府门,任人进出,即使有人想诬陷我,也找不到借口,别人没了好奇心,也就没了谣言。儿子们恍然大悟,都十分佩服父亲的高瞻远瞩。
郭子仪晚年在家养老时王侯将相前来拜访,姬妾从来不用回避。一次唐德宗的宠臣卢杞前来拜访时,郭子仪赶紧让众姬妾退下,自己正襟危坐,接待这位“鬼貌蓝色”的当朝大臣。卢杞走后,家人询问原因,郭子仪说道,“卢杞此人,相貌丑陋,心地险恶,如果姬妾见到他,肯定会笑出声来,卢杞必然怀恨在心,将来他大权在握,追忆前嫌,我郭家就要大祸临头了”。后来卢杞当上宰相,“小忤己,不致地不止”,唯独没有找郭子仪家的麻烦,这也应验了之前郭子仪预言和判断,一场大祸被郭子仪消弥得不着痕迹。
第三,唐王朝风雨飘摇,北斗元帅郭子仪是惟一可以依恃的万里长城,于是他能够屡仆屡起为皇室重用。
肃宗驾崩后,代宗继位,怕郭子仪功高难制,遂将郭子仪罢官。当时史思明之子史朝义盘踞东都洛阳;李光弼的副使仆固怀恩屯兵汾州(今山西汾阳),决心反唐,秘密引回纥、吐蕃大军侵犯河西。安史之乱,郭子仪两次从叛军手里收复两京,曾经带领过借来的回纥兵,同他们可以说有过并肩战斗的情谊。他在回纥人中有很高的威信,回纥人一向称他为“郭令公”,表示对他的尊敬。在这种内外交困的局势下,代宗不得已重新启用郭子仪为关内副元帅,尚未将军队集结完毕,吐蕃已经攻陷长安,代宗逃亡到了陕州。郭子仪追踪代宗的行踪,一路收集散兵游卒,遂派六军兵马使张知节、乌崇福、孙全绪等率兵万人为前锋,在长安城外扎下大营,插满旗帜,夜里则到处生满篝火,一眼望去,看不到尽头。占领长安的吐蕃军队被这种阵吓破了胆,加上慑于郭子仪郭令公的威名,一夜之间退出了长安城。
其后,代宗意识到郭子仪是惟一可以依恃的万里长城,于是将其官复原职,重新启用。这时唐王朝最大的心腹之患是仆固怀恩,仆固怀恩联结吐蕃、回纥、党项等数十万大军南下,直接威胁长安。在这种情势下,代宗对三朝元老郭子仪的猜忌暂时被放到了一边,恩宠开始无限升级。先是封郭子仪为尚书令。这可是一个非同小可的封赏。尚书令就是首席宰相,有唐一代,按照惯例,这个官职一直空缺,因为唐太宗李世民曾经做过尚书令,大臣们都不敢再担任这一官职,以示对唐太宗的尊重,常常用别的官职来代替宰相,而不敢称“尚书令”。因此郭子仪两次上书推辞,说“岂臣末职,敢乱大伦?”,正是对这一封赏诚惶诚恐的心情的写照。
建元二年(781年),名满天下的郭子仪去世了,寿高85岁。陪葬建陵(唐肃宗李亨墓,今陕西礼泉县),赐谥号“忠武”,按照礼仪制度,郭子仪的墓葬应有一丈八尺的高度,朝廷特意将墓葬再增高十尺,以彰显郭子仪的盖世功勋。君臣依次到府第吊唁,德宗皇帝还亲自到安福门临哭送行,郭子仪以他一以贯之的光明坦荡为经线,用谨小慎微的敏锐为纬线,在依红偎翠安享富贵之际又能警觉地未雨绸缪,让名噪一时得以留名一世,福禄寿全完成人生功德圆满的谢幕,生前后,显耀之至。
郭子仪有哪些高情商的故事?
在小说《红楼梦》里有《好了歌注》这首诗,诗的开头是这样说的:“陋室空堂,当年笏满床”,笏是大臣上朝奏事的笏板。“满床笏”是一个著名的民间典故,人们把“满床笏”视为家门福禄昌盛的象征。相传唐朝的汾阳王郭子仪过60大寿时,在朝为官的七子八婿下班之后都来贺寿,15块笏板铺满大床。此时的郭子仪儿孙满堂、宾客如云,门庭热闹非凡。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的清康熙五彩郭子仪拜寿纹棒槌瓶可以买下北京后海的好几套四合院。
郭子仪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五福名人,首先他是治世之能臣;平定安史之乱后为唐朝续命。其二情商高,不拥兵自重;一般握有军权的开国大将99%的人都被皇帝因猜忌而兔狗烹。其三是子秀孝顺,共育7个儿子、8个女儿,皆是人中龙凤。其四寿命长,唐朝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医疗技术都并不高,而且郭子仪是行伍出身,常年在外风餐露宿又与敌人厮杀,身上自然刀伤不数,但郭子仪活了84岁的高龄,一生享尽荣耀富贵。喜欢读史的郭德纲便把小儿子的名字取名郭汾暘,寓意儿子的命运能像汾阳王郭子仪一样纵情畅达。
郭子仪在平定安史之乱后威望极高,以他手中的兵马可以自立为王,也可以学曹操那样“挟天子而令诸侯”。但郭子仪却依然拥立李氏皇子为皇帝,皇帝为了稳定地位便与郭家搞了政治联姻,将女儿升平公主嫁给了郭子仪的七子郭暧。相传郭子仪过生日时全家仅有小儿媳升平公主未到,郭暧酒后大怒打了公主并说:“没我爹,你爹啥玩意儿都不是!”公主跑到皇帝面前哭诉,皇帝笑道:“郭暧是实在孩子,把实话都说了。”郭子仪知道“家暴公主”是重罪,为了挽回局面,他将郭暧捆到皇宫里听候皇帝发落,皇帝说夫妻没有隔夜仇,就没有责难郭家。
情商高的人控制情绪的能力超强。郭子仪在外杀敌遭遇职场小人太监鱼朝恩的算计,鱼朝恩嫉妒郭子仪的大红大紫,为破坏郭家的风水龙脉,命人把郭子仪的祖坟刨了。郭子仪知道后依旧在边塞御敌,班师回朝后也没找鱼朝恩的麻烦。这样让鱼朝恩心生狐疑,遂请郭子仪到家吃饭,来一场鸿门宴。郭子仪居然真的到了,鱼朝恩问:“你为何只身前来?”郭子仪说:“鱼公公是老夫的恩人,这次打仗如此顺利,全靠您在皇上面前美言。”鱼朝恩感慨到:“汾阳王的胸襟果真宽广。”便对郭子仪心生敬畏之情。
晚年的郭子仪为了表示自己没有反心,将府中大门敞开,让过往的人都可以看到自己在做什么。郭子仪在院中为妻妾女儿梳头扎辫,丝毫没有官架子。一天下人禀报说:卢杞求见。郭子仪脸色大变,命众人退下不要露面,不然有杀身之祸。妻妾不解的说:“卢杞不过一个小小的官,你为什么那么怕他?”郭子仪说:”卢杞貌丑若鬼,你们见他之后必有嫌弃的表情。他小心眼儿,发达之后会加害你们。”郭子仪后卢杞成为宰相,大肆加害忠良,唯独郭子仪的家人逃过此劫。
郭子仪一生辅佐3位皇帝,而且和小皇帝的关系亲近,完全没有功高盖主的表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相权在他手里掌握四十余年,关键郭子仪还是武将并没有多少文化,居然可以做到宦海无波,可以说郭子仪的职场智慧是现代人学习的真实教材。
郭子仪:丁酉己酉戊寅戊午,大运:戊申丁未丙午乙巳甲辰
八字伤官格,伤官吐露,性格外向活泼,喜欢到处跑,所以郭子仪常年在外行军打仗。伤官佩印,名扬天下。地支寅午半合火局,郭子仪做事内秀细腻,擅长为别人考虑,大运一路火土,贵人朋友多,在职场上八面玲珑。子女宫为正印,子女个人成就大,晚年安享富贵人生。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