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2.买鸭捉兔文言文阅读

3.艾子杂说中的文言文解释整片意思有一句是:原上兔起,zhen之使击.?

4.尚书读录文言文

5.文言文艾子杂说

胸有成竹文言文求解答!

兔起鹘落文言文翻译猎-兔起鹘落文言文翻译

一.1.自蜩蝮蛇 ,将叶片出来的状况比喻成从蝉蜕和蛇中出来一样。

2.如兔起鹘落,将画竹的速度比作是兔子跃起奔跑、隼俯冲下搏。

二.1.焉,而已,陈述

2.乎,呢,反问

3.矣,啊,感叹

4.也,啊,感叹

1荫,萌芽,刚长出来的叶子。始,刚开始。生,生长

2.复,还。岂,哪里。

3.乃,却是。为,画。累,勾勒。

4.以,来。追,追上。见,见到的东西。

我们做事情前要在心里有个数,在做事时则要认真麻利地做,不能拖拉,这样事情才能尽善尽美。

买鸭捉兔文言文阅读

1. 苏轼的买鸭捉兔文言文阅读理解答案

1原文昔有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而去。

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

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4)得兔否?”2词语注释(1)将猎:将,将要。猎,打猎。

准备去打猎。(2)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3)凫:野鸭。(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掷,投掷,抛掷,扔。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奈何,为什么。(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按下,抑遏。这里指,“持握,捕捉”(15)昔人:前人,古人。

3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按住那兔子吗?”4古文简析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

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5寓意我们想要发挥一个人的作用,就必须要了解他的长处和短处。

2. 买鸭捉兔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它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捉住那兔子吗?”原文出自《艾子杂说》作者苏轼,朝代:宋。原文如下: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

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兔否?”

扩展资料:

《买鸭捉兔》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

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东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百度百科-买鸭捉兔。

3. 买鸭捉兔文言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4. 买鸭捉兔 原文及训练

原文 昔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去原上,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

凫不能飞,投(6)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14)得他兔否?“编辑本段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隼的旧称,一种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掷,把。

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像人那样讲话。

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

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按编辑本段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编辑本段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

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

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

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

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编辑本段作者简介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

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

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

在政治上属旧党。 善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

5. 《买鸭捉兔》的译文

1.买鸭捉兔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

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

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2.良狗捕鼠 齐国有个人善于识别狗的优劣。他的邻居请他找一只捉老鼠的狗。

过了一年,这人才找到一只,说:"这是一条优良的狗呀!" 邻居把狗养了好几年,可这只狗并不捉老鼠。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

那个善于识别狗的人说:"这的确是一只好狗呀,它想捕捉的是獐、麋、猪、鹿这类野兽,而不是老鼠。如果你想让它捉老鼠的话,就得把它的后腿拴起来。

" 这个邻居果真把狗的后腿拴住了。这狗才捉起老鼠来。

3.狼子野心 有一个有钱的人家,偶然间得到两只小狼,将它们与家中的狗一起混杂在一起饲养,这两只小狼也和狗和平共处。时间久了,也挺听话的,居然忘了它们的本质是狼。

有一天,主人白天在厅里睡觉,听到许多狗发出愤怒的呜呜的声音,惊醒,起身看周围没有一个人,再躺下准备睡觉,狗又跟刚才一样发出呜呜的声音。于是主人假装睡觉等着看会发生什么事情。

那两只狼趁着主人没有发觉,正要咬主人的喉咙的时候,狗起身阻止使它们不能上前。于是主人就杀了那两头狼,割下它们的皮。

狼子野心,这样的说法确实是可信的,而不是诬蔑!表面上假装亲昵,而心里却心怀不轨,更不单单有这么点野心。野兽有这样的情况不并足以说什么,为什么连人都会这样而延误自身呢?4.泽人网雁 太湖,有很多白雁聚集在这里。

夜晚它们必定选择地方栖息,惟恐人类用带丝线的箭射自己,选派值班 雁在四周巡逻。有人来到就叫,群雁凭借这样可以闭眼睡觉。

湖边的人熟悉它们的事情,点着火光照它。值班雁嘎嘎鸣叫,湖边的人马上放低并遮蔽火光。

群雁都惊醒,看看,没什么东西。如此这般三四次。

群雁认为值班雁欺骗自己,共同啄它。没多久,湖边的人拿着火上前,值班雁不敢再叫了,群雁正在睡觉,一网捕去没有一只遗漏的。

5.惊弓之鸟 从前,有一位名叫更赢的人,他是一位有名的神箭手.有一天,他陪魏不在后花园里喝酒,他们抬头看见一只飞鸟,更赢对魏王说:“我为大王表演一个拉弓虚射就能使鸟掉下来的技能.”魏王摇头笑笑:“射箭技术可以达到这麽高的水平吗?”更赢说:“能.” 过了没有多久,一只孤雁从东方徐徐飞来,更赢摆好姿式,拉满弓弦,虚射一箭,雁应声而落.魏王简直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惊叹道:“箭术难道真的可以达到这种地步”更赢於下弓解释说:“这是一只有隐伤的鸟,听见弦声惊悖而下落的,并非我的技术高明!”魏王更纳闷了:“大雁在天空中飞,先生怎麽知道它有隐伤”更赢回答说:“它飞得慢,鸣声又凄厉,是因为长久失群,原来的伤口没有愈合,惊恐的心理还没有消除,一听到弦声,就猛一下子搧动翅膀往高处飞,瞬间就牵动旧的创伤,疼得使它跌落下来.”。

6. 掷凫猎兔译文一定要按题目的.赵以马服君之威名,擢其子括为将,以拒

赵国因为马服君(赵括之父赵奢)的威名,提拔他的儿子赵括做将军来率军抗击秦军,而当时(秦军统帅)是武安君白起,(结果)一仗(下来),赵军大败,秦军活捉了赵括,坑埋了40万赵军俘虏,赵国都城邯郸差一点儿被攻破. 艾子听了后就说:从前,有一个人要去打猎,可是他不认得鹰隼,买了一只鸭子,就到野外去了.一只兔子突然窜出来,他立即扔出鸭子,要它去追捕.鸭子飞不起来,跌到地上.他抓起来再一次扔出去,鸭子还是跌到地上.这样重复了三次以上,鸭子忽然从地上站起来,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呀,被人杀了吃肉,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非要让我承受被乱扔的痛苦呢?"那个人说:"我当你是只鹰隼,可以追捕兔子,没想到你竟是只鸭子呀!"鸭子笑着举起脚掌给主人看,说,"你看我这样的脚掌,能够抓到兔子吗?"。

7. 买鸭捉兔 文言现象 急用

原文

昔人将猎(1)而不识鹘(2),买一凫(3)去原上,原(4)上兔起,掷之使击(5)。凫不能飞,投(6)于地。再掷之,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7)而人语(8)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9),奈何加我以掷之苦乎?(10)"其(11)人曰:"我谓尔(12)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13)言曰:"看我这脚手,可能搦(14)得他兔否?"

解释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

[编辑本段]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父亲苏洵的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旧党。 善书画,书法与黄庭坚,米蒂,蔡襄并称宋四家。

艾子杂说中的文言文解释整片意思有一句是:原上兔起,zhen之使击.?

楼主好!先贴上原文,再附上翻译解释~希望被采纳为答案~

买鸭捉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10,

尚书读录文言文

1. 《尚书·读录》翻译 天宝中~出金付焉

天宝(唐玄宗年号)年间,有一个书生游学停留在宋州。

当时李勉年纪小又贫穷困苦,和这个书生同住在一家店里。没过多长时间,书生患了病,无法医治。

书生临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将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在这里得病将要了,这是我的命啊。”并从口袋里把百两金子给李勉,说:“我的家丁仆人,没有知道这个的,你为我处理完后事,剩下的钱都送给你。”

李勉答应为他办理后事,等到葬礼结束后,(李勉)把剩下的金子放在坟墓里和书生一同埋葬。几年以后,李勉担任了开封府尉。

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不停地寻找书生的行迹。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书生办理了丧事,专门到开封去见他,询问金子的下落。

李勉请他们到了墓地,挖出金子交给了他们。

2. 尚书别解序 翻译

本人才疏学浅,不能作完整而准确的翻译,惭愧。但大体意思可以说说,但愿能对你有所帮助,不胜荣幸。

嘉靖辛卯年间(具体时间你查一下相关书籍,这个很容易就查出来了),我在南都(不知道是今天的哪个地方)考试,未被录取而从南都回家,闭门闲居,亲朋好友们较少到访。因里没有空闲的房子,白天住在家里,抱着小女儿逗趣,在小女儿想睡(应该是睡去)或者吃奶时,我就读《尚书》,小女儿也喜欢摆弄书,一看见书就就用小手指头顺着一行行的文字指着,同时口中念念有声,似乎很懂的样子。所以我一直没有把读书这件事荒废,偶尔有些感悟,就记录下来。不论想到什么都有有想写的冲动,手中的笔想停也停不下来,正像古人所说的“兔起鹘落”(此处无力翻译,惭愧)一样。(因为)没有什么时间写文章,(所以)就把这些记录下来的感悟保存在箱子中,以用来日后复习。本人对文章的分析,因为有古代名家在,所以不敢和他们的相提并论,所以取名为《别解》。我曾说过:看画家作画,耳朵、眼睛、嘴巴、鼻子、大小、胖瘦都画得很像了,但人们看了之后仍说不像,那一定只画“形”(外表)而没有画到“神”(人的精神、气质等)。我读书,不敢说是已经得到了书的“神”,但我读书的目的就是为了努力地领悟书中的“神”。

3. 啸亭续录德尚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德尚书瑛,姓通颜觉罗氏,满洲望族也。年六十余始擢太常寺卿,又二十年洊至户部尚书,已八十余矣。与朱文正、王文端等作五老会,时人荣之。公貌清癯,性俭朴廉洁,位至司徒,家不能具驷马,人比之公孙弘,以其刚毅胜之。

尝入直枢庭,其下属告人曰:“其他费不具论,即四时衣冠之赀,我公即未能具也。”其清贫也若此。后以失察胥吏罢官。至今年九十余,身犹健云。(清昭梿《啸亭续录·德尚书》)

译文

德尚书瑛,姓通颜觉罗氏,是满洲望族。六十多岁才升任太常寺卿,二十年后又升至户部尚书,已经八十多岁了。与朱文正、王文端等组成五老会,当时的人觉得非常荣耀。公相貌清瘦,生性俭朴廉洁,(虽然)官至司徒,(但是)家里不能置办四匹马拉的车,人们将他比做(汉代的)公孙弘,认为他的刚毅胜过公孙弘。

他曾经进入直枢庭,他的下属告诉别人说:“其他的资费(暂且)不说,即使是一年四季衣帽的费用,我的上司也不能置办。”他清贫就像这样啊。后来因为考察小吏有失误而免官。到今年九十多岁了,身体仍然很健康。

4. 文言文翻译《桂苑丛谈》

译文《桂苑丛谈》:崔英九岁时,在秦王苻坚的宫中读书。

有一次,苻坚在殿上躺着,各位生徒都细步小跑上前,而崔英却慢慢走着。苻坚责怪地问崔英,崔英说:“陛下像慈父一样,而不是夏桀和商纣那样的君王,干吗要害怕呢?”又问:“你读的是什么书?”崔英回答说:“《孝经》”。

苻坚问:“有什么含义?”崔英说:“位高在上者不能骄横。”苻坚坐起身子,再问:“还有什么含义?”崔英说:“从天子到庶民的章节,都是天子爱护庶民,庶民敬重天子。”

苻坚说:“你耐心地等到十七岁,我一定起用你为大夫。”崔英说:“日月可以重见,而陛下的至高尊容,不能再睹洪大的恩德,士如果能够任用就任用,何必要等到以后呢?”苻坚说:“必须等到十七岁,我一定征召你。”

当崔英十七岁时,苻坚果然拜他为谏议大夫。《宋书·沈攸之传》:攸之晚好读书,手不释卷,《史》①、《汉》②事多所谙忆,常叹曰:“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

注释①《史》:指《史记》。②《汉》:指《汉书》。

③穷达:困窘与显达。译文《宋书·沈攸之传》:沈攸之晚年喜好读书,手不释卷,《史记》、《汉书》中记载的事迹大多能够记住。

他经常叹息说:“如果早知道困窘和显达是命中注定的,我遗恨没有读十年书。”《南齐书·顾欢传》:欢字景怡,吴郡①盐官②人。

欢年六七岁,父使驱田中雀,欢作《黄雀赋》而归,雀食过半。父怒,欲挞③之,见赋乃止。

乡中有学舍,欢贫,无以受业,于舍壁后倚听,无遗亡者。八岁,诵《孝经》、《诗》、《论》。

及长,笃志好学。母年老,躬耕④读书,夜则然⑤糠自照。

同郡顾恺之临县,见而异之,遣诸子与游,及孙宪之,并受经句。注释①吴郡:郡名,今江苏苏州市。

②盐官:县名,今浙江海宁县。·94·读书纪事。

5. 古文《尚书》都有哪些版本啊

《尚书》是我国最古的皇室文集,是我国第一部上古历史文件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它保存了商周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一些重要史料。

《尚书》相传由孔子编撰而成,但有些篇是后来儒家补充进去的。西汉初存28篇,因用汉代通行的文字隶书抄写,称《今文尚书》。

另有相传在汉武帝时从孔子住宅壁中发现的《古文尚书》(现只存篇目和少量佚文)和东晋梅赜所献的伪《古文尚书》(较《今文尚书》多16篇)。现在通行的《十三经注疏》本《尚书》,就是《今文尚书》和伪《古文尚书》的合编本。

上古历史文献集。《左传》等引《尚书》文字,分别称《虞书》、《夏书》、《商书》、《周书》,战国时总称为《书》,汉人改称《尚书》,意即“上古帝王之书”(《论衡·正说篇》)。

《尚书》的真伪、聚散,极其复杂曲折。2009年清华简中发现了部分早期版本的《尚书》。

汉人传说先秦时《书》有100篇,其中《虞夏书》20篇,《商书》、《周书》各40篇,每篇有序,题孔子所编。《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到孔子修《书》。

但近代学者多以为《尚书》编定于战国时期。秦始皇焚书之后,《书》多残缺。

今存《书序》,为《史记》所引,约出于战国儒生之手。汉初,《尚书》存29篇,为秦博士伏生所传,用汉时隶书抄写,被称为《今文尚书》。

又,西汉前期,相传鲁恭王拆孔子故宅一段墙壁,发现另一部《尚书》,是用先秦六国时字体书写的,所以称《古文尚书》,它比《今文尚书》多16篇,孔安国读后献于皇家。因未列于学官,《古文尚书》未能流布。

东晋元帝时,梅颐献伪《古文尚书》及孔安国《尚书传》。这部《古文尚书》比《今文尚书》多出25篇,又从《今文尚书》中多分出5篇,而当时今文本中的《秦誓》篇已佚,所以伪古文与今文合共58篇。

唐太宗时,孔颖达奉诏撰《尚书正义》,就是用古今文真伪混合的本子。南宋吴棫以后,对其中真伪颇有疑议。

明代梅赜作《尚书考异》,清代阎若璩著《古文尚书疏证》等,才将《古文尚书》和孔安国《尚书传》乃属伪造的性质断实。 清华简《尚书》所录,为虞、夏、商、周各代典、谟、训、诰、誓、命等文献。

其中虞、夏及商代部分文献是据传闻而写成,不尽可靠。“典”是重要史实或专题史实的记载;“谟”是记君臣谋略的;“训”是臣开导君主的话;“诰”是勉励的文告;“誓”是君主训诫士众的誓词;“命”是君主的命令。

还有以人名标题的,如《盘庚》、《微子》;有以事为标题的,如《高宗肜日》、《西伯戡黎》;有以内容为标题的,如《洪范》、《无逸》。这些都属于记言散文。

也有叙事较多的,如《顾命》、《尧典》。其中的《禹贡》,托言夏禹治水的记录,实为古地理志,与全书体例不一,当为后人的著述。

自汉以来,《尚书》一直被视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哲学经典,既是帝王的教科书,又是贵族子弟及士大夫必修的“大经大法”,在历史上很有影响。 就文学而言,《尚书》是中国古代散文已经形成的标志。

据《左传》等书记载,在《尚书》之前,有《三坟》、《五典》、《八索》、《九丘》,但这些书都没有传下来,《汉书·艺文志》已不见著录。叙先秦散文当从《尚书》始。

书中文章,结构渐趋完整,有一定的层次,已注意在命意谋篇上用功夫。后来春秋战国时期散文的勃兴,是对它的继承和发展。

秦汉以后,各个朝代的制诰、诏令、章奏之文,都明显地受它的影响。刘勰《文心雕龙》在论述“诏策”、“檄移”、“章表”、“奏启”、“议对”、“书记”等文体时,也都溯源到《尚书》。

《尚书》中部分篇章有一定的文采,带有某些情态。如《盘庚》3篇,是盘庚动员臣民迁殷的训词,语气坚定、果断,显示了盘庚的目光远大。

其中用“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迩”比喻煽动群众的“浮言”,用“若乘舟,汝弗济,臭厥载”比喻群臣坐观国家的衰败,都比较形象。《无逸》篇中周公劝告成王:“呜乎!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乃逸,则知小人之依。”

《秦誓》篇写秦穆公打了败仗后,检讨自己没有接受蹇叔的意见时说:“古人有言曰:‘民讫自若是多盘,责人斯无难,惟受责俾如流,是惟艰哉!’我心之忧,日月逾迈,若弗云来!”话语中流露出诚恳真切的态度。此外,《尧典》、《皋陶谟》等篇中,还带有神话色彩,或篇末缀以诗歌。

因此,《尚书》在语言方面虽被后人认为“佶屈聱牙”(韩愈《进学解》),古奥难读,而实际上历代散文家都从中取得一定借鉴。 历来注释和研究《尚书》的著作很多,有唐孔颖达的《尚书正义》,宋蔡沈的《书集传》,清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

宋两浙东路茶盐司刻本《尚书正义》20卷,现存北京图书馆。 《尚书》的文字内容特点:《尚书》所记基本是誓、命、训、诰一类的言辞。

文字古奥迂涩,所谓“周诰殷盘,诘屈聱牙”,就是指这个特点。但也有少数文字比较形象、朗畅。

《尚书》 主要记录虞夏商周各代一部分帝王的言行。它最引人注目的思想倾向,是以天命观念解释历史兴亡,以为现实提供借鉴。

这种天命观念具有理性的内核:一是敬德,二是重民。《尚书》的文字诘屈艰深,晦涩难懂,但它标志着。

6. 古代文言文桂苑丛谈中有一句临绝语勉曰的是哪章要那章的全文翻译.

楼上的译文中有几处明显的错误,现予订正: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之147(一四七)李勉埋金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选自《尚书读录》)注释1、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2、旅次:借宿.3、宋州:地名,治所为睢阳(今河南商丘市西南).4、旬日: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5、疾作:谓疟疾发作.6、遂:最后;最终.7、临绝:临;临终.绝,穷尽,引申为.8、语:动词,告诉.9、某:人自称之词,我.10、洪州:地名,治所是豫章(今南昌市).11、且:将要.12、遗(音魏):动词,赠送;馈赠.13、仆使:仆人.14、足下:对人的敬称.15、奉:进献;献上.16、尉:名词作动词,做县尉.17、赍:带着.18、牒:文件,证件.19、累路:犹沿途.20、行止:行踪.21、诘:问.22、墓所:墓地.23、《尚书读录》:当作“尚书读记”,清人阎循观著,潍县人韩梦周刊行.杂录前朝各色人轶事76则.“李勉埋金”一则,最早著录于唐人冯翊子《桂苑丛谈》,宋人王谠《唐语林·德行》亦收录.译文天宝年间,有一个书生寄居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贫困,与这位书生同住一家旅店.但是不到十天,那书生疟疾发作,最后因无药可救而了,那书生临终前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本来)要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但是没想到)在这里得病就要了,这是命啊.”然后从布袋里拿出一百两黄金送给李勉,又说:“我的仆人,没有知道这(一百两黄金)的,您为我办完丧事,剩下的黄金就送给你.”李勉答应为他办理丧事,剩下的黄金(也)秘密放在墓中和书生一同埋葬在墓中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那位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文件,沿途打听寻找书生的行踪,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他的哥哥)主持的丧事,就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询问黄金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黄金交给了他.。

7.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

5、B持,相持不下。

6、C 7、B “造成滥杀平民百姓、纵容盗贼的恶果”只是“内地征讨”,选项未将“内地”与“边方”加以区分;且“得到了皇上的赞许”不完全符合文意,皇上只是“许”,即采纳了他的意见,“赞”属无中生有。 8、(1)(6分)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

(大意2分,“推”、“荫”、“赉”、“冠”各1分) (2)(4分)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得分点:大意2分,“赣州”、“旦夕”各1分) 译文参考:王琼,字德华,太原人。

成化二十年进士。初任工部主事,后升为郎中。

外调治理漕河三年,记录漕河三年间的事成文。后来接任的人查考那些事,竟然毫厘不差,由此王琼就以勤勉干练出了名。

正德八年升任尚书。王琼为人很有心计,善于探究查对。

他在任郎官时就把过去的文牍、规则抄了下来,全面掌握了户部钱财收支、亏盈等情况。等到做了尚书,更加熟悉国家的财政计算。

边境有将领来请拨发粮草,他屈指计算一下某仓库、某草场储备有多少粮草,各郡每年运送多少,边防士卒每年秋收粮草多少,就说:“这些已经够了,再伸手要就是弄虚作假。”由此大家更加认为王琼有才干了。

正德十年,王琼接替陆完做了兵部尚书。当时各地盗贼四起,将士都以斩杀敌人的头颅数论功升官。

王琼上书说:“这是类似嬴政的败国政策。在边境上实行还可以,没有在内地作战而以头颅数论功的。

现在江西、四川的官兵乱杀平民百姓成千上万人,纵容了盗贼,留下了祸患,都是这条规定造成的。从现在起官兵在内地讨伐盗贼,只以扫荡、平息论功,不再计算斩获头颅数目。”

皇帝同意了。皇帝时常到边塞以外远游,长年不回,京郊的盗贼正悄悄兴起。

王琼请在河间设置一名总兵,在大名、武定各设一名兵备副使,责令他们平息当地盗贼,又传令顺天、保定的两个巡抚,严守要害地段以防止外敌侵入,征集辽东、延绥兵马到皇帝行宫附近,用以保护皇上。朝廷内外仗着这些才不担惊受怕。

孝丰的盗贼汤麻九起来造反,有关部门请派军队过去收捕。王琼请密令勘粮都御史许廷光出其不意地擒拿他们,盗贼没一个漏网。

各地把捷报奏上,大多归功于王琼(的谋划),王琼因此多次受到封荫、赏赐,他受到的宠爱待遇在诸位尚书中无人能及。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造反作乱。

王琼请皇帝命令南和伯方寿祥率领操江部队防守南都,南赣巡抚王守仁、湖广巡抚秦金各自率领自己的部队去往南昌。他的奏章送上后,皇帝心里想要亲征,君臣争议了三天还决定不了。

大学士杨廷和催促皇上早作决定,皇帝最后还是下诏亲征,让王琼与杨廷和等人在北京坐镇。在此之前,王琼任用王守仁治理南、赣,放权让他见机行事,总领提督军务。

等宸濠造起反来,地方上报朝廷知道后,满朝大臣心里惴惴不安。王琼说:“大家不用担心,我任用王伯镇守赣州,正是为了现在这事,反贼马上就会拿下的。”

不久,事情果然像他所说的那样。花马池传来警报,兵部尚书王宪请求派出军队。

王琼说花马池战备严整,敌人打不进去,大部队去了,敌人先撤了兵,只能空自耗费国家的人力、财力而已。王宪最终还是派出六千人,赶到彰德,敌人果然已逃走了。

第二年秋天,王琼在任上。被追封为太师,谥号恭襄。

8. 圣小儿祖莹文言文翻译

祖莹,字元珍,是范阳遒人。

父亲叫季真担任中书侍郎、钜鹿太守职务。 祖莹八岁的时候能够背诵《诗》、《书》,十二岁时是中书的学生。

喜欢学习,迷恋读书,日日夜夜的学习,他的父母害怕他会生病,禁止他但是不能够使他停下来读书,他经常偷偷地在暗地里藏着蜡烛,赶走童仆,等到父母睡着之后,点燃蜡烛读书,用他的衣服遮盖窗户,害怕漏光,被家里人发觉,因为这件事情他的声誉更加被传开了,里里外外的亲属都叫他圣小儿,他特别喜欢写文章。中书监的高允每次感叹说:“这个孩子的才能不是大多数人能够达到的,最终会大有作为的。

当时中书博士的张天龙在讲解《尚书》,把其中的内容都讲解了。学生们都聚集来听,祖莹在夜里读老倦,不知道天亮了,老师催促着讲课十分急切,他于是就错拿了住在同一个房间的学生赵郡李孝怡的《曲礼》卷就去听课了。

博士严厉,他不敢再回去,于是就在前面行礼,背诵多篇《尚书》,不遗漏一个字。 他凭借着自己的才能任职作为大学学士。

9. 古代文言文桂苑丛谈中有一句临绝语勉曰的是哪章要那章的全文翻译

楼上的译文中有几处明显的错误,现予订正:

初中文言文课外阅读训练149篇之147

(一四七)李勉埋金

天宝中,有书生旅次宋州。时李勉少年贫苦,与一书生同店。而不旬日,书生疾作,遂不救,临绝语勉曰:“某家住洪州,将于北都求官,于此得疾且,其命也。”因出囊金百两遗勉,曰:“某之仆使,无知有此者,足下为我毕事,余金奉之。”勉许为办事,余金乃密置于墓中而同葬焉。后数年,勉尉开封。书生兄弟赍洪州牒来,而累路寻生行止,至宋州,知李为主丧事,专诣开封,诘金之所。勉请假至墓所,出金付焉。

(选自《尚书读录》)

注释

1、天宝:唐玄宗年号(742-756)。2、旅次:借宿。3、宋州:地名,治所为睢阳(今河南商丘市西南)。4、旬日:十天。亦指较短的时日。5、疾作:谓疟疾发作。6、遂:最后;最终。7、临绝:临;临终。绝,穷尽,引申为。8、语:动词,告诉。9、某:人自称之词,我。10、洪州:地名,治所是豫章(今南昌市)。11、且:将要。12、遗(音魏):动词,赠送;馈赠。13、仆使:仆人。14、足下:对人的敬称。15、奉:进献;献上。16、尉:名词作动词,做县尉。17、赍:带着。18、牒:文件,证件。19、累路:犹沿途。20、行止:行踪。21、诘:问。22、墓所:墓地。23、《尚书读录》:当作“尚书读记”,清人阎循观著,潍县人韩梦周刊行。杂录前朝各色人轶事76则。“李勉埋金”一则,最早著录于唐人冯翊子《桂苑丛谈》,宋人王谠《唐语林·德行》亦收录。

译文

天宝年间,有一个书生寄居在宋州。当时李勉年少贫困,与这位书生同住一家旅店。但是不到十天,那书生疟疾发作,最后因无药可救而了,那书生临终前对李勉说:“我家住在洪州,我(本来)要到北都(今太原)谋求官职,(但是没想到)在这里得病就要了,这是命啊。”然后从布袋里拿出一百两黄金送给李勉,又说:“我的仆人,没有知道这(一百两黄金)的,您为我办完丧事,剩下的黄金就送给你。”李勉答应为他办理丧事,剩下的黄金(也)秘密放在墓中和书生一同埋葬在墓中了。几年以后,李勉做了开封县尉。那位书生的兄弟带着洪州官府开的证明文件,沿途打听寻找书生的行踪,到了宋州,知道是李勉为(他的哥哥)主持的丧事,就专门到开封面见他,询问黄金的下落。李勉向上级请假到了墓地,挖出黄金交给了他。

文言文艾子杂说

1. 艾子杂说中的文言文

楼主好!先贴上原文,再附上翻译解释~~希望被采纳为答案~~买鸭捉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

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

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

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

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

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

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2. 艾子杂说中的文言文

楼主好!先贴上原文,再附上翻译解释~~希望被采纳为答案~~

买鸭捉兔

本文选自《艾子杂说》,本文又名《鸭子捉兔》,作者:苏轼

古文欣赏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得他兔否?” (选自《艾子杂说》)

古文翻译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原野打猎。原野上兔子出来,他就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让他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投放出去,还是掉落到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蹒跚着走到猎人面前像人那样对猎人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我并吃掉,这是我的本分,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那个猎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然是鸭子啊?” 野鸭子举起脚掌给那个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可以捕捉到那兔子吗?”

词语注释

(1)将猎:准备去打猎。

(2)鹘:一种打猎用的凶猛的鸟。

(3)凫:野鸭子。

(4)原:原野。

(5)掷之使击:把凫投放出让它袭击兔子。

(6)投:掉落。

(7)蹒跚:形容走路困难的样子。

(8)人语:想人那样讲话。人:名词做状语。

(9)其分:是我的本分职责。其:指代鸭。

(10)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怎么把乱抛乱扔的痛苦加于我呢?

(11)其:那。

(12)谓尔:以为你。

(13)以:用法同“而”。

(14)搦:持握、捕捉。

古文简析

《鸭子捉兔》是根据成语“兔起鹘落”编出来的笑话。文章运用拟人手法,通过凫与猎人的一番对话,说明“人尽其才,物尽其用”的道理。选用人才务必要避其所短,用其所长。不然的话,就会像该文描写的猎人那样,不但捉不住兔子,而且白白糟踏了鸭子。

文章刻画鸭子的形态,诙谐有趣,真切生动。用“蹒跚”一词来形容鸭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的样子,既表现了鸭子的形体特征,又说明它不是捉兔子的材料。并用鸭子拟人化的语言,来表现它不被合理使用,反吃投掷之苦的委屈和略带嗔怒的情绪。当鸭子知道猎人是因为不识凫鹘,不是存心要它吃苦,便又转嗔为喜,举起宽厚的掌子,说了句笑话。作者通过鸭子的这些风趣幽默、令人发笑的语言,善意地讽刺了那个猎人。

3. 艾子杂说的译文

只有一小部分的,全书建议楼主可以去百度文库下载~~希望答案被采纳~~如果要特定某一篇的翻译,用百度hi我~~《 有其父必有其子 》齐国有一个富人,家里已积蓄了可观的钱财。

他的两个儿子都很愚笨,他只管自己挣钱,对他们从不管教。一天,艾子对那个富人说:「您的两个儿子长得虽然很帅,但不通事务,今后怎么能承担起家业呢?」那个富人一听就火了:「我的儿子聪明伶俐,而且多才多艺,哪里能不通事务呢?」艾子说:「您不用考问他们别的,您只须问一下您的儿子所吃的粮食是从哪里来的。

若他们说得上来,我刚才那番话就算胡说八道,向您赔礼就是了。」那个富人就招呼他的儿子,问他们粮食是从哪里来的,他的儿子笑嘻嘻地说:「我们难道连这个都不知道吗?粮食每次不是用布袋装回来的吗?」那个富人的脸一下子沉了下来,悲哀地说:「儿子们也真是太蠢了,那粮食还不是从地里来的吗?」艾子说:「有这么愚蠢的父亲才生这么愚蠢的儿子啊!」《 吃肉未必聪明 》艾子的邻居,都是齐国粗俗的人。

一天,他听见邻居有两个人在议论。一人对另一人说:「我们与齐国的达官贵人,都是受有天地人三才的灵气的,但为什么他们聪明,而我们却不聪明呢?」另一个人说:「人家每天吃肉,所以聪明,我们平日粗茶淡饭,所以就不聪明。

」还是第一个发话的人说:「我恰好有卖粮的钱好几千,不妨我与您每天吃肉试试。」过了好几天,他又听见那两个人在议论。

一人说:「我自吃肉后,觉得心明了,长见识了,碰到事情要处理就很有办法,不仅有办法,还能把事理说得头头是道。」另一人说:「我现在再看人的脚,往前迈步很是方便,若是倒着往后走,还不是让后边的人踩着了。

」第一个人又说:「我现在也发现人的鼻孔,朝下很是有利,若是朝上,下雨的时候还不是让雨水灌了吗?」两个人在那里互相称赞彼此变得聪明了。艾子叹了口气,说:「吃肉的人的聪明就是这么个样子!」《 喂驴 》齐地天气寒冷,春很深时,草木多未发芽。

有一次刚立春,有个老农提了一筐苜蓿献给艾子,说:「这东西刚长出来,我们未敢品尝,先拿来献给您。」艾子很高兴,说:「劳驾你给我送来这样的新鲜东西。

但我尝过之后,下一个该献给谁?」老农答道:「献给您之后,就割去喂驴了。」《 远水不解近渴 》有一天,齐王上朝时对侍臣说:「我们齐国介于几个强国之间,每年为边防所苦。

现在,我想征调民工,筑一道大城墙,从东海起,经过太行,连接轘辕,直下武关,曲折延绵四千里,把我们与各邻国隔开,使秦国不能在西方窥测我们,楚国不能在南方袭击我们,韩、魏各国也不能在左右挟持我们,岂不是对国家很有利吗?现在百姓筑城墙,虽然有些小劳苦,但以后就不再有守边征战之患,可以一劳永逸了。所以,我现在一下筑城命令,谁能不欢喜雀跃而来呢?」艾子答道:「今天我来上朝时,正赶上天下大雪,我看到路边有个饥民, *** 的肢体已冻僵了,还在那里仰天唱歌。

我很奇怪,问他原因,他说: 」这是一场应时瑞雪,我高兴明年的人能吃到低价的麦子。而我现在就要冻了。

『大王现在筑城,而百姓还不知什么人能受益呢! 』《 营丘士 》营丘地方有个士人天性愚笨,常常无事无非,喜欢诘难,但又不通事理。一天,营丘士专门向艾子请教说:「我见大车之下和骆驼脖子上,大多缀着铃铎,这是为何? 」艾子告诉他说:「大车、骆驼等物体积庞大,并且经常夜行,一旦狭路相逢,极难回避,所以缀上铃铎,使彼此都能很远听到响声,可以预先回避。

」营丘士又问:「那么,佛塔之上,也大多设有铃铎,这难道也是为了夜行时便于回避吗?」艾子不耐烦地答道:「你怎么如此不通事理!鸟鹊大都喜欢把巢筑在高远处,往往弄得鸟粪狼藉,所以高大建筑物之上才设有铃铎,这是为了吓跑鸟鹊,难道能与车驼相比?」营丘士步步紧逼: 「如此说来,那鹰鹞之尾,也大多系着小铃,难道说鸟鹊还能把巢筑在鹰鹞尾上不成?」艾子被问得哭笑不得,只得回答说:「我还没见过像你这样不懂事理的!鹰鹞找准了目标,或者飞到林中,由于足上缠着线,万一被树枝绾住,振翅之际, *** 即响,人们可以依着 *** 找到它,又怎么说是为防鸟鹊而筑巢呢? 」营丘士还不心,又问:「我以前见挽郎摇着木铃唱着挽歌,虽不知是何原因,现在想来,竟是为了让别人容易找到他啊!但我还弄不清,他缠足用的是皮带呢,还是线绳呢?」艾子终于忍不住了,生气地说:「实话告诉你吧,挽郎是者的向导,因为者生前好诘难,所以才摇铃给尸听,好让尸听了高兴。」《 龙王选婿 》一天夜里,艾子梦见一位男子,穿戴华丽威严,对艾子说:「我是东海龙王,凡是龙生的儿女,都与各江海的龙结婚。

但龙的脾性暴烈,若再与别的龙结婚,则很难和睦。我有个小女儿,我很疼爱她,她的性情又特别暴戾,若把她许配给龙,肯定不会和谐。

我想找一个有耐性又容易控制的女婿,却找不到。您有智慧,所以我要请教,求您为我谋划此事。

」艾子答道:「您虽说是龙,但也是水族,求婿,也应从水族中找。」龙王说: 「是这样。

」艾子又说:「若找鱼,可他们多。

4. 艾子杂说翻译

原文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买一凫而去。原上兔起,掷之使击,凫不能飞,投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

凫忽蹒跚而人语曰:“我鸭也,杀而食之,乃其分,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其人曰:“我谓尔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的兔否?”

译文

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是不认识鹰,买了一只野鸭离去。在原野有兔动,(他)掷出那野鸭让它去袭击兔子,野鸭不会飞,掉到地上;(他)又抛掷它,又掉到地上,掷了三四次。

野鸭忽然步履蹒跚走过来讲出人话来道:“我是鸭子啊,被杀了来吃,这才是我的本分,怎么禁得起对我施加投掷的苦痛啊?”那人说:“我以为你是鹰,可以猎捕兔子的,怎么是鸭子了?”野鸭举起脚掌给他看,笑道:“看我的手脚,能够抓得住兔子吗?”

5. 艾子杂说

原文:邹忌子说齐王,齐王说之,遂命为相。

居数月,无善誉。艾子见淳于髡,问曰:“邹子为相之久,无誉何也?”髡曰:“吾闻齐国有一毛手鬼,凡为相,必以手掴之,其人遂忘平生忠直,默默而已。

岂其是欤?”艾子曰:“君之过矣,彼毛手只择有血性者掴之。”译文:邹忌子游说齐王,齐王非常欣赏他,于是任命他为丞相。

几个月过去,都没有人称赞邹子的政绩。艾子进见淳于髡,问道:“邹子做丞相那么久了,为什么没有人称赞他的政绩呢?”淳于髡告诉他说:“我听说齐国有一只毛手鬼,但凡有人做丞相,它一定用手打那个人,于是那个人就忘了平生的忠直,只是默默无闻地做事罢了。

难道这说的就是邹忌子?”艾子说:“您说错了,那只毛手鬼只挑选有血性的人来打。”。

6. 艾子杂说(苏轼著)的全部译文

有个营丘人,虽学识浅陋,却总喜欢跟人家瞎争。

一天,问艾子:“大车下面和骆驼的颈项上,大都挂着铃,这是为什么?”艾子说:“大车和骆驼都是很大的东西,它们在夜里走,如不挂铃,狭路相逢就来不及避让, *** 可提醒对方早作准备。” 营丘人又问:“塔上面挂铃,难道也为了叫人准备让路吗?”艾子笑他无知,回答说:“鸟雀喜在高处做窠,鸟粪很脏,塔上挂铃,风一吹铃响起来,鸟雀就给吓散了。”

营丘人还要问:“鹰和鹞的尾巴上也挂着铃。哪有鸟雀到鹰和鹞的尾巴上去做窠的?” 艾子大笑,说:“你这个呀,不通事理太奇怪了!鹰鹞出去捉鸟雀,它脚上缚着的绳子,会在树枝上缠住;假使它一扑翅膀,铃就会‘叮呤当啷’响起来,人们就可以循声而找到它。

你怎能说是为了防鸟雀来做窠呢?” 营丘仍旧问道:“我曾见过送丧的挽郎,手上摇着铃,嘴里唱着歌,难道也为了怕给绊在树枝上吗?”艾子有点气恼了,说:“那挽郎是给人开路的,就为了这个人生前专门喜欢跟人家瞎争,所以摇摇铃让他乐一下啊!” 营丘有一位士人,性情不善变通,但又每每多事,好拐弯抹角地诘难别人,几乎没有一次是说在理上的。有一天,他去拜访艾子,问道:"凡是大车底下,以及骆驼的脖子上,都系着一个铃铛,这是什么缘故呀?" 艾子回答说:"大车和骆驼物体很大,而且多在夜间行路,忽然在狭窄的道路上相逢了,就难以回避,所以要借用铃铛的鸣声使对方听到,便于预先能够回避罢了。

"营丘的士人接着问道:"在佛塔的顶端,也装设了铃铛,难道说佛塔也会夜间行路,要使用铃铛鸣声互相避让吗?" 艾子回答说:"您不通事理,竟到这般地步!大凡鸟鹊多是依托高处作窠,撒下的粪便非常肮脏,所以塔上要系上铃铛,用它惊吓鸟鹊不去作窠呀,您怎么能拿这件事去和大车、骆驼的铃铛相比较呢?"营丘的士人说:"那鹰鹞的尾巴上,也系有小铃铛,哪有鸟鹊到鹰鹞尾巴上作窠的事呢?" 艾子大笑着说:"真怪呀,您这个人太不知道变通事理啦!那鹰和隼捕捉食物时,有的追入树林中,常被绦条绊住脚爪,或者偶然被枝条挂住,在振动翅膀挣扎时, *** 响了,人们就可以跟随着 *** 去寻找它。哪里是为防备鸟鹊在它尾巴上作窠呀?" 营丘的士人仍不服地说:"我曾看到出殡送葬时,走在前面引路的挽郎拿着铃铛唱挽歌,我并没去究问是什么道理,今天才知道是怕树枝绊住他的脚,以便让人们循声去找到他。

但我不知道钩绊挽郎脚的绦带,是用皮条做成的呢?还是用丝线编织成的呢?" 艾子听了恼怒地回答说:"挽郎是给者之导引送葬的人,因为者生前好跟人出难题争辩,所以才敲着铃铛去娱乐他的尸体呀!" 原文:营丘士,性不通慧。每多事,好折难而不中理。

一日,造艾子问曰:“凡大车之下,与橐駞之项,多缀铃铎,其故何也?”艾子曰:“车、駞之为物,甚大且多。夜行,忽狭路相逢,则难于回避。

以藉鸣声相闻,使预得回避耳。” 营丘士曰:“佛塔之上,亦设铃铎,岂谓塔亦夜行,而使相避邪?”艾子曰:“君不通事理,乃至如此。

凡鸟鹊多托高以巢,粪秽狼藉。故塔之有铃,所警鸟鹊也,岂以车驼比耶?”营丘士曰:“鹰鹞之尾,亦设小铃,安有鸟鹊巢于鹰鹞之尾乎?” 艾子大笑曰:“怪哉,君之不通也!夫鹰隼击物,或入林中,而绊足绦线,偶为木之所绾,则振羽之际, *** 可寻而索也,岂谓防鸟鹊之巢乎?” 营丘士曰:“吾尝见挽郎秉铎而歌,虽不究其理,今乃知恐为木枝所绾,而便于寻索也。

仰不知挽郎之足者,用皮乎?用线乎?”艾子愠而答曰:“挽郎乃者之导也,为人生前好诘难,故鼓铎以乐其尸耳。” 出处:出自宋代苏轼的《艾子杂说》。

扩展资料:

简介:苏轼(著) 《艾子杂说》,传宋苏轼撰。共三十九则,据明《顾氏文房小说》本全录。

《艾子杂说》与一般的笑话集或寓言集不同,集中既有寓言,也有幽默。不过,寓言也好,幽默也好,都属“借古讽今”之作。

永乐大典残卷道家部 文献通考 《艾子》一卷:陈氏曰:相传为东坡作,未必然也。曾慥类说 《艾子》:公孙龙、魏牟生于列御寇之后,其事乃见于列子之书,说者谓列子弟子以其义无垂统而有所发问,故类而附之,无嫌也。

艾子事齐宣王,而书之所载亦多后世之事,岂为艾子之学者务广其道,凡论不诡于统叙者,皆存而不去耶?览之者以意逆志,则艾子之学可明,姑置其时之后先可也。李戴埴鼠璞 《艾子》:世传艾子为坡仙所作,皆一时戏语。

亦有所本。其说“一蟹不如一蟹”,出《圣宋掇遗》,陶谷奉使吴越,因食蝤蛑,询其族类,忠懿命自蝤蛑至蟹凡十余种以进。

谷曰:真所谓一代不如一代也。北窗丛录 世传《艾子》乃坡戏作,予亦以为然。

比见吴思道云:是襄阳魏道辅所作。未知孰是。

作者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

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7. 《艾子杂说》秦士有好古者

[原文]秦士有好古者,一日,有携败席造门者:“昔鲁哀公命席以问孔子,此孔子之席也.”秦士大喜,易以负郭之田.又有携枯竹杖者,曰:“太王避狄去忿所操之棰也!先孔子数百年矣.”秦士罄家之财,悉与之.又有持漆碗至者,曰:“席,杖皆周物,未为古也;此碗乃纣作漆器时所为.”秦士愈以为古,遂虚所居宅而与之.三器得而田宅资用尽去矣.好古之笃,终不舍三物,于是披哀公之席,托纣之碗,持去忿之杖,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好古而不知古者,多矣.[译文]有个姓秦的士人好古物成瘾,即使价格再高他也要千方百计地买回家来.有人也就投其所好,专门钻他这个空子,让他吃亏不少.一天,一个人扯着一块烂席片来见他,说是以前鲁哀公向孔子问政时赐孔子的座席.秦士心中大喜,认为这是难得的古物,就以诸多良田作价买了下来.过了些时候,又有一个人手持一把古杖找上门来,说:“这是以前太王为避夷狄之乱杖策离开豳地时所持的杖棰,比孔子所坐的席子还要早几百年呢!如此古物,您该出什么价”秦士就倾尽家中资财买了下来.没过多久,又有一个人手捧一只朽烂的木碗来兜售,对秦士说:“您买的席和杖,都算不上古物.我的这只木碗是夏桀所造,比周朝古远多啦.”秦士没想到竟能遇到如此古物,就把正住着的宅院作价买下了这只木碗.秦士三件古物到手,却落得田资用尽,无衣无食,然而好古之心却使他始终不忍丢弃古物.于是,秦士就披上“哀公之席”,拿着“太王之杖”,捧着“夏桀之碗”,沿街乞讨,糊口度日,口中还不时地喊着:“衣食父母们啊,您若有太公时的九府钱,就行行好,给我一文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