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晦曲折的-隐晦曲折的反义词
1.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五大特征是什么
2.《病梅馆》的赏析
3.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风浪 [《咏怀诗》所见证的酒狂人生]
4.以隐开头的成语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五大特征是什么
由于逻各斯中心主义认定在书写的语言文字之前已先有明确的道或意义存在,书写
的语言文字只是装扮道或意义的外衣,因此,西方文学从古希腊起步直至19世纪,“写什
么”的问题一直被置于至关紧要的木体地位,而“怎样写”的问题就属于无足轻重的附庸地
位,致使文学形式的发展节律一直处于缓慢、滞后的状态中。文学艺术家们也从来没有在
理论上把文学的艺术形式向题置于革新变化的首要地位,文学艺术形式上的有限创新主
要由所表现的生活内容和情感内涵的变化所决定。
步入2。世纪以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现代语言学的研究结束了传统逻各斯中心
主义分派给语言的仆从地位。这场西方语言学乃至西方文化的革命是由索绪尔所发动的。
索绪尔认为:“语言符号连接的不是事物和名称,而是概念和音响形象。;CII(P.101’同时,索绪
尔进一步用“所指”和“能指”分别代表概念和音响形象。在此基础上,索绪尔认为:“能指与
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或者,因为我们所说的符号是指能指和所指相联结所产生的整体,
我们可以更简单地说,语言符号是任意的。.fl](P.,az,索绪尔阐明了任何符号的能指与所指关
系,都是约定俗成。由此,口头语言并不比书面文字更直接、更优越。更为重要的是,由于语
言与事物之间并无直接联系,语言符号自身中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又是任意的,那么先于
语言之前的现成的、决定语言意义的事物观念也就不存在了。那么,语言的意义又来自哪
儿呢?索绪尔认为:“语言中只有差别”,“就拿能指与所指来说,语言不可能有先于语言系
统而存在的观念或声音,而只有由这系统发出的概念差别和声音差别”。“语言系统是一系
列声音差别和一系列观念差别的结合。n[1]SP.ls7)索绪尔进一步阐明了语言中“只有无肯定项的差异”,符号的意义并非本身自足,而是在与别的符号形成对立和差异时才显出来,一个
符号可以和无数别的符号形成差异,所以符号的意义也就在无数差异的对立关系中变动
游移。这样,传统逻各斯中心主义设想的那种等级秩序终于被彻底颠覆了。我们并非先有
明确固定的意义,而后用口说出来,然后再写成文字。相反,语言符号是一种先于人的存在,它的意义是由其自身系统中的差异所决定。由此,人不是语言的主宰,人一来到这个世
界,便被抛入于相应的语言符号网络中,并被其既定的符号规则划定了思维的界限,甚至
划定了生活的界限。因为,‘·从心理方面看,思想离开厂词的表达,只是一团没有定形的、模
糊不清的浑然之物。哲学家和语言学家常 致承认,没有符号的帮助,我们就没法清楚地
坚定地区分两个观念。思想本身好像一团星云,其中没有必然划定的界限。预先确定的观
念是没有的。在语言出现之前,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C2]iP.15A语言的功能有助于观念的界
定与阐释,终于语言具有生成意义的创造性功能。
Z。世纪的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其艺术主张上与20世纪语言哲学的精神探索有着惊
人的异曲同工之妙。就所谓内容与语言形式的关系而言,现代主义文学对传统文学观念的
全面突破,应该说起于表现主义文学。表现主义认为表现作为直觉并不是认识主体对客体
的被动识记,而是认识主体的主动创造。犹如克罗齐在《美学原理》中所说:“在直觉中,我
们不把自己认成经验的主体,拿来和外面的实在界相对立,我们只把我们的印象化为对象
(外射我们的印象),无论那印象是否是关于实在 f1[3JfP.]0)所谓把印象化为对象,指的是认
识主体通过心灵的想象性创造,赋予心灵的感受以形式,从而最终建构起关于世界人生的
认识对象。此后,许多现代主义文学家不仅对19世纪以前的文学形式,特别是小说创作的
结构方式、叙述模式等怀着强烈的反叛精神,极力寻觅和创造新的文学表现形式,而且从
理论上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厂形式自身的独立性以及对其表现内容的主动性、创生性。他
们都意识到,对于文学艺术的创作来说,形式决非只有表现内容的意义。文学形式自身就
具有文学之为文学的实体意味。也就是说,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创作中,文学形式决不
是一件装扮现成“内容’,的外衣。 前面所述的现代语言学对语言“能指”功能的研究,无疑已经向人们表明:语言始终处
于人类精神活动的焦点地位,它本身就是通向人类所有领域的精神实体。对于以语言作为
其煤介的文学来说.它不但秉承了语言的一般‘能指”特征,而且更尽力地发挥和强化了语
言的情感和想象功能。德国哲学家施莱尔马赫曾经对语言作过这样的区分,他说:“语言有
两个要素,音乐的和逻辑的.··。…思辩和诗尽管都使用语言,但两者的倾向是对立的;前者
企图使语言靠近数学定理,后者却靠近形象。n[5](P,t6E1应该说,语言的情感和形象功能比它
的逻辑概念功能更有其深厚的人类历史文化根源。人类最初的语言是与具体事物紧密相
联的。人类语言对具体事物的命朽过程,才使人类思维有了最基本的概念,因而也才终于
使意义有了储存、扩张、生成的出发点,从而也才有了人类思维的发生发展。形象与语言对
于原始人而言是二而一的东西。所以,在人类文明化的语言世界中仍然深藏潜隐着情感和
形象的不灭精魂,它仍然悄悄地继续发挥着为世界上千变万化事物命名的社会功能,默默
地承担着为人心中幽深暗昧情感定形、成象的历史任务。就如同莫瑞斯·琼斯所说广通过
这种语言,艺术家对变幻不定的情感进行探索和发现,并赋予它们名称和栖身之所.’叫这
也就是作为语言形式之一的文学艺术形式的真正内在价值。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始终具有非常强烈、自觉的形式创新精神,且获得了举世瞩目的艺
术成就。正如钱念孙先生所说:“考察20世纪外国文学可以发现,大凡杰出的名著,其成功
的关键往往不在于反映和表现了某种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而在于如何以独特的方式令
人惊异地表现了某种社会生活和时代情绪。n[7}也就是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成功之作大
都在于对文学表现世界方式(形式)作了独特的工艺学建构。现代主义文学的先驱象征主
义文学首先在其诗作中以怪僻生疏的语言言语、突兀奇异的意象构筑、隐晦曲折的语义隐喻开辟r一块新颖、鲜活的艺术审美新领域。表现主义文学则变幻莫测地将怪诞离奇从神
秘的彼岸移置于日常生活的中心,在VA子心灵的朦胧感受以清晰形式的同时,整合并呈现
了关于人类历史、现实的悲剧性感受。尤其是卡夫卡的小说采用了特殊的反生活逻辑的语
言叙’p:艺术,使人物行为、情节发展显现出模糊、破碎、含混、变形等特征.以之捣碎日常感
受方式对人心灵的禁锢与束缚。意识流小说则以特殊的自由呈现将理性思维和语言所忽
略、遗漏的边缘情感感受变成厂文学艺术的审美对象。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文学意在阐
明人的生命意义,而对生命意义的阐明无疑又是最晦涩暗味的问题,它是一种始终处于不
透明状态中的信不信由你的朦胧顿悟。这种顿悟决不可能诉诸于语言的逻辑,它只能以萨
特式的文学言说形式而得以表现。于是,他的小说《恶心》显示出加缪所称的‘·它不象是小
说,倒更像是一席i酬舀不绝的独白"WIP. m81的特殊叙事形式。荒诞派戏剧武断地将语言叙
事、语言对话扯离了理性主义的语言框架,造成了语言能指与所指的错位、断裂,实现了语
言传统意义的普遍失落.借以撞击、改塑人们习以为常的内容与形式、意蕴与言说的对立
统一,从而使现代人的荒诞感、荒诞意识得以昭彰显明。黑色幽默小说以形而上的主题思
想、寓言化的故事情节、歪斜抽象的人物形象、滑稽幽默的喜剧风格,凸现了一种普遍的倾
斜与不合谐,从而表达了对某种不可理解的异化力量的心灵拒斥。魔幻现实主义以人神相
通、亦梦亦觉、生与交替、过去与现在重复、现在与未来往返的一个个无穷循环的迷宫,
从形而卜的层次表现了拉美大陆上新旧文明撞击后的心灵巨痛和精神错综。法国“新小
说”派文学无疑是现代主义文学形式追求与创新的最具实验性的文学创作。他们以交错重
迭的时空组合、一鳞半爪的事件碎片,以语言叙事的不确定性、含混性、漂浮性,以及似是
而非、模棱两可创建r 一个万花筒般令人眼花缭乱的灿烂艺术景观。 西方现代主义在文学表现方式(形式)上作出的非凡努力和精巧制作,创造了20世纪
西方文学异彩纷呈的艺术奇观 同时,我们也发现,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形式的精心寻觅
与构建,并不是为了制造新奇怪异的感官刺激,而是为了开掘从更深层次贴近时代审美心
理的捷径。正如阿恩海姆所说:“西方现代派艺术之所以引起哗然与骚动,并不只是因为它
的新奇,而因为它所显示出的扭曲和张力。n[9]IP.68,这里所说的‘。扭曲”与“张力”实际上就包
含着一种生命的情感的“力”的模式。当它们物化成了某种超凡特异的文学形式,人们对其
进行审美观照时,心灵深处的审美形式感就会与之碰撞、契合,从而产生审美心理上的“完
形”效应,获得审美自由的无比愉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实践成就,使我们不再怀疑
那直接以感性外观呈现于我们眼前的文学艺术形式也就是现代主义文学实现其认识、情
感及美学目的的根据。它们既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家艺术把握世界的结晶,又是现代西方
人借以栖居动荡不安、漂泊流离之心灵的家园。我们甚至可以说,文学形式通过西方现代
主义文学实践活动,从此在理论.上受到特别的关注并跃居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特征论地位,
它实际上是促进了文学艺术创作主体意识的真正觉醒,也同时推动了文学本体自足审美
价值的真正确立。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钟情于文学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还有着非常深刻的历
史文化意蕴。文学艺术作为人类社会文化实践活动形态之一,自它诞生伊始,就逐步地生
成了自己的生命内在运作机理。文学艺术的创作本应该遵循这个运作机理所派生的创造
性规律与工艺学法则。但是,很长时期以来,一定的社会意识形态不断交替对文学艺术活
动的强行控驭术理论建设的全过程。由之,文学的自身生命运作机理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压抑,甚至扭曲。
文学的发生发展也受到了 定程度的压抑,甚至扭曲。文学在艺术实践上始终伴随着城堡
上飘扬的旗帜的变换而变幻,失去了自己的白由本体生命。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矛盾的新发
展、新变化,更随着现代人类自我认识的新拓展、新开掘,文学形式价值的自足性、形上性
更受到人们的关注。人们终于开始从文学自身的生命运作机理研究文学的创造规律和工
艺学法则。再加之,现代世界里现代人的现代生活方式,使人的精神领域变得极其广裹与
繁复。特别是从古至今 一直让人难以洞悉、把握的人类情感世界,更会显示出光怪陆离、神
秘幽深的万千气象。此时,人们还不得不凭着心灵的巧智构筑一个又一个简化了的艺术符
号,借以观照人类白我的生存与亡、爱恋与仇恨。文学艺术形式有幸被推上了文学艺术
实践活动的前台。从is世纪后期以来的所谓“为艺术而艺术”的文学主张,以及俄国形式主
义对“文学性”的强调,乃至英美‘’新批评”派的文本批评等等,从思想逻辑 L说,都是这种
现代精神的体现。所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肆无忌惮地拉开了文学艺术形式实验的大帷
幕,创造r 个又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语言迷官和令人心醉神迷的艺术样式,它们皆以迁
同曲折的方式沟通f人们的情感感受和心理体验,甚至使人在心理感受与艺术符号相互
碰撞的瞬间如神灵附体般得到心灵自由解放的震颤。尽管这种张狂放肆的艺术形式实验
也有最终沦于玩弄语词把戏的劣质滥作,但毕竟开始了对文学作为人类精神文化实践活
动的特殊工艺学原理的特别关注与重视。与制约,文学艺术在 一定程度卜也就成了随一定社会意识形态不断变化而 再反过来着 任何 种人类文化实践活动,由于较长时期的发展,总会伴随其生命内
在机理的形成而派生出相应的固定范式,这些固定范式也就形成了相应文化实践活动的
表征,以及语言、符号系统。相应的文化实践活动的木质则被牢牢地缝合于这些表征、语
言、符号系统的网络结构中厂。渐渐地,人们也就习惯了这些表面周全的网络结构.而疏于
迫问深层次的本质意蕴,从而也就消解了相应文学实践活动的基本意义。现代语言学革命
所要实现的另一个目的就是要使人们发现,多少年来 一套约定俗成的符号网络无意间成
厂他们思想的主人。他们驯顺地服从着它的奴役,遵守着由它强加给他们的一整套逻辑法
则的专横统治。他们不自知地被囚禁于封闭的牢笼中。这个牢笼在限制了他们的思维方式
和生活方式的同时,也禁锢厂他们生命的自由意义。正因为此,西方哲学在2o世纪的一个
重要特征就是要打破语言逻辑的遮蔽而转向“先于逻辑”或“逻辑背后”的东西,胡塞尔现
象学的所谓‘·直面书物本身”,所谓+,L;搁”、“加括号”,都是要求人们不要被语言的逻辑因
素所拘所执,而是要把握住“逻辑背后”的真正本原。海德格尔的存在哲学要返归语言的诗
意性质,当代欧陆人文哲学以及后期维特根斯坦等人也竭力主张弱化、淡化,以至拆解、消
除语言的逻辑功能,把语词从逻辑定义的规定中解放出来。现代语言学、哲学颇具时代性
的革命主张,无疑也极大地影响了人们对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重新认识。人们发现,由于
长期以来的习惯化、程式化对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笼罩,使人们对文学艺术实践活动的本
身实质反显示出一定程度的隔膜、疏离,从而也就不自觉地遗忘了其中所应当蕴藏的精神
内涵。心灵的启迪、情感的寄寓、生命的自由等文学的本体使命也渐渐不幸地失落了。文学
艺术形式的变异创新就是要以故意的突兀离奇、荒诞怪异打碎长时期语言及文学程式对
人的精神束缚和心灵羁律,摆脱习以为常的思维定式带给人的视而不见、见而不惊,唤回
人的新奇感、新鲜感,而后重新以诗意的审美眼光审视世界人生。正如‘新小说”派作家娜
塔丽 ·萨洛特所说:“另 一方面,传统的拥护者们今天还在使用的、有时值得赞赏的结果的
那些技巧,是过去的。这种技巧最终形成了一整套习惯和信仰,非常牢固、一致、协调、严密:这是一个有着自
己规律的自足世界,由于习惯的力量,由于几世纪中它所产生的伟大作品所具有的权威
性,这个世界成了第二自然。它具有一种必然的和永恒的面貌,直至今日,那些作者或读者
们虽然被最近发生在它那厚厚围墙外面的震动搅得昏头昏脑,可他们一进入到这个世界
中,便乖乖地呆在里面很快安下心来,接受它的一切束缚,再也不想逃出去了。110a3(1. "I所
以,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对艺术形式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也就肩负着捣碎文学惯例、常规
对人心灵的俘获与禁锢的重任,让人始终能以新的眼光、新的视角,看见万事万物,从而始
终能从平凡常见中获得耳目一新的审美体验与愉悦。这也就是俄国形式主义文论所谓,.陌
生化”所包含的精神内涵之一。
历史把西方现代主义文学逼上了一条十分宽敞却也十分艰难的文学艺术之路上。他
们以自己卓绝的创造力、宏阔的想象力、精湛的工艺学技能构建了一大批争奇斗艳的文学
艺术形式,为人类的艺术实践活动做出了巨大的开拓性贡献。同时,他们对文学艺术形式
的无尽止追求与创新升华成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艺术特征论。小说家为了探索他们看见的那些未知材料而创造的,并适应于这种目
《病梅馆》的赏析
原文:
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固也。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梅之欹之疏之曲,又非蠢蠢求钱之民能以其智力为也。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
呜呼!安得使予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
赏析一:《病梅馆记》作于1839年(据吴昌绶《定庵年谱》,为道光十九年)。这是一篇作者返回故里杭州为自己新辟梅园命名?病梅馆?而作的散文。题目又名《疗梅说》。
从题目字面上看,写作对象是?梅?,落笔重点在?病?字上,十分醒目,引起读者深思。文章这样定题说明作者?歌泣无端字字真?,是有的放矢、有感而发的。?记?是记事文体的一种,更见本文所写内容的真实。从文章内涵来看,托物言志,以梅议政,对封建统治的腐朽、黑暗以及庸俗现象作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对追求个性解放和要求变革的进步思想作了真切的反映,是一篇语含?酸辣?的十分精彩的小品文。
全文共三段。第一段,剖析产生病梅的根由。第二段,表明自己疗梅的行动和决心。第三段,抒写自己辟馆疗梅的苦心。
开头从梅的产地入题,列举出江宁的龙蟠,苏州的邓尉、杭州的西溪,都盛产著称于世的梅花,引出叙议的对象。在我国的民族文化传统中,古代历来以青松、翠竹、白梅、黄菊等具有自然天性的事物来比喻志士仁人,以它们的苍劲、坚韧、俊俏、雅洁的特性来比喻人的坚贞、高洁的品格。这里自然是以梅喻人,托物言志,喻意深刻,富有韵味和情致。?皆产梅?,一字?皆?,既说梅分布之广,又说梅产地之多,暗喻天下人才不可胜数,江浙一带尤为人才济济,为下文?江浙之梅皆病?先垫一笔。这里,作者调动读者的艺术知觉去回味这点石成金之笔。鲁枢元在《作家的艺术知觉与心理定势》一文中这样说过:?优秀的作品,字里行间似乎包含着诉之不尽的意蕴和情致,一个词就是一个表象,一句话就是一个意象,一段话就是一种意境,作家仿佛把生活中的有关经验、意绪、思维、情趣全部浓缩在作品之中了,这样的作品令人陶醉,令人回味无穷。?本文起手就把读者置入一片梅林之中,包含?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意蕴。先写梅的产地,也为全文的叙议打下了基础。下文接着从三个方面层次清楚地分析了病梅产生的缘由。一是有些人以陈腐的审美情趣和赏梅观点去品梅。这些人认为梅?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而?直则无姿?正则无景?密则无态?,以他们的好恶作为品梅的标准。这里用?曲?和?真?、?欹?和?正?、?疏?和?密?六个意义相反的形容词,准确简练、对比鲜明地摆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观:曲、欹、疏为美,直、正、密为丑。这里显然是托梅写人,影射封建统治阶级选用人才的标准。清朝统治者,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实行严酷的思维统治,戕害刚正、忠贞、富有朝气的人才,钳制人们成为屈曲、奸邪、蝇营狗苟、唯唯诺诺的庸才和奴才。作者入木三分地揭露了产生病梅的黑暗社会现实。二是文人画士正是以上述品梅观点来夭梅、病梅的。文中写道,这些封建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说明他们有见不得人的意图,有不可告人的目的。?以绳天下之梅?,才是他们的本意。他们就是要把?曲?欹?疏?作为标准,而将?天下之梅?斫直?删密?锄正?,以达到他们?夭梅?病梅?的罪恶目的。寥寥数语,严正地揭露和批判了文人画士的居心不善、用意邪恶。这里的文人画士正是代表了清朝封建统治者,他们大兴文字狱,连?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的诗句也会引来祸殃;他们以八股文取士,天下出现了?万马齐喑?、令人窒息的沉寂局面。?斫?删?锄?,一字一箭,连连戳穿了产生病梅的社会原因,也惟妙惟肖地刻画出封建统治阶级摧残人才的狰狞面目。对于封建统治阶级扼才的罪恶,作者还这样写道:?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僇(l?同?戮?)之,?徒僇其心,僇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能有廉耻心,能无渣滓心?(《乙丙之际著议策九》)。只要出现了有才能的士或人,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就群起而督责、束缚,以至于摧残、扼杀他们。这就是斫正删密锄直,?以夭梅病梅?的具体内容。在这一层的字里行间隐含着作者极大的悲愤。三是有些人助纣为虐的卑劣行径。这是帮凶者所为。要养出横斜、疏朗、弯曲的梅花,不是那些一般愚蠢的只知道赚钱的人凭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所能够办到的,于是?有以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明告鬻梅者?,强行地?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这里一连用六个动宾短语,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帮凶们,趋炎附势,投合其主子的意图,极尽扼才之能事,他们采取各种摧残人才的卑劣手段,排斥刚正不阿之士,剪除大量有用之才,扼制新生力量,清洗正直忠良,阻遏蓬勃生气,豢养奸佞邪恶的小人。六个动词用得十分精当:?斫?字揭露他们对刚正廉洁人才的粗暴排斥,?删?字暗喻大批有用人才遭到严重抑制,?夭?字象征新生力量惨遭扼杀,?锄?字比喻大量耿直忠良之士遭到清洗,?遏?字指蛮横地遏制、压抑人才蓬勃的朝气;而?养?字栩栩如生地勾画出封建统治阶级豢养、扶植奸佞小人的邪恶用心。从而强烈地谴责、抨击了封建统治者摧残、戕贼人才的罪恶。?江浙之梅皆病?正是?斫?删?夭?锄?遏?等罪恶行径所造成的后果。这句照应开头,?江浙之梅?是总括?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的文意;?皆病?点明受害面极广,病梅之多──这是?文人画士?戕害的恶果。于是笔锋直指文人画士:?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祸?烈?总结了人才受害之惨。?江浙之梅皆病?,且?烈至此?,正是《己亥杂诗》中作者所写的?万马齐喑究可哀?,清王朝扼才,到处是气沉沉的局面。段末一叹,作者无限同情,满怀愤慨,无情地痛斥了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行径。
前面第一段揭示出了病梅的社会根源之后,第二段就写自己疗梅的经过和期望。?予购三百盆,皆病者?,紧扣上文?江浙之梅皆病?;?无一完者?,紧扣上文?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哀怜、义愤之情洋溢、迸发,回肠荡气,自然引出?泣之三日?。为病梅而泣,正是为人才惨遭扼杀而痛心疾首。如泣如诉的语言,同情、愤激的情调,令读者?心有灵犀一点通?,激起了共鸣。作者俯视了病梅产生的社会现实,又洞察到产生病梅的社会根由,并不消极、低沉,而是?予购三百盆?,?誓疗之?,行动何等果敢,态度何等积极,语言何等深沉。?疗?梅的方法是?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纵之顺之?,就是要破除封建统治对人才的束缚,让人才获得自由发展,个性得到解放。?毁其盆?,?解其棕缚?,就是要摧毁封建统治禁锢人才的精神枷锁。?必复之全之?,就是一定要让人才发挥聪明才智,各种人才都能人尽其才。这里吐露了作者要求个性解放,?不拘一格降人才?的心声。作者?疗梅?的描写,曲折地反映了他对于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以及对个性解放的强烈渴望。从遣词造句看,句式简短,节奏急促,笔力遒劲,让读者感受到?疗梅?急不可待,决心不可动摇。?购?疗?纵?顺?毁?解?复?全?等动词写出了一系列疗梅的行动及其决心,充分表现了作者对专制主义压抑、束缚的满腔义愤和对抗现实社会中专制*威的斗争激情。?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旗帜鲜明地表现了作者的立场观点和斗争决心。?予本非文人画士?,表明与他们不是同流人物,也不同流合污。?甘受诟厉?,表现了敢于面对社会现实,针砭时弊,毫不畏惧,不怕打击,不怕迫害,决心与封建统治阶级斗争的思想。?辟病梅之馆?,点明题旨,收束前文。
文章前两段,由写病梅到写病梅之馆。最后一段,写疗梅的心志。用?呜呼?这一叹词引出议论。?多暇日,又多闲田,以广贮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照应前文江浙病梅之多,期望有很多空暇的时间,空闲的田地。实际是慨叹自己暇日不多,疗梅的力量有限,慨叹自己的力量不足以挽回人才遭受扼杀的局面,所以用反问句式?安得使予?也哉?来抒写?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的心志。末尾这一叹,以议论方式充分表现出作者坚持斗争的志向。
龚自珍是我国19世纪上半期一个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的年代(清朝嘉庆、道光)是中国封建社会日趋解体、没落,面临崩溃,走向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过渡时代的开始阶段。在这一历史新阶段,资产阶级刚从封建主义的土壤中露出一点嫩芽。他对封建国家的新危机,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性,思想带有极大的叛逆性。他以一种特有的敏锐的眼光观察现实,把文学创作与?当今之务?联系起来,在他的文学创作中表现了对清王朝腐败政治的不满,对于官僚的庸碌而不思振作的厌恶,对腐朽、黑暗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并发出改革的呼声,提出改良的主张。他首开近代文学史上的一种?讥切时政,诋诽专制?的风气;追求个性解放成了他诗文中的特有情调。《病梅馆记》是在这方面写得最动人而出色的散文精品。这篇议论小品文,以小见大,通过植梅的生活琐事,反映了作者在专制主义的压制和束缚之下,渴望人格的自由、求得精神解放的思想。文章中?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就是要让梅树获得自由的舒展,勃发而健康地生长,反映了他对残酷统治的愤慨和要求改革的迫切。作者身处统一的封建国家面临没落、崩溃的时代,封建统治阶级以文字狱、八股文扼杀一切聪明才智,加强思想统治,奴役人民,?万马齐喑?的阴云笼罩着全国大地。作者眼见到清王朝现实统治为?日之将夕?,在《病梅馆记》中,他借梅喻人议政,强烈要求改革政治,摆脱摧残人性的专制*威,打破严酷的思想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病梅之所以病,原因是斫伤了它的天性,梅树应该以它蓬勃的生机,以它的自然形态健康生长,这样才符合于自然物理的个性。作者的这个思想认识正是他与束缚个性的现实社会对抗的表现。
对腐朽的现实政治、社会进行无情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是龚自珍中年以后作品的重要部分。他的散文,无论写什么题材,总是带着批判的眼光,从全局着眼,从政治、社会的高度看问题,作客观的、公正的对于现实政治、社会的批判,因而一般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写于鸦片战争前夕(1839年,作者48岁)的《病梅馆记》,篇幅不到三百字,其思想内容深刻的原因就在于此。
适应其思想内容表达上的需要,文章的表现形式和手法也非常特殊。《病梅馆记》采用小品文样式,运用以梅喻人,借题发挥、托梅议政的曲笔,透过植梅、养梅、品梅、疗梅的生活琐事,由小见大,表现了破除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鲜明政治观点和主张。文章段段写梅,处处写梅,通篇写梅,产梅之地、夭梅之由、叹梅之病、疗梅之志、疗梅之法,层层写来,有叙有议,每一段,每一层,都影射腐朽的现实政治,矛头指向专制主义严酷的思想统治,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对人才的压制、摧残的罪行,表达了作者要求改革政治,砸掉禁锢人才的精神桎梏和追求个性解放的迫切愿望,反映了在封建统治下觉醒了的知识分子的反抗情绪和改革时政的要求
赏析二:龚自珍生活在满清帝国腐朽没落、行将崩溃的时代。他敏锐地预感到封建王朝的新危机,也看到了人民的.痛苦和灾难,因此切望革除弊政,复兴国家。对内,他主张改革农田占有、海疆通商、科举考试、币制等方面的陋规;对外,他主张坚决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甚至打算亲自去前线筹划抗英斗争。对我国西北地区的安全,他也十分重视,提出过巩固西北边防的有远见的重要建议。他殷切地希望?不拘一格降人材?,出现一种新的社会力量的?风雷?,以扫荡?万马齐喑?的局面。当然,龚自珍的改革主张,还是想维护满清政府的封建秩序,而不是对封建统治提出根本性的革除。况且,他的改良设想,也因保守派的反对和他自己所处的无权地位而难于实施。但是,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批判旧制度的勇气,还是应该肯定的。他的改良主义思想,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有进步意义的,对以后康有为、等人的维新运动有着重要的影响。
龚自珍的创作成就以诗为最高,语言瑰丽、奇巧、多彩,内容大都表现他的政治主张和社会理想。他的散文,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纵论古今,侧重于批判现实,倡言改革。由于当时思想统治的严酷和他所受的时代、阶级的局限,某些作品带有晦涩艰深的缺点。《病梅馆记》就是一篇针砭时弊而又寓意隐晦的小品散文。作者以托物取喻的手法,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和思想感情。全文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写?病梅?,后一部分写?疗梅?。文章开头,在简要叙述了梅的产地以后,笔锋一转,引出一段关于评梅的美丑标准的议论,用?固也?一语轻轻收住。接着,用犀利的文笔详写病梅的原由。原来在?文人画士?的心目中,梅花?以曲为美?,?以欹为美?,?以疏为美?,但又?未可明昭大号?,也不便号召种梅的人?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于是暗通关节,让第三者来转告花农,让花农们?斫其正,养其旁枝,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投?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因为这样,弄得?江浙之梅皆病?了。作者面对所购置的三百盆病梅,足足哭了三天,决心要?疗之:纵之顺之?。他下定决心要?疗梅?了。他准备花五年时间使这些病梅?复之全之?,并且?甘受诟厉?,专辟一个病梅馆来调理疗养病梅。作者还表示,要是?多暇日?,?多闲田?,愿尽毕生的精力来疗治江浙一带大量的病梅。
这篇文章,表面上是句句说梅,没有一句题外的话,而实际上却是以写梅为名,以喻人为实,字字句句讥切时政,寓意十分深刻。作者借文人画士不爱自然健康的梅,偏爱病态的梅,致使梅花受到严重摧残为例,影射满清王朝施行严酷的思想禁锢,摧残人才的罪恶行径。那?文人画士孤癖之隐?,正暗指封建统治者这种见不得人的私心;他斫直,删密,锄正,暗示出这些封建统治者是怎样残酷地迫害有才能、想作为、有骨气的人才的。他们所企求的是一些顽钝无耻、冥顽不灵、唯唯诺诺的奴才,以维持那黑暗腐朽、摇摇欲坠的统治,这就是他们认为梅花以曲、欹、疏为美的真实意思。关于这一些,龚自珍在他的《乙丙之际著议第九》一文里明确地作过正面说明,他指出到了?衰世?,?才士与才民出,则百不才督之、缚之以至于戮之?,?戮其能忧心,能愤心,能思虑心,能作为心?。不管是士子还是一般老百姓,只要你有才能,想作为,就要受到迫害。他在另一篇文章,《古史钩沉论一》中进一步指出,封建统治者为了维护他们的黑暗统治,是决不让有才能的人有所作为的,他们?去人之廉以快号令,去人之耻以崇高其身,一人为刚,万夫为柔?,竭力摧毁人们的廉耻,让天下人服服帖帖地做他们的奴才。所以说,这篇《病梅馆记》,作者只不过是托物喻人,借梅议政,用艺术形象来隐晦曲折地表达自己的见解罢了。
作者决心疗梅、救梅,使梅花得以自然发展,这就表示了他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深切同情,和他那种正视现实,渴望冲破黑暗时代的战斗情绪。然而,龚自珍是清醒地估计到自己的力量是十分有限的,要疗治?江宁、杭州、苏州之病梅?的宏愿是难以实现的。所以,文章以感叹作结,发出深沉的感慨
人生的风景就像大海的风浪 [《咏怀诗》所见证的酒狂人生]
摘 要:正始时期,司马氏掌权,司马氏与曹魏集团斗争,以杀戮手段清除异己,造成一种高压恐怖气氛,以慑服人心。在这种政治形势之下,当时许多士大夫都采取避世自全的态度。本文从阮籍的代表作《咏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来解读阮籍的酒狂人生。
关键词:正始文学 阮籍 酒狂人生 《咏怀诗》
那是一个混乱的年代,统治集团的斗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的程度,很多正直之士被无辜。许多人隐居山林,寄情山水。加上玄学盛行,饮酒服药成为这个时期的时尚。更有甚者,佯装癫狂,来保全自身性命。这个时期就是历史上的正始时期。正始文学中,有一颗熠熠闪光的明珠,那就是阮籍。
阮籍,三国魏文学家、思想家,竹林七贤之一。相传《酒狂》是阮籍谱写的一支曲谱,正好可以用来概括他的一生――酒狂人生。
阮籍嗜酒成性,性格放诞,蔑视礼法。“嗜烈火酒,善弹琴,喝酒弹琴往往复长啸,当其得意忽忘形骸,甚至即刻睡去”,据《晋书列传》第十九中记载(阮籍)又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由是礼法之士疾之若仇。籍嫂尝归宁,籍相见与别。或讥之,籍曰:“礼岂为我设邪!”据说他还“常率意独驾,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痛哭而返”。
诚然,阮籍的所作所为像个酒疯子,但阮籍是有才华的人,决非寻常醉鬼。他生活在魏晋易代之际,既看到了官场的黑暗与危机,又不能不时时应付统治者的笼络与拉拢,因而总是采取一种与当权者若即若离的态度。面对汉魏和魏晋两次残酷的更替,面对司马氏父子残酷血腥的高压统治,他不愿像其他名士那样被卷入政治漩涡,成为阴谋家互相斗争改朝换代的牺牲品。于是,他一方面目睹着司马氏的卑劣与凶残,一方面却又为自保而“口不臧否人物”,用放浪形骸的外表来掩饰内心的忧虑与苦闷。这种忧虑与苦闷,我们可以从他的代表作《咏怀诗》中得到见证。
《咏怀》中有一部分表现他苦闷和焦虑的作品,这些作品并不交代造成这些苦闷和焦虑的具体背景,只是笼统地提及其原因。如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弹鸣琴。薄帷鉴明月,清风吹我襟。孤鸿号野外,翔鸟鸣北林。徘徊将何见,忧思独伤心。
诗的前半部描写了诗人的孤独苦闷的形象和深夜的环境。开头即化用王粲《七哀诗》“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的句子,以简洁的笔触勾勒出诗人的孤独苦闷的自我形象。诗人好像有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郁积在心头,以至于辗转难寐,起坐弹琴,排遣内心的孤苦。“明月”、“清风”之美景,却增加了他的绵绵忧思,反衬出他的孤独苦闷的心境。又以孤鸿在野之哀号、翔鸟在林之悲鸣,寄托着诗人的寂寞、孤独、悲哀的情怀,并寓托着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隐晦曲折地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忧虑,透露了诗人对现实的认识。诗人将自我形象放在了一个凄清的景物环境之中,含蓄曲折地表现了孤独苦闷、凄楚彷徨的心境。诗歌的表达主旨的手法是隐晦曲折的,其实这就和社会政治环境的险恶有关,正如李善所论:“嗣宗身仕乱朝,常恐罹谤遇祸,因兹发咏,故每有忧生之嗟。虽志在刺讥,而文多隐避,百代之下,难以情测。”
这种寂寞、孤独、悲哀情绪构成《咏怀》诗的基调,它就是来自诗人对自身生存困境的深切体验。面对极为严酷的生存环境,阮籍时刻处于恐惧和忧愤之中,他在诗中反复咏叹:
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胸中怀汤火”、“终身履薄冰”深刻地揭示了他内心的焦虑和恐惧。
当内心的苦恼和矛盾不能在现实中得到抒解,他便转而追求超脱现实,遗世高蹈的情怀。这样,《咏怀》里便出现了一些游仙的内容。如其八十一:
昔有神仙者,羡门及松乔。?习九阳间,升遐叽云霄。人生乐长久,百年自言辽。白日陨隅谷,一夕不再朝。岂若遗世物,登明遂飘?。
这首诗里所透露出的遗世长存的神仙境界,本来是一种虚幻的憧憬,但历史上很多人都把他作为一种同现实对立的美好理想来追求。通过这种追求,表现了他们对自由境界的向往和对自身生命价值的肯定。在思想上,阮籍崇奉老、庄。这一方面是鉴于当时险恶的政治情势,他需要采取谦退冲虚的处世态度,道家思想正好可以做他的精神依托,另一方面也是受了当时盛行的玄学的影响。他的游仙诗充满了难以超越现实生命的苦闷情绪,带有前人游仙诗中所没有的冷峻、深沉、感慨淋漓的审美特征。以往的游仙诗,大都表现诗人自己进入仙境遨游的快乐,铺陈渲染仙界的环境与生活场面。而在阮籍的作品中,抒情主人公不再做为游仙的主体进入仙界自由遨游,而是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照他所描写的理想境界。例如其十九:
西方有佳人,皎若白日光。被服纤罗衣,左右佩双璜。修容耀姿美,顺风振微芳。登高眺所思,举袂当朝阳。寄言云霄间,挥袖凌虚翔。飘?恍惚中,流盼顾我旁。悦怿未交接,晤言用感伤。
“佳人”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人格,她有一种难以言状的美,超越了各种现实关系而自由翱翔。“佳人”的生命状态就是阮籍孜孜以求的理想境界。诗的主旨就是表现对这种理想境界的神往。阮籍的游仙诗有意拉开抒情主人公和仙界的距离,无非是要表现自己追求精神自由但又无法超越现实的生命感受。鲁迅先生在《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中就明说“他诗里也说神仙,但他其实是不相信的。”
有人说阮籍是从少年时期的入世到老年时期的出世,从少年时期的信奉儒家思想到中年时期的信奉道家思想,其实,造成这一切转变的原因,就是险恶的政治环境,使得他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无法实现,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个士大夫一向所采取的态度的指引下,在玄学思想大盛的当世,他才采取这种“酒狂”的人生来全身远祸,这实在是不得已的选择,所以说他是“聪明的糊涂,悲观的寻欢”实不为过。鲁迅先生说“他的饮酒不独由于他的思想,大半倒在环境”。但聪明如阮籍者,又如何能真正做到不在三界外,跳出五行中?他依然留心外面的世界,从未间断,所以他才会借助他的《咏怀》来一抒胸中块垒,才会在道路穷处放声长哭,阮籍的醉,阮籍的狂,阮籍的哭,正是一个聪明人在一个混乱的年代里迫不得已的选择。因为看不惯,所以装醉,因为内心醒着,所以痛苦,因为痛苦,所以长哭,通过他酒醉后的恸哭,我们看到了他飘逸之下的无奈与痛苦。因为飘逸,痛苦更为深刻;因为痛苦,飘逸更为残忍。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内心沉重的压抑已造成了人格的扭曲。他对礼教的蔑视,别人把他看做猖狂,其实,他是深深地意识到了:保守虚伪的礼教是统治者禁锢士人束缚下民的工具!所以,他的狂,实则是对整个封建社会制度的深刻批判!“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时刻在为国担忧的士大夫形象,即使他装疯卖傻,他那满腔的爱国热诚是不会改变的。
阮籍的率真与潇洒,他的猖狂与不羁,他的苦闷与眼泪,都已随那个久远的时代烟消云散,但是我们可以去听听他谱的《酒狂》,去感受一下佯狂之士的痛苦,他那可贵的赤子情怀,他对自由的渴望,对生命和信仰的坚持,引导我们去追求猖狂的外表下隐藏着的真正的人道主义,寻找真正的人文关怀!或许,在倡导建立和谐社会的今天,阮籍的酒狂人生带给我们的思考就在于此吧。
参考文献:
[1]晋书?列传十九.中华书局,1974年.
[2]晋书?阮籍传.中华书局,1974年.
[3]李善注.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年.
[4]马积高主编.中国古代文学史.1997年.
[5]鲁迅.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
[6]丁冠之.中国哲学史研究阮籍思想辨析.1982年第1期.
以隐开头的成语
以隐开头的成语 :
隐隐约约、
隐姓埋名、
隐约其辞、
隐介藏形、
隐恶扬善、
隐居求志、
隐隐绰绰、
隐鳞戢翼、
隐忍不发、
隐志相及、
隐晦曲折、
隐若敌国、
隐鳞藏彩、
隐占身体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