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三顾草庐主要内容概括-三国演义三顾草庐
1.三国里的成语
2.《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3.三国演义中有三顾茅庐――刘备等哪些
4.司马徽再荐名士的下联是什么?
5.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三国里的成语
三国里的成语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是《三国演义》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最早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徐庶临走时告诉刘备,襄阳隆中[1]有个奇才叫诸葛亮,如果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天下了。
第二天,刘备就和关羽、张飞带着礼物,去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谁知诸葛亮刚好出游去了,书童也说不准什么时候回来。刘备只好回去了。
过了几天,刘备和关羽。张飞冒着大雪又来到诸葛亮的家。刘备看见一个青年正在读书,急忙过去行礼。可那个青年是诸葛亮的弟弟。
转眼过了新年,刘备选了个好日子,又一次来到襄阳隆中。这次,诸葛亮正好在睡觉。刘备让关羽、张飞在门外等候,自己在台阶下静静地站着。
过了很长时间,诸葛亮才醒来,刘备向他请教平定天下的办法。
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天下的形势,说:“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可占人和,拿下西川成大业,和曹、孙成三足鼎立之势。”刘备一听,非常佩服,请求他相助。
诸葛亮答应了。那年诸葛亮才27岁。
“三顾茅庐”这个成语今天通常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三国演义》中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是《三国演义》当中的经典片段之一,刘备求贤若渴,四处寻访人才来辅佐自己,刘备找到徐庶之后,徐庶向他推荐了诸葛亮,于是刘备带着关羽,张飞,去诸葛亮的草庐之中寻找,请他出来辅佐自己,第1次和第2次都不在家中,第3次去的时候正好在家,诸葛亮在睡觉,于是刘备便站在草庐之外等候,其中关羽和张飞打算去叫醒诸葛亮,都被刘备所拦下,一直等到诸葛亮醒了之后,才进入草庐之中,请得诸葛亮出山,
很多人对于刘备为什么要三顾茅庐,请诸葛亮有些疑问,毕竟手上已经有了一些人才,其实这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获得名声,吸引人才,在三国的时候人才都是靠推荐的,并没有科举考试制度,也就是说你这个人想做官就得要得到其他有名望的人的推荐,而当时有名望的人都比较爱惜自己的名声,并不会轻易去做官,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就像当初的韩信那样,刘备三顾草庐请得诸葛亮出山,这就很好的表现了一个礼贤下士的形象,那么其他有才能的人肯定会愿意过来进行投靠,
二、得到诸葛亮背后势力的支持诸葛亮虽然住在草庐之中,可是他并不是一介平民或是布衣,诸葛亮也是荆楚一带有名望的名士,诸葛亮的两个兄弟也是很有名望的名士,再加上诸葛亮的的夫人也是士族中的大家族,这两股势力合在一块,便能够左右荆州一带的舆论局势,如果刘备取得了诸葛亮的支持,对于刘备进入荆州有极大的好处。
事实也是如此,刘备进入荆州之后,刘表便将荆州送给了刘备,而不是传给了自己的儿子,这说明刘表当时也已经看清楚了局势。
三国演义中有三顾茅庐――刘备等哪些
1、三顾茅庐
三顾茅庐或三顾草庐是是指中国三国时期刘备三次到诸葛亮住处请他出山辅佐自己的事件。此事件最早见于诸葛亮的《出师表》,该文提到刘备“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三国志》中对此仅有“凡三顾,乃往”的简略记述,《三国演义》对此事件进行了扩写。三顾茅庐后来成为形容求贤若渴的成语。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占据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今湖北襄阳隆中)拜访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诸葛亮,第三次终于相见。谈话中,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先取荆州为家,再去益州成鼎足之势,继而图取中原的战略构想,这就是著名的《隆中对》,亦可以说是“三分天下”之计最早的起源。三顾茅庐之后,诸葛亮出山成为刘备的军师。刘备集团的命运从此改变。
2、纵虎归山
东汉末年,刘备处境艰难就去投奔曹操。曹操的谋士程昱知道刘备不是等闲之辈,劝曹操尽早除掉刘备。刘备为麻痹曹操,装做种菜不问政治。曹操灭了吕布后,刘备请求带兵攻打袁术,曹操给了五万军马,刘备离开曹操自立旗号。
3、收买人心
三国时期,赵云与刘备的两位夫人及小主人阿斗失散后,四处打听,终于找到了甘夫人及阿斗。曹操的追兵赶到,赵云英勇杀敌,突出重围终于到达刘备身边,哭诉没有救下糜夫人,刘备感动得痛哭流涕,当场要摔阿斗,被众将劝止。
4、如鱼得水
东汉末年,刘备从汉献帝刘协那里弄个名正言顺的皇叔身份,没有得到固定的封地,只好投奔同族刘表,刘表送给他新野地区,经过司马徽等推荐,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赤壁之战大胜曹操,刘备骄傲地说得到孔明他就如鱼得水。
6、髀肉复生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出处:《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裴松之注引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曰:‘吾常身不离鞍,髀肉皆消;今不复骑,髀里肉生。’”
7、求田问舍
东汉末年,广陵太守陈登见胸无大志的好友许汜来拜访,问他有什么事情。许汜说只想谋求田地,购置房产,陈登只是简单招待他,让他睡下床。几年后,许汜在荆州牧刘表手下任职,同刘备谈起此事,刘备说:“要是我就会让你睡地上。”
8、后患无穷
汉献帝建安元年,徐州牧刘备受到袁术的攻击就只身投靠曹操。曹操表面上重用刘备,让刘备招兵买马到徐州去攻打袁绍。谋士郭嘉听说放走了刘备,肯定会后患无穷。曹操立即意识到这一点,就带兵攻打徐州,刘备赶紧投靠了袁绍。
9、弄假成真
东汉末年,周瑜在刘备了甘夫人后给孙权出主意,要孙权假嫁妹妹给刘备,骗刘备来东吴,好杀了刘备。刘备按孔明的计谋,前往甘露寺拜见孙权的母亲,老国太十分喜欢刘备,就执意将女儿嫁给刘备。没想到周瑜弄假成真,后悔莫及。
10、有借无还
东汉末年赤壁大战后,曹操败弃荆州、南郡、襄阳三城,刘备趁机派兵独占这三座城池,周瑜回师后大怒,派鲁肃去责问诸葛亮。诸葛亮说他是代荆州原主人刘琦管理。刘琦后,鲁肃去讨还荆州,诸葛亮说待打下西川后再还,鲁肃无奈而返。
11、大意失荆州
“北据汉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诸葛隆中之对已经明确说,占据荆州,联吴抗曹,兵分两路,进击中原,一统天下。其战略位置之重要可见一斑。赤壁鏖战曹操败北,老刘迂回百折,方达到“刘备借荆州有去无还”的目的。
12、阿斗太子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此人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后指懦弱无能的人。
13、赤壁鏖兵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14、草庐三顾、茅庐三顾
顾:拜访。刘备为请诸葛亮,三次到草庐中去拜访他。后用此典故表示帝王对臣下的知遇之恩。也比喻诚心诚意地邀请或过访。
15、扶不起的阿斗
阿斗:三国蜀汉刘备之子刘禅的小名。阿斗庸碌无能,虽有诸葛亮等人全力扶助,也不能振兴蜀汉。比喻扶持不起来的人。
16、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诸葛亮:三国时蜀国刘备的军师。比喻人多智广。
17、身在曹营心在汉
汉:汉朝。原指关羽身在曹营,心想刘备。比喻身子虽然在对立的一方,但心里想着自己原来所在的一方。
司马徽再荐名士的下联是什么?
司马徽再荐名士的下联是:刘玄德三顾茅庐
上联:司马徽再荐名士
下联:刘玄德三顾茅庐
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内容是~司马徽前来拜访刘备,对刘备叙述了诸葛亮的才能。
司马徽是东汉精通经学的名士,有着“水镜先生”的称号。
刘玄德指刘备。刘备,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在隆中耕种。后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辅佐刘备建立蜀汉。
司马徽是东汉精通经学的名士,有着“水镜先生”的称号。当他看到诸葛亮与庞统在追逐功名的社会之下依然能够不为所动,隐居一方,便对他们心生好感。在刘备拜访司马徽与其谈论世事的时候,将诸葛亮与庞统举荐给了刘备。而诸葛亮在刘备与曹操的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的谋略使得刘备最终成为了三国时期蜀汉的开国皇帝,而诸葛亮本人也位列丞相之职。
司马徽再荐名士
书中第三十五回中写道刘备落难后,在司马徽的庄园附近被牧童带着去拜见了司马徽。刘备向司马徽问天下大事,司马徽便向刘备推荐了庞统和诸葛亮。并称赞他们说:卧龙、凤雏这两个人,只要有一个能被招揽便可以安定天下。刘备想请司马徽出山相助,司马徽说子是山野闲人一个,没有什么大作用,便婉言谢绝刘备的邀请,这是司马徽第一次向刘备推荐名士。
徐庶本是刘备的谋士,却被曹操用徐庶的母亲要挟着离开刘备,在他离开之际向刘备推荐了在隆中的诸葛亮,把诸葛亮比作周朝的姜子牙和汉朝的张良,还说自己的才能不足他万分之一,是天下第一人。
在刘备准备礼物去隆中拜见诸葛亮时,司马徽又来了,本意是来见徐庶的,刘备说徐庶被曹操要挟着离开了,不过离开了又向我推荐了大才诸葛亮,司马徽笑着说:“这徐元直自己要走了,那就走好了。干嘛还要把诸葛亮说出来让他耗费自己的心思和精力。”
刘备不明白司马徽为什么这么说,司马徽向他解释说诸葛亮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他的才能是无法估量的啊。在一旁的关羽说:“我听说管仲、乐毅的春秋、战国时期的名人,功绩前所未有,大过了一切。诸葛亮和他们相比是不是太过了。”司马徽抛开了管仲乐毅不说,更把诸葛亮与姜子牙和张良做比较,刘备一行人都很震惊。这就是后来脍炙人口的三顾茅庐的故事的由来了。
“三顾草庐”的故事,一千多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着。一提到这事,人们就极推崇诸葛亮的才智和预见。对于刘备的屈身下士虽然也普加赞扬,但认识程度尚嫌不足。实际上,像刘备这样虚怀求贤、屈身访贤、慧眼识贤、诚心用贤、临终托贤的一系列行为见识在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中是极其难得的,古代的人也已经认识到:才智之士几乎到处都有,可是能够识贤用贤的君主却累世难见,像刘备这样对待诸葛亮的事,确实应当给以高度的评价。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为什么要三顾茅庐?
刘备很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统一国家。
一天,三人来到隆中,但孔明不,他们只好失望而归。
回到新野,刘备听说诸葛亮回来了,叫人立即备马.到了草屋,书童说诸葛亮被人请走了,三人怏怏而回。
时间过得很快,刘备打算三访孔明。三人第三次来到隆中,离草屋还有半里多地,刘备便下马步行。这时,诸葛亮在午睡,为了不打扰他,刘备恭敬地在台阶下等候。张飞见了,很生气,想发火,但没有。
孔明醒来,谈论起国家大事。诸葛亮见刘备三顾茅庐,诚心诚意,便答应与刘备共图大业。
三顾茅庐又名三顾草庐,典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东汉末年,汉朝宗亲左将军刘备三顾茅庐拜访诸葛亮,他们的谈话内容即《隆中对》(三分天下的战略决策)。
扩展资料历史背景
东汉末年,刘备攻打曹操失败,投奔荆州刘表。为了日后成就大业,他留心访求人才,请荆州名士司马徽推荐。司马徽说:“此地有‘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多方打听,得知“伏龙”就是诸葛亮,此人隐居在襄阳城西二十里的隆中,住茅庐草棚,耕作自养,精研史书,是个杰出人才,便专程到隆中去拜访。
百度百科-三顾茅庐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