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尽其用怎么读-物尽其用不奢靡
1.四字成语名字结尾
2.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3.形容浪费人才的文言文
四字成语名字结尾
1. 四字结尾的成语
巴三览四
比喻说话拉扯,没有中心。
不三不四
指不正派,也指不象样子。
差三错四
颠倒错乱。
倒三颠四
形容言行无条理或神智不清,精神恍惚。
低三下四
形容态度卑贱低下也指工作性质卑贱低下。
颠三倒四
形容说话做事错杂紊乱。
丢三落四
形容做事马虎粗心,不是丢了这个,就是忘了那个。
接三连四
接连不断。
拉三扯四
指谈话或议论牵扯无关的人或事。
拿三搬四
比喻不服从调派。
欺三瞒四
一再欺骗隐瞒。
说三道四
形容不负现任地胡乱议论。
挑三拣四
形容过分地挑剔。也指对工作或事物再三挑选。
调三窝四
搬弄是非,挑拔离间。
推三阻四
找各种借口推托。
言三语四
言、语:说、讲。形容人多嘴杂,议论纷纷。
再三再四
重复好几次。
张三李四
假设的名字,泛指某人或某些人。
朝三暮四
原指玩弄手法欺骗人。后用来比喻常常变卦,反复无常。
2. 好结尾的四字成语好结尾的四字成语 :
言归于好、
重修旧好、
夺人所好、
投其所好、
各从所好、
忘年交好、
司马称好、
秦晋之好、
一无所好、
拍手叫好、
朱陈之好、
一床两好、
二姓之好、
讲和通好、
累世通好、
昆弟之好、
做歉做好、
私谐欢好、
洁身自好、
兵不逼好、
公诸同好、
年谊世好、
评功摆好、
通家之好、
琴瑟之好
3. 每字开头的四字成语每饭不忘:
每况愈下(每下愈况):
每时每刻
成语名字:每时每刻
成语发音:měi shí měi kè
成语解释:每分钟,每一时刻
成语出处: *** 《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给的两个电报》:“现在日本侵略者尚未实行投降,而且每时每刻都在杀中国人。”
4. 用字结尾四字成语省吃俭用、
大材小用、
百无一用、
学以致用、
学非所用、
物尽其用、
刚愎自用、
破格任用、
才大难用、
长材短用、
弃瑕录用、
小材大用、
宽打窄用、
谨身节用、
古为今用、
洋为中用、
一夫之用、
一搭两用、
锥刀之用、
心不二用、
师心自用、
备而不用、
强本节用、
调停两用、
谨行俭用、
一心两用、
心无二用、
鹰犬之用、
量才录用、
小才大用
5. 四字成语结尾带口口结尾的成语:
瞪目哆口、琅琅上口、哓音瘏口、食不餬口、养家糊口、赞不绝口、谈不容口、养家活口、狮子大开口、流脍人口、水来伸手,饭来张口、良药苦口、心不应口、甘冒虎口、
血盆大口、河门海口、阖门百口、结舌钳口、食不充口、金舌蔽口、轻言肆口、垂饵虎口、两肩荷口、饭来张口、结舌杜口、锦胸绣口、河目海口、热心苦口、瞪目哆口、赞不绝口、养家糊口、提心在口、金舌弊口、养家活口、聱牙戟口、狮子大开口、锦心绣口、
水来伸手,饭来张口、分身减口、河门海口、守瓶缄口、羊落虎口、金舌蔽口、高下在口、饭来张口、结舌杜口、风门水口、脍炙人口、三缄其口、分房减口、灭口、朗朗上口、糖舌蜜口、曲不离口、衣来伸手,如出一口、十字街口、佛心蛇口、十字路口、誉不绝口、是非只为多开口、缩衣节口、蛇心佛口、高下在口
古代汉语词汇中特有的一种长期相沿用的固定短语,来自于古代经典或著作、历史故事和人们的口头故事。成语的意思精辟,往往隐含于字面意义之中,不是其构成成分意义的简单相加。它结构紧密,一般不能任意变动词序,抽换或增减其中的成分。其形式以四字居多,也有一些二字和多字的,大多由四字组成。简单的说,成语就是,说出来大家都知道,可以引经据典,有明确出处和典故,并且使用程度相当高的用语。
6. 以为一结尾的四字成语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百里挑一 一百个当中就挑出这一个来。形容人才出众。
背城借一 背:背向;借:凭借;一:一战。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表里如一 表:外表;里:内心。表面和内心象一个东西。形容言行和思想完全一致。
合而为一 把散乱的事物合在一起。
毁誉不一 毁誉:诋毁和称赞;不一:不一样,不一致。有人说好,有人说坏,说法不一。
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劝百讽一 形容规讽正道的言辞远远及不上劝诱奢靡的言辞。意在使人警戒,但结果却适得其反。
始终如一 始:开始;终:结束。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
说一是一,说二是二 说怎样就怎样,不能更改。
天下第一 形容没有人能比得上。
心口如一 心里想的和嘴里说的一样。形容诚实直爽。
言行不一 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有一得一 不加也不减,有多少是多少。
百不当一 当:抵挡。一百个抵挡不住一个。
百不获一 一百个里面也得不到一个。形容人或物的难得或所得极少。
百喙如一 犹言众口一辞。许多人都说同样的话,看法或意见一致。
报效万一 报效:为报答恩情而为之效力。指恩德极大,只给以微不足道的报答。
表里不一 表面与内在不一样。
参差不一 形容不整齐或不一致。同“参差不齐”。
纷纷不一 各不相同。纷纷:多而杂乱。
归十归一 指有条有理。
合二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
合两为一 指将两者合为一个整体。同“合二为一”。
较若画一 指明确一致。
良莠不一 莠:狗尾草,很象谷子,常混在禾苗中。比喻好人坏人都有,混杂在一起。难以区分。同“良莠不齐”。
万不失一 形容绝对不会出差错。同“万无一失”。
凭城借一 背城借一。指与敌决一战。
十不当一 十个不抵一个。谓人虽多但不顶用。
始终若一 自始自终一个样子。指能坚持,不间断。同“始终如一”。
惟精惟一 指精纯专一。
未知万一 万分之一都不知道。形容学识肤浅。
相与为一 相与:相互。相互结合成为一体。
心口不一 心里想的和嘴上说的不一样。形容人的虚伪、诡诈。
7. 以上字结尾的四字词语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长安道上 长安:古都名,在今陕西西安西北。旧喻名利场所。
风行水上 比喻自然流畅,不矫揉造作。
扶摇直上 扶摇:急剧盘旋而上的暴风。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竿头直上 比喻进步很快。
高高在上 原指地位高,现在形容领导者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攻心为上 从思想上瓦解敌人的斗志为上策。
股掌之上 在大腿和手掌上面。比喻在操纵、控制的范围之内。
濠梁之上 濠梁:濠水上的桥。指别有会心,自得其乐的境地。
后来居上 后来的超过先前的。有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箭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踞炉炭上 踞:蹲、坐。蹲在炉子的炭火之上。形容处境险恶,不堪忍受。
旁行斜上 原指《史记》中的《三代世表》、《十二诸侯年表》等。后泛指用表格行式排列的系表、谱牒等。
欺君罔上 欺骗蒙蔽君主。
墙头马上 为男女爱慕之典实。
青云直上 青云:指青天;直上:直线上升。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
桑间濮上 桑间在濮水之上,是古代卫国的地方。古指*风。后也指男女幽会。
甚嚣尘上 甚:很;嚣:喧嚷。人声喧嚷,尘土飞扬。原形容军中正忙于准备的状态。后来形容消息普遍淬,议论纷纷。现多。
腥闻在上 腥闻:原指酒肉的腥味,引伸为丑恶的名声。比喻丑名远扬。
燕巢幕上 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一拥而上 形容周围的人同时向一个目标猛挤过去。
迎头赶上 迎:向着;头:走在前面的。加紧追过最前面的。
跃然纸上 活跃地呈现在纸上。形容文学作品叙述描 *** 实生动。
蒸蒸日上 蒸蒸:一升、兴盛的样子。形容事业一天天向上发展。
至高无上 至:最。高到顶点,再也没有更高的了。
东流西上 水向东流,人往西走。比喻人们对故乡的思恋。
蜂拥而上 形容许多人一起涌上来。
附下罔上 附和偏袒同僚或下属,却欺骗君上。
竿头日上 竿头:竹竿尖头;上:上升。比喻学业进步很快。
居下讪上 指属员背地里讥笑上级。
来者居上 后来居上。原指资格浅的新进反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亦用以称赞后起之秀超过前辈。
离世遁上 超脱世俗,回避君上。
青霄直上 指迅速升到很高的地位。同“青云直上”。
人间天上 人世社会和神仙世界。指景物极美好的处所。多比喻境遇完全不同。
矢在弦上 箭已搭在弦上。比喻为形势所迫,不得不采取某种行动。
协私罔上 怀抱私情,欺骗君上。协,通“挟”。
燕巢幙上 燕子把窝做在帐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同“燕巢于幕”。幙,同“幕”。
一哄而上 没有经过认真准备和严密组织,一下子行动起来。同“一哄而起”。
鱼游濠上 表示纵情山水、逍遥遨游。
运之掌上 运:运动,运转。运转于手掌之上。比喻极其容易。
谮下谩上 谗毁下级,欺谩上级。
尊无二上 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皇帝。犹言国无二君。引申为至高无上。
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宋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
1.唐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间最有家法。
唐代河东节度使柳公绰,在公卿之间以最有家法闻名。
他的家门东边有个小书房,除了上朝的时间以外,每天早晨一起来就走到书房中去,他的儿子仲和郢等,都衣冠整齐地站在中门以北向他问早安。
柳公绰无论是办理公事还是私事,迎送宾客,以及与弟公权和其他堂兄弟加餐用饭,从早到晚都不离开小书斋。
傍晚掌灯时分,就依次让子弟每人捧着经史书在灯前朗读一遍,然后讲解做官和治家的方法,有时也谈论文章或听弹琴,直至夜深人静。
开始回房睡觉,儿子们又在夜色中站在中门之北向他问安。
这种习惯一直坚持了二十余年,没有一天改变过。
如遇上饥荒的年份,儿子都吃粗食。
柳公绰说:从前我兄长侍奉先父,身为丹州刺史,借口学业未成,而不肯吃肉,我不敢忘怀。
如姑姐妹及侄女中有孤寡的人,即使关系疏远,也为他们选婿嫁人,都用雕花的木器做嫁妆,用带花的绢帛做嫁衣。
常言说:一定要等嫁妆齐备再结婚,哪里比得上不错过出嫁的时机呢?到柳公绰后,儿子柳仲、柳郢都遵照他的家法办事。
这是古代家教具体展开的基本模式,你可以粗暴地把它看成封建家族宗法制的典型,也可以把它视为一幅中国古代家庭实行家教的民俗画卷。
如果抛开一切政治偏见和文化偏见,客观地审视其中的细节,不难发现,中国古代的家教与现代学校管理及单位行政管理模式又有什么两样?只不过中国古代家庭把将要在学校和单位中接受的管理模式移用到家庭中来进行提前培训。
从这个意义上看,古代家教模式对于教育子女和传承文明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否定的。
2.凡为家长,必谨守礼法,以御群子弟及家众。
作为家长,一定要谨慎遵守礼法,用以管教诸多子弟及家中人员,给他们分配职责,指派事务,并督促他们把事情办理成功。
制订节约用财的制度,在衡量收入的基础上安排支出;掂量自家的穷富程度,来决定全家老小的衣食、喜事和凶事费用,一切都要显示自家的品德节操,但又不能不公平统一。
要阻止并减去一切不必要的费用,禁止奢华的习气;经常保持略有节余,以防备不测之事的发生。
治家要突出治字,就是要给家人分派职事,并责其成功。
这固然是出于振兴家业的需要,但同时也是以家庭为单位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这种家国同构的公民教育模式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独创。
司马光名言名句
司马光名言名句
1、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
2、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
3、小事不糊涂之谓能,大事不糊涂之谓才。
4、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
5、任贤必治,任不屑必乱,必然之道也。
6、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8、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9、销恶于未萌,弥祸于未形。
1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
11、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
12、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13、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14、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
15、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
16、不受非分之赐,则廉耻立。
17、经师易遇,人师难遇。
18、前事不远,吾属之师。
19、养子不教父之过,训导不严师之惰。
20、盖聪明疏通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
21、小人多欲则求妄周败家丧生。
22、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23、夫贤者,其德足以敦化正俗,其才足以顿纲振纪,其明足以烛微虑远,其强足以结仁固义。大则利天下,小则利一国。
24、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
25、宽厚清慎,犯而不挍。
26、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长,用其所短。
27、币厚言甘,人之所畏也。
28、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29、忍小忿而存大信。
30、有贤不能和,与无贤亦同。
31、用兵之道,抚士贵诚,制敌贵诈。
32、大禹圣者,乃惜寸阴;至于众人,当惜分阴,岂能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
33、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34、人臣之谊,宜直言正论,非苟阿意顺指。
35、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疏忽。
36、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37、鹰击天风壮,鹏飞海浪春。
38、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在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39、口有蜜腹有剑。
40、凡人之情,穷则思变。
41、面从后言,古人所戒。
42、英雄无用武之地。
43、俭约,所以彰其美也。
44、贫贱之交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45、非信无以使民,非民无以守国。
46、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47、人之患,在于不读史。
4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49、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
50、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51、德胜于才,谓之君子;才胜于德,谓之小人。
52、楚不用吴起而削乱,秦用商君法而富强。
53、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
54、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
55、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
56、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
57、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
58、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59、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60、爱之不以道,适所以害之也。
61、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62、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
63、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
64、人主自威,则众谋不进。
65、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分离,以至于败。
66、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
67、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68、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功而遂。
69、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70、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
71、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
72、凡取人之术,苟不得圣人、君子而与之,与其得小人,不若得愚人。何则?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愚者虽欲为不善,智不能周,力不能胜,譬如乳狗搏人,人得而制之。小人智足以遂其奸,勇足以决其暴,是虎而翼者也,其为害岂不多哉!夫德者人之所严,而才者人之所爱;爱者易亲,严者易疏,是以察者多蔽于才而遗于德。自古昔以来,国之乱臣,家之败子,才有馀而德不足,以至于颠覆者多矣,岂特智伯哉!故为国为家者苟能审于才德之分而知所先后,()又何失人之足患哉!
73、尽小者大,慎微者著。
74、举贤为国,非为私人也。
75、平而后清,清而后明。
76、举才不出氏族,用法不硬权贵,是以方不济务,奸无所惩。
77、仁以厚下,俭以足用。
78、信者,人君之大宝也。
79、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
80、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
明·陈龙正《家矩》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明·陈龙正《家矩》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
明陈龙正《家矩》。
1.不悭贻后。
人的禀性如果不吝啬,一定难以达到大富。
不将大富留给子孙,能使他们不产生奢侈的心理,不奢侈就不会沦落到太穷,所以要想给子孙留下善守家业的本事,不吝啬才是根本。
祖辈及父辈从细微处开始积累,子孙们花费起来挥金如土。
子孙痴愚的病根,早从祖辈和父辈愚顽的本性就开始种下了。
不悭和不侈在意义上似乎大略相近,但却产生出两种不同的结果。
要想不至于太贫穷,只有不侈;要想不侈只有不大富;要想不大富,只有不悭。
可见,不悭是不侈的前提条件,前者是为了避免大富,后者是为了避免大贫。
强调既要不悭又要不侈的目的,是为了培育子孙具有创业和守业的精神;培育子孙创业和守业的精神,远比留给子孙现成的巨额财富的意义要重要和深远得多。
2.贻谋得中,有养廉之资。
远古时代所有财产都属于王朝,没有生计可以治理,读书人也不管生计。
稻米早晚随便堆放在那里,像遗弃在外面一样,更谈不上储存余财留给后人了。
所以孔子做官时衣物齐备,离开官职以后便粗茶淡饭,甚至绝粮。
到后世像诸葛武侯也能留下桑田给子孙。
宋朝给当官的俸禄十分优厚,但司马温公还在任命官员之初,首先问及他们的祖业情况,认为只有无衣食之忧的人,才会做官廉洁,所以把产业留给子孙持守。
后世形成这样的局面,也是礼义所必需的;但是,留下财产要合乎道义和利益的准则,子孙守业也要分清本末。
先父廉洁节俭,留下的遗产不愧与诸葛武侯说的的时候没有对不起后人的话一样。
我辈遇到像司马温公一样的知己,嘉奖我先父留下的谋略切合中道,所以让我们拥有养廉的家资。
子孙经商如果贪得无厌,就是先公所厌恶的。
勤俭起来每年都能积下余财,积累久了就越来越多,遇到大事就能适度散财,这样以后治理生计的就不是凡俗的后代。
诸葛武侯能有桑田以给子孙,宋朝官俸优渥,官员也能以业遗子孙,这是朝廷为官员能够公正廉洁地工作而提供的必要的养廉之资,这些资或业虽然也是必要的,但都是为养廉服务的;只有养廉才是根本。
后世一些贪官污吏利用手中的权力疯狂敛财,不仅早已超出养廉的界限,而且径直撞到犯罪的边缘,已经颠倒了古代吏治一贯倡导的正确的廉、资关系。
3.爱惜之误为暴殄。
爱惜和暴殄本来是相反的两种意思,愚蠢的人有时把两者合成一种毛病。
如对自己一时吃不完的食品,应该趁鲜香的时候分发给下人。
破衣旧鞋还没有到无用的时候,就应该分散给仆人或贫寒人家。
每每看到妇女过于吝啬、爱惜东西,将剩下的多余的食品珍藏起来,结果夏季留不过一天,冬天留不过十日,都腐臭变坏了。
衣鞋破旧了,还想把它们藏在箱柜中,也不能送给他人,也不能把它们随便放在屋阁里,只有任其腐烂。
这样使人不能享受到财物的功用,财物也不能发挥出它们的作用,这都是过分爱惜等于残害和灭绝财物的行为。
你们要时时讲解这个道理并提醒家人,使之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自然不犯这种过失。
真正爱惜一件东西,就要把它滋润人和养育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除了某些收藏品以外,如果仅为爱惜东西而一味收藏,就会使物品有限的作用在飞旋的时空中消失殆尽,爱惜之情就会变成了暴殄天物。
花朵的美丽和佳肴的鲜美都只占有一次性的短暂瞬间!
只有做到物尽其用、推己及人,才是对生命世界付出的最切实的善意与关爱。
4.同堂共学.君子乐之。
同优秀的朋友和重要的亲戚在一起读书学习,是君子感到最快乐的事情。
但不互相交谈就不会产生亲密关系,不正直交往就不会长久。
白天相见,谈笑都要保持适度。
午前空气清新,适宜看书和思考道理。
午后精神疲倦,应该安静下来休息一会。
傍晚与阴天阳气收敛,要检查和总结一天的学习和行为。
大凡在这三个时段,都不宜过多谈笑,以免过多地泄漏精气神,招致疾病,有损无益。
只有吃过中饭以后,饮食悬在中间,胃中浊气上升,应该挥动手足,发散舒放言语,使胃气通畅而不凝滞。
与知己朋友在一起,随意抒发胸臆,能探讨义理,既使血脉通畅,又能融洽感情,不也是一件很好的事吗?首先治理好自己然后才能治理好他人,全面交友的目的在于乐于学习朋友的长处。
才人高士,常常使人容易疏远,难以亲近;而贪图安逸、为非作歹之徒,正直人会对他们望而止步。
这些问题一定要深以为戒。
这段文字是介绍学馆生活的经验和智慧。
一方面,要用中医阴阳理论调整合理的作息时间,达到天人合一、治身养身的境界。
另一方面,要掌握同学间交往的分寸与原则。
交友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孤独问题,而是为了吸取朋友的长处,共同促进学习进步。
贪图安逸的人使人懈怠、为非作歹的人诱人犯错,都不是合适的交往对象;与才华横溢的朋友交往,要克服他们易远难亲的毛病。
朋友相处,不交谈就不会产生亲密关系,不正直就不会交往长久。
最理想的朋友是:通过共同学习建立感情,通过友谊催人奋进。
5.行路以赏为罚。
处在家中要实行以惩罚代替奖赏的原则,对懒惰的人予以惩罚,那么大家都一起勤奋,因为他们有所畏惧。
出门在外要实行以奖赏代替惩罚的原则,对勤劳的人予以奖赏,那么大家就不敢懒惰,因为有所激励的缘故。
有人问:为什么有这种不同呢?行路是在车船之间辛劳,即使安逸也很疲劳,下人远离亲人来跟随我,难道忍心加以惩罚?所以用奖赏来代替惩罚,以不赏算做惩罚。
在家中以惩罚代替奖赏的原因,是以不惩罚代替奖赏,否则,就无力奖赏那么多了。
情况不同各有合适的办法。
赏和罚的原则,是古今中外普遍通用的两种最基本的管理手段,但这两种手段应该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有所侧重。
处家应该以罚为主要手段,以不罚为赏,是由于处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能使部下有所敬畏,不仅能使罚的手段推行得开,也能降低管理成本。
出门在外之所以要以赏为主要手段、以不罚为赏,不仅是由于部下远离乡土、辛苦劳碌,更由于出门在外,主人也同仆人实质上沦为举目无亲的平等的异乡人,不但无力惩罚,而且一旦实行惩罚引起部下的反抗,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根据环境的变化来变换赏罚手段,是降低管理成本、提高管理效率的有效手段。
6.事有速了速不了。
能做的善事,有来不及做的;以前犯下的过错,有来不及改的;一个家庭中的事务,有来不及清理妥当的,所有这些都是人生还没有了却的心愿,应当及时了却。
大概让自己亏一分,宽恕别人一分,没有了断不了的事。
如果碰上非常难处理的事,就准备全部吃亏全部让人,也能将事情了断。
这样既能使自己心中轻松快活,又能避免给子孙留下烦恼,是得了大便宜。
如果做官从事本职工作应该根据情况尽力尽心完成任务,对于势必难行的而又可以延缓的事情,可以先放置下来。
对于那些在道义上该做却被权势者阻挡的事,弃官而去就可以了;但也要早有远见,稍稍放出话风,如果后做一步就会遭到激烈的攻击,即使辞官而去也会遭殃。
这几点都要丢弃得下、了结得迅速才行。
要把不断修身穷理、增进不止的精神同生命相伴始终。
人要能及时了断一些事情,也能及时停止和抛弃一些事情,这样才能使人生的布局理性、高效地向前推进。
对于那些想做却来不及做的好事,对于想改却来不及改的错误,对于没有及时理清的家事,都要抽出时间及时了断,否则会给未来留下尾大不掉的心痛与祸患。
对于那些太大的根本不可能成功的事情,要趁早松手,断然放弃;对于那些为势所迫非做不可的违法的危险的事情,要坚决拒绝并力争安全脱身;这样,就能使自己所做的事情都是做所当做,无悔无畏。
范仲淹《家戒》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范仲淹《家戒》家风家训精华_名言名句摘抄
宋范仲淹《家戒》。
1.忍令若曹享富之乐也。
我很穷的时候,与你妈妈一起供养我的父母,你妈妈亲自下厨,我的父母任何美味都没有尝过。
现在终于拥有丰厚的俸禄来供养双亲,双亲却已经不在了,你妈妈也早已过世,这是我最大的遗憾。
所以狠心让你享受富贵的快乐。
句句殷切,字字沉痛。
激之以情,励之以志,训子诫子之情全在不言中。
读之令人坐立不安,如锋芒在背。
2.取小名招大辱。
在京师交朋结友,要谨慎发表高阔的言论,这不是平常可以随便说话的地方。
姑且温习文章,使心境清纯行为高洁,自觉建立与平生需要相称的才和德。
应该突出高尚的品节,不要私下里议论他人的是非曲直,为获取小小的浮名而招来更大的羞辱。
多少人为了贪图谈锋健劲,给自己招致了无穷的麻烦和尴尬。
要么不顾他人的情绪,强行夺席纵谈,最终招人鄙夷;要么信口搜猎他人长短,招致他人找上门来质证围攻;要么随意夸大自己的背景与能量,惹得他人频频求上门来为之疏通关节,最终把自己拖累得穷于招架。
这都是并不别有用心,仅为力逞一时口舌之快的结果。
所以,范仲淹认为,谈论的高阔并不代表成功,只有平时处事的品节和作风,才能显出一个人的真正的分量与内涵。
3.青春何苦多病,岂不以摄生为意耶。
青春时节为什么这么多病,怎么不把保养身体的问题放在心上?门第才树立起来,宗族还没受皇上封赐,虽有文学才名受人称颂,但还没有为国家发挥作用,哪能沿袭常人的思路,轻慢自己的身体,志向消沉呢?
这是戒勉晚辈强身励志,以才华能为国所用为荣。
这种思想代表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普遍的价值取向,驱使着一批又一批的精英人物向着政治核心不断云集。
这种价值取向对于国家和民族来说,无疑是一种广开才路和增加凝聚力的良好风气。
4.家间苦淡,士之常也。
贤弟请放宽心并注重休养。
虽然清贫,但要以身体安康为重。
家中的日子虽然清苦、平淡,这是读书人的常情,减省掉多余的仆人就可以了。
请多花工夫看修道的书,遇见长寿且强健的人,要请问其中的秘诀,就能有所得了。
奉劝贤弟保重身体,修道延年,手足亲情跃然纸上;又劝贤弟能够洁身忍苦,要明白苦淡生活是读书人的本色。
此情此景,与那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官场恶习形成鲜明对比。
无论是手足之情还是为官之道都表现出感人至深的高风亮节。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司马光的千古名言名句
1、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2、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
3、"二十八打天下,戒马一生,驰骋千里,只为梦萦——司马光《资治通鉴》"
4、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5、治性之道,必审己之所有余而强其所不足,盖聪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闻少见者戒于壅蔽,勇猛刚强者戒于太暴,仁爱温良者戒于无断,湛静安舒者戒于后时,广心浩大者戒于遗忘。必审己之所当戒而齐之以义,然后中和之化应,而巧伪之徒不敢比周而望进。——司马光《资治通鉴》
6、何谓君子?何谓小人?德大于才便是君子,才大于德便是小人。——司马光《资治通鉴》
7、正心以为本,修身以为基。——司马光
8、不爱其亲,焉能爱自己——司马光《家范》
9、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司马光
10、"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初夏》"
11、凡百事之成也在敬之,其败也必在慢之。——司马光
12、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于知爱而不知教也。古人有言曰:“慈母败子”。爱而不教,使沦于不肖,陷于大恶,入于刑辟,归于乱亡,非他人败也,母败之也,自古及今,若是者多矣,不可悉数。——司马光《家范》
13、家贫思良妻,国乱思良相。——司马光
14、读重要之书,不可不背诵。——司马光
15、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司马光
16、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司马光
17、家庭和睦之道:忍忍忍——司马光《家范》
18、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司马光
19、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朴为美。——司马光
20、与其得小人,不如交愚人。——司马光
21、宝髻松松挽就,铅华淡淡妆成。青烟翠雾罩轻盈,飞絮游丝无定。——司马光《西江月》
22、忍小忿而存大信。——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
23、原文《周易》:离下巽上。家人:利女贞。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司马光《家范》
24、善治财者,养其所自来,而收其所有余,故用之不竭,而上下交足也。——司马光
25、人若无足,既得陇,复望蜀邪!——司马光
26、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司马光
27、口有蜜腹有剑。——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玄宗天宝元年》
28、"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纪》"
29、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司马光《瞑目》
30、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笙歌散后酒初醒,深院月斜人静。——司马光《西江月宝髻松松挽就》
31、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司马光
32、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毕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司马光《唐纪十·太宗贞观六年》
33、吾无过人者,但生平行为,无不可对人言耳。——司马光
34、不宝金玉,而忠信为宝。——司马光
35、天之生人,各有偏长。国家之用人,备有众长。然而投之所向,辄不济事者,所用非所长,所长非所用也。——司马光
36、用人如器,各取所长。——司马光
37、剑客苍鹰队,将军白虎牙。分兵逻圁水,纵骑猎鸣沙。浪有书藏袖,难凭信达家。不堪闻晓角,吹尽落梅花。——司马光《塞上》
38、生无益于时,无闻于后,是自弃也。——司马光
39、不素养士而欲求贤,譬犹不琢玉而求文采也。——司马光
40、上以制下,寡以统众,而纲纪定矣——司马光
41、人不可以求备,必舍其短,取其所长。——司马光
42、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
43、暂来还似客,归去不成家。——司马光
44、”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
45、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司马光《进资治通鉴表》
名句作为警示自己的句子,希望以上《司马光《家范》、《涑水家仪》家风家训_名言名句》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如果还想获取更多名句内容可以点击 名言名句 专题。
形容浪费人才的文言文
1. 搜索文言文 形容埋没人才的
伤仲永 shāngzhòngyǒng(王安石)「中小学生必读文言文」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处抚边幌装呵膘童博阔,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
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
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这一句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2. 关于人才的古文有哪些韩愈的>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辱于奴隶之手,骈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呜呼!其真耶?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如下:
《马 说》 韩 愈
世间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所以即使是雄健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屈辱,和普通的马一起在马厩里,不会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然有日行千里的才能,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能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只是)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3. 找一篇关于推荐人才的文言文管仲(太长了,去看看吧)
鲍叔牙(?~公元前644年)
临淄人,春秋时齐国大夫,官至宰相,以知人善交著称。
鲍叔牙自青年时即与管仲交,知管仲贤。鲍叔牙事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射小白中钩,及小白立,为桓公,鲍叔牙遂进管仲,相桓公九合诸侯,而成霸业管仲尝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故后世言人之相知,必称管鲍。管仲、鲍叔牙多年友善,叔牙深知管仲有非凡的治世才能,始终如一地礼让、尊重、信任。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成语“鲍子遗风”、“管鲍之交”,便是源于他们二人的友谊故事。管仲曾叹说:“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齐襄公在位时(公元前697—前686),荒*无道,随意诛杀,人人自危,纷逃国外。公子纠由管仲、召忽二人辅佐逃往鲁国;公子小白则由鲍叔牙辅佐逃往莒国。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襄公被杀,国内无君。逃往国外的公子纠和小白都率兵回国争位。两方相遇,管仲一箭射中小白身上的铜制衣带钩,小白趁势诈,骗过了管仲,麻痹了鲁军,兼程直入临淄,赖高傒等重臣的拥戴,得立为国君,是为齐桓公。这时,鲁庄公方率鲁军护送公子纠行至乾时(今临淄区西境)地方,齐桓公亲自率军迎战,大败鲁军,并尽夺鲁国汶阳之地。
鲍叔牙深怕鲁国因向齐国谢罪而管仲,便暗地送信给鲁国说:“管仲是齐国国君的仇,齐国国君必要亲手杀他。”鲁国新败,只得囚送管仲回齐国。小白做了国君,念念不忘一箭之仇,日夜想杀管仲。鲍叔牙先见桓公贺喜说:“管仲天下奇才,齐国得到他,岂不可贺。”桓公切齿道:“我恨不得食其肉,寝其皮,焉能用他!”叔牙正色劝说道:“难得的是臣下忠于其主啊,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岂射钩可比呢?”桓公点点头说:“好吧,我暂且听你的话,先不杀他”。一日,齐桓公欲拜叔牙为相,鲍叔牙诚恳地辞谢说:“主公如果只想管理好齐国,有高傒和我就够了。如想建树王霸天下的不世功业,那非用管仲不可!”桓公沉吟说:“那我得先试探一下他的学问再说。”叔牙摇摇头,进言说:“非常的人,必须以非常的礼节相待才行,天下的人知道主公尊贤礼士,不计私怨,会有更多的人来齐国效忠尽智!”齐桓公恍然大喜,即命人择定吉日良辰,用“郊迎”的大礼,亲自迎接管仲并同车进城。桓公与管仲一连谈论三日三夜,句句投机,即拜管仲为相国,且尊称为“仲父”,言听计从,专任不疑,常嘱左右:“国家大政,先禀仲父;有所裁决,任凭仲父。”近臣易牙,竖刁想内外用事,单怕管仲。乃合词进谗说:“现在什么事也由仲父发号施令,齐国人怀疑好象没有君王了。”桓公当即叱斥道:“我和仲父比如身躯与手足,只有充分信赖仲父,我才能成为一个完好的国君!”
齐桓公听从管仲的意见,不断在士中选用人才。宁戚出身农牧,一经赏识,便委以国政,用为大司农。因此,很快便在他周围聚集了象管仲、鲍叔牙、高傒、隰朋、宁戚、宾须无、东郭牙、王子成父等大批杰出人才。
桓公在管仲的谋划下,对内政、经济、军事都进行了有效地改革,使齐国很快富强起来。
桓公和管仲依据中原形势制订了切合时宜的霸业方针--尊王攘夷。尊奉周朝王室,可以挟天子以命令诸侯;攘除夷狄侵扰,是中原各国的共同心愿,可以团结诸侯,可以立德树威。从公元前681年开始,齐桓公在这一旗帜下向外发展,取得了极大成功,雄霸中原三十多年。
公元前645年,管仲、、显朋等人相继去,桓公不听管仲遗言,又起用佞臣易牙、竖刁、开方。公元前643年,桓公病重,三人乘机作乱,自己也被断食饿。诸子争位,内乱发生,尸体停放六十七天始得收敛,齐国也由此中衰,失去了霸主地位。
4. 古文中形容人才的词有哪些多加点分吧~~~~~~~~~
人中龙凤 才高八半 学富五车
才学
八斗之才 辩才无碍 不栉进士 才貌双全 才气过人 藏龙卧虎 沧海遗珠 出将入相 出类拔萃 出口成章 踔绝之能 大才盘盘 德才兼备 登高能赋 栋梁之材 斗南一人 斗酒百篇 多才多艺 风流才子 风华绝代 凤毛麟角 高才疾足 高足弟子 国士无双 和氏之璧 鹤鸣九皋 后起之秀 锦心绣肠 金声玉振 金玉满堂 看杀卫玠 经天纬地 麟风龟龙 灵蛇之珠 梦笔生花 面壁功深 妙手丹青 莫测高深 南州冠冕 南金东箭 能事毕矣 能者多劳 牛刀小试 女中尧舜 旁求俊彦 弸中彪外 七步之才 被褐怀玉 千里之足 强将手下无弱兵 巧同造化 三寸之舌 三头六臂 扫眉才子 珊瑚在网 神工鬼斧 升堂入室 淑质英才 腾蛟起凤 文武双全 文不加点 五言长城 下笔成篇 下笔成章 下笔千言 贤良方正 新硎初试 雄才大略 秀出班行 药笼中物 衙官屈宋 游戏三昧 一技之长 一目十行 一世之雄 一柱擎天 倚马可待 有脚书橱 隐若敌国 玉堂金马 困任授官 真才实学 直谅多闻 智勇双全 着手成春 卓尔不群 左宜右有
智谋
将计就计 举无遗策 老谋深算 盘马弯弓 旁敲侧击 千方百计 穷寇勿追 权宜之计 人定胜天 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 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 神机妙算 神通广大 文韬武略 万全之策 胸中甲兵 研桑心计 以一持万 运筹帷幄 遵时养晦 足智多谋
聪明
别具只眼 冰雪聪明 大智若愚 大巧若拙 独具只眼 耳聪目明 告往知来 过目成诵 过目不忘 见微知著 料事如神 明见万里 讷言敏行 人中骐骥 生而知之 未卜先知 先知先觉
机智
便宜行事 耳听八方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见机行事 机变如神 临机处置 灵机一动 明察秋毫 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巧发奇中 情急智生 随机应变 手急眼快 通权达变
博学
博洽多闻 博古通今 博学多闻 博学多才 博闻强记 搏大精深 殚见洽闻 多文为富 见多识广 满腹经纶 通今博古 无所不通 学富五车
能干
不觉技痒 妙手回春 棋逢对手 起回生 精明强干 胜任愉快 手到病除 独当一面 无所不能
远见
高瞻远瞩 目光如炬 深思远虑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先见之明 远见卓识 真知灼见
创新
别出心裁 别开生面 别树一帜 别具一格 独具匠心 独树一帜 耳目一新 一家之言 与民更始 自成一家 自出心裁 自出机杼 自立门户
熟练
得心应手 滚瓜烂熟 挥洒自如 驾轻就熟 炉火纯青 目无全牛 轻车熟路 如臂使指 手挥目送 心手相应 运用自如 运斤成风 斫轮老手
老练
曾经沧海 胆大心小 老成见到 千锤百炼 少年老成 身经百战 深谋远虑
5. 一篇古文,讲的是关于人才的故事以前看过暂也没找到,现另提供二篇意义相似的文章与你,希对你有用。
掷 凫 猎 兔
昔有人将猎而不识鹘①,买一凫②而去。原③上兔起,掷之使击④。凫不能飞,投⑤于地,又再掷,又投于地。至三四。凫忽蹒跚⑥而人语⑦曰:“我鸭也,杀而食也,乃其分⑧,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⑨?”其人曰:“我谓尔⑩为鹘,可以猎兔耳,乃鸭耶?”凫举掌而示11,笑以言曰:“看我这脚手,可以搦12得兔否?”
——《艾子杂说》
[注释]①鹘:一种可用来打猎的猛禽。鹘音hú。②凫:野鸭子。凫音fú。③原:原野。④掷之使击:投放出野鸭子,让它袭击兔子。⑤投:掉落。⑥蹒跚:走路一瘸一拐,摇摇摆摆的样子。蹒跚音pán shān。⑦人语:像人一样说话。人,名词作状语。⑧乃其分:是我的本分。其,活用为自称代词,我。⑨奈何加我以抵掷之苦乎:为什么把抛扔的痛苦加给我呢?⑩谓尔:以为你。11举掌以示:抬起脚掌给人看。示:给人看。12搦:握,拿,捕捉。搦音nuò。
[译文]从前有个人准备去打猎,但不认识能捉兔子的鹘,买了一只野鸭子就去打猎。原野上跑出一只兔子,他就把野鸭子抛放出来,让它去袭击兔子。野鸭子不会飞,掉落在地上。他又一次把野鸭子抛出来,又掉落在地上。这样反复了三四次,野鸭子忽然一瘸一拐地走到那人面前,像人一样说:“我是一只鸭子,杀把我吃掉,这才是我的本分。为什么把胡乱抛扔的痛苦加到我身上呢?”那个人说:“我以为你是鹘,可以捕捉到兔子,你竟是一只鸭子啊!”野鸭子抬起脚掌给那人看,笑着对他说:“你看看我这脚手,能捕捉到兔子吗?”
[点评]世间万物,各有其长短。我们要用其所长,避其所短,作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样,就不会犯本故事中那个猎人的错误。
古木与雁
一天,庄子和他的学生在山上看见山中有一棵参天古木因为高大无用而免遭于砍伐,于是庄子感叹说:"这棵树恰好因为它不成材而能享有天年。"晚上,庄子和他的学生又到他的一位朋友的家中作客。主人殷勤好客,便吩咐家里的仆人说:"家里有两只雁,一只会叫,一只不会叫,将那一只不会叫的雁杀了来招待我们的客人。"庄子的学生听了很疑惑,向庄子问道:"老师,山里的巨木因为无用而保存了下来,家里养的雁却因不会叫而丧失性命,我们该采取什么样的态度来对待这繁杂无序的社会呢?"庄子回答说:"还是选择有用和无用之间吧,虽然这之间的分寸太难掌握了,而且也不符合人生的规律,但已经可以避免许多争端而足以应付人世了。"世间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准则。面对不同的事物,我们需要不同的评判标准。对于人才的管理尤其明显。一个对其他企业相当有用的人对自己来说不一定有用,而把一个看似无用的人摆正地方也许就能为你创造出你意想不到的收益。聪明的***应该学会发现人才的优点,使得人尽其才,尽量避免人才浪费。审慎选择适当人选是非常重要的,而这必须靠平日不断地观察,留意每个人的发展动态。在检视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掘能干的部属,并且还要剔除办事不力的员工。
6. 要节约不要浪费的文言文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3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这句食堂几乎都用)
4每一食,便念稼穑之艰难;
每一衣,则思纺织之辛劳。
5由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6存钱犹如针挑土,用钱犹如水推沙。
训俭示康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数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敝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听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听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听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