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酒学士的主人公-斗酒学士的故事概括20字
1.帮忙来几首古诗!
2.斗酒学士出自哪个历史典故的成语中的主人公
帮忙来几首古诗!
1秋夜喜遇王处士
王绩
北场芸藿罢,
东皋刈黍归。
相逢秋月满,
更值夜萤飞。
王绩诗鉴赏
王绩一生郁郁不得志,两次归隐直至终老。《秋夜喜遇王处士》这首诗,就是反映他归隐生活的一个侧面。处士,古代对隐居民间而有方法之人的敬称。
诗的头两句主要写诗人在耕作一天之后的晚归途中,与王处士相遇。诗人引“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为同调,归隐后也从事农耕。“兆场”、“东皋”
二词表示其劳作地。“芸藿”、“刈黍”分别指给豆除草和割谷子等具体的农活。地点和农事活动的变化,暗含着自然风光的不断转换,给诗人视野中增添了流动美感的愉悦。美景与丰收的喜悦相交织,使诗情显得怡然有致。在这样的时刻遇见志趣相投的朋友,心情自是轻快欢悦,这两句平平叙述,没有任何刻画渲染,平淡到几乎不见有诗,但正是在这种随意平淡的语调和舒缓从容的节奏中,透露出诗人对田园生活的习惯和一片萧散自得、悠闲自如的情趣。王绩归隐的生活条件是优裕的,参加“芸藿”、“刈黍”一类田间劳动,在他不过是田园生活一种轻松愉快的点缀。这种生活所造成的心境的和谐平衡,正是下两句所描绘的“秋夜喜遇”情景的背景与条件。
三、四两句“相逢秋月满,更值夜萤飞”,描写与好友相遇时的自然景色—— 秋月圆若白玉盘,高悬夜空,皎洁的月光洒在小路之上,田野上的流萤,也提着无数盏小灯笼在两人周围飞来飞去,映得一路星星点点,别有一番情趣。它们的出现,给这宁静安闲的山村秋夜增添了流动的意致和欣然的生意,使它不致显得单调与冷寂,同时,这局部的流动变幻又反过来更衬出了整个秋夜山村的宁静安恬。这里,对两人相遇的场面没有作任何正面描写,也没有一笔正写“喜”字,但透过这幅由溶溶明月、点点流萤所组成的山村秋夜画图,借助于“相逢”、“更值”这些感彩浓郁的词语的点染,诗人那种沉醉于眼前美好景色中的快意微醺,那种心境与环境契合无间的舒适安恬,以及共对如此良夜幽景的两位朋友别有会心的微笑和得意忘言的情景,都已经鲜明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了。
以情驭景,以景托情,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
诗中选取“北场”、“东皋”、“秋月”、“夜萤”这不同方位的四景对诗人逢友的兴奋心情进行点染,但每景又都饱含着诗人喜悦的情愫。前两句描绘在满载劳动的喜悦中与好友相逢的场景,有喜上加喜的意味蕴含其中。后两句写天公作美,友人得团聚,以喜庆之景来烘托遇友之喜,使诗歌境界弥漫着一种欢快的氛围。
由于善于调动场景以映衬心境,因此,诗人没有喜字,而其喜情却从字里行间中跃然纸上了。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无华,清新自然,摆脱了六朝的绮靡诗风在唐初诗坛独树一帜。
2 过酒家
王绩
此日长昏饮,
非关养性灵。
眼看人尽醉,
何忍独为醒!
王绩诗鉴赏
王绩嗜酒,声称求官是“良酝可恋”。有“斗酒学士”、“酒家南、董”的雅称。自撰《五斗先生传》、《醉乡记》以示其好,崇尚刘伶、阮籍、陶渊明风范。其人醉梦度一生,因酒被罢免,也因酒闻名。《过酒家》又作《题酒店壁》,共五首,此为其二。
第一首感于京都无人引荐,只能一头钻进酒肆。
这一首承前交待迷酒原因:“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这些日子长饮不止,常酒醉不醒,但这与内在“性灵”追求是毫无关涉的。
“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这两句是上两句的补充,说明不“养性灵”而“长昏饮”的原因,表面上似乎说自己昏醉不醒是随波逐流,但实际意义却正相反。“眼看”“何忍”见出其中的痛切与无奈。从人醉己也醉的酒语中,强意识迸发出“举世沉浊,不可与庄语”的愤闷和不满。从字面上反用屈原“举世皆浊我独清,举世皆醉我独醒。”(《楚辞·渔父》)又前置“何忍”加强语气的强度,折射出一种“高情胜气,独步当时”(辛元房《唐才子传·王绩》)的清醒感。王绩身处隋末衰乱之际,在隋炀帝大业年间,“不乐在朝”为秘书省正字,求为六合丞,目睹“豺狼塞衢路”的现实,即以俸钱,积于县门,弃官还乡,临去叹曰:“网罗在天,吾且安之!”这种“我为涸辙鱼”的危惧,正是从在人尽醉世事昏乱国将败之预感中产生的切肤之痛。因此不忍独醒蕴含求醉的矛盾苦衷,是遁世语,亦是愤世语。
这首诗很符合一个“长昏饮”之人的口吻,脱口而出,不假思忖,看似胸襟全敞,而一片苦闷心思,借助五绝短句促调,更显真切。既与滥行于隋末轻侧浮艳的宫体诗不同,也与初唐风靡艳丽的六朝余习有别,质朴不群的风格迥异时流,“如鸾凤群飞,忽逢野鹿,正是不可多得也。”(翁方纲《石洲诗话》)
3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诗鉴赏
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并因此恨不逢“燕丹”。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
4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
壮发上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诗鉴赏
这首诗是骆宾王咏荆轲的,正像贾谊凭吊屈原一样,是从其类以见志的。骆宾王本是才高志远的人,“宝剑思存楚,金椎许报韩”,自命其才志不在申包胥、张子房之下。却落得“失路艰虞,沉沦下僚”,甚至入狱失去自由。他的“积愤”是蓄积已久的。早在永徽年间,马戴、裴行俭任吏部侍郎时,负责选拔官吏。裴行俭认为“四杰”浮躁浅露,并断言他们“才名有之,爵禄盖寡”。这句断言几乎决定了他们日后的悲惨命运。骆宾王在裴的幕府中,自然不被重用。
当他身临易水送客时,对“君子知己,提剑出燕京”的荆轲的敬佩之心就油然而生,并因此恨不逢“燕丹”。诗人作这首诗,是想借咏怀古人而委婉含蓄地表达久积于胸的郁郁不平之心。
起句“此地别燕丹”,这里就是荆轲与燕丹告别去刺秦王的地方啊!五个字饱含激情,点出时间、地点,并将诗的主人公推向了前台。虽未明确点出荆轲,实际却是站在荆轲角度说话。继而用一个典故,饱含深情地忆起这场悲剧的一个壮烈场面:“壮发上冲冠”,生动而传神地再现了当时燕丹及其宾客白马缟素送荆轲的情景,高渐离击筑,宋如意与之相和。每个人都怒发冲冠,泪流满面。荆轲诵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义无返顾地登车而去。几句丰富形象鲜明的诗句,将读者带到远古的历史事件中。
紧接着,诗人的笔锋陡转,又将读者带回了现实:“昔时人已没”,古代的英雄豪杰已经不在了,逝者如斯夫,可是“今日水犹寒,结句自然而又意在言外。物是人非,易水依然如故的流淌着,一个“寒”字,却增添了几许肃然、凛然,移情于景,阐明和拓深了主旨。两句诗,是由陶渊明“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之感演化而来,但有青出于蓝之功效,比原句更显含蓄雅致。读起来给人“悄然动容”之感。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
5送二兄入蜀
卢照邻
关山客子路,
花柳帝王城。
此中一分手,
相顾怜无声。
卢照邻诗鉴赏
这是一首抒写兄弟亲情的诗。在古代,人们十分珍视兄弟之间的手足之情。卢照邻的《送二兄入蜀》就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其兄弟之间深厚的手足亲情。
首句“关山客子路”,是向“二兄”说明前方路途遥远、山峦叠嶂、十分艰险,提醒亲人要多加珍重。古时由长安入蜀,必须经过秦岭太白山、青泥岭和大剑山、小剑山之间的一条栈道—— 剑门关。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曾清晰描绘了蜀道的艰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虽然剑阁有“天梯石栈相钩连”,却仍旧是“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最后不得不发出“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乡”的叹息。
卢照邻这首诗没有细致刻绘,而用“关山”二字概括了蜀道上的艰险,与兄弟惜别的沉重心情却清晰可见。
次句“花柳帝王城”,是指“二兄”出发的地点—— 长安,繁华似锦,歌舞升华,一派繁华的景象。
这一句与首句形成鲜明对比。诗人以长安的“花柳”
繁华反衬亲人在艰险的蜀道上将会碰到的孤苦、凄凉,着墨不多,感情却倍显深沉。
三、四句“此中一分手,相顾怜无声”,是抓取临分手时的瞬间情景的一个细节描写,将兄弟二人依依不舍相互牵挂的惜别情态刻划地细致入微,淋漓尽致。“相顾”二字将相互间情深意切的目光传神地刻绘了出来,一个“怜”字泻出了二人心中只有亲人间才会存在的滔滔挚爱之情,“无声”二字显示了不可名状的离别之恸,颇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意。
诗人在短短四句诗中能够由远及近地刻划双方的心灵,善于节制感情,平衡抑扬,在前两句的对仗中巧含对比的成份,使全诗感情异常深厚浓烈,跌宕起伏,令人感动。
6曲池荷
卢照邻
浮香绕曲岸,
圆影覆华池。
常恐秋风早,
飘零君不知。
卢照邻诗鉴赏
这首《曲池荷》,是卢照邻晚期的作品,借咏荷以抒其情怀。借物咏怀是卢照邻的强项,清人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说:“言外有抱才不遇,早年零落之感。”正可以用来评论该诗。
卢照邻,志大位卑,一生坎坷多舛。他任新都尉时染上风痹病,辞职北返,“羸卧不起,行已十年”,痛苦不堪。咸亨四年(673), 他写的《病梨树赋·序》中说:“癸酉之岁,余卧病于长安光德坊之官舍。父老云是鄱阳公主之邑司,昔公主未嫁而卒,故其邑废,时有处士孙君思邈居之。..余年垂强仕,则有幽忧之疾,椿囷之性,何其辽哉!”此时他虽求助于神医孙思邈,但对自己身体已经不抱什么希望。常常“伏枕十旬,闭门三月。”在《病梨树赋》中他写道:“怯衡飙之摇落”,忌炎景之临迫。”这里的“怯摇落”与《曲池荷》诗中的“叹飘零”是一样的含意,其中深深寄寓着诗人一生的忧愤与感慨。
“浮香绕曲岸”,未见其形,先闻其香。曲折的池岸泛着阵阵清香,说明荷花盛开,正值夏季。“圆影覆华池”,写月光笼罩着荷池。月影是圆的,花与影,影影绰绰,莫能分解。写荷的诗作不在少数。而这首诗采取侧面写法,以香夺人,不着意描绘其优美的形态和动人的纯洁,却传出了夜荷的神韵。“常恐秋风早,飘零君不知”,是沿用屈原《离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意,但又有所变化,含蓄地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早年零落的感慨。
7上元夜
崔液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崔液诗鉴赏
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我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这是崔液所作赏灯诗六首中的第一首。
“玉漏银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明开。”“玉漏银壶”,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上句写出了人们“欢娱苦日短”的感慨,下句是说在此太平盛世,应该通宵尽兴。吃过晚饭,打扮一新的人们,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迫不急待地早早走出家门,三五成群相邀着、呼唤着、嬉笑着,涌出巷口,融入大街,汇进似潮喧闹欢腾的人流。人们兴高采烈地燃放烟花爆竹,挥舞狮子龙灯,观赏绚丽多彩的灯火,评论着、嬉戏着、赞叹着。越看越高兴,越玩越兴奋,“莫相催”
衬托出气氛之热烈,景色之迷人、“彻明开”既写出了元宵节通宵达旦闹花灯时间和程度,又写出了人们高涨而持续的勃勃兴致。
接着连用两个问句:“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谁家”、“何处”,实际是指家家、人人说明万巷皆空的盛况。这包括了上至王侯将相,下至平民百姓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因而,“谁家”“何处”
这四字包涵的内容实在太多,它把人声鼎沸、车如流水马如龙,灯火闪烁,繁华似锦的京城元宵夜景一语道尽。
8山中
王勃
长江悲已滞,
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
山山黄叶飞。
王勃诗鉴赏
这首《山中》诗,是王勃旅蜀后期的作品。总章二年(669)王勃入蜀,在《入蜀纪行诗序》里他写道:“五月癸卯,余自长安观景物于蜀,遂出褒斜之隘道,抵岷峨之绝经。”在游《游山庙序》里也说:
“吾之有生,二十载矣,雅厌城阙,酷嗜江海。”表面看他离开长安的态度似乎很洒脱,而内心是很复杂的。被逐出沛王府后,他无所事事,本想借着蜀地山水名胜以消解胸中的积愤。实际上,南国物候也为诗人增添了不少的乡思和烦忧。正如他在《绵州北亭群公宴序》里所说的:“离亭北望,烟雾生故国之悲,别馆南开,风雨积他乡之思。”咸亨元年(670)秋,诗人与邵大震、卢照邻同游玄武山作有《蜀中九日》诗:“九月九日望乡台,他席他乡送客杯。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游庙山赋》中又写道:
“他乡山水,只令人悲。”山水之间岂能展鸿志?在蜀逗留愈久他的乡思愈浓。游玄武山后,他继续南行至成都、温江、乐山等地。这首诗大约作于乐山一带,抒发强烈的乡思和羁旅之哀愁。
起句不同凡响,很有气势。“长江悲已滞”既写景,又抒情,情因景起,景又生情。诗人登上蜀地的高山之巅,远远看去山下的长江仿佛已经停滞。
这景象撩拨起离人倦游的思绪,原已积蓄在心中的悲哀又重新涌起。这“悲”本是诗人之悲,而诗人在这里却说“长江悲”,自然是融情于景,景亦生情了。
在诗人的想象中,奔腾澎湃的长江水为他之悲痛而停流,以静写动,反衬内心始终难解难平的悲伤,这悲伤之深以致江河亦为之而恸。
“万里念将归”,是紧承首句具体抒发远游思归的悲苦心境的。宋玉《九辩》有:“登山临水兮送将归”。诗人在这里化用了宋玉诗的句意,恰当地表现了自己的感情,而又不着痕迹。
第三句“况属高风晚”,转为写物候,承接上两句含义,远行思归之情原本已令人不堪其苦。又何况正是深秋寒风飒飒之夜更令人感伤不已。宋玉有名句:
“悲哉秋之为气也,肃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秋风是最能够引起人的思念和惆怅情绪的。这是自然景象作用于人们感官的结果。历代诗人都常利用秋风来衬托人物悲凉凄苦的心境。王勃这句诗在“高风”后加一“晚”字,就丰富了意象,造出新境。“高风晚”的“晚”字,既表秋深也表天晚,黄昏和夜晚亦是最能引起诗人们种种怅惘愁绪的时刻,句首一个“况”字,不仅增强了语势,而且使整首诗的情感波浪起伏来。
结句“山山黄叶飞”,是写深秋的景象。“一叶而知秋”。树叶对气候变化的反应最为灵敏,黄叶飘零是深秋的独有的意象。诗人笔下的黄叶,既有眼前看的,也有心中想的。“山山”叠词的运用,造成一个旷远辽阔的悲凉意境,强调了诗人所处的环境,突现了人物的形象和心情。
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
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
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
悲风愁。
寸心明白日,
千里暗黄尘。
杨炯诗鉴赏
《战城南》是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五言律诗。诗歌虽然以征战者的口吻讲述了远征边塞的军旅生涯,但已不同于汉乐府中的《战城南》那样写得血流成河、惨不卒读了。诗中的主人公在叙述战争时,豪情满怀,信心百倍,充满了胜利的希冀。诗的格调雄浑激越,洋溢着浓烈的爱国之情。恰如李调元在《雨村诗话》里评述的:“浑厚朴茂,犹开国风气。”读后令人神情激奋,成为诗人代表作之一。
首联以对句开起,出句开门见山交待战争的地点,仿佛画家的笔先挥毫泼墨抹出一个塞外广袤的背景。
对句切题,正面描叙战争场景,暗寓“战城南,郭北,野不葬乌可食”的悲壮场面。诗人如泣如诉的概述,浸含泪血,语言朴实真挚。
颔联用近似白描的手法描绘战场的景象,战旗猎猎,盔明甲亮,刀光血影隐隐可见。排比点缀手法将作战阵式写得极有气势,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深深地触摸到诗的主人公脉搏激剧的跳动:激动的心、自豪的情,东闯西突血肉搏杀。
生攸关之际,人的心境更是复杂多变、不可捉摸的,在一阵冲杀之后,感慨也随之而来。因此颈联自然地转入抒情性的叙述。“冰水寒伤马”,化用陈琳诗句:“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往谓长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饮马长城窟行》)这里表面上是写马,实则写人,巧妙地表达边地苦寒不宜“稽留”之意。“悲风愁”,化用宋玉“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句意,进一步直抒胸臆。秋风凛冽,塞外草衰,一派萧瑟之气,倍添征人思乡怀归的愁绪。这联诗真实地反映了广大塞外将士的思想和情绪,也是诗人思想倾向的流露。
尾联以景作结,“千里暗黄尘”,既是描绘大漠黄沙飞的自然景色,也用以渲染战争的激烈,征尘千里遮天蔽日。然而战士的心中却充满了明亮的阳光。“寸心明白日”句,精微入妙,词语新颖,内涵丰富,艺术概括力强,揭示了征人光明的内心世界。他心系着祖国,怀着必胜的信心,视如归,继续驰聘疆场,报效君王。
10夜送赵纵
杨炯
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
杨炯诗鉴赏
《夜送赵纵》是一首送别诗,但却写得别致新颖。正如清人毛先舒在《诗辩坻》里所指出的:“第三句一语完题,前后俱用虚境。”诗的情意真挚,神韵绰约,极臻妙境。
首句以比起兴,“赵氏连城璧”,是诗人以国之瑰宝和氏璧比喻赵纵的品貌。次句:“由来天下传”,借美玉的名传天下,进一步比喻赵纵的名气。他是名声远播四海之内的。这是杨炯借助他人之口表达自己的心意,委婉地称赞朋友,仰慕之情由衷而发。第三句“送君还旧府”,这本来是平铺直叙,但力托全诗,可举千斤。照应首句寓意深邃,写到这里,“完璧归赵”的主题立意也就呼之而出。诗人构思巧妙,立意高远,使人折服。从诗意推测,赵纵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名士,大概因仕途失意,辞归故里。在诗人眼中,他是远离尘嚣,冰清玉洁,“完璧归赵”。“送君还旧府”,这近似白话之句确是一个点睛之句,它使前面的喻句有落脚点,后面的景句有依托,能够充分地表达出主题内容。诗人对友人的同情、抚慰、称颂、仰慕之情,也都淋漓尽致再现出来。“明月满前川”,纯粹地描写景物。宋人沈义父认为“以景结情最好”,“ 含有余不尽之意”。(《乐府指迷》)诗句交待送别的时间在明月当空的夜晚,地点在奔流不息的河边。
当朋友张帆远离之后,诗人伫立遥望,但见清冷的月光洒满大地,空旷孤寞之意袭人。结束语真实地表达出诗人送别故人后的深切感受:惆怅、虚渺。但他又庆幸朋友“完璧归赵”隐退故里,流露出憎恶官场、甚至逃避现实的情绪。
这首诗的突出特色是,深入浅出,比喻设譬通俗易懂,写景极其自然贴切,“猝然相遇,借以成章,不假绳削”,借情写景,情景交融,蕴藉而不乏深致。
斗酒学士出自哪个历史典故的成语中的主人公
王绩
出处:《新唐书·王绩传》:“以前官待诏门下省,故事,官给酒三升。或问:‘待诏何乐邪?’答曰:‘良酝可恋耳。’侍中陈叔达闻之,日给一斗,时称‘斗酒学士 ’。”
及时采纳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