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莛撞钟怎么读-以莛撞钟
1.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2.闲叔夜读:以莛撞钟,到底是木在响还是铜在响?
3.向别人请教问题的成语
4.以莛叩钟的意思 词语以莛叩钟的意思
5.以莛扣钟的解释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意思是:
如果用一根小竹管来观察天空,用水瓢来计量海水,用草叶来撞击铜钟,怎么能通晓其整体系统,考究其原理,激发其响声呢?
闲叔夜读:以莛撞钟,到底是木在响还是铜在响?
欧阳修《钟莛说》,甲乙二人有这样一番对话,颇有意思——
甲:用铜铸成钟,把木头削放撞钟的莛,以莛撞钟,铿然而鸣。那么,声音是木,还是铜发出的呢?
乙:如果用莛撞墙就不会响,因此声音肯定是铜发出的。
甲:如果用莛撞击一堆铜钱,铜钱不会响。声音真是铜发出的吗?
乙:钱堆实,钟内空,所以声音一定是内空的东西发出的。
甲:如果用泥做成钟,也撞不响。声音真的是内空的东西发出的?
可见,没有碰撞是不可能发出声响的,这与材质和形态没有任何关系。
向别人请教问题的成语
问题一:向人请教问题的成语 寸莛撞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耕当问奴: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耕当问奴,织当访婢:耕:耕田种地;奴:男仆;织:纺织;访:询问;婢:女仆。耕田的事情要问奴,纺织的事情要问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好问决疑: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好问则裕: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谋道作舍: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求道于盲: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祛衣请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祛衣受业:祛衣:掀起衣服。形容恭恭敬敬地拜见,虚心请教。
若要好,问三老:如果想办好事情,就要先请教几位有经验的老人。
山中宰相: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问道于盲: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移樽就教: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于:向。有才能的人向没有才能的人请教;知识渊博的人向学识肤浅的人请教。比喻不耻下问。
以莛叩钟: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以羽扣钟:用羽毛敲钟。比喻才疏学浅却不自量力地做根本办不到的事情。也比喻拿浅显的东西向学识渊博的人请教,
织当访婢: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执经叩问:执:拿着;经:经书;叩问:询问。手拿经书,向他人请教。形容虚心向他人学习。
质疑问难:质疑:请人解答疑难;问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谘师访友:谘:询问,商量。请教老师,问询朋友。
问题二:积极向他人问问题的成语 耕当问奴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
好问决疑 喜欢向别人请教,以解决自己的疑问。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出处:《尚书?汤诰》:“好问则裕,自用则小。”
谋道作舍 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求道于盲 盲:盲人。向盲人问路。比喻向毫无所知的人请教。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山中宰相 南朝梁时陶弘景,隐居茅山,屡聘不出,梁武帝常向他请教国家大事,人们称他为“山中宰相”。比喻隐居的高贤。
出处:《南史?陶弘景传》:“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
问道于盲 向瞎子问路。比喻向什么也不懂的人请教,不解决问题。
出处:唐?韩愈《答陈生书》:“足下求速化之术,不于其人,乃以访愈,是所谓借听于聋,求道于盲。”
移樽就教 樽:古代盛酒器;就:凑近。端着酒杯离座到对方面前共饮,以便请教。比喻主动去向人请教。
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一回:“也罢,我们‘移樽就教’罢。”
以莛叩钟 莛:草茎。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织当访婢 比喻办事应该向内行请教。
出处:《宋书?沈庆之传》:“治国如治家,耕当问奴,织当访婢。陛下今欲伐国,而与白面书生谋之,事何由济?”
质疑问难 质疑:请人解答疑难;癌难:对于疑问反复讨论、分析或辩论。提出疑难,请教别人或一起讨论。
出处:《汉书?陈遵传》:“竦居贫,无宾客,时有好事者从之质疑问事,论道经书而已。”
问题三:虚心向他人请教的成语有什么?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指点迷津
问题四:不害羞虚心向别人请教的成语或四字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解释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出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结构动宾式。
用法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正音问;不能读作“wén”。
辨形耻;不能写作“尺”。
近义词不矜不伐、谦虚谨慎、功成不居
反义词好为人师、骄傲自满、居功自傲
例句当干部的要~;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问题五:表示向别人学习的成语 效颦学步 比喻盲目模仿而弄巧成拙.亦作“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枉辔学步 比喻错误地模仿别人.
不愧下学 ,不耻下问.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好问则裕 好:喜欢;裕:富裕.遇到疑难就向别人请教,学识就会渊博精深.
取长补短
拼 音:qǔ cháng bǔ duǎn
解 释: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
出 处:《吕氏春秋?用众》:“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示 例:向同志学习;~;是进步的表现.
问题六:形容向老师请教问题的成语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生词本基本释义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褒义出 处《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论语?公冶长《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问题七:学习很用功,不懂的问题经常向别人请教。用什么成语来表示这句 个人
问题八:指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成语 勤学好问
qín xué hǎo wèn
[释义] 勤奋学习,不懂的就问。比喻善于学习。
不耻下问
bù chǐ xià wèn
[释义] 不耻:不以为耻辱;下问:降低身份请教别人。不以向比自己学识差或地位低的人去请教为可耻。形容虚心求教。
[语出] 《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正音] 问;不能读作“wén”。
[辨形] 耻;不能写作“尺”。
[近义] 不矜不伐 谦虚谨慎 功成不居
[反义] 好为人师 骄傲自满 居功自傲
[用法] 用作褒义。形容虚心求教。一般作主语、谓语、宾语。
[结构] 动宾式。
[例句] 当干部的要~;到下面去虚心听取意见;了解问题。
[英译] stoop to ask questions from mon people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的孔子是我国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人们都尊奉他为圣人。然而孔子认为,无论什么人,包括他自己,都不是生下来就有学问的。
一次,孔子去鲁国国君的祖庙参加祭祖典礼,他不时向人询问,差不多每件事都问到了。有人在背后嘲笑他,说他不懂礼仪,什么都要问。孔子听到这些议论后说:“对于不懂的事,问个明白,这正是我要求知礼的表现啊。”
那时,卫国有个大夫叫孔圉(音yu),虚心好学,为人正直。当时社会有个习惯,在最高统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后,给他另起一个称号,叫谥(音shi)号。按照这个习俗,孔圉后,授于他的谥号为“文”,所以后来人们又称他为孔文子。
孔子的学生子贡有些不服气,他认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于是就去问孔子:“老师,孔文子凭什么可以被称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意思是说孔圉聪敏又勤学,不以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为耻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为他的谥号。
以莛叩钟的意思 词语以莛叩钟的意思
1.以莛叩钟(yǐ tíng kòu zhōng):原意是钟的音量大,用草茎去敲,就不能使它发出应有的响声。
2.后比喻学识浅薄的人向知识渊博的人请教。
3. 出处:汉·东方朔《答客难》:“以管窥天,以蠡测海,以莛撞钟,岂能通其条贯,考其文理,发其音声哉。
以莛扣钟的解释
莛:草茎。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 比喻 应答的双方才学悬殊。 成语出处: 南朝·梁·锺嵘《诗品》卷下:“白马与陈思答赠,伟长与公干往复,虽日以莛扣钟,亦能闲雅矣。” 繁体写法: 以莛扣钟 注音: ㄧˇ ㄊㄧㄥˊ ㄎㄡˋ ㄓㄨㄙ 以莛扣钟的近义词: 以莛撞钟 .用草茎打钟,毫无声响。比喻才识浅陋的人向高明的学者发问,得不到回答。 汉 刘向 《说苑·善说》: 以莛叩钟 犹言以莛撞钟。《镜花缘》第十六回:“今欲上质高贤,又恐语涉浅陋,未免以莛叩钟,自觉唐突,何敢冒昧请教 成语语法: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 感情.色彩: 中性成语 成语结构: 偏正式成语 产生年代: 古代成语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