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字成语第一个字是反字

2.评价一下隋朝杨素

3.反什什么写成语

4.感情被辜负抛弃的四字词语

5.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经[ ]道,襟[ ]带[ ]

四字成语第一个字是反字

反经合义-反经合义的意思

1. 四字成语第一,三个字是反意词

大醇小疵、大同小异,更多第一字是“大”第三字是“小”的成语

东拉西扯、东拼西凑,更多第一字是“东”第三字是“西”的成语

古往今来、古为今用,更多第一字是“古”第三字是“今”的成语

今是昔非、今非昔比,更多第一字是“今”第三字是“昔”的成语

来龙去脉、来来去去,更多第一字是“来”第三字是“去”的成语

冷言热语、冷嘲热讽,更多第一字是“冷”第三字是“热”的成语

里出外进、里应外合,更多第一字是“里”第三字是“外”的成语

南征北战、南辕北辙,更多第一字是“南”第三字是“北”的成语

内忧外患、内清外浊,更多第一字是“内”第三字是“外”的成语

前赴后继、前瞻后顾,更多第一字是“前”第三字是“后”的成语

深入浅出、深厉浅揭,更多第一字是“深”第三字是“浅”的成语

生离别、生生,更多第一字是“生”第三字是“”的成语

去活来、告活央,更多第一字是“”第三字是“活”的成语

天经地义、天罗地网,更多第一字是“天”第三字是“地”的成语

同床异梦、同声异俗,更多第一字是“同”第三字是“异”的成语

异曲同工、异路同归,更多第一字是“异”第三字是“同”的成语

阴差阳错、阴疑阳战,更多第一字是“阴”第三字是“阳”的成语

有天无日、有声无气,更多第一字是“有”第三字是“无”的成语

左邻右里、左思右想,更多第一字是“左”第三字是“右”的成语

上谄下渎、上行下效,更多第一字是“上”第三字是“下”的成语

朝成暮毁、朝秦暮楚,更多第一字是“朝”第三字是“暮”的成语

喜新厌旧、喜新厌故,更多第一字是“喜”第三字是“厌”的成语

2. 第一个字的第四个字是反义词成语

1—4位是反义词的成语:

公而忘私、公平无私、公正无私、公尔忘私、无中生有、无奇不有、无所不有、乐极生悲、

乐极则悲、完美无缺、完好无缺、残缺不全、得不偿失、得而复失、得不补失、得不酬失、

朝不保夕、朝不谋夕、朝不虑夕、朝不及夕、供不应求、入不敷出、虚虚实实、来回来去、

明珠投暗、安不忘危、里逃生、里求生、中求生、而复生、生老病、生生、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3. 成语中第一个字和第四个字是反义词的有哪些

舍生忘 贪生怕 醉生梦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 你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 起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知己知彼 七上八下 欢天喜地 冰天雪地 桃红柳绿声(东)击(西) 以(逸)待(劳) 化(整)为(零) 貌(合)神(离) 欲(擒)故(纵) 弃(明)投(暗) 大(同)小(异) 头(重)脚(轻) 瞻(前)顾(后) 舍(生)忘() 三(长)两(短) 扬(长)避(短) 喧(宾)夺(主) 转(危)为(安) 反(险)为(夷) 顾(小)失(大

扬长避短

头重脚轻

出生入

眼高手低

阳奉阴违

外强中干

深入浅出

由表及里

无中生有

名存实亡

同甘共苦

休戚与共

推陈出新

公而忘私

损人肥己

有头无尾

前倨后恭

去伪存真

欺上瞒下

好逸恶劳

喜新厌旧

4. 四字成语第三个字是反的有哪个

爱毛反裘 ài máo fǎn qiú出处:汉·刘向《新序·杂事》:“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邪?’”意思:古时穿皮毛衣服,毛的一面向外。比喻不重视根本,轻重倒置。

报本反始 bào běn fǎn shǐ出处:《礼记·效特牲》:“唯社丘乘粢盛,所以报本反始也。”意思:报:报答;本:根源;反:回到;始:开始。

指受恩思报,不忘所自。拨乱反正 bō luàn fǎn zhèng出处:《公羊传·哀公十四年》:“拨乱世,反诸正,莫近诸《春秋》。”

意思: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出尔反尔 chū ěr fǎn ěr出处:《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意思:尔:你;反:通“返”,回。

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反败为胜 fǎn bài wéi shèng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六回:“将军在匆忙之中,能整兵坚垒,任谤任劳,使反败为胜,虽古之名将,何以加兹!”意思:扭转败局,变为胜利。反哺之情 fǎn bǔ zhī qíng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意思: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反唇相讥 fǎn chún xiāng jī出处:《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意思: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唇相稽 fǎn chún xiāng jī出处:《汉书·贾谊传》:“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意思: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

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反复无常 fǎn fù wú cháng出处: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当年翻复无常定。”

意思: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反戈相向 fǎn gē xiāng xiàng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意思:戈:古代的兵器;向:对着。

掉转兵器,相与对立。比喻帮助敌人反对自己。

反戈一击 fǎn gē yī jī出处:《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十七回:“吾与杨将军反戈击之。

但看火起为号,温侯以兵相应可也。”意思: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躬自问 fǎn gōng zì wèn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意思:躬:自身;问:检查。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反躬自省 fǎn gōng zì xǐng出处:《礼记·乐记》:“好恶无节于内,知诱于外,不能反躬,天理灭矣。”

意思: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间之计 fǎn jiàn zhī jì出处:《孙子·用间》:“反间者,因其敌间而用之。”意思:间:离间。

原意为利用敌人的间谍把假情况告知敌人使之失误的计策。后来指离间敌人内部,使之不团结的计策。

反经行权 fǎn jīng xíng quán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诸吕为从,谋弱京师,而勃反经合于权。”意思:经:常道;权:权宜的办法。

指违反常规,采取权宜之计。反客为主 fǎn kè wéi zhǔ出处:意思: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

比喻变被动为主动。反劳为逸 fǎn láo wéi yì出处:明·揭喧《兵经百篇·更字》:“我一战而人数应,误逸为劳;人数战而人数休,反劳为逸;逸则可作,劳则可败。”

意思:劳:疲劳;逸:安闲,休息。把疲劳转化为安逸。

反老还童 fǎn lǎo huán tóng出处:《文苑英华》卷三五二载无名氏《七召》:“既变丑以成妍,亦反老而为少。”意思:反:回。

由衰老恢复青春。形容老年人充满了活力。

反面教员 fǎn miàn jiào yuán出处:意思: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反面文章 fǎn miàn wén zhāng出处: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十七回:“紫芝道:‘我仿《毛诗》:巨屦扬矣,于彼高冈;大足光矣,于彼馨香。’春辉道:‘“馨香”二字是褒中带贬,反面文章,含蓄无穷,颇有风人之旨。

’”意思: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多指反语。

反面无情 fǎn miàn wú qíng出处:清·洪升《长生殿》第三十四出:“唉,安禄山,安禄山,你受了唐天子那样大恩,尚且兴兵反叛,休怪俺李猪儿今日反面无情也。”意思:形容翻脸不认人。

5. 第一个字是反的成语有哪些

反复无常、

反客为主、

反其道而行之、

反目成仇、

反复推敲、

反唇相讥、

反败为胜、

反裘负刍、

反经合道、

反侧获安、

反本溯源、

反本修古、

反咬一口、

反经行权、

反掌之易、

反裘伤皮、

反面教员、

反攻倒算、

反眼不识、

反掖之寇、

反骄破满、

反间之计、

反行两登、

反风灭火、

反裘负薪、

反哺之情、

反面文章、

反求诸己、

反掌观纹、

反跌文章

反复不常、

反治其身、

反邪归正、

反躬自省、

反戈一击、

反经行政、

反行两得、

反戈相向、

反其意而用之、

反劳为逸

反唇相讥: 反唇:回嘴、顶嘴。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唇相稽: 反唇:回嘴、顶嘴;稽:计较。受到指责不服气,反过来责问对方。

反复无常: 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反戈一击: 掉转武器向自己原来所属的阵营进行攻击。

反躬自问: 躬:自身;问: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躬自省: 躬:自身;省:检查。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

反面教员: 反面:坏的,消极的一面。指与人民为敌的人的言行,可以从反面教育人民。

反客为主: 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人。比喻变被动为主动。

反面无情: 形容翻脸不认人。

反目成仇: 反目:翻脸了。翻脸而变成仇敌。一般指夫妻不和,矛盾激化,互相对立。

反求诸己: 求:追究,寻求;诸:“之于”的合成词。反过来追究自己。指从自己方面找原因。

反其道而行之: 其:他的;道:方法,办法。采取同对方相反的办法行事。

反咬一口: 原指没有抓住兽类,反而被它咬了一口。比喻遭到指责的人强词夺理反过来攻击指责他的人

反面教材: 消极的供教学用的资料。借指坏的典型

反听收视: 不听不视。指不为外物所惊扰。

反朴归真: 反:通“返”,回;朴:质朴;归:返回;真:天然,自然。去掉外饰,还其本质。比喻回复原来的自然状态。

反覆无常: 指变化不定。

反哺之私: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反正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同“反朴还淳”。

反正拨乱: 治理乱世,使之恢复安定、正常。

反听内视: 内视:向内看;反听:听外面的。指既能反省自己的言行,也能听取别人的意见。

反身自问: 回过头来检查自己的言行得失。同“反躬自问”。

反裘伤皮: 古人穿皮衣毛朝外,反穿则毛在里,皮必受损。比喻愚昧不知本末。

反裘负薪: 反穿皮袄背柴。形容贫穷劳苦。也比喻为人愚昧,不知本末。同“反裘负刍”。

反朴还淳: 复归于朴实、淳正。

反经合义: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反经合道: 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

反骄破满: 反对骄傲,破除自满。

反躬自责: 回过头来责备自己。

反攻倒算: 指被打倒的阶级敌人或势力纠集起来向革命人民进行反扑报复。

6. 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反义词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东倒西歪、前呼后拥、轻财重义、大材小用、明争暗斗。

一、东倒西歪

白话释义:形容行走、坐立时身体歪斜或摇晃不稳的样子。

朝代:元

作者:萧德祥

出处:·《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翻译:其他两个几盏酒吞下,直到喝得醉醉醉的,吃得东倒西歪。

二、前呼后拥

白话释义:前面有人吆喝开路,后面有人围着保护。旧时形容官员出行,随从的人很多。

朝代:宋

作者:李焘

出处:·《续资治通鉴长编》:“士之学古入官;遭时得位;纡金拖紫;跃马食肉;前呼后拥;延赏宗族;此足以为荣矣。”

翻译:学士入官场,恰逢时间刚好得到了地位,身穿金银拖带紫色绸缎;骑马吃肉;随从的人很多。赏赐家族,这足以为荣了

三、轻财重义

白话释义:指轻视财利而看重道义。

朝代:汉

作者:元王皇后

出处:·《赐公孙弘子孙当为后者爵诏》:“股肱宰臣,身行俭约,轻财重义,较然著明。”

翻译:股肱大臣,亲身实行节俭,轻财重义,清楚明白

四、大材小用

白话释义:大的材料用在小处。多指人事安排上不恰当,屈才。

朝代:宋

作者:·陆游

出处:《送辛幼安殿撰造朝》诗:“大材小用古所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翻译:大材小用古人所赞叹;管仲、萧何实流亚

五、明争暗斗

白话释义:明里暗里都在进行争斗。

朝代:现代

作者:冯玉祥

出处:《我的生活》:“于是两方明争暗斗;各不相让;一天利害一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1343039天;闹成所谓‘府院之争’。”

7. 第一个字和第三个字是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有两组反义词:

悲欢离合 古今中外 古往今来 天南地北 出生入 今是昨非

1—2位是反义词:

悲喜交加 黑白分明 功败垂成 进退两难 进退维谷 轻重缓急 轻重倒置

生存亡 生攸关 始终如一 是非曲直 阴阳怪气 左右逢源

3—4位是反义词:

不关痛痒 颠倒黑白 混淆黑白 混淆是非 颠倒是非 举足轻重 无足轻重

礼尚往来

1—4位是反义词:

公而忘私 里逃生

1—3位是反义词: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浅出

生离别 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眼无珠 有勇无谋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上行下效 朝令暮改 朝三暮四

2—4位是反义词:

舍生忘 贪生怕 醉生梦 承上启下 承前启后 开天辟地 惊天动地

顶天立地 花天酒地 欢天喜地 改天换地 经天纬地 遮天盖地 震天动地

翻天覆地 翻来覆去 顾此失彼 厚此薄彼 虎头蛇尾 街头巷尾 继往开来

扬长避短 说长道短 三长两短 截长补短 取长补短 今是昨非 口是心非

似是而非 空前绝后 除旧布新 你我活 拈轻怕重 弄假成真 七上八下

欺上瞒下 完整无缺 借古讽今 颂古非今 起回生 避重就轻 头重脚轻

将信将疑 尺短寸长 积少成多 瞻前顾后 挑肥拣瘦 同甘共苦 声东击西

喜新厌旧 凶多吉少 眼高手低 假公济私 惩前毖后 自始至终 朝思暮想

飞短流长 返老还童 争先恐后 转败为胜

8. 第一个和第三个字是反义词的四字词语,成语

大惊小怪 大街小巷 大材小用 大同小异 东奔西走 东张西望 古为今用

今非昔比 苦尽甘来 来龙去脉 冷嘲热讽 里应外合 南辕北辙 南腔北调

南征北战 内忧外患 前赴后继 前仆后继 前仰后合 前因后果 深入浅出

生离别 去活来 天崩地裂 天翻地覆 天高地厚 天高地迥 天昏地暗

天经地义 天罗地网 天旋地转 天诛地灭 同床异梦 异口同声 异曲同工

阴错阳差 有备无患 有口无心 有名无实 有气无力 有始无终 有恃无恐

有头无尾 有天无日 有眼无珠 有勇无谋 左顾右盼 左邻右舍 左思右想

评价一下隋朝杨素

杨素

杨素(?—606.8.31),字处道,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杨素出身士族,祖父杨暄,官至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为北周汾州刺史。杨素“少落拓,有大志,不拘小节”(《隋书·杨素列传》)。时人多未知之,唯其从叔祖北魏尚书仆射杨宽深异之,每次在子孙面前提起杨素时总说:“处道当逸群绝伦,非常之器,非汝曹所逮也”(《隋书·杨素列传》)。

后与安定人牛弘(后任隋朝礼部、吏部尚书)同窗共读,知识渊博,在文学、书法上均有造诣,史书称其“研精不倦,多所通涉。善属文,工草隶,颇留意于风角。美须髯,有英杰之表”(《隋书·杨素列传》)。时北周大冢宰宇文护把持朝政,引其为中外记室,后转礼曹,加大都督。

北周天和七年(公元572年)三月,北周武帝宇文邕诛杀字文护亲掌朝政,杨素因曾受到宇文护的重用,所以遭到株连。此时,杨素以其父杨敷于北齐,但未受朝廷追封,便上表申诉。周武帝不理。杨素再三上表,周武帝大怒,下令杀杨素。杨素高声地说:“臣事无道天子,其分也”(《隋书·杨素列传》)。周武帝闻后,对杨素刮目相看,赦其无罪,并追赠其父为大将军,谥忠壮。拜杨素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并逐渐对其有了好感。周武帝又令杨素起草诏书,素下笔成章,文词华丽,周武帝帝赞扬道:“善自勉之,勿忧不富贵。”而杨素却回答说:“臣但恐富贵来逼臣,臣无心图富贵”(《隋书·杨素列传》)。

北周建德四年(575年)七月,周武帝率军攻北齐,杨素请求率其父旧部为先锋,周武帝从之,赐以竹策,并说:“朕方欲大相驱策,故用此物赐卿”(《隋书·杨素列传》)。杨素随齐王宇文宪攻北齐河阴(今河南洛阳东北),因功封清河县子,邑五百户。同年授司城大夫。

北周建德五年(576年)十月,杨素再次随宇文宪攻北齐,克晋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境)。宇文宪屯兵栖原,北齐帝高纬率诸军自晋阳(今山西太原)向晋州进发。宇文宪闻北齐军主力至,大惧,乘夜而逃,结果为北齐军追上,北周军多被击溃。杨素与骁将十余人尽力苦战,宇文宪方德以解围。此后,杨素更是屡立战功。北齐灭亡后,杨素加上开府,改封成安县公,邑千五百户,赐以粟帛、奴婢、杂畜。

北周建德六年(577年)十月,陈宣帝陈顼闻北周灭北齐,即乘机争夺淮北地区,遂派名将吴明彻率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北周吕梁(今江苏徐州东南),击败徐州总管梁士彦,进围彭城(今江苏徐州)。北周建德七年(578年)二月,杨素随上大将军王轨前去救援,最终大破陈军,俘主将吴明彻。杨素遂治东楚州事。其弟杨慎被封为义安侯。陈将樊毅筑城于泗口,杨素将其击走之,并将所筑之城全部毁坏。

北周宣政元年(578年)六月,周武帝去世,周宣帝继位。宣帝即位后,杨素袭父爵临贞县公,并以其弟杨约为安成公。北周大象元年(579年),杨素随上柱国韦孝宽攻陈淮南(泛指今淮河以南地区),其中杨素率军攻克盱眙(今江苏盱眙东北)、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

北周大象二年(580年)五月十一日,北周宣帝宇文赞病。周静帝宇文衍年幼,左丞相杨坚专政。杨素知杨坚甚得众心,且有称帝之一意,遂主动投到杨坚门下,与其深自结纳。杨坚也知杨素之才,对其也非常器重,不久便以杨素为汴州刺史。

杨素在上任途中行至洛阳时,方知相州(治邺城)总管尉迟迥等举兵反杨坚。尉迟迥原为北周文帝宇文恭的外甥,位望素重,杨坚恐其有异图,遂以会葬宣帝为名,诏使其子尉迟敦召尉迟迥入朝;并以韦孝宽为相州总管赴邺(今河北临漳西南)取代尉迟迥。六月,尉迟迥恐杨坚专权对北周不利,公开起兵反对杨坚。荥州刺史宇文胄据武牢以应尉迟迥,使杨素无法前行。

七月十日,杨坚调发关中兵,令韦孝宽为行军元帅,杨素与郕公梁士彦、乐安公元谐、化政公宇文忻、濮阳公宇文述、武乡公崔弘度、陇西公李询等皆为行军总管,率军讨伐尉迟迥。旋拜大将军,领河内兵攻打宇文胄,破斩之。迁徐州总管,进位柱国,封清河郡公,邑二千户。其弟杨岳也被封为临贞公。

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总揽北周大权的大丞相杨坚废周立隋,改元开皇,是为隋文帝,并加杨素上柱国。并参与了隋朝法律的修定。开皇四年(584年),拜御史大夫。由于其妻郑氏是个悍妇,杨素一次与其吵架说了一句:“我若作天子,卿定不堪为皇后”(《隋书·杨素列传》)。结果被其妻告发,杨素因此获罪,并被免官。

此次经历,险些毁了杨素的前途。好在隋文帝一直准备灭亡陈朝,统一中国,杨素曾数次献伐陈之策,此次被免官后,杨素并没有闲著,再次献伐陈之策。开皇五年(585年)十月,杨素任信州总管,经略长江上游,并赐钱百万、锦千段、马二百匹而遣之。

开皇七年(587年),杨素、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吴州总管贺若弼及光州刺史高劢、虢州刺史崔仲方等争献平陈之策。杨素在永安,(巴东郡,治今四川奉节东)建造“五牙”(上起楼五层,高百余尺;左右前后置六拍竿,并高五十尺,容战士八百人)、“黄龙”等战船,加强水师,作灭陈准备。并故意在江中漂下造船废料,以威慑陈人。

开皇八年(588年)三月,隋文帝下诏,列举陈后主罪行又送玺书暴其罪恶20条,并将诏书在江南散发30万份,以争取人心。十月,杨坚在寿春(今安徽寿县)设淮南行台省,以晋王杨广为行台尚书令,主管灭陈之事。杨素与杨广、秦王杨俊并为行军元帅,高颎为晋王元帅长史,右仆射王韶为司马,集中水陆军51.8万,统由杨广节度,东至大海,西到巴、蜀,旌旗舟楫,横亘数千里。隋军自长江上游至下游分为8路攻陈,其中杨素指挥水军主力,出巴东郡,顺流东下,负责消灭长江及沿岸陈水陆军。十一月,杨坚至定城(今陕西华阴东)誓师,准备渡江的各路隋军进抵长江北岸,完成进攻准备。

十二月上旬,杨素按隋灭陈作战部署,首先率舟师自巴东郡东下三峡,在长江上游发起攻势作战。军至流头滩(又名虎头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陈将戚昕率青龙战船百余艘、战士数千人坚守前方狼尾滩(今湖北宜昌西北长江中),以遏隋军。狼尾滩地势险峭,水流湍急,易守难攻,诸将皆患之。杨素认为:“胜负大计,在此一举。若昼日下船,彼则见我,滩流迅激,制不由人,则吾失其便”(《隋书·杨素列传》)。于是决定采用水陆协同,分进合击的方针,乘夜突袭,将其击败。杨素率黄龙战船数千艘,利用夜暗,令将士衔枚开进,实施正面突破;令开府仪同三司王长袭率步兵由长江南岸攻击戚昕别栅;令大将军刘仁恩率甲骑自江陵(今属湖北)西进,沿长江北岸进击陈军白沙(今宜昌东)要点。隋军水陆配合,于次日拂晓,一举击败戚听所部。戚听逃走,部属全部被俘。杨素对俘虏不杀不辱,慰劳后全部释放。秋毫不犯,陈人大悦。此战,杨素恰当选择进攻时机,以水军突袭与两岸步、骑兵协同攻击,速战速决,取得首战胜利,为灭陈战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实行优待俘虏政策,有利于争取更多的陈军将士。

杨素率水军继续顺江东下,一时“舟舻被江,旌甲曜日”(《隋书·杨素列传》)。杨素坐平乘大船,容貌雄伟,陈人望之惧曰:“清河公即江神也”(《隋书·杨素列传》)。陈荆州刺史陈慧纪派南康内史吕忠肃率军屯守歧亭(今长江西陵峡口),在两岸岩石上凿孔,系三条铁索横截江面,阻遏隋军战船。为固守峡口,吕忠肃将自己私产全部捐出充军,所以陈军斗志颇高,防御也很严密。开皇九年(589年)正月,杨素分兵一部与大将军刘仁恩军相配合,猛攻陈军岸上栅障营垒,吕忠肃率军据险抵抗,激战40余次,隋军伤亡惨重,5000余人。陈军尽割者之鼻以邀功求赏,激起隋军愤怒,拚力战,多次获胜。所俘陈军将士,杨素则全部释放。在隋军猛烈攻击下,吕忠肃被迫放弃营栅,连夜逃走。杨素令士卒毁掉栏江铁索,继续沿江而下。

吕忠肃退据荆门之延洲(今湖北枝江附近长江中),依恃荆门山险要地形,再次阻遏隋军。杨素派善于驾舟的巴延士卒1000人,乘“五牙”战舰4艘,用舰上拍竿击碎陈战船10余艘,俘2000余人,再次大破吕忠肃军,吕忠肃只身逃走。驻守江南岸安蜀城(今湖北宜都西北长江南岸)的陈信州刺史顾觉,也弃城逃走。屯守公安(今湖北公安西北)的陈慧纪见形势不利,烧掉储蓄,率军3万、战船千余艘,顺流东撤,企图入援建康(今南京市),被秦王杨俊军阻于汉口(今湖北汉水入长江之处)以西。巴陵以东,无敢守者。陈湘州刺史,岳阳王陈叔慎亦降于杨素。此战,杨素、刘仁恩以水军、步兵相配合,先击破陈军江岸据点,再以水军战船接舷战,大破敌军。隋大型战舰“五牙”及重型拍竿装备在作战中显示了威力。优俘政策对瓦解陈军、配合军事进攻,具有积极作用。至此,长江上游为隋军所控制,阻止了上游陈军的东援,保障了下游主力的渡江作战。

隋军在长江上游作战获胜后,杨素一面率主力沿江东下,与秦王杨俊会师于汉口(时下游隋军已攻占建康),一面派兵南下略地,扩大战果。二月初又派薛胄、刘仁恩率军进击湘州。隋军一举击败出城迎战的陈湘州助防遂兴侯陈正理和樊通军,薛胄等乘胜入城,俘陈叔慎。刘仁思军再破邬居业于横桥(今湖南常德),擒邬居业等。湘州等地的平定,为隋进军岭南准备了前进基地。

还军,杨素因战功卓著被进爵郢国公,邑三千户,真食长寿县千户。以其子杨玄感为仪同,杨玄奖为清河郡公。赐物万段,粟万石,加以金宝,又赐陈主妹及女妓十四人。杨素又上言:“里名胜母,曾子不入。逆人王谊,前封于郢,臣不愿与之同”(《隋书·杨素列传》)。于是改封越国公。六月,拜纳言;开皇十年(590年)七月,转内史令。

江南自东晋以来,世家士族一直欺压寒门庶族。隋灭陈统一中国后,南方士族豪强因对隋实行的限制政策不满,便利用民间对隋欲移民关中流言的惊恐心理,乘机煽动叛乱。十年十一月,婺州(治今浙江金华)汪文进、越州(治今浙江绍兴)高智慧、苏州沈玄侩等均举兵反隋,自称天子,署置百官。蒋山(今南京钟山)李忮、乐安(今浙江仙居西)蔡道人、温州沈孝彻、泉州(治今福州)王国庆等,都自称大都督,起兵攻陷州县,反乱大抵遍及原陈属地。其规模大者数万人,小者数千人,互相呼应,残杀隋朝官吏。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式,隋文帝遂命杨素为行军总管率军平叛。

杨素率军由杨子津(今江苏扬州南)渡江,首先击破叛军朱莫问(自称南徐州刺史)于京口(今江苏镇江)。继而击败晋陵(今江苏常州)顾世兴,顾世兴率其都督鲍迁等再战,杨素击破之,俘鲍迁以下3000余人。又进击无锡叶略,平之。时沈玄侩、沈杰等等正围攻苏州,刺史皇甫绩屡战不利,杨素军赶到将其击败,沈玄侩逃至南沙人陆孟孙处,杨素进击陆孟孙于松江,大破之,生擒陆孟孙、沈玄侩。黟、歙叛军沈雪、沈能据栅自守,又攻拔之。

高智慧(自称东扬州刺史)率部据守浙江(今钱塘江)东岸营垒,屯据要害,周围百余里,船舰千艘,遮盖江面,鼓噪而进。子总管来护儿建议:“吴人累锐,利在舟楫。必之贼,难与争锋。公且严阵以待之,勿与接刃,请假奇兵数千,潜度江,掩破其壁,使退无所归,进不得战,此韩信破赵之策也”(《北史·来护儿列传》)。杨素纳其言,并命其率轻型战船数百艘,偷渡浙江,以奇兵突袭,并焚烧高智慧后方营垒,使其恐惧不安;杨素则乘机率军从正面突击,大败高智慧军。尔后,杨素派行军总管史万岁率军2000人进攻婺州,自率主力由海道追击逃入海中的高智慧,直趋温州。高智慧来战,杨素将其击败,俘数千人。而后又平定蔡道人、汪文进。杨素在温州击败沈孝彻后,便由陆路转向天台、临海(今属浙江),继续追击反隋散兵,前后战斗达100多次。高智慧退守闽、越。

此时隋文帝考虑到隋军长时间征战,便诏令杨素入朝。同时加其子杨玄感为上开府,赐彩物三千段。而杨素则认为:“余贼未殄,恐为后患”(《隋书·杨素列传》),便上书请求暂缓返京,继续剿匪。隋文帝对杨素此举非常赞赏,便下诏说:“朕忧劳百姓,日旰忘食,一物失所,情深纳隍。江外狂狡,妄构妖逆,虽经殄除,民未安堵。犹有贼首凶魁,逃亡山洞,恐其聚结,重扰苍生。内史令、上柱国、越国公素,识达古今,经谋长远,比曾推毂,旧著威名,宜任以大兵,总为元帅,宣布朝风,振扬威武,擒剪叛亡,慰劳黎庶。军民事务,一以委之”(《隋书·杨素列传》)。杨素继续率军由会稽(今浙江绍兴)走海道向泉州追击。

时泉州人王国庆为南安豪族,杀刺史刘弘,据州为乱,各处逃亡的叛军皆附于他。王国庆自以为海路险阻,而隋军多为北方人,不习海战,遂不设防。杨素率水师从海道掩至,王国庆大惊,弃州逃跑,其众或入海岛,或守溪洞。于是杨素分遣诸将,水、陆分进追捕。并派人密劝王国庆:“尔之罪状,计不容诛。唯有斩送智慧,可以塞责”(《隋书·杨素列传》)。王国庆遂抓获高智慧,送交隋军,杨素将其斩首,余众全部投降,至此,江南全部平定。此战,杨素辞谢回朝休养诏令,坚持除恶务尽,连续追歼彻底平定江南之乱,对巩固隋朝统一,发展生产具有积极作用。隋文帝派左领军将军独孤陀迎至浚仪犒劳隋军,待回京后,问者日至。隋文帝再封杨玄奖为仪同,赐黄金四十斤,加银瓶,实以金钱,缣三千段,马二百匹,羊二千口,公田百顷,宅一区。

开皇十二年(592年)十二月,杨素代苏威为尚书右仆射,与尚书左仆射高颎同掌朝政。

杨素性疏而辩,朝臣之中,颇推高颎,敬牛弘,厚接薛道衡,蔑视苏威。其余的大臣民,多被其凌轹。其才艺风调,优于高颎,至于治理国家,则远不如高颎。

开皇十三年(593年)二月,隋文帝在岐州之北建仁寿宫,令杨素监造。杨素奏请莱州刺史宇文恺检校将作大匠,记室封德彝为土木监。杨素为巩固其政治利益,讨好隋文帝,遂“夷山堙谷以立宫殿,崇台累榭,宛转相属”。又“役使严急,丁夫多,疲屯颠仆,推填坑坎,覆以土石,因而筑为平地。者以万数”(《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

开皇十五年(595年)三月,仁寿宫建成,隋文帝至仁寿宫。时值天热,“役夫者相次于道,杨素悉焚除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其残暴程度令人发指。此前隋文帝先派高颎前去视察,高颎据实回报:“颇伤绮丽,大损人丁”(《隋书·杨素列传》),隋文帝心中不悦。待隋文帝至仁寿宫,见宫殿如此奢华,大怒道:“杨素殚民力为离宫,为吾结怨天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杨素惶恐无比,担心受责备,一时束手无策,便向封德彝请教。封德彝为人邪辟,多阴谋,便对杨素说:“公勿忧,俟皇后至,必有恩诏。”杨素即于北门拜见独孤皇后说:“帝王法有离宫别馆,今天下太平,造此一宫,何足损费”(《隋书·杨素列传》)!次日,隋文帝果召杨素问之,独孤皇后则在傍为杨素辨解:“公知吾夫妇老,无以自娱,盛饰此宫,岂非忠孝”(《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结果杨素不但没有获罪,反而被赐钱百万,锦绢三千段。从此,杨素更得隋文帝的信任。而杨素则恃财凌物,对众人多有凌侮,唯独重赏了帮其大忙的封德彝。封德彝从此成为杨素的心腹,杨素常与其议论宰相职务,终日忘倦,还抚其床说:“封郎必当据吾此座”(《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八》)。封德彝在杨素的推荐下,被隋文帝帝擢升为内史舍人。

自开皇初年起,隋采纳长孙晟之谋,一直对突厥施用离间计,使其内部长期混战不休。开皇十七年(597年),隋文帝允许都兰可汗之弟突利可汗娶隋安义公主为妻,并故意予以优厚礼遇,借以离间都兰可汗。都兰可汗果被激怒,乃断绝朝贡,多次骚扰隋边。

开皇十九年(599年,《隋书·杨素列传》记载为十八年,有误)二月,突利可汗奏报都兰可汗制造攻城器械,准备攻击大同城(在今内蒙乌拉特前旗东北)。隋文帝命汉王杨谅为元帅(实际未亲临前线),以杨素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尚书左仆射高颎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上柱国燕荣出幽州(治蓟县,今北京城西南),三路进击突厥。

都兰可汗得知隋军来攻,与达头可汗结盟,合兵掩击突利可汗。四月,杨素军在灵州以北地区与达头可汗部遭遇。在此之前,隋将在与突厥交战时,因担心突厥彪悍的骑兵来往冲杀,都采用战车、骑兵和步兵相互交叉配合的阵法,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留在最里面。杨素认为:“此乃自固之道,非取胜之方也”(《隋书·杨素列传》)。遂抛弃这种自我保守的落后阵法,改变战术,下令各军摆开骑兵阵势。达头可汗闻之大喜道:“此天赐我也”(《隋书·杨素列传》),并下马仰天而拜,即率l0余万精骑直扑隋军。上仪同三司周罗睺看到突厥求胜心切,阵形不整,乃请令率精骑迎击,杨素指挥大军随后继进,大败突厥,达头可汗带著重伤逃跑,其众伤不可胜数,号哭而去。

另一路隋军在高颎的率领下,也大破突厥,都兰可汗败逃,后被其部下所杀。隋军追过白道(内蒙呼和浩特西北),越过秦山(今内蒙大青山)700余里,然后还师。十月,隋册封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并令长孙晟率5万人在朔州西北筑大利城(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给启民可汗驻守,令其招抚突厥其它部落,为分化瓦解突厥,促进民族融合起了重要作用。

杨素在此战中,敢于弃陈旧落后的车、骑、步互相卫护的保守阵法,大胆使用骑兵突击,取得大胜,再一次显了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战后,隋文帝下诏褒奖,赐杨素缣二万匹,及万钉宝带。加其子杨玄感位大将军,杨玄奖、杨玄纵、杨积善皆为上仪同。

杨素“多权略,乘机赴敌,应变无方”(《隋书·杨素列传》)。同时治军严整,其部如有违犯军令者,立斩不赦,而绝不宽容。每次作战前都寻找士兵的过失,然后杀之。每次多者百余人,少也不下十几人。由于过多,以至“流血盈前”,而杨素却言笑自若。两军对阵时,杨素先令一二百人前去迎敌,若取胜也就罢了,如不胜而败逃者,无论多少,全部斩首。然后再令二三百人迎敌,不胜则照杀不误。所以杨素的部下对他极其敬畏,作战时皆抱必之心,所以战无不胜,称为名将。杨素当时正受宠幸,隋文帝对他言听计从,所以杨素征战的将士,都微功必录。而其他的将令虽有大功,但都被文官谴却。所以杨素虽严厉凶狠,但由于他能够恩威并施,所以将士皆愿随其征战。

开皇二十年(600年)四月,步迦可汗率兵进犯隋边。隋文帝命杨素隋晋王杨广出灵州(治回乐,今宁夏灵武西南),同时又令汉王杨谅、柱国史万岁出朔州(治善阳,今山西朔县),合击步迦可汗。杨广为培植自己的势力,亲自与杨素结交,杨素也知杨广有夺位之心,遂投其门下。

此时太子杨勇已失宠于隋文帝和独孤皇后。而杨广觊觎太子之位已久,深知太子失宠的原因,于是便刻意矫饰自己。他只与萧妃居住。隋文帝到他的居所,他藏美妾于别室,仅留穿粗布老妪侍左右,乐器上弄满堂上,隋文帝以为广不好声色。杨广又贿赂宫室,上下皆称杨广“仁孝”。看相的术士对隋文帝说:晋王广“贵不可言”,嗣皇位者,“皇后所最爱者当与之”。在这一系列假象的蒙蔽下,隋文帝遂有废勇之意。接著,杨广乘机入宫在独孤皇后面前痛哭失声,伪称太子杨勇要杀他。独孤皇后大怒,咒骂杨勇如“豚犬”,决意废太子勇。

时杨广镇扬州,与安州总管宇文述交往密切,便请请宇文述为他出谋划策。宇文述说:“皇太子失爱已久,令德不闻于天下。大王仁孝著称,才能盖世,数经将领,深有大功。主上之与内宫,咸所钟爱,四海之望,实归于大王。然废立者,国家之大事,处人父子骨肉之间,诚非易谋也。然能移主上者,唯杨素耳。素之谋者,唯其弟约。述雅知约,请朝京师,与约相见,共图废立”(《隋书·宇文述列传》)。杨广闻后大喜,当即让宇文述带了大量财宝进京。

杨约当时为大理少卿,杨素凡有所为,都先与他商量,然后再去做。宇文述回京后,多次宴请杨约,酒酣之际,宇文述拿出所带珍奇宝玩,让杨约观赏。杨约为人贪财,见如此多的珍宝,爱不释手。宇文述提出与杨约,乘机将珍宝输与杨约。杨约所得既多,便觉得有些不好意思,于是回请宇文述吃饭。席间提起诸多珍宝来,宇文述说:“此晋王之赐,令述与公为欢乐耳。”杨约大惊道:“何为者”(《隋书·宇文述列传》)?宇文述说:“夫守正履道,固人臣之常致,反经合义,亦达者之令图。自古贤人君子,莫不与时消息,以避祸患。公之兄弟,功名盖世,当途用事,有年岁矣。朝臣为足下家所屈辱者,可胜数哉!又储宫以所欲不行,每切齿于执政。公虽自结于人主,而欲危公者固亦多矣。主上一旦弃群臣,公亦何以取庇?今皇太子失爱于皇后,主上素有废黜之心,此公所知也。今若请立晋王,在贤兄之口耳。诚能因此时建大功,王必镌铭于骨髓,斯则去累卵之危,成太山之安也”(《隋书·杨约列传》)。杨约然其说,随即找到杨素,杨素也有此意,闻后大喜,抚掌说道:“吾之智思,殊不及此,赖汝起予。”杨约知其计成,又对杨素说:“今皇后之言,上无不用,宜因机会,早自结托,则匪唯长保荣禄,传祚子孙,又晋王倾身礼士,声名日盛,躬履节俭,有主上之风,以约料之,必能安天下。兄若迟疑,一旦有变,令太子用事,恐祸至无日矣”(《隋书·杨约列传》)。杨素深纳其言,依计而行。另外,杨素还常与宇文述密谋策划此事。

几天后,杨素拜见独孤皇后,微称“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以此揣测独孤皇后。独孤皇后流著泪说:“公言是也。我儿大孝顺,每闻至尊及我遣内使到,必迎于境首。言及违离,未尝不泣。又其新妇亦大可怜,我使婢去,常与之同寝共食。岂若睍地伐共阿云相对而坐,终日酣宴,昵近小人,疑阻骨肉。我所以益怜阿摐者,常恐暗地杀之”(《隋书·杨勇列传》)。杨素知道独孤皇后的心意后,立即极力地说太子杨勇不才。独孤皇后闻后大喜,重赏了场素,让他参决废立之事。

杨勇听到风声后,忧惧不已,可又不知如何是好。隋文帝也知勇不自安,便派杨素去东宫观察他的动静。杨勇得信,遂穿著礼服等著接待素,可杨素却故意不进门,以此激怒杨勇。杨勇知杨素侮辱他,怒形于色。杨素遂回报文帝:“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隋书·杨勇列传》)!隋文帝更加怀疑杨勇。

与此同时,独孤皇后也派人收集勇的过失,并添油加醋上报隋文帝。杨广也令督王府军事段达贿赂东宫幸臣姬威,令其观察杨勇的动静,并密告于杨素,于是“内外喧谤,过失日闻”。太史令袁充也对隋文帝说:“臣观天文,皇太子当废。”隋文帝说:“玄象久见,群臣不敢言耳”(《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

九月,隋文帝在大兴殿召集群臣,并逮捕太子左庶子唐令则等数人,同时令杨素宣布东宫罪状。杨素显言道:“臣奉敕向京,令皇太子检校刘居士余党。太子奉诏,作色奋厉,骨肉飞腾,语臣云:‘居士党尽伏法,遣我何处穷讨!尔作右仆射,委寄不轻,自检校之,何关我事!’又云:‘昔大事不遂,我先被诛,今作天子,竟乃令我不如诸弟,一事以上,不得自遂!’因长叹回视云:‘我大觉身妨。’(《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

隋文帝接著说:“此儿不堪承嗣久矣,皇后恒劝我废之。我以布衣时所生,地复居长,望其渐改,隐忍至今。勇尝指皇后侍儿谓人曰:‘是皆我物。’此言几许异事!其妇初亡,我深疑其遇毒,尝责之,勇即怼曰:‘会杀元孝矩。’此欲害我而迁怒耳。长宁初生,朕与皇后共抱养之,自怀彼此,连遣来索。且云定兴女,在外私合而生,想此由来,何必是其体胤!昔晋太子取屠家女,其儿即好屠割。今倘非类,便乱宗祏。我虽德惭尧、舜,终不以万姓付不肖子!我恒畏其加害,如防大敌;今欲废之以安天下”(《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

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旻苦谏:“废立大事,诏旨若行,后悔无及。谗言罔极,惟陛下察之。” 隋文帝不应,命姬威述说杨勇之罪。隋文帝闻后遂将杨勇下狱,并收其党羽。这其间,杨素舞文巧诋,锻炼以成其狱。

几天后,有司又禀杨素之意,奏元昊是勇同党,将其逮捕入狱。杨素还逼杨勇招供养马千匹是想谋反,勇自辩说:“窃闻公家马数万匹,勇忝备太子,马千匹,乃是反乎”(《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杨素又把东宫服、玩物等陈列于庭,让百官观览,以示杨勇之罪恶。

十月,文帝在武德殿召集文武百官,废杨勇为庶人。杨勇长子宁王杨俨是隋文帝长孙,上表恳请宿卫,言词哀切,文帝很感动。杨素又挑拨说:“伏望圣心同于螫手,不宜复留意”(《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

不久,在杨素主持下,将元昊、唐令则等数人处斩。隋文帝还对废太子有功之人进行了奖赏,赐杨素物三千段,元胄、杨约各千段。从此杨素更是得势。

是月,太平公史万岁征大斤山(即今内蒙大青山)得胜回朝,杨素妒忌其功,在隋文帝面前谮言史万岁:“突厥本降,初不为寇,来于塞上畜牧耳”(《隋书·史万岁列传》)。遂埋没其功,不予褒奖。此时隋文帝从仁寿宫初还京师,并刚废掉太子杨勇,所以严防东宫结党谋变。隋文帝问史万岁现在何处,其时史万岁正在朝堂,但杨素见隋文帝正怒,却故意说:“万岁谒东宫矣”(《隋书·史万岁列传》)。以激怒隋文帝。隋文帝果然信以为真,立即下令召见史万岁。当时出征将士数百人在朝称冤,史万岁对众人说:“吾今日为汝极言于上,事当决矣”(《隋书·史万岁列传》)。史万岁见到隋文帝后,说:“将士有功,为朝廷所抑”(《资治通鉴·卷第一百七十九》)!言辞愤激,有忤于上。杨坚越发震怒,令武士

反什什么写成语

反字开头的成语:

反本修古、

反侧获安、

反裘负刍、

反经合道、

反咬一口、

反客为主、

反经行权、

反身自问、

反掌之易、

反裘伤皮、

反复无常、

反本溯源、

反面教员、

反老还童、

反行两登、

反攻倒算、

反覆无常、

反求诸己、

反其道而行之、

反躬自问、

反掖之寇、

反眼不识、

反复推敲、

反治其身、

反面文章、

反哺之私、

反风灭火、

反败为胜、

反正拨乱、

反邪归正

反目成仇、

反哺之情、

反戈一击、

反躬自省、

反骄破满、

反复不常、

反跌文章、

反璞归真、

反手可得、

反朴归真、

反间之计、

反经合义、

反掌观纹、

反唇相讥、

反裘负薪、

反脸无情、

反水不收、

反面无情、

反听收视、

反经行政、

反戈相向、

反朴还淳、

反躬自责、

反正还淳、

反行两得、

反唇相稽、

反听内视、

反其意而用之、

反劳为逸

感情被辜负抛弃的四字词语

本本主义盲目地照搬书本或僵硬地凭上级指示办事,是一种脱离实际的教条主义作风。

背恩负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弃义指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同“背恩忘义”。

背恩忘义背:背叛。指背弃恩德,忘却道义。

闭关主义闭关自守不与国外进行往来的政策。

悲观主义对世事所怀消极看法的处世观。

薄情无义薄:淡薄。感情淡薄,没有情义。常指对于生离别的事无动于衷。

不仁不义仁:仁爱;义:道义。不讲仁德,不讲道义。形容品性卑劣、残忍。

保守主义守旧、不想改进的思想和行为。

本位主义为自己所在的小单位打算而不顾整体利益的思想作风。

背信负义信:信用;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背信弃义背:违背;信:信用;弃:扔掉;义:道义。违背诺言,不讲道义。

避嫌守义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背义负恩指背弃道义,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德。

背义负信指背弃道义,不守信用。

背义忘恩指背弃道义,忘却恩德。同“背恩忘义”。

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

辞不达义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辞简义赅文辞简要,意义完备。

春秋无义战春秋时代没有正义的战争。也泛指非正义战争。

春秋之义春秋时代通行的义法,即以王命为重,处理好上下、大小的关系。

从容就义就义:为正义而。无所畏惧地为正义事业而牺牲。

成仁取义成仁:杀身以成仁德;取义:舍弃生命以取得正义。为正义而牺牲生命。

槌仁提义槌:敲击,拍打;提:举出。抛弃仁义。

词严义密措词严谨,道理周密。

词严义正词:言词,语言;严:严谨;义:道理;正:纯正。指言辞严厉,道理纯正。

词言义正词: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辞严义正辞:言词,语言。义:道理。言辞严厉,义理正大。

动必缘义缘:顺着,沿着;义:道义。行动必定遵循公正合理的原则。

蹈节义蹈:履行,实行。坚守节操,以身殉义。

多情多义指重情谊。

大仁大义形容为人宽厚,尊崇仁义。

蹈仁履义遵循仁义之道。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见:显现。读书上百遍,书意自然领会。指书要熟读才能真正领会。

道同义合犹言道合志同。

多行不义必自毙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

惇信明义惇:重视;信:诚实。重视信实,明白理义。

大义灭亲大义:正义,正道;亲:亲属。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循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

大义凛然大义:正义;凛然:严肃、或敬畏的样子。由于胸怀正义而神态庄严,令人敬畏。

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

断章取义断:截断;章:音乐一曲为一章。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指引用与原意不符。同“断章取义”。

思断义绝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恩断义绝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恩高义厚恩惠、情义极为深厚。

恩绝义断恩:恩情;义:情义。感情破裂。多指夫妻离异。

恩山义海恩爱像高山一样重,情义像大海一样深。形容恩惠深,情义重。

恩深义重恩惠、情义极为深重。

负德背义犹言负恩背义。

负恩背义负:违背,背弃。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负恩忘义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同“负恩背义”。

反经合义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

伏节义伏节:坚守节操而;义:为正义而。为坚守节操和正义而。

负气仗义凭借正气,主持正义。

负义忘恩忘记别人对自己的恩德和好处,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

辜恩背义辜:辜负;背:违反,违背。辜负别人的恩德,做出对不起别人的事情。

寡恩薄义寡:少。形容人冷酷无情,刻薄自私。

感恩戴义感:感激;戴:尊敬,推崇。感激别人的恩惠和好处。

割恩断义舍弃恩德,断绝道义。

孤恩负义指背弃恩义。

辜恩负义忘恩负义。

用近义词或反义词组成成语[ ]经[ ]道,襟[ ]带[ ]

离经叛道

襟飘带舞离经叛道,,襟[ 天]带[地 ]

叛经背道

襟江带湖

离经叛道 襟江带湖

成语:襟江带湖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襟:衣襟;带:衣带。形容江河湖泊之间相互萦绕交错,如同衣襟和衣带一样。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襟三江而带五湖。”

成语:反经合道

《ZDIC.NET 汉 典 网》

解释:虽违背常道,但仍合于义理。同“反经合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