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气下气的中药有哪些呢,降气下气的中药有哪些

tamoadmin 成语分类 2024-07-27 0
  1. 中草药名方:降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2. 中药古今研究:葶苈子
  3. 中医养生方 化痰开窍的中药材
  4. 降肺气的最好的几种中药 越多越好?
  5. 王小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常用哪些中药?花1分钟看看

导读: 平喘的有哪些?平喘药主要用于治疗症见咳嗽、气喘的多种疾患。那么止咳平喘的有哪些?下面推荐几种止咳平喘的,一起来看看。

止咳平喘的中药有哪些

止咳平喘药味多辛苦,性有温寒之别,以止咳平喘为其主要作用,分别有宣肺,清肺,降肺,敛肺和化痰的功效。可治咳嗽气喘。止咳平喘药包括马兜铃、苦杏仁、紫苏子、枇杷叶、桑白皮、葶苈子、白果、洋金花、满山红等。

降气下气的中药有哪些呢,降气下气的中药有哪些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1、马兜铃

马兜铃为多年生的缠绕性草本植物,其根、茎、果实都称马兜铃,马兜铃有清肺降气、止咳平喘、清肠消痔的功效,其茎称天仙籐有理气、祛湿、活血止痛的功效,其根称青木香有行气止痛、的功效。同时也有强烈致癌物质成分,马兜铃酸可引发“马兜铃酸肾”的发生。

2、苦杏仁

苦杏仁,别名杏仁,为蔷薇科植物山杏,夏季收成熟果实,除去果肉及核壳,取出,晒干。主治功能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用于咳嗽气喘,胸满痰多,血虚津枯,肠燥便秘。杏仁分为甜杏仁及苦杏仁两种,,千万不要生吃哦。

3、紫苏子

紫苏子,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成熟果实。味辛,性温。归肺经。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毒。肺虚咳喘,脾虚滑泄者禁服。

4、枇杷叶

枇杷叶,为蔷薇科植物枇杷的叶子。有清肺止咳,和胃利尿,止渴的功效。本品所含苦杏仁甙在体内水解产生的氢氰酸有止咳作用,水煎剂或乙酸乙酯提取物有祛痰和平喘作用,其叶所含之挥发油有轻度祛痰作用。亦有报告指出,枇杷叶止咳作用强,祛痰作用较差。

5、桑白皮

桑白皮,为桑科植物桑的干燥根皮。秋末落叶时至次春发芽前挖根部,刮去黄棕色粗皮,纵向剖开,剥取根皮,晒干。泻肺平喘、利尿消肿。蜜炙桑白皮,其凉泻之性减缓,而润肺止咳作用增强,生桑白皮功偏于泻肺行水,利水消肿,因性寒降,故喘嗽由于肺寒者忌用。

6、葶苈子

葶苈子是独行菜或播娘蒿的成熟,前者称“北葶苈”,后者称“南葶苈”,是常用的中药之一。性寒,味苦辛,可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葶苈大枣泻肺汤、己椒苈黄丸、大陷胸丸等方剂中。

7、白果

白果主要分为药用白果和食用白果两种,药用白果略带涩味,食用白果口感清爽。白果果仁除含有淀粉、蛋白质、脂肪、糖类之外,还含有维生素C、核黄素、胡萝卜素、钙、磷、铁、钾、镁等以及银杏酸、白果酚、五碳多糖,脂固醇等成分,营养丰富,而且对于益肺气、治咳喘、止带虫、缩小便、平皴皱、护血管、增加血流量、带下、白浊等具有良好的医用效果和作用。

8、洋金花

洋金花,别名闹洋花、凤茄花、风茄花、曼陀罗花。是白花曼陀罗属植物,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近于无毛。止咳平喘,止痛镇静。哮喘咳嗽,脘腹冷痛,风湿痹痛,小儿慢惊;外科。

9、满山红

满山红,中药名,为杜鹃花科植物兴安杜鹃的干燥叶。夏、秋二季收,阴干。生于干燥石质山坡、山脊灌木丛中。具有止咳祛痰的功效。用于咳嗽气喘痰多。满山红根在大剂量使用时可出现血压骤降、心率减慢及各种心律失常。毒性反应多发生在老年人,故应用时应掌握剂量,老年人宜慎用。

以上就是一些止咳平喘的中药,供大家参考。

、平喘、

中草药名方:降气丸的功效与作用

有些人老觉得喉咙里有一团东西堵着,像塞了个梅子核一样,咳又咳不出来,咽又咽不下去,以为是喉咙里长了什么东西,去医院一检查,又被告知没有实物。

西医会告诉你这是慢性咽炎,所以一般会当炎症来治。

那中医怎么治呢?

众说纷纭,有人觉得该从肺着手,毕竟咽喉是肺的门户;

也有人说应当以治脾为主,《内经》云 “喉咽干燥,病在土脾” ;

还有人说得治肾,因为中医称咽炎为 “虚火喉痹”,而这个虚火就是因为肾阴不足,才导致虚阳上越的。

以上说法都没错,这也是中医所说的同病异治。

然而,中医还有种说法,叫作“肝气郁结”,现在快节奏的生活和高强度的工作,往往给人以诸多无形的压力,随之而来的是焦虑、烦躁、不安。

而我们遇到这些压力或者不顺的时候,常会有胸闷或郁闷的感觉,这个时候其实是肝郁了。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而肝郁势必会导致肝失疏泄,体内气机就会郁结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可以摸一下脉,大概率脉搏是紧绷的,像紧绷的琴弦一样,所以称之为弦脉,归根结底还是气结的缘故。

由此,简单来说,一个人情志不遂,以致肝气郁结,此外肺胃失于宣降,津液不布,聚而为痰,痰气相搏,结于喉咙,让你感觉喉咙里像是卡了个梅核一般,吐又吐不出来,咽也咽不下去,中医形象的称之为梅核气。所以啊,这也是为啥慢性咽炎的人老要清嗓子的原因。

是故,气不行则郁不解,痰不化则结难散,

今天和大家介绍一个行气散结,化痰降逆的方子——半夏厚朴汤,出自东汉医圣张仲景的《金匮要略》。

半夏厚朴汤:半夏、厚朴、茯苓、生姜、苏叶。

半夏 辛温而燥,入脾、胃、肺经,

半夏入脾经,长于燥脾湿而化痰浊,温脏腑而化寒痰,功善消痞散结,多治痰气互结之痞证,为治疗湿痰、寒痰之要药;

半夏又入胃经,功善降逆,《黄帝内经》有云:“阴浊出下窍。”,半夏善助胃降气,把卡在喉咙的痰向下降。

厚朴 味苦、辛,性温,

苦能下气,辛以散结,温可燥湿,主入脾、胃、大肠经,兼入肺经,

厚朴既能下有形之实满,又能除无形之湿满,具有燥湿行气,消极平喘之功效,

但凡是食积、湿停、痰壅、气滞所致诸病,不论是湿阻中焦、脾胃气滞所致的脘痞纳呆,还是肠胃积滞之大肠秘结,抑或是痰饮阻肺,肺气不降之咳喘气逆诸证,用一些厚朴准没错,

此外,厚朴性温,寒者用之最相宜,若是热症使用可配用一些寒凉的药材。

茯苓 味甘淡,性平,入心、脾经,具有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的功效。

茯苓善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之心悸怔忡,健忘失眠,为健脾养心安神之良药。

此外,茯苓还入肾经,有利水渗湿的功效,茯苓性平,无寒热之偏,

因此,不论是寒证、热证,还是虚证、实证,但凡是水肿,都可以用茯苓来改善。

茯苓可以将半夏、厚朴化解的痰啊,湿啊以小便的形式排出体外。

生姜 辛温散结,和胃止呕,可制半夏之毒。

苏叶 芳香而行气,理肺而疏肝,助厚朴行气宽胸、宣通郁结之气。

最后,作一简单总结,全方辛苦合用,辛以行气散结,苦以燥湿降逆,使郁气得疏,痰 涎 得化,则痰气郁结之梅核气自除。半夏厚朴汤 具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效。主治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滑,脉弦缓或弦滑。临床常用于治疗癔病、胃神经官能症、慢性咽炎、慢性支气管炎、食道痉挛等属气滞痰阻者。

中药古今研究:葶苈子

降气丸

来源《圣济总录》卷六十七。

组成茴香子(微炒)木香桂(去粗皮)槟榔(锉)桃仁(汤浸,去皮、尖、双仁,研)各30克莱菔子京三棱(煨,锉)青橘皮(汤,去白,焙)各25克厚朴(去粗皮,生姜汁炙香熟)30克

用法上药丸味,捣罗为末,拌匀,酒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次20~30丸,空腹时用温酒或生姜汤送下。

功用行滞气,消胀满。

主治腹胁气滞,胀满疼痛。

提醒您:降气丸 此中草药名方来源于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

中医养生方 化痰开窍的中药材

一、典籍摘要

1、《本草便读》:“功专苦降,气属辛寒。泻肺气以行痰,水满上焦喘可愈,利二肠而治咳,热从下导胀能消。”

2、《本草崇原》:“气味辛寒,无毒。主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3、《本草从新》:“辛苦大寒,性急,大能下气,行膀胱水。肺中水气急者,非此不能除。破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消肿除痰,止嗽定喘,通经利便。”

4、《本草经解》:“气寒,味辛,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5、《本草择要纲目》:“通利水道,疗肺壅上气,止喘促,除胸中痰饮。但葶苈属火。性急善下。与大黄同功。病患稍涉虚者宜远之。”

6、《得配本草》:“辛、苦,大寒。入手太阴,兼足太阳经气分。大泄阳分之气闭,下泻膀胱之留热。膈中痰饮喘促,得此能疗。肺中水气 急,非此不除。得大枣,治肺壅,不伤胃。配防己,治阳水暴肿。”

7、《药鉴》:“气大寒,味苦辛,沉也,阴中阴也。无毒。有甘苦二种。苦者行水迅速,甘者行水迟缓,要服之即愈。痰饮咳不能休,用之立痊。主症瘕聚结气,理风热瘙痒痱疮。”

8、《药笼小品》:“辛苦大寒。能泻肺中水气,从膀胱出,止嗽除痰定喘。”

9、《冯氏锦囊秘录》:“葶苈子,行气走泄,消浮肿痰喘及咳,膀胱留热。凡肿壅上气,痰饮喘促,大降气病,通利水道之要药。虚者远之,以性甚急而善逐水,殊动真气也。”

10、《顾松园医镜》:“疏肺壅而除喘逆,利水道而消肿满。肺痈必求,痰饮亦宜。性峻走而不守,不可混用,虚人尤为大忌。”

11、《中药大辞典》:“下气行水。治肺壅喘急,痰湿咳嗽,水肿胀满。”

12、《神农本草》:“味辛,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

13、《名医别录》:“下膀胱水,伏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

14、《药性沦》:“利小便,抽肺气上喘息急,止嗽。”

15、《开宝本草》:“疗肺壅上气咳嗽,定喘促,除胸中痰饮。”

16、《伤寒类要》:“治肾瘅、唇干。”

17、《本草纲目》:“通月经。”

18、《中华本草》:“泻肺降气;祛痰平喘;利水消肿;泄逐邪。主痰涎壅肺之喘咳痰多;肺痈;水肿;胸腹积水;小便不利;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心力衰竭之喘肿;瘰疬结核”

19、《本草经集注》:“味辛、苦,寒、大寒,无毒。主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下膀胱水,腹留热气,皮间邪水上出,面目浮肿,身暴中风热痱痒,利小腹。久服令人虚。”

20、《雷公炮制药性解》:“味辛苦,性寒,有小毒,入肺、心、脾、膀胱四经。主水肿结气,膀胱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饮之痰厥。同糯米焙黄,去米用。”

21、《本草经解》:“气寒,味辛,无毒。主症瘕积聚结气,饮食寒热,破坚逐邪,通利水道。(炒用)”

22、《长沙药解》:“味苦、辛,性寒,入足太阳膀胱经。破滞气而定喘,泻停水而宁嗽。”

23、《药性赋》:“其有四:除遍身之浮肿,逐膀胱之留热,定肺气之喘促,疗积饮之痰厥。”

24、《本草正》:“善逐水气,不减大黄,但大黄能泄血闭,葶苈能泄气闭,气行而水自行也。若肺中水气满胀急者,非此不能除。然性急利甚,凡涉气虚者,不可轻用。”

25、《药性本草》:“行肺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实饮。”

26、《本草经百种录》:“.......专泻肺气,肺如水源,故能泻肺即能泻水。”

27、《本草求真》:“葶苈辛,苦,大寒,性急不减硝黄,大泻有肺中 水气 ,下行膀胱,故凡积聚症结,伏留热气,水肿痰壅,嗽喘经闭便塞至极等证,无不当用此调。”

二、现代研究

1、成分:主含槲皮素、挥发油、亚油酸、亚麻酸、油脂、棕榈酸、硬脂酸、芥酸等。还含有生物碱。

2、作用:本品有强心、利尿、降血压、抑菌、抗肿瘤等作用,还有一定的抗抑郁、抗血小板聚集、抑菌等作用。

3、药理:播娘蒿、独行菜的醇提物,均表现强心作用,均使心收缩加强,心率减慢,心传导阻滞,对衰弱的心脏可增加输出量,降低静脉压。两种葶苈子均需较大剂量才引起强心甙样的特异作用。

降肺气的最好的几种中药 越多越好?

 如何化痰呢?出现肺部疾病很容易导致的就是咳嗽啊或者是咳痰的情况哦,你知道应该如何化痰开窍吗?一些中药材可以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和效果,只是大家都不太了解,下面的这些介绍可以让你更多的了解它、

  前胡

 成分:白花前胡含吡喃香豆精类:白花前胡内酯甲、乙、丙、丁。紫花前胡含呋喃香豆精类: 紫花前胡甙、紫花前胡素。

 性味归经:苦、辛,微寒。归肺经。

 作用:降气祛痰,宣散风热。有显着增加呼吸道分泌作用,无显着镇咳作用。临床上常与其他中药配伍治疗肺热咳嗽,痰稠气逆,如急性支气管炎。这样的中药材对于化痰止咳有好处,同时也可以有缓解支气管炎的作用和效果。

  款冬花

 成分:含有款冬二醇、山金车二醇、皂甙及挥发油等。

 性味归经:辛温,归肺经。

 作用: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实验表明,本品的祛痰作用与桔梗相似。尚有一定的镇咳作用,其作用不及半夏,且持续时间短暂。其醇津膏对豚鼠能解除因组胺而引起的支气管痉挛。本品为常用化痰止咳药,常与紫菀配伍,二者并用有协同作用。这样的中药材可以有润肺止咳的作用,对于出现的咳嗽咳痰有一定的好处和效果哦。

 关于如何化痰开窍的这个问题,介绍了这些中药材,有很好的调理的作用和效果的呢,而且还可以有润肺的作用,对于止咳化痰,缓解肺热咳嗽有帮助,大家不妨把这些中药材利用起来吧。

王小娟教授,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常用哪些中药?花1分钟看看

降肺气的中药有很多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降肺气的中药:

杏仁:杏仁性微温、味苦,主要功效是降气止咳、平喘化痰以及润肠通便,降肺气的效果比较好,临床上多用于治疗肺气不宣,导致的咳嗽、咳痰不爽、气短、喘息等症状。

紫菀:这种中药味苦、辛,性温,能入肺经,可以润肺下气,也能化痰止咳,还可以治疗劳嗽咳血、痰多咳嗽等,尤其适合治疗肺气壅塞引起的咳嗽和咳痰。

苏子:苏子味辛性温,归肺经和大肠经,可以止咳平喘、降气化痰,也有一定的润肠作用。如果有气短、喘息、咳嗽等症状,伴有呼吸急促,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该药配伍治疗。

枇杷叶:枇杷叶性微寒,味苦、微辛,可清肺止咳,还能降逆止呕,主要治疗痰热内蕴引起的咳嗽、咳黄痰、呼吸气粗等症状。

桑白皮:桑白皮性寒,味甘、苦,可清肺止咳,还能降逆止呕,主要治疗痰热内蕴引起的咳嗽、咳黄痰、呼吸气粗等症状。

款冬花:款冬花性温,味辛,具有润肺下气、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肺虚久咳、肺寒痰多等症状。

半夏:半夏性温,味辛,具有降逆止呕、化痰止咳的作用,适用于痰多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瓜蒌:瓜蒌性寒,味苦、甘,具有润肺化痰、宽胸散结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胸痛等症状。

百合:百合性寒,味甘,具有润肺止咳、养阴清热的作用,适用于久咳、痰少、咽干口渴等症状。

菊花: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平肝明目的作用,适用于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睛干涩等症状。

桑叶:桑叶性寒,味甘、苦,具有疏散风热、清肺润燥的作用,适用于肺热燥咳、痰少粘稠、咽干口渴等症状。

桑白皮:桑白皮性寒,味甘、苦,可清肺止咳,还能降逆止呕,主要治疗痰热内蕴引起的咳嗽、咳黄痰、呼吸气粗等症状。

紫苏叶:紫苏叶性温,味辛,具有行气宽中、止咳化痰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胸闷胸痛等症状。

桔梗:桔梗性平,味苦、辛,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的作用,适用于咳嗽痰多、咽喉肿痛等症状。

杏仁、紫菀、苏子、枇杷叶、桑白皮、款冬花、半夏、瓜蒌、百合、菊花、桑叶等:这些中药都有降肺气的作用,可以根据自己的症状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理。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的疗效因人而异,如果您出现某些症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治疗。同时,避免自行用药,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需要调理气机升降,以“降气”为主、“升气”为辅,标本同治,以达扶正祛邪之效。健脾益气,使脾健而清气得以上升;疏肝和胃降逆,使胆汁得以正常疏泄。

症状表现: 湿热内蕴肝胆,气机失常,引起胆汁反流

常用方剂: 半夏泻心汤加减

用药分析: 方中黄连、黄芩苦寒降泄除热治反流,法半夏、干姜辛温配合黄连、黄芩寒热并用,调和阴阳;党参、甘草、大枣等配伍攻补兼施,健脾补虚、升补清阳,反逆为顺,使中焦气机条达舒畅,虚得补、热得清、湿得除。诸药相配,可奏寒热并用、辛开苦降、补气和中、化痰降逆之功效。

症状表现: 胃脘胀多于痛,有胀痛攻窜两胁、口苦、嗳气则轻及情绪波动诱发加重病情

中医治则: 疏肝利胆、降气和胃

中医用药: 青皮、陈皮、木香、柴胡

随症加减: 痛甚者还应酌情加川楝子、延胡索、荜茇以止痛;痛在右胁者加郁金、金钱草、虎杖引药入肝胆;肝气郁结化热者加栀子、蒲公英、芙蓉叶以清热解郁;久痛入络有瘀者加石见穿、九香虫、桃仁以通络化瘀。

症状表现: 胃脘灼热胀痛、食后胀甚、口苦、口干、溲赤等热象明显

中医治则: 疏肝利胆、清热和胃

中医用药: 柴胡、枳壳、郁金、法半夏、黄芩、栀子、蒲公英、紫苏梗、竹茹

随症加减: 胀甚者加素馨花、香橼以疏肝理气;湿性重浊者加豆蔻、砂仁、金钱草、茵陈利湿化浊;口干、舌红伤阴者用石斛、芦根、北沙参育阴以清热。

症状表现: 胃脘胀痛、疼痛隐隐、食后胀痛明显、劳甚逸减、嗳气频频、纳差、肢软无力的气虚患者

中医治则: 益气健脾、理气和胃

中医用药 :黄芪、党参、白术、法半夏、青皮、陈皮、木香、白芍、甘草、降香、枳壳

随症加减: 胀甚者加八月札、路路通;便溏者加山药、莲子;纳呆者加谷芽、麦芽、鸡内金;胃痛明显者加望江南、徐长卿、甘松;呕吐嗳气者加旋覆花、代赭石、玉蝴蝶等。